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唐图>第479章 乌孙国乱

乌孙人之所以失败,与他们的步骑配合不默契有很大关系。

当骑兵冲锋后,步兵不从旁协助,居然往两边退去,把战场全部交给骑兵。

骑兵攻击受挫,步兵不但没有及时上前协助,反而加快退兵速度。

导致最终失败。

乌孙王气的要吐血,这才是头一战,不但折损了达尔巴这员大将,步骑的折损,加起来已过万。

还有数千伤员,躺在营地。

这些人最多活一半,又是一大损失。

唐人如此凶猛,这样的仗再打几场,乌孙人就要死光了!

不行,得想个办法,既能保存实力,又能消耗唐人的有生力量。

乌孙王向西域各国发出共抗唐人的通告,要求各国派出兵马,一同对付唐人。

谁要是敢不出兵,乌孙王就会派兵前来,先灭了你,再打唐人。

在这样的威慑下,没有哪个西域小国敢不听话。

这不,远在西边的疏勒国,派来一千五百骑兵。

疏勒骑兵说了,自家大王身体抱恙,无法亲自前来,派出仅有的一千五百骑,助乌孙王对付唐人。

乌孙王大喜,把疏勒人安排在大军后方,准备等其他国家的军队到来后,再组织进攻。

到那时,先让各国军队组成敢死队,率先攻城,乌孙骑兵在后面督战。

两边消耗的差不多了,乌孙人再出击,捡现成的。

乌孙王的想法是好的,谁知道过了三天,就来了疏勒一家。

其他国家的人都死光了吗?

乌孙王不知道的是,就在昨天,焉耆国遭到袭击。

几百化装成焉耆骑兵的唐军,赚开城门,径直杀入王宫。

焉耆王后,王子,公主,和城里的大臣富户,全部被俘。

焉耆国守军五千人,不敌对方几百人,死伤一千多,剩下的全部逃出焉耆国。

其他国家得知消息,哪里还敢派兵。

乌孙王说的厉害,毕竟还没见他攻打哪个国家。

唐人不言不语,闷头就是干,焉耆人已经吃了唐人三次败仗!

其他小国自认不是唐人对手,还是当缩头乌龟的好。

当逃出城的焉耆士兵,把焉耆国遇袭的消息送到军前,焉耆王立刻收拢士卒,连声招呼都不打,连夜拔营,回去解救焉耆城。

那里是他的大本营,不容有失!

失去焉耆城,焉耆王就成了无根的浮萍,随时有覆灭危险。

夺回焉耆城,成了焉耆王的首要任务。

至于蒲类后,蒲类和车师前,哪还顾得上。

王鹏攻陷焉耆城,并未大肆杀戮,而是给焉耆高层讲了大唐经略西域的方针。

成立西域自治区,把西域分为南北两个大区,伊犁河谷自称一区。

每个区选定一位大王,代替大唐,行使治理权。

西域各国仍旧保留自己军队,大唐仅有少量军队,驻扎西域,帮助西域各国,训练士兵。

各国只需要向大唐缴纳赋税即可。

为了盘活西域,大唐将在西域开互市,通有无,让西域迅速发展起来。

当然了,这些事情,将在大唐击败乌孙以后,逐步实行。

谁敢反抗,大唐自然不会姑息,今日攻占焉耆城,只是向西域展示一下大唐的实力。

大唐国土是西域的几十倍,战兵更是西域的百倍不止。

只要愿意,随便派过来三五十万铁骑,要不了半个月,就能把西域各国清理一遍。

大唐是天朝上国,不愿意杀戮过重,这次只派来三万兵马,准备用个把月,清理一些刺头。

这波清理过后,才会决定,由谁来治理西域。

话只说一遍,何去何从,你们自己决定。

焉耆王回来的很快,生怕唐人留给他一座死城。

回到城里一看,除了攻城时死了些士兵,其他人毫发无伤。

尤其是焉耆王的家人,依旧住在王宫。

唐人却已远走。

王鹏得知焉耆王回来,战略目的达到。

给焉耆高层说那些话,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故意为之。

有了这次教训,焉耆王再要出兵,就得好好考虑考虑了!

焉耆王不动,其他小国更不敢轻举妄动,王鹏可以专心对付龟兹人,侯君集收拾乌孙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车师县城,乌孙王刚刚得知焉耆王带兵离开的消息,不由得大怒,摔了酒杯。

没用的东西,连自己的都城都守不住,怪不得连续两次败给唐军。

你撤兵前,不能给老子打声招呼吗?

你一退兵,其他小国肯定不敢出兵帮忙,不是坑老子嘛!

不等了,焉耆王可以退兵,乌孙王不能退。

乌孙王的计划,仅需最后一步,就能实现,不能半途而废。

等打下车师县,把唐人赶出西域,再慢慢和焉耆王算账。

乌孙王让封锁焉耆退兵的消息,以免影响军心。

没等乌孙王下令进攻,他的前后突然出现两股大唐骑兵,人数皆在一万。

同时,一个消息在乌孙大军中疯传。

焉耆人投降大唐,要和唐军一起围杀乌孙大军。

还有一个不知道真假的消息,令乌孙王胆战心惊。

乌孙国遭到袭击,乌孙国都已经失手。

这个消息,比焉耆人投降大唐还可怕!

乌孙大军已经无心恋战,只想着如何回到乌孙国。

他们没了战意,大唐军队却是战意高昂。

两万大军,昼伏夜行,总算是到达指定位置,乌孙人想走,岂能让他如愿。

侯君集甚至没有和车师县的李怀仁几个联系,就对乌孙大军发起攻击。

等城里发现,两边已经打的热火朝天。

哥几个不敢怠慢,立刻点起所有骑兵,冲出车师县城,朝乌孙大军杀去。

伊犁河谷,乌孙国最近动荡不安。

趁着大军出征,国内兵力空虚,那些奴隶不断起兵。

有好些奴隶主都被反抗的奴隶杀掉。

奴隶们抢夺马匹,武器,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

在乌孙国四处劫掠。

担任监国的乌孙王子,带领数千骑兵,来回奔波。

奴隶不断起兵,大军一到,立刻钻入深山,消失不见。

大军退去,又从山里钻出来,继续搞破坏。

这些愚蠢的奴隶,像是突然开了窍,进退之间,颇有章法。

也不乱杀人,只是把那些穷凶极恶的奴隶主杀掉。

普通牧民,只要没干过坏事,手上没沾奴隶的血,就不会有事。

奴隶即便杀到,最多就是征用些牛羊裹腹,并且还向牧民承诺,有朝一日,定会归还。

乌孙国的牧民都傻了!

他们甚至希望,这些奴隶可以取代乌孙王,治理乌孙国。

乌孙王要是来到牧民家,看见漂亮女子,直接拉进帐篷。

吃喝用度,都要最好的,美其名曰,这是牧民应有的孝敬。

奴隶从来不说孝敬,只说临时借用,以后定会归还。

两下一比较,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