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唐图>第478章 首战捷

西门外集中了乌孙两万骑兵,冲锋过程中,已经损失了好几千。

八牛弩只要钻入人群,死伤就是一溜。

弓箭手收割一波,再被李怀仁带人一冲,两万骑兵的阵型,居然出现松动。

李怀仁带着一千骑,分成两队,把乌孙骑兵斩成三截。

两队骑兵目标明确,就是乌孙骑兵的后队。

中军只冲了一次,就扔下不管了,只在后队来回冲杀。

跑在最前面的乌孙骑兵,还没整理好纷乱的队形,陌刀队已经杀了过来。

唐人够狂,居然敢用步兵对付骑兵!

咱们这里少说也有两三千骑,对面才多少人,踩也踩死他们!

杀上去,踩死唐人!

在一个千夫长的叫嚣下,乌孙骑兵不管有没有队形,就开始冲锋。

然后,乌孙人就见识到了陌刀的威力。

这支陌刀队由由泰山亲自带队,两步一挥刀,杀起乌孙骑兵,犹如砍瓜切菜。

陌刀队一边砍杀前进,一边变换队形,逐渐排成两排,轮换着向前推进。

乌孙骑兵冲不起来,又无法后退,只能眼看着唐人一刀跟着一刀,不知道哪一刀就落在自己头上。

后队被唐军骑兵冲击,前军被陌刀队杀的节节败退,中军暂时安全。

负责指挥的乌孙将领,不管后队,指挥骑兵,想冲散前面的步兵,杀进城里。

两边纠缠在一起,唐人的弓箭失去作用,正是进城的好机会。

只要进城,付出再大代价也是值得的。

中军稳住队形,开始冲锋。

长孙冲已经下了城墙,带领自己的手下,骑马准备出城。

参谋部这帮王八蛋,诚心要累死他,在城墙上射箭多爽,为何要出城迎战。

长孙冲手下皆是轻骑,精于骑射,正面冲阵也没问题,就是没有李怀仁那么变态罢了!

李怀仁带着一千骑,硬是把乌孙人的后队五六千骑冲的七零八落。

长孙冲带人刚出城,就听见城墙上传来急促的哨音。

乌孙人的中军已经冲起来,陌刀队列阵太薄弱,让长孙冲带人用弓箭拦住中军冲锋。

城墙上的八牛弩,几乎全部朝着乌孙骑兵中军方向。

王鹏这个掐头去尾的战术,在参谋部完善下,没有多余动作,环环相扣。

八牛弩全部换成平头弩枪,朝着中军箭头部队一个齐射。

二十支平头弩枪,最少带走五十骑性命。

倒下的尸体,刚好可以迟滞一下骑兵冲锋的速度。

不等八牛弩发射第二次,长孙冲的轻骑赶到,一千人,一千把弓,一次射击,就是一千支箭,飞向对面。

中军阵型密集,最适合弓箭射击。

两边离的很近,弓箭的威力成倍增长。

弓箭手连射三箭,八牛弩又开始射出弩枪。

陌刀队依旧两步一挥刀,砍杀前进,挤压乌孙人的活动空间。

至于中军会不会冲上来,给陌刀队带来伤亡,不在他们考虑范围。

今天开市大吉,陌刀队杀的乌孙人最多。

等后面野战,再想像今天一样,轻松杀敌,恐怕不行。

站在城墙上观战的西域第一军,看着大唐以少打多,勇猛无匹,不由得心摇神驰。

原以为他们经过训练,已经可以算强军,和唐人一比,天差地别。

最起码,第一军的人,就没有步卒对战骑兵的勇气。

唐人不但有勇气,更有实力,最多一千人的陌刀队,硬是杀的数千骑兵,毫无招架之力。

再看唐人步骑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硬是用三千人,把乌孙两万骑兵打的晕头转向,死伤营野。

阿卜代表第一军,来找尉迟宝林请缨。

第一军的骑兵,也想出城作战。

宝林没有答应,今日一战,看似战果辉煌,但乌孙人的军心未散。

还有数万骑兵虎视眈眈,第一军最多和乌孙人打个平手,无法取得压倒性优势,不如不战。

今天这当头一棒,成绩斐然,乌孙人肯定要缓几天。

刚好让侯叔的大军运动到位,再给乌孙人来一下狠的。

按照作战方案,侯君集带领大军,对付乌孙主力。

王鹏说,他会想办法把焉耆人调回去,再回头对付龟兹。

宝林想破脑袋,也不知道王鹏怎么把焉耆人调回去?

王鹏这会正在狂奔。

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焉耆国,给焉耆人留够求救时间,好让焉耆王率军回援。

只要焉耆人一退,侯君集就会对乌孙王发起攻击。

这一战最重要的,就是时间。

侯君集不能出现太早,也不能出现太晚,恰好在焉耆人退兵之后。

到那时,一个焉耆归唐的流言,就能让乌孙军心大乱。

至于龟兹,在乌孙人受挫后,肯定会选择按兵不动。

乖乖的待在楼兰城外,等王鹏回去,带领新军,和房遗爱来个里应外合。

王鹏很期待,当处默带着铁浮屠,出现在战场上,会给龟兹人带来多大的惊喜!

龟兹人的惊喜,暂且不说,乌孙人这里,除了惊,哪有喜。

两万骑兵,不到两个时辰,折损近半。

要不是乌孙王见机快,鸣金收兵,损失还要增加。

李怀仁把乌孙后队冲散后,并不恋战,也不着急扩大战果,而是立刻掉头,杀向中军。

后军溃散,再想有效杀伤敌人,他们也得分散追击。

这样一来,和参谋部制定的策略不符。

参谋部的要求是,无论如何,都不许分兵,骑兵最少要五百人为一队冲杀。

陌刀队必须排好队形,才能杀敌。

一旦队形出现混乱,或者被乌孙骑兵冲散,长孙冲要带人接应陌刀队回城。

好在乌孙人的中军,没有冲破最后一道八牛弩和弓箭组成的防线,陌刀队得以从容不迫的对付乌孙骑兵前军。

当李怀仁回头,对乌孙中军发起冲锋后,整个战场的形势逐渐明朗。

唐军取胜,已成定局,就看最后能取得多大的战果。

乌孙王虽不情愿,却也不得不承认失败。

为了保存实力,只得下令收兵。

并且派出一支五千人的精锐老兵,前去接应。

李怀仁看见这支生力军,就想冲一下。

宝林在城墙上看的分明,赶紧下令收兵。

今天的战果,已经远超预期,该让弟兄们歇歇了!

以疲惫之师,和敌人的生力军硬碰硬,实属不智。

李怀仁听到收兵号令,并未蛮干,聚拢手下,缓慢后撤。

乌孙人急于逃命,退时如江河溃堤,速度要多快有多快。

宝林在城墙上想,乌孙人要是在冲锋的时候,有这样的速度,败的怕就是他们了!

唐军后撤,也没人愿意恋战。

大家不是杀人狂,打了半天,累到极点,多杀一个乌孙人,对战局改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