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先斩心上人>第62章

  集市很热闹。

  这家善堂位处医宗管辖的小镇旁,话虽如此,却是医宗管辖范围内最为边缘的地方,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凡人,修士那是几十年才能得见一回的大人物,在当地居民眼中,那些衣袂飘飘御剑临空的修士,当真是“地上神仙”。

  于妈妈却是见过好几回,她不厌其烦地将此作为睡前故事,在摇曳的烛光中她的脸色醇红,目光灼灼,语气狂热向往,还带着一些不自知的嫉恨:“……他们挥一挥袖子天上就会下雨,地上的麦穗长得比拳头大,山上的大虫多威风啊,一连咬死了好几个猎户,被他们轻飘飘地抓住了。”

  她顿了一下,抬起袖子擦了擦眼泪:“可怜我的儿……要是早些等到仙人来就好咯……”

  于妈妈曾经有过一个孩子,她常常抱着小青然,用着怀念的语气说着这个三岁早夭的孩子的故事:“我的儿,我的小仙儿,他是那么乖,又那么有天赋,年纪轻轻的就可以让风吹灭蜡烛……只可惜他命贵却福薄,投身到我的肚子里,一场风寒就去了……”

  她又擦了擦眼泪,抱着怀中的小青然拍了拍背,语气又恢复狂热:“我听那些老爷夫人们说,根骨这个好东西,是要爹妈来决定的。爹的种子好,娘的土地好,要他们两个人都有天赋,这才有可能生出一个小神仙来。”

  “只可惜小仙儿他爹去得早……”她明明这么说着,脸上却露出笑容,亲昵地看着怀中入睡的小青然,喃喃自语,“没关系,我又找到小仙儿了……”

  这个小镇在人间界来说也算得上繁华,多是做买卖的商人,每月赶集的时候应当是最热闹的,但是前阵子那场瘟疫让小镇内人心惶惶,活下来的大部分的镇民都举家逃离了这座小镇,只留下些无力离开的妇孺老人留守。

  小青然也问过于妈妈,那些仙人这么厉害,为什么他们不来救我们呢?

  这里这么危险,为什么我们不逃出去呢?

  于妈妈脸上依旧笑着,眼尾的皱纹浅淡:“那些仙人们很忙的,过会就来了。青然乖,不要怕,我们这里安全得很。再说了,那些老爷太太们,不也没走吗?”

  小青然懵懵懂懂地点点头,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最惜命的富人反倒留了下来,为什么那些无所不能的仙人没有过来救他们。

  但是他最想知道的事情是,他的小伙伴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找不到他们。

  在妹妹来之前,和他玩得最好的小伙伴是一个叫小花的女孩子。

  别的小朋友都不和他玩,嫉妒他也排斥他,他只能像个小跟屁虫一样跟在于妈妈的身后,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不带他玩。

  小花却不一样,小花愿意和他做朋友,做游戏,还很神秘,附耳悄悄地和他说:“你不要告诉于妈妈我和你玩,这是我们的秘密。”

  小青然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够告诉于妈妈,但是他太需要要有朋友了,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成了友谊最坚固的纽带。

  他们在稻草堆里做游戏,玩小青然带过来的翻花绳七巧板,小青然会把于妈妈给他的食物留着一部分给小花。

  小花比他大半岁,留在善堂长到六岁,是善堂里头最大的孩子。

  她长得漂亮,又聪明水灵,很快就被一个富太太看中,要挑走去做她的婢女。

  临别前那天晚上小花来找他聊天,神色带着些迫不及待,又有些忧虑:“我终于是能走了,你又怎么办呢?我也不知道那里是不是好地方……”

  小青然替她高兴,又有些不舍,于是约定三天后夜里,等她换班后去那个富太太家里找她去玩。

  于妈妈平时不让他们出去,小青然决定悄悄的,约定的暗号是后门门房敲三下,小花在那处等他。

  为了能让他一眼看出,小花还在手腕处绑了红绳,再三保证自己不会换下。

  三天后的夜里小青然如约而至,他敲了三下门,从天黑等到天亮,也没有人出来。

  等到快要天亮的时候,门后声音渐渐嘈杂,小青然摇摇晃晃地站起身,准备回去,第二天再来。

  那处宅子外头有很大一块荒地,被矮墙围起来,小青然个子不高,踮起脚去看,里面都是些荒草杂物,还有一个露在外头的,没有掩埋干净的草席。

  草席外头还有一根被踩在泥土里的,斑驳掉色的红绳。

  *

  于妈妈,善堂的孩子,都去哪里了呢?

  都去做药引子,做炉渣子去啦。

  于妈妈,那些仙人为什么没有来,为什么我们不用走?

