说到了贾家,这张中行知道的消息绝对是相对比较全面的,没法子,谁让人家在原著中是主场呢,他一直担心着有一点这事儿还会往京城牵扯,那些什么书里不都说了嘛,这叫历史的惯性,他不得不小心着些,反正多知道些总不会有什么坏处。

  自打这荣府没有了老太太,贾赦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不但是把自家收拾的妥妥的,还顺带的开始执行张中行的吩咐,做起了善事儿,贾琏因为自家老娘死的事儿,受到了打击,之后读书一直很不错,这会儿都已经是个秀才了,为了这个,贾赦在荣府门口直接摆了三天的流水席,一副土豪的做派,虽然让不少京城的人家看了笑话,就是皇帝也听了觉得他有些小题大做,可是不得不说,这么一宣扬,好歹让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如今荣府的状态,这一家子是准备从文了,家里的孩子也算是有出息,虽然他们家隔壁有个中了进士都会出家的怪胎,可是不得不承认,人家老贾家,这荣宁二府真的是有点本事的,这两代里都出了读书人了,更不要说那个贾家家学这几年的名声了,整个贾家的形象也开始往书香人家开始转型了。

  说起这个转型,那就是家学的功劳了,这几年连着出了好几个童生,秀才,可不就是让贾家整体面貌一新嘛!贾代儒走出去都觉得脸上有光,谁不知道这贾家的家学是他负责的,多少和贾家有点关系的人家想送孩子来上学啊!为了上学,往他那里送礼的更不在少数,就凭着这些,他的日子也煞是好过了。

  说起贾代儒,那就要说到贾珠了,自打过继,这贾珠沉闷了不少,不过读书上却比原来轻松了好些,原本吧,贾政对他的读书上的事儿那是抓的很紧的,可是这抓的紧不代表抓的得法,贾政自己就是不是个读书的料子,自己本事就欠佳,不然也至于连个童生都没有了,可偏偏还要装读书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教育孩子能用什么法子?除了背书就是背书,就没有了第二招啊!

  在这样的高压下,贾珠书是背了不少,可是不得其解,这样一来他读书的效率可想而知,就是事倍功半,费劲的很,如今呢,好歹这贾代儒是举人,家学里会教书的先生也有两个,这样的辅导下,他自然立马就像是被开了外挂一样了,学业上开始突飞猛进起来,加上贾代儒自己知道这科考的规矩,经历过科场的严酷,知道这身体的重要性,不像是贾政,什么都不懂,还不懂装懂的,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对于贾珠的身体状态也很是重视,更不要说这贾珠可是被张中行说过要抵命,活不过二十的人,自然人人都重视他身体的健康,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看着,希望能看到他在过继后能躲过一劫。毕竟贾珠是贾家人里头读书上也算是用心的,能看的到有出息前景的孩子,任何一个家族都不想随便放弃这样的子弟对吧!

  几方努力下,在贾珠过继的第二年就帮着娶了一个媳妇,媳妇的人选很让人意外,那就是王熙凤,王家的闺女,倒不是为了别的,只能说是凑巧了,谁让这王家那边因为王氏的事儿,王家闺女说亲困难呢,谁让王熙凤自家老爹名声不好呢,这两下里一来,可把王熙凤给还苦了,一连两年,都到了及笄的年纪了,托了无数的媒婆都没能说上合意的,倒是反而招惹了不少的泼皮户上门打听,弄得王家一家子整年都没个好脸色,气的半死。

  正好这里贾珠也是困难户,别看他已经过继了,可是谁让他有个活不过二十的命呢,虽然说,这过继之后,还是有一线生机的,可是谁家愿意把闺女嫁过来冒这个险?贾代儒是个举人不假,贾珠自己有产业也不假,可就凭着这一条,这说亲就立马没人应了。

  最后还是王子腾出面,好歹这是自己外甥的事儿,凑合着就和自家侄女凑一对吧,反正年纪相差不大,若是贾珠真的躲不过,自家侄女只要能有个孩子,自家在帮衬些,日子也能过,若是能躲过去,就贾珠这读书的勤奋劲,以后必定能当个官,自家侄女好歹也算是能当个敕命了,比嫁不出去强吧!

