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过关山【完结】>第133章 虞娘

  除夕前夜, 百花街。

  昏暗狭窄的甬道中,随着一道关门的声响起,把人声鼎沸的百花街隔绝在外, 进屋之人朝着屋内坐着的两人颔首, 上前两步站在他们面前, 搁下团扇后,从长袖中把书信取出放在桌上。

  “这是静州传来的快报,有关越州的事情已经办妥了。”虞娘捡起团扇, 扫了眼安静坐在一侧的姜挽。

  当他们把书信看完后,虞娘才接着说道:“此次大伙从官州途径越州时, 发现苏家的商队也在打听孟连峰的消息, 看来苏尝玉和燕王他们联手了。”

  姜挽疑惑道:“燕王与贺宽关系甚好, 若是他们和苏尝玉联手, 贺老将军没有反对吗?”

  话落,一旁的柳信说道:“也许贺同喆并不知晓此事呢。”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越州一事。”虞娘轻摇着团扇来回踱步, 美艳的脸上愁云重重, “京中如今被盯得紧,我让大伙别回京, 先退回静州据点暂避风头, 你且递信进宫给裴姬, 让她知晓此事吧。”

  柳信点头,随后拿起书信走到书案前落座, 蘸墨写信。

  虞娘见姜挽安静坐着不语,走到桌前缓缓落座, 眼中带着些许笑意, 方才干练果断的语气化作柔声, 轻声问道:“阿挽的除夕夜打算如何过?”

  她之所以这般问起, 是知晓姜挽因入六部后,便搬离了璟王府。

  姜挽轻轻放下茶杯,朝她笑了笑说:“可能......回去拜见王爷吧。”

  他只想和赵抑一起过节。

  虞娘见怪不怪,点了点头说:“也好,有人陪着就好。”

  姜挽垂眸思索少顷说:“虞娘,阿挽有一事相问。”

  只见虞娘颔首,示意他说下去时,他才开口问道:“谢文邺手中握着的六部如今已被肃清得差不多了,王爷此前派人去调查户部,明年只要户部到手,其余人皆不足为惧,谢文邺也将孤掌难鸣。只是户部如今手握运河工程,恐怕轻易动不了,不知眼下江州或官州可还有人能用?”

  闻言,虞娘神色怔了瞬间,下意识抬头,朝书案前写信的柳信看去,两人默契对视一眼,她看见柳信快速拨动了下头,又埋头继续拟信。

  转眼间,虞娘看回姜挽时,又复方才的笑容道:“如今人手都派遣去搜寻孟连峰了,沈凭上位后,每逢述职就会砍走大批官吏,实在是无人可用了。”

  朝中各派都有眼线遍布在各州的官署中,这些官吏官职虽小,但却如一片巨大的情报网,若谈他们涉政当官,盼着为百姓造福之举,只能说小材大用,指望不上什么。

  所以在沈凭任职吏部尚书后,没能力之人,会在考核阶段便被革掉了。稍微有些出色的,遇到述职全部垮掉,升降调动一番后,折损下来寥寥无几。如今关头,想要重新栽培岂非易事,唯有物尽其用,人尽其材。

  姜挽默默一笑,将她方才眼中的警惕视而不见,捧起杯子喝茶。

  片刻后,柳信收拾好一切朝他们走来说:“我先去宫门一趟送信,你们先在此等我。”

  两人朝他颔首,但在欲离开之时,突然听见敲门声传来,他们倏地转头朝门口看去,竖起耳朵听着动静。

  虞娘连忙从椅子起身,腰间的锦囊被桌角勾落,她刚要弯腰去捡,门外的声音又将她的动作打断。

  “虞娘,燕王在画仙楼寻你。”是他们的密探。

  听见燕王前来,屋内三人面面相觑,虞娘立刻直起身,抓起团扇道:“燕王心思敏锐,此地不宜久留,待我将他们引入包厢后,你们便速速离开。”

  柳信皱眉道:“我护你出去。”

  虞娘见他警惕,回头看了眼姜挽,为避免他们的事情暴露,干脆决定分头行动。

  她朝姜挽叮嘱道:“阿挽,马车在后街,你切莫小心。”

  姜挽起身走出两步相送,直到厢房门被阖上时,他欲回到位置上,余光瞥见掉落在地的锦囊。

  他上前弯腰捡起,沉甸甸的锦囊里不知装着何物,他忖量少顷,决定跟着他们的脚步把东西送出去。

  然而来到门边时,刚把门缝拉开些许,就听见渐行渐远的交谈声。

  柳信把虞娘朝着巷口外送去,将声音压低说道:“户部的事情还是交给裴姬他们办吧,阿挽如今有些操之过急,我担心出事。”

  虞娘叹了声说:“待户部解决后,寻个时机告诉他当年的真相,自然就不必像如今这般隐瞒了。”

  柳信迟疑道:“我只怕,这天底下他只听璟王府里的那位。”

  随着声音渐渐消失,厢房门也慢慢打开。

  灯火将门前的身影拉长,姜挽站在空无一人的巷子中,目送他们离开的转角,垂头看了眼手中的锦囊,沉默少顷后转头,朝着他们的反方向离开。

  街灯与群星遥相辉映,街市热闹沉浸在一片瑰丽绚烂之中,令路过之人眼目迷醉。

  画仙楼的厢房门大敞,茶桌边上坐着一人,引得路过的小倌人纷纷投来视线,直到一抹艳丽的身影出现时,门前的小倌人一哄而散,屋内的人也朝门口看来。

  “哎哟殿下,怎么在这时候大驾光临了!”虞娘拔高声迎接着两人,大冬天的,手中的团扇仍旧摆着,也不怕冷着。

  赵或示意她把门关上,随后给她添了杯热茶,“怎的一来就不见人了?”

