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在大明的那些年>第122章 扬州,温州

春闱结束,扬州开始。

韩清走出了贡院。小青便迎了上去。她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

“相公,是不是累了?……快回去好好休息。夫人今日特意吩咐。给你做了鲫鱼汤。”

见韩清出了考场有些魂不守舍。小青以为韩清是没发挥好。心里有些难受,但也直言询问。而是主动安慰起韩清,转移了话题。

“青莲……”

韩清叫了一声小青的名字,却是没说什么。他不是没发挥好。只是有些不自信。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太大了。

这几日的身体疲倦,他此刻倒是没有感觉。对自己的不自信让他提不起精神。更担心明己的破嘴。

小青拉起了韩清的手,紧紧的握住了。像是能给他什么力量一样。

“相公!没关系的。一定是考题太偏了。不然凭着相公才学。一定会高中的。相公,咱们回镇江吧。奴家会一直支持你的,少爷说了失败是成功他妈!相公不要气馁。……”

韩清看着小青宽慰自己,心里流淌着一股暖流。心安了。感受着手上传来的力量。

也握住了小青的手,心也定了。他还有小青!心慌的时候,能有握的住东西,就证明了,自己还有依靠。

这一刻,小青让韩清有了保护欲!此刻他觉得自己应该成为她的依靠。而不是依赖她。

轻手发力,将小青揽入了怀里。紧紧的抱住了她。也顾不得读书人的礼义廉耻,清规戒律,有伤风化什么的。

“青儿,谢谢你!让你担心了!这次我一定能高中!”

“真的啊?那你……”

小青也有些激动。从韩清的怀里挣脱出来!有些兴奋的问道。她有些不明白既然考的不错,干嘛装出这副样子。

韩清落榜两次。没少受侯府众人奚落。虎子与王五都说起相声了。当然明己的鞭策更是少不了。

韩清只是迂腐,不是傻。知道大家心思,可自尊心受不了啊。读书也更用功了。

四书五经的注解,印在了他脑海里。诗词文章,对他这个腹中酸文能腌酸菜的人来说,更不是问题。

明己提议老朱给科举加些实用的。老朱也是安排了。这次的策论题,便是围绕土地展开的。韩清在镇江府衙帮忙,弥补了他政治短板。这次的考题算是把饭喂他嘴里了。

这次他还真有可能高中。世事无绝对!落榜后的侯府生活,才是韩清心不安的主要原因。紧张和担忧反而只占小部分。

小青的反应,韩清无法作答。自己担心落榜被少爷嘲笑的话说不出口。再次抱住了小青。小青给了他信心。

周围的目光让小青有些脸红。紧紧的贴在了韩清的胸膛。这种感觉很美好,她不想因为害羞就放弃了。

韩清此刻也觉得明己说对。活着的乐趣,在于无拘无束,顺其自然。束缚人本性,让人束手束脚,扼杀人性如笼中之鸟的恶礼,不应该坚守。真情需要流露,不应该戴上枷锁……

贡院门外,有不少掩面哭泣的。也有放声大笑的。如韩清这般,出了考场就抱美人的还真没有。汇聚的目光越来越多了。

韩清慢慢平静后,传统观念再一次占领高地。脸红了,拉着小青奔汤府而去。

会试四月才会放榜,之后便是殿试。考生都会留在京城等候。倒是让青楼,酒楼的业绩提高不少。也是京城文风最盛的时段。才子配佳人,诗词自然少不了。

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

韩清自然是没这个机会了。带着小青去了汤府。汤和父子上班不常在家。王氏待他们也是极好的。

因为他是明己的朋友,王氏不会在意他们身份。父母心都是如此。对子女的朋友很照顾。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被人照顾,或是让他们相处更愉快。

韩清在汤府无事可做。镇江却是忙碌了起来。

侯府会议结束之后。沈旺便去了扬州,考察建厂选址。招收工人,预发工资。汤显德也带着银子去扬州招工了。大明包工头承包的第一个工地便是沈旺的工厂。

工厂地址还没选好,沈旺就已经把资金给了汤显德。而且还是全额付款。让汤显德直呼过瘾。赚钱太容易!