  就这么着,十五岁的王熙凤,嫁给了十七岁的贾珠,如今的王熙凤也不是原著中的王熙凤了,有了王氏这么一个大大的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王熙凤哪里还不知道这什么放贷,什么包揽诉讼的危害,别说是做了,就是听一听,神经都能紧一紧,家里的姑姑可就是因为这个服毒自尽的,就是因为这个让自己连着两年无人说媒,坏了整个王家闺女的名声的。

  王熙凤嫁到了贾家,老实说,对于贾珠,她心里多少有些不满意的,原因很简单,谁让她原本听说过,自己要和贾琏定亲的,那可是袭爵的爷们,这个呢?是出继的,这绝对是天差地别了,这等级落差太大,是个人都不一定能接受不是!不过在不甘心也没有用,她自己也知道这一切是因为什么,也知道这贾珠为什么会出继,如今唯一的指望就是贾珠能熬过二十岁这个大关,只要熬过去了,那么自己还有好日子,不然只怕是这一辈子她都别想出头了。

  因为知道这一切,所以自打王熙凤嫁过来之后,对贾珠那是一万个体贴关心的,甚至还找了邢夫人,请邢夫人帮着请了太医要了几个调理身子的药膳方子,不辞辛苦的日日想着法子的调理贾珠身体。

  贾珠也不是贾琏,没有那么多的花花心思,更别说他自己对于将来也有太多的不确定,有很大的压力,所以也存在什么找姨娘小妾的事儿,一时间这夫妻两个倒是难得的恩爱和睦起来。

  一年后,王熙凤如愿的有了身子,这一下子,两口子那是全都松了口气,对于贾珠来说,那代表他身体不错,代表他将来若是不幸真的死了,也不至于没有个哭灵的孩子,不管怎么说,也不管这生出来是男是女,好歹他这一脉不至于血脉全无了,对于王熙凤那更是意义重大,只要有这个孩子,哪怕是守寡呢,她也算是不至于完全绝望不是。

  到了今年,这是第五年了,也是贾珠二十岁最大的关口了,这一年,贾珠和贾琏一样,已经是个秀才了,只是他没有去参加什么乡试,也没有出门做什么诗会,什么学社,只是静静的在家,读读书,养养花,偶尔给妻子,孩子弹弹琴,他在默默的等待,五年的时间,他的身体一直很好,孩子已经两岁了,是个男孩子,取了名字叫贾兰。他觉得他能做的都做了,能积极面对的也都面对了,即使真的死了,好歹他的妻子是秀才的妻子,他的孩子也有一个能说的出口的父亲,这对于这母子二人也许是最好的保护了。

  家里的产业经历了五年的时间也扩大了些,他特意好生的学了些管家理事的本事,把自己名下的田产增加到了一千亩,就凭着这些,想来就是没有了他,他的妻儿也能过上舒坦的日子,不至于没了进项。更不用说他们成亲的时候,自家亲大伯给的两处小宅子,那些租金,还有妻子的嫁妆,那都是他们将来的依仗。

  如今他唯一想等待的,那就是命运的宣判,只要今年顺顺利利的过去了,那以后他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的过日子了,想来他的家人也将迎来新生。也正是因为这一年是这样的关键,所以他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王熙凤都说了,乡试那可是要回金陵科考的,这一路过去,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好,可不能折损在路上,科场每年因为科考病死的,也不在少数,这也是要避忌的,还有出门做客,郊游,哪一年没有出意外的,为了他能顺利的躲过劫难,可以说他们一家子把所有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一切事项都挺止了,有时候贾珠自己想想都觉得好笑,若不是人不吃饭喝水就活不了,自家媳妇估计连着这些都能避开,谁让这年头吃饭噎死也不是没有呢!

  不过总的来说,贾珠对于王熙凤很满意,真的是很满意,这样在乎自己,想着自己,成亲三年多,举案齐眉的,虽然王熙凤识字不多,只能看看账本什么的,共同语言是少了些,可是这还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能干的妻子,让他省了不少的事儿,有了这么一个能干的妻子,自打娶妻,他就从没有操心过家里的琐事儿,如今想想,有这样一个好妻子,真的是他的福气呢,还有儿子,记得听到儿子喊自己第一声爹的时候,自己激动的心情,那个时候是怎么想的来着?是了,那个时候自己想着,有这么一个儿子,有人喊自己一声爹,为了这一声,自己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也许是因为这一年终于来了,就像是那等待中的第二只鞋,终于落下了一样,贾珠的心态倒是越发的平和起来,往日还有些压抑,上火的心病也突然就这么没了,甚至连着写字,作画上也多了几分松快。每一天都能全身心的去过,去活,身子反而越发的好了起来。就是贾代儒看了也觉得很是欣慰。

