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千秋梦【完结番外】>第100章 一百、易兵

  新帝登基, 各章程结束之后,常玉往前一站,对着崔泠一拜, 认真道:“前夜,天牢出了命案, 敢问陛下,当如何处置?”

  终是等到了他们发难。

  崔泠微笑问道:“常尚书掌管刑部, 你说, 当如何处置?”

  常玉斜眼看向崔昭昭:“大长公主以为呢?”

  “此人, 本宫必须杀之。”崔昭昭声音洪亮,没有半点心虚之意, 只见她悠悠地往前一站,与常玉并肩而立, 凛声继续:“昔日, 本宫与王兄约定平韩之策, 王兄于寺山城出兵,佯攻韩州大营, 本宫全力攻打碎叶城,好夺回青波湖大营。王兄允之, 却中途变卦, 将我部攻打碎叶城的消息放给了韩军, 致使本宫险些命丧韩军围歼。”

  此言一出, 众臣哗然。

  崔泠面色依旧, 只是安静听着。

  萧灼故作惊讶,怒声道:“阿娘你怎的不早些告诉我?!”

  齐王崔叔泗悄然打量燕王, 王妹遭遇如此背刺, 她的女儿定然知道, 这小丫头竟能隐忍不发,那晚句句拉拢楚王,如此城府实在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崔昭昭冷哼:“战局千变万化,如若被韩军得知我们内部起了内讧,平韩之战不知还要打多久。”说着,她的话锋一转,“王兄与本宫乃生死之交,当年陪同□□一起战场厮杀,当不会做这种无情无义之事。后来,本宫探子探知,原是我这位好嫂嫂吹了枕边风,致使王兄一时糊涂,这才做出此等蠢事。金盈盈出身金氏,金氏乃商贾之家,轻情而重利,蛊惑王兄多年,致使子嗣单薄。如今见金氏倾颓,王兄醒悟,她竟妒恨发作,刺杀王兄在后,此等妖妇,当立斩之!”

  她说得言之凿凿,众人终是恍然。都说楚王与楚王妃鹣鲽情深,楚王妃生性温婉,怎会突然妒恨刺杀丈夫,原是如此。

  常玉愣了愣,顺势道:“国有国法,下官自会按律罚之。殿下怎能提剑入牢,动用私刑?”

  “如何按律罚之?”崔昭昭气势逼人,目光如刀,狠狠剜在常玉身上,“新帝登基,循例,当大赦天下,如此毒妇,最多判个流刑。本宫战死沙场的兵士不服,重伤休养的王兄更不服!”

  崔泠却在这个时候开了口:“大长公主以为,朕会徇私枉法?”

  崔昭昭故作凶恶:“难道不会么?她可是陛下的生母!”

  “那又如何?”崔泠气势压下,瘦弱的身子里竟然蕴含了如此巨大的王者之气,“大长公主难道忘了,朕也曾大义灭亲,当街刺杀欲行不轨的外公金昊。”

  崔昭昭默然。

  提到这事,崔泠缓缓自龙椅上站了起来,逼视众臣:“朕的母亲金氏犯下如此不可饶恕之罪,自不在宽赦之列。原本朕当重罚之,奈何大长公主已动私刑,她也算死有余辜。可国法不可废,大长公主越权杀人,也当罚之。”说完,崔泠的目光回到了崔昭昭的身上,沉声反问:“大长公主,服是不服?”

  从未有人敢在朝堂之上责难燕王府中人,崔泠无疑是第一人。

  崔昭昭冷声答道:“陛下,这是想新君上位便给本宫一记下马威么?”

  “朕是大雍之主!不臣者,当天下共击之!”崔泠大喝,忽然将楚州令符自袖底拿出,“父王已将楚州兵马交托于朕,朕可不是没有兵马的傀儡皇帝。大长公主是想与朕继续内耗大雍的国力么?”

  这话一出,百官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这位女君实在是超乎他们的想象,哪怕是先帝崔凛,也从不敢如此硬刚燕王府的人。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说,百官们也乐见这样的结果。如若女君将京畿卫的兵权尽收掌中,那后续的君王便不必再看燕王的脸色行事,于国而言,此乃大利。

  崔泠不等崔昭昭反驳,再道:“大长公主平定韩州叛乱,有大功,今日在朝堂上如此跋扈,莫不是觉得朕是个软柿子?”

  崔昭昭顺势垂首:“陛下言重了。”

  “言重了么?”崔泠冷笑,“昔日韩贼围京,大长公主一腔热血,力保京畿不失,朕还记得那时候的大长公主是何等的飒爽。怎的数月不见,便成了如此跋扈之人?”

  崔昭昭再拜:“臣,知错。”

  “念在你平韩有功,功过相抵,你于天牢刺杀金氏一事,就此作罢。”崔泠知道常玉不会善罢甘休,挥手示意常玉莫要多言,她还没有说完,“在朕心中,姑姑可是忠君爱国之人,如今韩州初平,百废待兴,姑姑便留在韩州,偃旗息鼓,发展农事吧。”

  齐王大惊,连忙道:“陛下不可!”若让崔昭昭在韩州站稳脚跟,发展起势力来,日后必定是个大患。

  崔泠轻蔑视之:“王叔,你是要教朕治国么?”

  齐王急道:“臣不是这个意思!”