大明只有一个沈家!也只有一个沈旺。大明钢材和砖厂也只有一家。旺仔如此豪爽。日后汤老二也不好意思欠材料款吧

对旺仔来说,这钱不过是让汤老二过过手瘾。回头还得送回来。钢材红砖卖出去了,工厂也建好了。自己还省心。

汤显德明显高兴太早了,他既是开发商又是承建商。赚钱怕是得等上许久!至少也得扬州发展起来。房子才能卖出去不是。

不过问题不大,有明己支持。资金就不会缺。明己端着出海的金饭碗。砸钱也能把扬州砸出来!汇报自然也就来了。

工厂开始运作的时候,才是商铺入住的时机。沈荣却是已经带着商会入住扬州了。

短短几日,江都便有了春天该有的生机。工厂登记便能领取一两银子。百姓也只能过过手瘾。因为商会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民生凋敝,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没有选择。

变相的送钱也杜绝了不劳而获。明己也丝毫不担心百姓领了钱不来工作。他对这个民族充满自信!这是一个有着勤劳品质的民族!何况现在的民风更淳朴。

当然也会有一些例外。毕竟只是少数。这样的人也就值一两了!不值得关注。反正沈家有钱

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事做。明己又闲了下来。在吊床上已经躺好几天了,却是没了悠闲的意思,反而有些无聊

“虎哥,猪哥传消息来了嘛?”

“没有”

“沈先生呢?”

“也没有!”

“老头现在应该在军营吧!虎哥,你说老朱现在,在干嘛呢?”

“不知道!”

虎子应付着明己,这样的对话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虎子都有些想韩清了。

在这里,休闲娱乐的方式几乎没有。古人的取乐方式,明己提不起兴趣。勾栏听曲,戏楼看戏一类的。去过几次也就没了新鲜感。

心境变了,接触的人和物多了。也就静不下心了。明己想大明好,也在改变大明。改变就得入局!从献策的那一刻就已经入局了。

红尘炼心终是豪言,人间无圣。就像神话故事。圣人高高在上,不入凡俗。入世不为圣。红尘圣难挡!

封神故事中,圣人不也怕因果嘛。红尘之中有圣殒之危。修道也讲究远离尘世。他们都不敢在世间乱走。明己又怎么可能在大明超然出尘呢。

圣人虽然自在,没有哀愁。但也没有喜乐。日子终年不变。枯燥乏味,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器。还是做人好。喜怒哀乐千般滋味。

明己当初就有些像圣人,啥也不在乎。麻木不仁的。有些笑看世间百态的意思。生活也是古井无波。

现在想着找事做了。闲着会无聊,像人了!在这有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只是的确无事可做。倭岛之行准备工作还没做好。扬州用不上他。镇江也是如此。

“虎哥,你猜猜老朱在干嘛?”

“嗯,救灾吧”

“救灾?”

明己有些疑惑,洪武八年正月开封决堤他知道。因此安南运回来的第一批粮食用作治理黄河。清淤加固,并修建了辅道。也成功的避免了。

他不知道的是洪武八年,自然灾害就没断过。洪武八年除了黄河决堤。各地也是暴雨洪涝不断,地震频繁。温州正月飓风。海潮倒灌。接着又是商南大旱。老朱不是在救灾就是在打仗。

明己对政事也不关注,偶尔看看报纸。为稳定人心。这些事也不会见报。明己自然也就不知道。

“救什么灾?着火了?”

“少爷,不是走水,是温州发大水了。京师北地龙翻身……”

虎子把自己知道的全告诉了明己。明己听完后,有些担忧。

“去联系沈先生。粮食先别屯了。先运去温州!”

“是,少爷。”

虎子这回倒没抬杠。点头跑了出去。明己也出了侯府,奔着府衙去了。

虎子了解不多,明己想了解具体情况,只能去知府衙门。

来到府衙,明己的身份很容易就见到了知府。镇江名义上还是他的食邑。

“王大人,我听说大明温州和楚州受灾了?你清楚吗?”

“回王爷,温州大风,潮水淹没了好几个县……”

王知府对明己还是很敬服的。他是镇江本地官提拔起来的知府。镇江的变化,他知道明己在其中的作用。自己的工资都是明己提起来的。把所知道的全说了出来

飓风海啸在后世都没什么好办法。明己知道洪武十一年海水倒灌苏,松,台,杨四府。他也无能为力。而且说出来也没人信!

“朝廷有能力救灾吗?”

“回王爷,大明这两年国力倍增。国库充盈。应无大碍。只是……”

明己知道,这两年马铃薯和红薯推广。更有外贸粮食。解决一千多万人口的温饱不成问题。且大明对外呈守势。没有大的战争。应该有富余。

“只是大明根基尚浅。灾害四起。怕是朝廷有心无力啊!国库虽是富裕。田税施行。国库现银居多。怕是粮食未必能够。向民间征收也需时日。且水患四起。哎……”

王知府说的也是实情。明己在和老朱提过粮食多了,朝廷应该出钱收粮。作为储备粮。同时保证粮价稳定。避免粮贱伤农的情况

这两年正是推广期,收来的粮食自然也分发出去了。朝廷有粮应该不会多。还得保证百万军队的供给。

“王爷,下官还有一个关于王爷的消息……”

明己愣了一下,有些意外。

“什么消息?”

“朝中有人弹劾王爷!”

“呵,你听谁说的?我又不在朝中。谁闲着没事会弹劾我啊!”