  “大爷,奶奶让奴婢来喊你,说是哥儿醒了,正找您呢。”

  贾珠还在书房看书,一个婆子就走了过来,笑嘻嘻的说话,看着很没有规矩,不像是荣府的时候那样,更不是什么年轻美貌的丫头,可是贾珠听了却满脸都是笑意,自打他过继出来之后,他已经习惯了这寻常人家的日子,不是国公府的规矩,也不是群芳环绕的美景,只是寻常人家的热闹温馨。

  “知道了,这就去,哥儿可用了东西?”

  放下书本,站起身子,贾珠第一句问的就是儿子,他如今最上心的就是儿子,不知道是不是缘分,看着这个儿子,他总有一种感觉,好像上辈子这就是自己的儿子,只是自己好像欠了这个孩子很多很多,多的让他心疼一样,所以每一次看到儿子,他都要忍不住多抱抱,多亲亲,哪怕是多看一眼,都觉得满心的欢喜。看着这个孩子笑他心里就甜,看着这孩子哭,他心就像是刀割一样的疼。

  好在这是个懂事,聪慧的孩子,若不是这样,就是贾珠自己都担心,自己这样的心态会把孩子养坏了。

  “吃了,刚吃了一碗蛋羹,这会儿正学走路呢,小腿那个有力的,只怕在过不久,就能跑了。真是壮实的很呢!”

  这婆子落后了半步,跟着贾珠往外走,再松快的规矩,也是规矩,下人和主子总是不一样的,这半步跟着,就已经是亲近的人才有的待遇了,贾家几代下来,就是在寻常的人家,规矩上比一般人家也重些。只是这说话很是讨喜,说的都是贾珠想听的。这婆子也知道这哥儿在这个家的重要性,好话自然是不会少的。

  贾珠听了果然满脸的笑,壮实就好啊!他小时候三岁才不用人抱,这个孩子倒是不用操心养不大了,这样会走会跳的,让他也欢喜的紧,就是贾代儒,看着这重孙子也欢喜不尽,没日里都一定要贾珠这边把孩子抱过去一回,让老两口看看,摸摸,一天更是能问上三四回。

  “奶奶家里的事儿问完了?”

  “完了,庄头刚来过。听着像是今年挺不错的,还是大爷主意正,这卖菜果然挣银子,奶奶都说了,今年只怕咱们家又要多添些地了。”

  说起这个,那个婆子也是欢喜无限,主家好,她们的日子也好,奶奶也不是那吝啬的人,到了年底只怕红包也能厚实些。

  等着贾珠走进正屋,看到自家儿子在那大床塌上扶着边上的围栏,一步步走的稳当的很,咯咯的笑的欢实,他更满意了,也顾不得边上王熙凤正看过来,快上几步,走过去一把把儿子揽到了怀里,笑眯眯的说道:

  “兰儿这是玩什么呢?和爹爹说说,爹爹也一起玩可好?”

  他这里哄儿子,一边的王熙凤忍不住都要吃醋了,对着一边的陪嫁丫头平儿说道:

  “瞧瞧,瞧瞧,这大爷眼里那是只有这个儿子,我这个生了他的黄脸婆子那是连个眼角都瞧不见了,全丢过墙去了。”

  她如今生了儿子,那是底气十足,说话腰杆子硬实的很呢,连着没给贾珠配什么姨娘,也没人说嘴,日子过得实在是痛快,四个陪嫁丫头,一个个的都让她直接嫁了出去,就是最是心腹的平儿,这会儿也早就是个管事娘子了。

  没有了利益纠葛,没有了争风吃醋的事儿,这几个陪嫁丫头对着她自然是越发的忠心,也越发的亲近,这平儿一听她这酸溜溜的话,立马接口说道:

  “奶奶若是不甘心,那就赶紧的,在生一个姐儿,到时候你也只管顾着姐儿,不理他们父子就是,到时候只怕大爷反过来要吃你的醋了。贴心小棉袄让你给抢走了。”