  “朕说的明白,姑姑留在韩州,偃旗息鼓,发展农事,王叔没有听明白么?”崔泠进一步逼问,齐王这才反应过来。

  偃旗息鼓,是不让崔昭昭再兴战事,自然就不能继续募兵,只能就地消化或是解散韩州原来的兵马。发展农事,是让她恢复生产,增加赋税。

  “韩州自今日起,所收赋税三成留在韩州,任由姑姑分派。其余七成,尽数归缴国库。韩州六镇,各设郡守一人,职司日常政务。姑姑掌军韩州,那三成赋税不够养的兵士,是姑姑自己掏钱养,还是姑姑放归家乡,皆由姑姑决定。”崔泠根本不愁姑姑不够军饷,有阿娘在,只要稍加经营,九衢商行便是赤凰军的最有利后盾。

  今日这出戏,看似是削了大长公主的权,实则给了大长公主留在韩州的名正言顺。

  百官找不到理由反驳新帝,韩州赋税若能回归京畿,无疑是大大的好事。以军饷节制大长公主增兵,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她在韩州坐大。

  崔泠看似是赏了大长公主兵权,可明眼人都看明白了,这是新君在一步一步收权。自□□之后,太宗与灵宗两代皇帝都不曾完成之事,兴许能在这位女君手中完成。她可不像灵宗,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她手里掌的可是楚州的雄兵,足以与京畿卫一战的雄兵。哪怕现下京畿卫掌控京畿,可萧灼绝不会蠢到这个时候发动宫变,将崔泠变成一个傀儡皇帝。因为,齐王在看,齐州那边的世子也在看,甚至魏州新上任的魏陵公也在看。

  谋国乱臣,当天下共击之。

  萧灼不姓崔,萧灼就算一时得了权势,激怒的可是整个大雍,甚至还会让大夏看见良机,发兵攻打大雍。如此一来,萧灼变成了千古罪人,她当不起这种千秋骂名,大长公主也当不起这种骂名。

  那么多年了,终于有君王可以铩一铩燕王的傲气。百官们对崔泠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今日朝拜之前,还觉得跪个小丫头没什么意思,可现下他们觉得这位小丫头绝对是个有意思的君王。

  崔昭昭故意等了许久,才不情不愿地领了旨。

  那位平日里骄纵跋扈的燕王,却已是静默许久。百官们不知她在谋算什么,纷纷向她投来复杂的目光。

  萧灼淡声道:“多谢陛下,饶过阿娘越权之罪。”

  官员们心底暗喜,这可是头一次看见燕王吃瘪。她一手扶上去的女君,竟是转头就将了她一军,天下还有什么比这事更让他们开怀的?

  “燕王。”崔泠突然朝着她伸出手来,虽然真的京畿卫令符已经在她这里,可这戏还是得演完才是,“把京畿卫的令符交于朕吧。”

  百官大惊,这么多年来,还是头一回看见君王如此直接收权的。

  萧灼佯作震惊,不解笑道:“陛下这是何意啊?”

  “大夏在外,虎视眈眈。”崔泠语气无奈,“姑姑将去韩州收拾残局,休养生息,朕实在是找不到第二人,可以率领楚州水师,镇守国门。”

  萧灼冷嗤道:“齐王小舅舅不是在么?”

  “王叔要留在京中,辅政于朕。”崔泠说得理所应当,“父王说,过两日等他好些了,便会上朝与王叔一起辅佐朕,好好打理天下。”

  萧灼阴阳怪气道:“陛下的意思是,臣是非去不可了?”

  “燕王善战,天下皆知。”崔泠佯作夸赞,“朕予你两万水师,连同楚州大将杨猛一同抗敌,这是国之大事,还望燕王莫要辜负朕意,早日凯旋,朕便还你京畿卫令符。”说是会还,其实官员们都懂,一旦天子掌控了京畿卫,便是如虎添翼,怎会再还燕王。

  “臣若是不去呢?”

  “萧灼,你是想抗旨么?”

  崔泠用了两万水师换取萧灼的一万京畿卫,看似萧灼赚了一万,可楚州毕竟是崔泠的地盘,如何收服那两万人的军心,可要让萧灼头疼一阵子了。

  萧灼佯作忍怒。

  齐王顺势劝道:“燕王,抗旨可是大罪。”

  “呵。”萧灼冷冷地瞪了一眼齐王,“小舅舅,你莫要高兴早了,我们这位新君可不是池中之物。”

  齐王就喜欢看她这看走眼的模样,大笑道:“燕王,别扯其他有的没的,陛下已经下旨,你接是不接?”

  萧灼刚欲反驳,崔昭昭扣住了她的手腕,众目睽睽下对着她摇了摇头。

  百官们都读懂了大长公主的意思——小不忍则乱大谋。

  萧灼长叹一声,不甘心地对着崔泠一拜,拿出了袖底的假令符,双手奉上。这出戏,总算是唱完了。

  “臣,领旨。”

  崔泠命刘公公拿过令符,紧紧地攥在了手中,脸上终是有了笑意:“如此,朕就静候燕王捷报了。”

  “臣绝不让陛下失望。”萧灼几乎是咬着牙说完这句话。

  作者有话说:

  这里总结一下~

  大长公主夜刺楚王妃的好处:1 楚王妃自此自由了,2 故意给齐王发难,好让崔泠顺势给她一个留在韩州的名正言顺,3 顺势让崔泠收割一波官员的好感 4 麻痹齐王与没有收拾干净的魏州势力(后续肯定要憋大招一次收拾了)。

  兵马易换成功,【四海归心】篇正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