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女世子【完结】>第181章 海东青捕鹅

  侧翻的马儿挣扎了一番后从地上爬起,随后被赶来的人控住。

  布置场地官员与太监看到这一幕后,脸都吓青了,动作极快的冲入球场,生怕皇子有个什么意外,自己的人头不保。

  “殿下!”

  场上两侧文武及外命妇纷纷从座上起身,妇人们捏着帕子,提心吊胆的看着球场上的一幕。

  “这好端端的,地怎么就陷进去了呢?”

  “是啊,正好好打着球呢,这闹的是哪儿一出。”

  “没瞧见公主落了马,殿下去救的吗?”

  年轻女子们私下议论纷纷,“怎个就如此不小心呢。”

  与之一同比试的周康与张乾更是扔了手中的球杖,向燕王世子坠马的方向火速赶去。

  “殿下!”

  翻滚了几下后二人在从地上停了下来,赵希言抱着怀中的晋阳公主,忍着胳膊上的疼痛问道:“可还好?”

  晋阳公主遂连忙从她怀中起身,惊慌失措的替其检查着身体。

  “啊,疼……”碰到胳膊时,赵希言大喊了一声。

  显然是适才坠地,她将晋阳公主揽入怀中,使得胳膊先着了地。

  随后便将她的袖子轻轻挽起,看着摩擦出的血口,皱眉道:“你怎这么莽撞?”

  赵希言便道:“我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姐姐受伤吧?”

  “你难道……”

  “我当然知道。”赵希言将晋阳公主的话打断。

  晋阳公主有武功,可以躲避落马从容应对。但这样一来,便就暴露了自己会武,今日场上这么多人,日后她们又会怎么想,包括皇帝,这是赵希言所考虑的。

  晋阳公主便叹了一声,有些心疼的看着伤口,旋即将她从地上扶起。

  周康赶到,急切的问道:“殿下,公主。”

  “无碍。”赵希言回道。

  “殿下的手受伤了。”周康担忧道。

  “一点皮外伤,不碍事的。”赵希言淡定的回道。

  周康心中有些自责,“都是康的错。”

  “比赛而已,落马是我们自己骑术不精,与康弟有什么关系。”赵希言道,“今夜我还要与你们一醉方休呢。”说罢便逞强的抬手拍了拍周康的肩膀。

  结果又给自己弄疼,嘶得一声,让旁侧几人忧心不已,“你看看你,受伤了还要勉强。”晋阳公主训道。

  当太医赶来仔细检查了一番后,确认二人都无大碍,只是赵希言受了一些皮外伤,这个结果让在场所有人都轻呼了一口气。

  “燕王如何了?”坠马的两人,皇帝只问了赵希言一个人。

  “回禀陛下,燕王殿下与晋阳公主都无大碍,只是燕王殿下受了点轻伤,臣已经处理了,修养几日便可痊愈。”太医回道。

  “坠马可不是一件小事。”一旁的贤嫔再次问道,“确定只是轻伤吗?”

  太医点头,“臣为殿下摸了骨,确实是只有皮外伤,而坠马的本是晋阳公主,因有殿下护着,故而公主并未受伤。”

  赵希言将晋阳公主抱在怀里,为其挡了冲击可造成的伤害,自然毫发无损,这是皇帝与贤嫔都看见了的。

  赵希言惊人的反应与速度,不顾自己安危纵身一跃,生怕晋阳公主有丝毫的闪失。

  太医在御前向皇帝禀报完后,皇帝便转身回了座,此刻他的脸色略白,眯眼静静看着场上的画面幕,很是不悦。

  贤嫔随皇帝回到座上,“殿下与公主,姐弟情深,只要人无碍就是大幸了。”

  “贤嫔近日……”皇帝转头,“怎总替燕王说话,是因她回来了?”