明己倒是乐了,他又不当官,不理政。和朝臣没有利益来往。谁会闲着没事找自己麻烦。

“王爷,是吴大人递来的消息。近来大明灾害四起,太白星白日当空,皇上以为是神仙给他的警告。下了一道圣旨,让朝臣和百姓上书议论朝政得失,以便更正。”

“哈哈,没想到老朱还挺迷信啊!”

明己笑着说道,心里想着,以后在老朱面前玩玩白磷。老朱不得把自己供起来啊。按五行之说,大明五行属火啊

王知府见明己不以为意,压低了声音说道。

“王爷,京中有流言称王爷是妖人!说是土地打破千年格局才会引发天灾!有人上书要求皇上废除土地国有,治罪王爷。褫夺王爵”

明己有些懵,王爵他但是不在乎。地主阶级不甘心,找自己麻烦来了。

“一群跳梁小丑罢了!不用管他们!”

“王爷,人言可畏!王爷身正不怕影斜。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可不妨啊!”

王知府有些替明己着急。明己虽然不在朝堂。可明己倒了,他们也跟着倒霉。仕途也就完了。谁让他们是镇江官呢。

“嗯,没事!扯了更好。最好把老头也扯了。王大人,你说他们会不会弄一个石碑。明王死!天下安?”

明己是真没放在心上。还想玩舆论战?只要老朱不傻。这事就不是问题!土地国有是对百姓有利的事。

老朱还握着报纸,掌握着舆论喉舌。解释清楚还不容易。让百姓知道谁对自己有利就好了。总不能求着被压迫吧。

稍微引导一下,矛头转到地主阶级。让他们搬石头砸自己!还得是砸脑袋!

“王爷,还是小心为好!王爷不在官场,不知其中凶险。朝堂亦战场!许进不许退。若是王爷……”

王知府见明己丝毫不在意。不由得有些着急。提点一下。

明己听完后沉默了一下。自然知道他想表达意思。自己倒了,汤府跟着倒霉。

“谢谢王大人,放心吧!我记下了!回头再收拾他们!眼下先救灾。我建议向百姓募粮。官府也可以购粮!”

救灾粮食最重要。钱倒是其次了。和王大人商量一下就回府了

回到侯府,明己想了想。还是决定给老朱写封信。至于甩锅给他的宵小。他是真看不上。不想着如何补救,还想着借助灾情谋取私利。找个机会请他们喝桥头汤好了

明己的动作很快,沈秀带着商队由海路赶到温州。开始施粥。救济灾民。

皇家商会的船队也载着物资进入温州。携带着食盐,粮食,布匹。

皇家商会组建的意义便是如此。明己希望提高商人地位的同时,他们也能尽到社会责任。出海能敛财,回国能济民。

朝廷不认可他们没关系。百姓认可就行了。获得百姓的尊重远比朝廷给的名义要好

明己带着麒麟军护送着镇江募捐的粮食,和官府购买的粮食也去了温江。朱橚负责的医学院也是随军南下。

汤显德组建的皇家建筑队也跟着去了。明己去了,他不去看着,回京老头能抽断七匹狼。给的工人开出高薪却是被拒绝了。

随行的工人都是扬州。可能淋过雨更懂得给别人撑伞吧。温江此刻就是当初的他们。他们现在扮演的角色便是来扬州的皇家商会。虽然他们刚被温暖。

明己带着众人到了温江的时候。老朱也收到了明己的信。

老朱

最近日子不好过吧?温江海灾你不用管了。你两个儿子带着我去救灾了。你全力治理洪灾和地震就是了!听说有人找我麻烦。我觉得人家说的对。你把这王爵撤了吧。地龙翻身会有余震。你最好小心点。还有那什么星星是阳光折射而已。别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太平侯明己

老朱这几日可真是难受的紧,天灾四起。又正是府兵改制。好在大明积攒了几年国力。虽是疲于应对。却也不至于无计可施。

明己这短短的一封大不敬的信,却是让老朱笑了起来。

“爹?”

朱标见老朱愁了好几天的脸,有了阳光。有些惊讶

“标儿,温州你不用去了!看看吧”

老朱笑着把明己的信递了给了朱标。朱标接过信看了起来。仅仅一个称呼就知道是明己了

“小弟!真乃国士也!爹!你可得好好奖赏他。”

“哼!奖赏?怎么赏?赏他一个侯爵?这王八蛋”

明己做的事情,老朱很开心。就是嘴硬不想承认。明己的确也赏与可赏了。让他做官。老朱不用想都知道明己是真会挂印离去。

“爹,小弟是不是有了顾忌?才不愿做王爷?你看这次去温江,也是打着四弟的名头”

朝堂的风声,弹劾明己的奏折,朱标还是知道的。

“顾忌?这王八蛋是不想担名罢了!若是别人倒是顾忌。他可算了吧!”