  这话一说,一屋子人都笑开了,就是贾珠听了也笑出了声儿,抱着贾兰,伸手把王熙凤拉了一下,扯到自己身边坐下,然后看着她说道:

  “平儿这话说的倒是没错,若是明年我身子还妥当,咱们再生一个就是,到时候一人一个抱着,谁也别抢谁的。”

  话说道这事儿上,王熙凤心里一酸,忍不住眼泪就想往下掉,她听得分明,这是自家男人的希望,他希望能躲过这一劫,到明年还能好好的和她们娘两过日子,是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是隐晦的再说,他若是如今不好好的疼这个孩子,万一真的躲不过去,那以后可就没有机会了,实在安抚她,这让她心里怎么会好过。和和美美的家,好好的日子,她怎么就愿意从此没了!

  这个时候的王熙凤对着远在江南的张中行那真是有些咬牙切齿的,一方面是痛恨他给了自家男人这么一个断言,让他们一家子都不安生,另一方面又有些感激张中行,若是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好歹自家男人过继了出来,好歹有了一点生机,这是他们母子二人唯一的希望。这样复杂的情绪,到了王熙凤身上,那真是神色变幻不断,贾珠看了,心里也忍不住叹息了一声,伸手把王熙凤的手紧紧的抓着,久久不放。而那个笑嘻嘻的不知世事的贾兰,这会儿哪里顾得上他父母之间的事儿,正一个劲的开始研究自家爹爹身上那个玉佩上的中国结,折腾的正欢呢!不识愁滋味的也就是孩子了。

  当然这时候张中行无数个喷嚏那是绝对的免不了了的。

  若说王熙凤嫁给贾珠最大的戏剧性在那里,也许就是贾瑞这边了,如今的贾瑞不是原著中的贾瑞了,有了家学中得用的先生,有了时时可以请教,相互说话的哥哥,他的性子也清朗了好些,家风也正,整个贾家就没有那些个什么不堪的事儿可以让他效仿的,自然满脑袋都是儒家规矩,很是正派。

  再加上平日里和学里的同窗关系也不错,外头走动也不少,见识也广博了些,心胸自然不是那窝在一个家学只知道混些吃喝的混沌人可以比拟的。更别说如今已经十四岁,正好在他即将说亲的关口上,满心满眼都是祖母嘴里那个和不错的定亲对象,对着王熙凤最多不过是惊艳一下,在没有什么神魂颠倒的事儿,也没有心思去想这些。他如今最想的就是自己即将娶亲的妻子,也能和自己像是哥哥嫂子一样恩爱和睦,然后有个和侄儿一样可爱的孩子,哪里还会有什么龌龊的心思。

  这边贾珠日子不错,静静的等着命运的到来,而另一边的贾政家里,那叫一个鸡飞狗跳,热闹的很啊!

  贾政没了媳妇,就他这个年纪,那是一定会娶继室的,可问题是他名声太臭了,谁不知道京城的传闻啊!为了抢夺自家亲大哥的爵位家产,那是连着老娘,媳妇都能推出来的人,谁敢找他这么个女婿?所以他这娶继室的事儿,那真是没什么人又兴趣。最后还是王家,那简直就是个愁嫁女子集中营,愣是有个旁支被王氏牵连被退亲的十七岁的老姑娘嫁了过来,还是那种没有什么嫁妆的主。不过好歹也扯上了四大家族,对贾政来说这名头上也算是能得到一丝丝的安慰。谁让他自己如今也不是什么官,只是个寻常百姓了呢,真不能多求了。

  而这嫁过来的王家的闺女,那就是典型的王家女子的性子,泼辣,妒忌,嘴皮子利索,那是全沾,别的不说,贾元春那就是倒了霉了,谁让她是王氏的亲生闺女呢,作为一个被王氏牵连,害的被退亲,没了名声,只能当这么一个继室的王家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个天然的报复人选啊!当然这贾宝玉也是之一,可是谁让那是男孩子呢,在过继了一个,自己有没有生一个的情况下,这可是唯一的嫡子,一时半会儿的还没法子动手,所以只能朝着贾元春下手了不是!