  贤嫔听后脸色一白,连忙起身至皇帝跟前跪下,“陛下恕罪,妾身只是想到陛下就殿下这一个子嗣,若殿下有所闪失,陛下肯定会忧心,且妾也不想为人说道,我这个继母只有苛责。”

  皇帝半眯起眼睛,起身抻了抻袖子弯腰扶起贤嫔,随后小声道:“燕王的母亲只有一个,你应当明白自己的身份。”

  对于皇帝的突然变脸,贤嫔身子一僵,在皇帝心中,燕王生母是无可替代的存在,对于燕王,自然也是。

  贤嫔福身,“妾会守好本分的。”

  台下还有议论不止的众臣,一些腐朽的儒官与年轻子弟的看法截然不同,在他们眼中,两个未婚男女如此亲昵,是有违礼数的。

  “有辱斯文。”

  “孤男寡女,大庭广众之下拉拉扯扯,这成何体统。”

  “平日有传闻从王府内出来也就罢了,而今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依旧毫不收敛,就不怕辱没了皇家的威名吗。”

  文臣之中不乏耿直与大胆之人,“上行下效,若是皇嗣做出这种悖逆人伦之事,那么天下百姓都会以此为由来效仿,世道岂不要乱?”

  “这可是还未出五服的血亲啊,岂能苟合。”

  文臣们尤其是都察院的谏议官,更是不分场合,只信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事情,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传闻,如今变成了眼前再也不可忽略的事实,让他们不得不站出来规劝君王德行,“我等身为臣子,食君俸禄,理应上疏劝导,不能让皇嗣误入歧途,我大明的继承人,绝不可学前朝废帝。”

  在太医一番检查后,比赛的时间也差不多将尽,于是这场击球以赵希言胳膊受伤而告终,因赵希言进了第一球,故而击球的魁首也顺利落在了她的头上。

  晋阳公主扶着赵希言走回帐中,此时也是日薄西山,黄昏的金光将她们的影子拉得斜长。

  这场不顾世俗的争斗,并没有因此结束,她要抗争的,并不是自己的父亲,而是此刻在她背后议论的文官们。

  “值得吗?”晋阳公主有些心疼的看着她,“冒天下之大不韪。”

  “是你就值得。”赵希言肯定的回道。

  正北方的台上,秉笔太监王彦领了皇帝的旨意后走到台前,场上瞬间变得寂静无声,王彦高声道:“永康三年端午,帝幸东苑,与民同乐,朝臣宗室,共庆端午,燕王赵希言,于,射柳、击球同得魁首,特赐春水玉带,望汝勤谨好学,文治武功,勿负朕望。”

  赵希言到台前领赏,一名小内使便端奉着春水玉带走上前,白玉经过匠人的精心雕琢,成为了一件绝美的工艺品,这条玉带上的每一块玉带銙都雕刻着不同的春水纹样,其中最显著的雕刻便是回首寻觅,伺机攫捕的海东青。

  赵希言在文武百官跟前接过沉重的玉带,就像是权力与时代的交接,不管她有没有受到皇帝的认可,但毫无疑问的是,文武百官以及年轻一辈的世家子弟们,已经将她视作了帝国的继承人。

  尤其是刚直的儒官们,他们认同的同时更渴望新君圣明仁德,于是在此次端午宴结束之后,以都察院为首连同六部上疏皇帝,以皇次子燕王年长,请求皇帝为燕王纳妃,并推举了忠良与功臣之女、孙女。

  ——

  西边是云与火的交织,红色的晚霞照耀着京城的千家万户,一排斜长的倒影映在了紫禁城之东的街道上,圣驾回銮,迎着晚霞,向西而返。

  金光打在皇帝的玉辂上,正对着皇帝的脸庞,白发渐生,面容也越发苍老,但在金光的衬托下,皇帝的威严丝毫没有减少。

  但群臣与百姓心中,已经有了定数。

  紫禁城等待皇帝的是即将落幕的晚霞,而身后车架跟随的年轻皇子,如同初生的朝阳。

  ——乾清宫——

  赵希言跟随圣驾进了紫禁城,群臣散去后,便又跟随皇帝去了乾清宫,此时太阳已全部归山,天色渐暗。

  赵希言在明章捧着的红绸垫底的托盘上拿起春水玉带,手捧玉带,跪在皇帝跟前。

  “汝这是做什么?”皇帝端坐在乾清宫大殿内,不解燕王的举动。

  “这是陛下冒死从敌军说中缴获的战利品,是属于陛下的荣耀,臣不能让他落入外人之手,也不想让陛下失望,故而才拼死争夺。”赵希言回道。

  “一条玉带而已,君无戏言,既然作为奖赏,是你拿到了它,那么它就是你的。”皇帝说道。

  赵希言不肯起来,“臣深知,此玉带臣得到与他们得到,意义不一样,只有臣知道,是这条玉带造就了陛下的不甘心,也成全了陛下的野心,才有了今日的结局。”

  击溃前朝国家一统的象征,以及代表最高权力的玉带,于别人而言是无上的荣耀,但于赵希言而言,这是责任与继承,旋即抬起头,问着眼前的父亲,“陛下是心甘情愿的吗?”