  没有人上报灾情,死了的人不会说话,又有现成的柴火,多好。

  于妈妈,那些仙人不过是筑基期的弟子,翻云覆雨不过是掐诀烧符,你眼中的道行高深也不过是雕虫小技。

  根骨的好坏先天注定,后天催成也不过是歪门邪道,吃了他们肉身毫无用处,用童子童女的血做药引子用人做柴火炼制的丹药也不能让他们做地上神仙。

  这些只会让你们百孽缠身,永不超生。

  于妈妈已经吃了两个人,还是没有变成她梦想中的仙人,她的运气一向是不错的,在这种偏远的人间界里面,她居然能找到三个根骨极佳的人。

  她已经失败了两次,小青然是她最后的希望。

  那些富商见多识广,那些典籍都说那些小仙儿六岁食用最佳,她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不年轻了,不能再失败了。

  他记得那天瓢泼大雨,他顶着大雨翻进墙中,跌跌撞撞地朝那草席跑去。

  一路上跌了好几个跟斗,浑身泥泞,大雨模糊了视线,那根红绳却被冲走了泥土,越发鲜艳。

  他凭着这抹颜色找到了地方,跪在地上挖出了小花。

  指甲断了几个,血水和雨水混杂着流进了泥土里,他不敢哭出声,怕引人过来,呜咽声被雷雨掩盖。

  小花还有一口气,她靠着这口气走出了这个小镇,找到了医宗的驻点,又带了金阑真人回到了小镇。

  小镇那时已经成了死城,只有善堂燃烧着,火焰是镇里面唯一活跃的事物。

  *

  鱼習湍堆

  现在是十五,镇上很热闹。

  街道的两旁挤满了摊贩,卖衣服的卖玩具的,甚至还有卖鸡鸭家禽的,当然最多的就是小吃摊。

  现在正是冬天,最适合吃些热腾腾的汤饭。

  支着个炉子驾着锅,里面用大料骨棒熬着汤,小摊通常是夫妻档,男人热火朝天地熬着汤加着柴火,女人则在一旁手脚麻利地包着馄饨擀着面。

  孩子们热热闹闹地绕着摊子玩闹,或是跑到街上去逛摊子,很快被人揪着耳朵拎回去,嘴里恐吓着他们会被拍花子的拐走,打断手掰断脚,从此做一个可怜的流浪汉。

  小孩子被她这一番话吓得直哭,又被不耐烦地往嘴里塞了块糖,砸吧砸吧嘴,轻而易举地被哄好了,乖乖地在一旁看着父母招呼客人。

  小青然有些羡慕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如此简单日常而又充满烟火气,甚至是带着些不耐烦和厌倦,却是他不曾得到的温度。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居然还记得这一幕。

  他又歪了歪脑袋,想象着自己如果有一个兄弟会怎么样,应该是幽默的风趣的,会包容自己的,愿意带着自己玩的……哥哥吧。

  他从孩童开始就在给自己描绘一个未曾存在的同伴,从抽象简单的词汇到具体的性格和外貌行动,从模模糊糊的影像再到清晰的对话,再到最后出现,他花了整整二十年。

  一开始还会有人问,你这样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或许就是从那苦涩孤寂的童年开始的吧。

  到最后他一个人越走越远,往日种种无人知晓,也不会有人再来问在这个问题,哪怕有知情人也会碍于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实力,觉得这再也不是什么问题。

  到最后,又剩下他一个人。

  *

  小青然买了个拨浪鼓,蹦蹦跳跳地往回走。

  那个时候镇上已经是死城了,哪里还有什么集市呢?这个拨浪鼓,是小花买来送给他的。

  买来的第二天,小花就被挑走了。

  妹妹好像从未苏醒过,她不用吃奶,也不用换尿布。

  她终日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却有着呼吸、体温、心跳。

  好像是一具为人准备的容器一样。

  于妈妈又找到了什么新法子吗,比若说吃掉他以后夺舍这个女婴?

  不仅可以重获新生,恢复年轻貌美,更可以摆脱属于“于妈妈”的孽债,变回婴儿一般无罪。

  到最后只需要一把火烧了这家善堂,这么大的动静一定会引来医宗的人前来勘察,便可以被顺理成章地带走,不会有人怀疑,也不会有人知道那些真相。

  真是好计谋。

  他只需要顺水推舟,把那把火燃烧的时间提前一些,把那个被医宗带走的人选从那个女婴,变成自己。

  小花是唯一一个走出这个小镇的人,在她之前,那些逃走的镇民都被杀了,因为那些富人担心他们会引来医宗的人,泄露他们的秘密。

  小花喝了他的血,活了下去,临行前夕她神色复杂:“怪不得他们如此疯魔……青然,你多保重。你等我一个月,一个月后我会回来。”

  不管她回不回来,这把火都是要放的。

  凌青然花了一个月时间通读了废弃的药房里头能找到的所有医书药典,又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配置了药水骗于妈妈服下,把善堂里面为数不多的孩子们都骗到外头。

  他笑得天真无邪,像是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兴高采烈地要去外面买拨浪鼓,那些孩子们也要去,于妈妈头有些晕,只允许小青然去,其他人只可以在门口看着。

  孩子们快乐地奔向门外,凌青然站在门边,回头,看着于妈妈摇摇晃晃的背影,看她不小心打翻了一坛水到草堆上。

  他指尖微动,一小簇火苗落在蜡烛上,落在草席上,落在鸡鸭的窝里。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知,凡人和修士的区别。

  哪怕只是一个孩子,都有着如此大的能量。

  火在角落蔓延,孩子们衬于妈妈不在意,朝远处跑去,凌青然最后望了一眼于妈妈的背影,转身,举步往前方走去。

  火焰吞噬了一切罪恶,掩埋了一切不为人知的欲望,公平地审批着一切生灵。

  不论有没有生命,不论有多大野心,在火焰下都化为灰烬,变成一颗颗无用的丹药,抑或是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