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182章 凤钗

  ——翌日——

  皇帝问责布置东苑的官员,悉数罢黜,觉事有蹊跷,又令锦衣卫指挥使张端前往调查。

  ——紫禁城——

  但无论是罢黜的官员陈述还是张端的调查,都是一无所获,“东苑那块草地上常有老鼠出没,塌陷的地,是因老鼠在地底打洞,马蹄失足踩空这才导致侧翻。”

  皇帝扶着额头,从早朝回来,脸色就不大好,桌上的奏疏翻开了几道后就被扔在了一旁,因为昨日之事,百官联名上疏要求皇帝替燕王赵希言纳妃,甚至连燕王妃的人选,他们都私下里商议了。

  左军左都督韩国公周士弘嫡长女,周康的嫡亲妹妹,新城侯张弼的长女,这二位将门之女是被推举最为多的,因出身功勋之家,又年龄适当。

  还有一些也是藩邸出来跟随皇帝立有功勋的大臣之女或者孙女,群臣们所虑很是简单,除了为皇室开枝散叶,便就是燕王与晋阳公主的事。

  除了上疏请求替燕王纳妃,还有奏疏竟提到晋阳公主,以先帝故去三载,为人子女孝期已过,晋阳公主年长,当为其挑选驸马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为由,主张为公主挑选驸马。

  汉王已及冠,然也迟迟没有嗣出,朝臣们不去替身为宗子的汉王上疏而为晋阳公主一个女子忧愁,可见其用意。

  他们将希望寄托在燕王身上,希望她可以成为圣贤之君。

  “陛下是在忧心燕王殿下的事吗?”张端小心翼翼的问道。

  皇帝便将一本奏疏抛到张端跟前,张端大致瞧了一眼,发现是六部的陈情,恰好举荐的燕王妃人选是自己的侄女儿。

  “皇子纳妃,朝臣们比陛下这个父亲还要着急。”张端道。

  “昨日一行,燕王已得到文武的认可,这是在劝君德行。”皇帝仰着头靠在椅背上,“这些年,她倒是成长了不少,也学会利用起人心来了。”

  昨夜醉仙楼的事,早已通过锦衣卫传入了皇帝的耳中,燕王赵希言在端午宴上大获全胜,便宴请参赛的勋爵子弟们到醉仙楼吃酒。

  张端没有多言什么,只是站在一侧静静听着。

  因有外命妇一同前往东苑,故而端午宴上的事不过短短半日就传得沸沸扬扬,尤其是内宅之中,为妇人争相议论,视为皇家丑事。

  朝臣将皇室颜面搬出,燕王殿下与晋阳公主之事为内宅妇人们争相议论,但对于替燕王纳妃一事,皇帝依旧没有在朝堂上给出众臣明确的答复,反而匆匆下了朝,这令百官费解。

  因为皇帝也是不喜燕王与晋阳公主走得太近的,这从皇帝平日的态度,以及皇帝与先帝之仇可以得知。

  因为于皇帝而言,晋阳公主始终是仇人之女,是一道威胁的存在,这些文武百官们心里都清楚,所以对于皇帝屡次推脱,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仪柔殿——

  昨日端午宴后,皇帝独自睡在了乾清宫没有踏足仪柔殿,有着白天的警告贤嫔再也不敢主动前往乾清宫向皇帝示好,又似乎在赌气,以示自己的高傲。

  皇帝没有过来,贤嫔眼里也没有失落,只是反复回忆着昨日球场上的画面,时不时生出羡慕之情。

  “娘娘还在为昨日的端午宴困惑么?”身后替贤嫔梳妆的尚服局女官开口问道。

  “我入宫这么久,也只是听闻过殿下的事,偶尔能见到殿下与公主一同出现,但从未见过她们如此亲昵之举,且是在群臣的注目之下,虽说情况危急,但动作丝毫不曾避讳旁人的目光,自然到……像是经常触碰一般,这是寻常姐弟会做之事吗?”

  贤嫔有些不理解,“殿下为何会为了一个女子与自己的父亲对抗,甚至连皇位都可以不要呢。”

  “娘娘不如问,情之一字为何物。”女官接着说道。

  “昨日杨司衣没有看见,殿下与公主一同击球,为人称道天作之合,就仿佛心意相通,不用言语,仅靠眼神,便可知道对方想做的事。”贤嫔再次叹道,“大概谁也没有想到吧,殿下会如此大胆。”

  “娘娘觉得这深宫冷么?”女官问道贤嫔。

  贤嫔毫不犹豫的点头,“宫墙是冷的,连人心都是。”

  “既然知道,那么娘娘为何还要去触陛下的逆鳞。”女官问道,“后宫不得干政,内命妇与朝臣及皇子都不能过多的交涉,皇帝是天下疑心最重的人,娘娘难道不知道?”