朱标想了想明己。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还真是!明己会顾忌才是怪事。

“这兔崽子倒是真心为国为民!咱也不让他白受委屈!毛骧!”

老朱想起这些天弹劾明己的奏折,就有些火大!大明天灾四起。这些人不想着为国分忧。还净添乱。

“皇爷”

毛骧从角落里走了出来,弯腰一拜

“风口给咱盯紧了!这些人也给咱看住了!”

老朱指了指弹劾明己的奏折!他自然清楚这流言放出来的目的!只是还不到收拾他们的时机。赈灾过后就该算算了

毛骧领命退了出去,毛骧便是御前十二亲卫中锦衣卫的一代目。这时候锦衣卫的影响力还不大。负责侦查,逮捕,审问。诏狱的威名还没传开。

老朱的亲军十二卫,朱棣增加了十卫。宣宗又加了四卫。便形成了明朝皇帝亲军上直二十六卫。

“来人,传旨,封明己为江浙巡抚…算了。让明王提领江浙军政!负责救灾事宜!各道皆须听命!违者立斩!”

老朱本想给明己封个官,不过以明己的性子怕是不会干!还不如直接让人听他的!同时表明,他不会妥协。土地制度不会改!更不会治罪明己!

远在温江的明己可不会想这么多。很多地方海潮仍未退去。正组织人手搭建幄帐。古代的行军帐篷。

朱棣则是带着麒麟军搜救幸存的百姓。朱橚带着医生救治。商会运输分发物资。大家各司其职。

明己也是直接点明了两个皇子的身份。古代皇子在民间地位还是很高的。百姓见皇子亲临。还是两个。

朝廷没有忘记他们。念叨着皇上万岁,民心也就稳定了。

人心稳定,灾情不算事了!商会保障物资,军队维持秩序,医学院保证医疗。老朱的旨意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月余时间,灾情便控制住了!灾后重建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明己最多提供一些帮助。建设还得靠自己。

海潮带走了一些人!人口基数还在,官府体系健存。恢复也只是时间问题!比扬州要好上太多。

大灾之时,人心也是最容易被蛊惑的。京城的风也刮到温江!流言在灾民中流传。

打破千年格局引发的天灾,变成了皇上册封了一个妖王,从而引发了白日星辰示警。天灾不断。

“啊,真有妖啊?”

“妖王还真是害人不浅!”

“皇上想必也是被他蒙蔽了。”

“真是个祸害!”

“菩萨保佑!道君显灵,除了这个祸害吧”

明己这些日子耳边不断传来这些声音。起初并不在意。商会的人替他打抱不平,麒麟军更是相对百姓动手。

明己拦下了他们,心里还在嘲笑这是一群愚民。明朝处于地球气候变化时期。小冰河时期自然灾害多一些!关自己屁事!

直到听到小孩也希望有人能除掉自己的时候。他才觉得有些委屈。却也不想辩驳

明己留下了商会,带着麒麟军离去,百姓多有不解。多有不舍,毕竟花钱请自己给自己修房子的冤大头不多啊

上船之后,明己觉得自己有种被赶出温州的感觉。有些灰溜溜的意思。这不是随了宵小的意嘛?亏本生意不能做!

明己对着百姓喊到

“刁民们!我就是你们口中的祸害妖王!大明的明王!”

人群默不作声。有震惊,有惊讶。有不可置信……

“现在!我走了!走之前,还得告诉你们一句话!

菩萨保佑不了你们!双手可以。道君也除不了我!道君他有几个师?哈哈哈!

我欲伐仙!麒麟军敢战否?”

“诛仙!诛仙!诛仙!”

“哈哈,莫说白日星辰!试问天上仙人。谁敢来此人间!”

明己想起后世的一句话,这波我先装了!

人群也被明己和麒麟军的气势震住了。古人对仙神还是很敬畏的。科学不发达。很多东西不理解。只能归结为鬼神。恐惧元于未知!

还真是妖王啊。他居然要伐仙!

明己看着呆呆的人群,出声说道

“世上没有仙神,只有人心!刁民们,聪明点。别自欺欺人!被人愚弄!妈的。走了!”

船只远去,载着明己离开了温州。明己心里还有些暗爽。老子也不是蓬蒿人!

笑看风云多变幻,气贯长虹冲九天。

……

船只已经消失了,人群却没有散去。眼见为实。空气中弥漫着愧疚的情绪。

“王二狗。是你告诉老子,王爷是祸害!!!老子今天打死你!”

“对!我也是听他说的!打死他”

“不是我,不是我!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

人人对峙,不一会儿目标锁定了一个员外身上。

第二天,温州衙门接到报案。某员外死在了家中。

大明律杀人偿命。昨天人太多,现场又无证物。倒也没有成为悬案。认罪的人络绎不绝。

结果是法不责众还是民怨沸腾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