  虞娘用团扇挡剩一双美眸在外,朝他笑道:“这百花街里,又不止八仙楼和画仙楼是我的,眼下节日将至,我若不多巡着些,指不定出事又要劳烦殿下出手相助。”

  赵或冷哼了声道:“十二卫和京兆府都在附近徘徊,谁敢在这时候闹事,今年的团圆饭都得改吃牢饭。”

  “还是殿下会说笑。”虞娘用团扇拍了下他,梭巡一圈后打趣起来,“话说,殿下出双入对的人儿呢?”

  赵或道:“谁?”

  虞娘靠上前说道:“除了沈家大公子,还能是谁。”

  赵或倒茶的手顿了下,想到此刻还在百花街外等着自己的人,佯装不在意道:“他在何处与本王何干?”

  虞娘愣了下,“难不成,你二人此生真的老死不相往来了?”

  师爷一案后,京中皆知沈凭和两位皇子来往密切,流言蜚语就像狂风似的,卷席街头巷尾,从前赵或和沈凭在魏都针锋相对的事情被搬出,即使这阵狂风卷席走后,仍旧留有残余,被人当作茶余饭后的闲话。

  前阵子还有人传赵或和沈凭出入画仙楼,当时又起一阵闲言碎语,说他们两人藕断丝连,又谈及沈凭沾花惹草,比画仙楼的小倌还能招惹。

  听见这些七嘴八舌的话时,赵或当然是生气的,但沈凭却丝毫不在意,还不断安抚赵或保持平常心。

  眼下虞娘提起这些事情,赵或不免警告两句,“虞娘手底下的人,当真是嘴碎了些。”

  虞娘闻言心底一凉,很识趣看出他对此的不满,只好赔笑说道:“殿下说得是,民妇回头好生教训他们一顿,日子喜庆不劳烦殿下出手,弄脏了手,沾了晦气不好。”

  赵或哼了声将此事带过,随后从怀里掏出两枚极好的饰品,缓缓推到她的面前,若有所思看着她。

  虞娘一见,顿时挺直腰看他,会意道:“殿下请吩咐。”

  赵或收回手说:“京中如今搜捕前朝余孽,若你发现行迹可疑者,率先派人告知本王。”

  虞娘眼中快速闪过一抹异色,面不改色把桌上的东西拨走,爱不释手端详着,笑道:“殿下放心,这些事情包在虞娘身上,得了殿下照拂多年,自然明白如何做的。”

  话音刚落,余光瞥见赵或站起身来,她抬首朝对方看去。

  只见赵或站在虞娘面前,握着吞山啸在手,对着她弯腰揖了下,吓得虞娘倏地从椅子中站了起来。

  赵或行礼后说道:“此事关乎百姓安危,这些年来,我唯有此事相求虞娘出手,待事情尘埃落定,燕王府的金银珠宝随你挑,有我一日在,百花街由你做主也无妨。”

  虞娘手中摇着的团扇停顿,忽然感觉握着的首饰如火焰,烫得她手心发痛,却不敢松开半分,生怕被赵或怀疑到头上。

  良久后,她把手中之物全部放下,后撤一步,双手捏起衣摆,缓缓朝地上跪了下去。

  赵或为她此举感到意外,但并未阻止,而是问道:“虞娘这是何意?”

  随着一声闷响磕在地上,虞娘沉声回道:“求殿下恕罪。”

  赵或蹙眉道:“你何罪之有?”

  虞娘沉吟半晌说:“民妇恐难担此大任。”

  不料话落却听见赵或失笑一声,少顷,虞娘感觉双臂有一道力气把自己扶起,她抬眸看去,发现赵或朝自己付之一笑。

  赵或说道:“今夜前来,我本就不指望你能帮上忙,只不过事态严重你也有所耳闻,百花街龙蛇混杂,少了你坐镇可不行,所以若是发现蹊跷,你要比从前更快告知我前来,否则等旁人出手,只怕悔之不及了。”

  虞娘欲说还休,“殿下,此事......”

  赵或把人松开,抬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打断说:“此事倘若出了意外,当真来不及禀告,你且先走为上,等我回来摆平。”

  说着他算了下时辰,心想要去拜访老师,不能让哥哥在外头等自己太久。

  随后不等虞娘回答,他拿起大氅披上后快步离去,还不忘交代道:“此事不可被旁人知晓,本王先走了。”

  说罢离开了厢房,徒留虞娘失神站在原地久久,待门外路过的小倌人喊了她一声后,她才转身朝桌上的饰品看去,那饰品的款式不止上乘,更是她极为喜欢的款式。

  久久过后,虞娘伸手抚了下饰品,竟自嘲地笑了出来,心中思绪翻滚。

  作者有话说:

  谢谢阅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