  贤嫔陷入沉默,随后喃喃道:“我只是未能忍住,寻常人家,还有继母袒护嫡子的,想着我如今是陛下的妃嫔了,能化解父子的干戈,也不失了继室的仁德。”

  但谁又曾知道,皇帝很是反感有人掺和他的家事,这也说明了,皇帝从未将她视作一家人,“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只是个妾室与外人罢了。”

  女官从贤嫔这句话中听出了落寞,贤嫔虽没有什么争夺之心,但被人如此对待,怕也是心有不甘,“想要不被人看轻与忽略,娘娘需得拿出一些能够被重视的东西才对。”

  “能够被重视的东西?”贤嫔不解。

  “皇室中最能让人看重的是什么呢。”女官说罢从旁侧拿出一只睡鸭香炉,“开枝散叶,永远是皇室中的头等大事,故而只有有了皇嗣,娘娘才能在后宫中立足,才能被陛下真正重视。”

  贤嫔愣住,“陛下……”

  “比起朝臣与宗室,现在最渴望有皇嗣诞下的,是陛下。”女官似乎很了解皇帝一般向贤嫔提醒道。

  “以陛下的年纪,想要皇嗣谈何容易。”贤嫔说道,“倒是燕王殿下,正值青春之时,为何还不纳妃呢,就算是妾室,能为之降下皇孙,也是好的。”

  “事在人为。”女官回道,“近日下官瞧见有太医常入仪柔殿,是为娘娘请脉的吧。”

  贤嫔点头,旋即问道女官手中的香炉,“这是什么?”

  “香炉,里面是苏合香。”女官说道,随后将其放在一侧的案几上,“入睡之时,娘娘把它点燃,可助睡养身。”

  “燕王殿下是嫡长子,且陛下心中,仁孝先皇后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就算我诞下了皇嗣,又能如何?”贤嫔忽然担忧道。

  “国朝之制,即便皇嗣不能继位,也能封为亲王,沿袭子孙,于娘娘而言,也是依靠。”女官与之解释,但没有将实情告知于贤嫔。

  如果日后能诞下皇子,也许能够危及到燕王的储君之位。

  “我没有选择的余地……”贤嫔看着案上的香炉,盯着女官,“对吧?”

  女官将金簪轻轻簪入贤嫔的发髻上,并没有回答她的话,而是俯身在她耳侧,看着眼前的铜镜,“娘娘今日的发髻显得格外精神,若是有凤钗相配,定然更加好看。”

  ——燕王府——

  太阳已经斜进了寝殿的东窗,内屋无人敢闯的门忽然被人从外打开,门外传来珠帘碰撞的声响,脚步声越逼越近。

  随着帘帐被揭开,刺眼的光进入帐内,赵希言便从睡梦中迷迷糊糊的醒来,闻着熟悉的味道,她放下了醒来第一刻的警惕。

  将身子转过抱着薄被褥卷缩在榻上,掀帘的女子将帐帘卷起,坐在榻沿俯身唤道:“二郎,日上三竿了还不起来么?”

  赵希言将头蒙在被子里,连眼睛都不愿睁开,“昨夜快到夜禁才回来的,姐姐就让我多睡一会儿吧。”

  昨夜赵希言被一众人轮番灌酒,好在晋阳公主的车架就在醉仙楼下等候,她是知道有人在等她,才没有拒绝众人的酒。

  “说了你也不听,身上有伤,还敢这么喝。”晋阳公主轻斥道。

  赵希言便露出半个头,笑眯眯的爬到晋阳公主腿上往怀中蹭了蹭,“那不是因为知道姐姐就在楼下嘛,好不容易凑齐了儿时的人,借这机会叙旧,往后再要想,恐怕就难了。”

  赵希言的头发凌乱的散在晋阳公主的腿上,她便伸出手将青丝慢慢拨顺,“好了,该起来了,一会儿给你换药。”

  赵希言翻了个身,极为懒散的从榻上爬起走到镜台前坐下,侧头看着窗外透入殿内的阳光,“早朝应该已经下了吧?”

  “半个时辰前就下了。”晋阳公主拿起一把玉梳替其轻轻梳着散在身后的秀发,“今日的朝议只用了不到两刻钟的时间。”

  “为何?”赵希言愣住,皇帝素来勤政,自登基之后,每日常朝都不曾缺席,朝议的时间也不会低于一个时辰,凡军国大事,皆亲力亲为,随后赵希言反应过来,“是因为昨日端午,大臣们看不过去,所以当廷向陛下上疏,要替我纳妃吧,好断了我在你身上的念头。”

  晋阳公主点头,“嗯。”

  赵希言说得很是轻松,“大臣们不了解我爹,或者说,不了解我,这件事拿到朝堂上去说,爹爹一定会动怒的。”

  “当下而言,幸是女子身,不幸也是。”晋阳公主说道。

  “怎么就不幸了?”赵希言反驳道,伸手向后轻轻握住晋阳公主的手,“能可以轻易接近你的身份,我从未觉得不幸。”

  于赵希言而言的幸,是不会受到晋阳公主的反感,但于当下的时局,这也是皇帝犹豫立太子的原因之一,不单单只是因为晋阳的存在。

  帝王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不单单是当下之事,还有社稷的传承与延续。

  只是群臣们都不知道,所以他们都不理解皇帝的种种做法,不为已及冠的皇子娶妻,而自己却在嫡妻亡故后纳妃,唯一的嫡子成年,却迟迟不肯立储。

  “殿下赢得的那条春水玉带……”

  “姐姐喜欢?”赵希言问道,随后起身从柜子里取出将其拿到晋阳公主跟前,“给。”

  “只是听闻这春水玉雕刻精美,便想瞧瞧观摩几日。”晋阳公主道。

  “这玉带,本就是我与姐姐一同所得,也算是姐姐的东西。”赵希言说道。

  ——

  顺天府还在为营建都城而从四方运来木材石料,而应天府的京城则度过了平稳的几个月。

  永康三年八月秋,时逢燕王赵希言生辰,皇帝的万寿节也将近,府内为庆燕王生辰二大摆宴席,而宫内一则消息传出,却打破了燕王府中原本的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