  从荣府搬出来之后,这小日子的档次本来就下降了不少,可是这继室一来,立马又开始所见用度了,人家理由很正当,如今家里就这么写进项,若是不俭省些,好生筹谋,只怕将来后手不济。所以只能平日里多积攒些银子,好扩大自家的田产,将来也能多些进项。

  这理由那是绝对的高大上的,贾政听了也只有点头的份,更不用说这说出来的是自己新娶的媳妇,正紧的管家太太,还是个花一样的年纪的太太,他心里正疼爱着紧,自是说什么是什么,别看贾政装的一本正紧的样子,可他骨子里和他大哥贾赦其实一个样,都是个好色的主,说起来这有名有姓的姨娘,他比他大哥还多呢。这会儿哪里还能想到闺女的事儿!

  于是乎,贾元春身边的嬷嬷什么的,一下子就去了大半了,只留下一个奶嬷嬷还算是保留,原本的大丫头,也只剩下一个抱琴了,二等的也不过是一个,就是平日里要用到的针线什么的,也没有了什么针线上的人帮着做,要她们自己动手了,还时不时的要被分些活计,说什么帮着帮衬些家里,送节礼的时候能用上什么的,这样一来,贾元春哪里还有功夫去多想些什么事儿,哪里有功夫去继续磨练她的那些琴棋书画的本事,时间全用到了针线上了。一日日的让她感觉苦不堪言,还说不出不好来。

  若是张中行知道了,只怕看到这里只会说一句,原来这贾元春是接替了史湘云的待遇啊!让贤德妃做这个活计,还真是说不上好还是不好了,想想这贾元春入宫十年,做女史什么的,若是真说起来,那也就是在宫里服侍人的活计,只怕做的事儿比这还苦些,勾心斗角,是非多多的,比这家里的小磋磨更让人难以承受,可是谁让后来这人成了皇妃呢,家里人看到的自然都是光鲜亮丽的一面了,哪里还会记得这之前女史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也只有这省亲的时候那一句见不得人的去处可以解说一二了,可以从中看出她在宫里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辛苦。只是这个时候要是告诉她这些,只怕贾元春是不会这么想的,像是她这样的女人,能想到的只怕也就是那光鲜的地位,尊贵的身份,和往上爬的野心了。

  在这样的磋磨中,贾元春有时候还会想到那所谓的偿命的说法,只是这个时候每一日她过得都有些辛苦,也就抽不出什么时间来谋算,怎么让别人替代什么的,唯一能想的大概也就是怎么能早日离开这个家,能躲开这些事儿罢了。甚至还会想着是不是出嫁了,就不是贾家人了,那样是不是就不用偿命什么的,至于其他?她真是有心无力了,就是想着是不是在贾宝玉身上想些法子也没有了她下手的余地,这小王氏为了展现自己的贤惠,和原先的王氏不是一个档次,在第一时间就把贾宝玉放到了自己的身边养着,不单是这一个,就是贾环也接受了这样的安排,理由也很正当,这是哥儿,哪家有姨娘养哥儿的道理,自然是嫡母的事儿。为了这个,贾政对着这个新娶的妻子,印象有好了几分。

  等着贾元春要十五了,她还没有想到怎么安排自己的亲事,怎么给自己好好筹谋一门体面,妥当,又有利的人家,这继母二话不说,就给她定亲了,直接把她震住了,然后把王氏留下的嫁妆中的一些东西收拾了一下,加上原本一些王氏给贾元春准备的东西,分出三成来,松松垮垮的还不到二十抬,加上几抬的被褥,衣裳,就直接把她嫁了出去,你猜猜,把她嫁给了谁?说出来都能让人掉一地的眼镜,那就是王仁。

  王家如今女子名声不好,可是男子还不至于娶不上媳妇,王仁说起来那也是长房嫡子,在金陵老家名声不好,可是在京城,说起来那也是有些身份地位的,这给继女说亲,说道这份上,京城一个个只能说一声好,说她这个继母做的妥当,有脸面,知道这闺女因为亲妈的事儿估计难嫁,就直接嫁到娘家,还是这样一个身份地位,比这贾政不知道高了多少,绝对是属于贾元春高攀的亲事。

  可是只有自己人知道啊!这王仁是个什么货色,那就是个好色无度,无情无义的祸害,把贾元春嫁过去,一来能讨好了嫡支的人,二来能把这她讨厌的王氏的闺女害一辈子,最后还能让自己得了名声,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做的比王氏更狠,还是个一石三鸟的厉害人。