  皇帝闭上眼睛,随后睁眼起身,走到赵希言跟前,俯身摸了摸玉带,这是他辅佐武宗建立一同的功勋象征,随后直身负手从赵希言身侧离去。

  “爹爹!”赵希言侧头叫住父亲。

  皇帝抵在门口,差一步便能跨出,但他止住了步伐,孤独的望着殿外,一只离了群的孤雁从紫禁城上空飞过,向自飞去。

  “你觉得为父,会是你祖父那般的人吗?”皇帝盯着孤雁反问道,随后跨出了乾清宫。

  赵希言垂下手,瘫坐在地上,一同跪地的明章连忙爬上前,“爷,陛下走了。”

  赵希言将玉带放回明章手中的托盘中,起身道:“回吧。”

  “是。”

  走出乾清宫时,赵希言恰好又遇见从贤嫔仪柔殿出来的尚服局女官。

  “下官见过燕王殿下。”

  赵希言看了一眼杨书瑶来的方向,内廷能让尚服局伺候的就只有一个贤嫔,“杨大人怎又去伺候贤嫔了?”

  “许是得娘娘欢喜吧……”杨氏回道,“又或许是下官知道殿下许多事情,所以贤嫔娘娘才让下官专门侍奉。”

  赵希言沉默着没有回复杨氏的话,杨氏便看着明章手中的春水玉带道:“殿下这条玉带,好生独特。”

  “那是今日东苑端午宴上陛下给的赏赐,非国朝所有,乃前朝之物。”赵希言说道。

  “海东青捕鹅。”杨氏看着玉带銙上的花纹夸赞道,“曾在燕春阁看蒙古人常带这种玉饰出入,玉带……这可真是一件宝物呢,恭喜殿下。”

  “海东青捕鹅……”赵希言看了一眼身侧明章手里的玉带,淡然一笑道:“都是虚无之物,有什么好恭喜的。”

  ——是夜——

  ——醉仙楼——

  江东门外的醉仙楼,为官办十六楼之一,今日端午宴上参试的勋爵子弟尽数到场,由夺得春水玉带的燕王赵希言做东。

  “今日与诸兄比试,侥幸夺得魁首,故而今夜的酒,都由本王包了,诸位兄长开怀畅饮,无需客气,今夜也不论身份,只当是少时,咱们还在燕王府那般。”

  醉仙楼内气氛浓烈,除了酒香之外,还有陪酒的官妓与舞女,酒楼之上还有不少文人雅客在此吟诗作画。

  三巡酒过之后,周康端起一杯酒,“今日击球,害殿下受伤,康自罚三杯,这第一杯酒,先敬殿下。”

  周康的饮完酒后,与一众人对视了一眼,便有一人离席望风,又将门窗关紧,气氛一下就变得严肃了起来,“殿下。”

  几杯酒下肚的赵希言,耳根有些泛红,应道:“嗯?”

  “殿下将来要继承大统,万不可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周康旋即又道,“咱们兄弟与天下万民都还等着殿下呢。”

  众人附和着周康的话,赵希言挥了挥手,故作醉酒之姿,“尚未立太子,诸位兄弟的话可要害惨了言。”

  “不管是不是太子,殿下都是我们心中的储君人选,况且殿下是陛下的嫡长子,除非陛下老糊涂了,否则有谁可以动摇殿下的地位呢。”

  赵希言旋即冷静下来,沉默了一会儿后抬头道:“诸位都是这样想的吗?”

  众人点头,“我们都是藩邸出来的人,父祖几代人为大明社稷抛头颅洒热血,这江山,凭什么让外人坐享其成,凭何要让给别人。”

  周康在次端起一杯酒,“今日我赌输了,欠殿下一个承诺,若将来陛下犯糊涂要改立他人,我周康第一个不答应。”

  “大明的江山,只能传给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