  就是嫁妆上看着不怎么好看,人家也有话说,贾家那可是已经分家的,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呢,怎么也不可能给闺女一半的家产当嫁妆不是,若是那样,他们一家子还过不过了!再加上她也是个豁得出脸皮的,再贾元春出嫁前,去了荣府,宁府一趟,不说别的,就是那些亲戚的添妆,也足够体面了,光是这两家送来的东西,分分散了,也愣是让她整出十抬来,如此一来,再加上些好看却不怎么值钱的缎子,棉被什么的,足足让她忽悠出了四十抬,光是看着这数字,人家也只能说一句足够体面了。谁让他们已经不是官宦,而是寻常百姓家了呢,这样的台数可不就是上上等了嘛!至于贾元春哑巴吃黄连的苦,那就没人可说了,她就是再苦,只要说一句这继母的不是,只怕最后毁了的还是她自己的名声,人家不是你亲妈,把你养大,给你说亲,给你置办嫁妆,那绝对已经做得够好了,你怎么就能不知足了呢!

  这样的消息传出来,别人或许不觉得什么,可是张中行听到了之后,那只有咋舌的份,心下暗暗地赞一句,王家的女人一个比一个厉害,都不是善茬啊!最要紧的是,听说这小王氏今年也有了身子了,这一下子,连着张中行都开始期待,要是她生了儿子,那贾宝玉会是个什么下场了,还有探春,贾环,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真是目不暇接了。

  贾政从来不管家里后院的事儿,在他看来,只要不短了他的用度,那这家里就是绝对的好,没问题的,虽然自打分家之后,这清客什么的就没有了,虽然这搬出来之后,自己就不怎么出门了,可是吃穿上,他还是很体面,很顺心的,再加上如今家里的那些庄子什么的,因为贾赦清查了一回,很是干净,这小王氏也有足够的手段,如今虽然比不得在荣府时候的奢靡可是却很富足。真要说起来,张中行觉得,这比后来被抄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好歹这要他们将来自己不折腾,只怕是也就这样了,不会再继续坏下去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贾政真的是个好命的人,也不知道他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贾家的一切都往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另一边的王家,如今也终于喘过了气,从原本的被打击中开始转身了,虽然因为王氏,王子腾几次升迁都受到了打压,至今不过是四品,可是他自己知道,如今这四品在京城却是安全的紧了,因为皇子们的争锋,上头多少上司一日日的夜不成寐,他这在京城砖头砸下来能砸死一群的四品立马就隐藏在了水下,不怎么显眼,也不怎么让人注意了,这让他很是松了口气。

  他看着京城如今的格局,想想当初自家那些龌蹉事儿,突然觉的,这妹妹惹事儿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就因为自家名声的问题,这皇子们对于拉拢自家,贾家,甚至是史家都有些忌讳,如此一来,这三家倒是成为了京城中难得清静的人家了,在一个因为妹妹的事儿,自己把王家不少的子弟送到了军营里,史家也做了差不多的事儿,因为这样,京城纨绔子弟中少了不少他们两家的人,闯祸的少了,他擦屁股的事儿自然也少了不少,偶尔看到其他同僚因为亲戚闯祸皱着眉头的样子,心里就觉得自己分外的英明。更不用说这些个小子们,如今一个个虽然受了苦却很是变了模样,很有些上进的样子了,真是祖宗保佑啊!让他重新看到了王家崛起的希望,若是这些人能真的进入仕途,做上个五六品的官职,那他以后可就能省不少的心了。

  经过了五年,当年的事儿也有些淡了,虽然王家的闺女说亲依然有些困难,可是只要降低些标准,把自家闺女的规矩什么的教导的好些,读点书,会写字,带出去做几回客,还是能说道人家的,总算是过了这被退亲,被媒婆列为拒绝来往户的日子了,就是他亲闺女,也总算是说到了好人家,今年就要出嫁了。他也送算是放心了,最最重要的是,他媳妇,史氏,也总算是给他生了一个嫡子出来,虽然这孩子和贾珠那个外甥的儿子居然同岁,让他很有些没脸,不好意思,可是有了儿子那就是不一样的,王子腾觉得,他从此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一辈子辛苦创下的家业被别人的儿子抢走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