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过关山【完结】>第117章 和亲

  昏暗的牢房中, 偶尔能听见几声痛苦的低吟传出,满身伤痕之人在榻上辗转反侧,却始终得不到解脱, 唯有紧紧裹着那被褥和长袍, 放在鼻尖索取气息, 才能为他换取些许舒缓。

  随着牢门被打开,榻上蜷缩的人从中露出眼睛,那双丹凤眼没了往日的风流倜傥, 剩的不过是死气沉沉。

  沈凭看清来人后,缓缓从榻上起身, 待他从被褥走出的那一刻, 赵睦的身子顿时僵在原地, 惊讶看着面前之人身上的伤痕。

  哪里还有一处是完整的, 能看清的皮肤有青紫淤痕皆是小伤,重点是泡得烂掉的皮肤, 手脚有数不清的地方全是裂痕, 稍微一动,好不容易愈合的伤口, 会因泡过发软的皮肤又裂开。

  沈凭把她眼中的变化瞧清, 但还是无动于衷地行了个礼。

  毕竟穿越这一趟, 感受了大大小小的刑罚后还能活着,已经比绝大多数人幸运了。

  如果上天给他回去写论文的机会, 他势必能一举摘下各大学术头条。

  赵睦连忙上前扶他,但却被沈凭躲开了。

  只见沈凭牵强扯出一抹笑道:“脏。”

  赵睦顿时觉得鼻尖一酸, 如鲠在喉不知该从何说起, 心中的愧疚被无限放大, 叫她的心底跟着酸涩, “很抱歉,连累了你。”

  沈凭将被褥铺好,寻了一处干净的地方给她坐下,月色从巴掌大的窗口投进牢房中,他们两人的视线便都落在了地上那清冷的月影。

  赵睦把了解到的事情简单和他说了一遍,不过却避开了有关赵或的事。

  全程沈凭都沉默不语听着,若被问起了话,也都是淡淡带过两句,倘若提及到自己的身体时,他的回答便更加简短,能省则省。

  听着赵睦对朝中之事的转述,若事态照着这样发展下去,他大致也能明白自己的结果,不是沈家倒,就是自己倒。

  只能二保一。

  待赵睦话落之后,两人有片刻间的沉默,静谧的牢房中,烛火蹙动。

  沈凭虚弱无力的声音忽地传来,“公主,惊临他......还好吗?”

  京中发生这样大的事情,他都能猜到赵或要面临多么大的压力。

  但今夜赵睦却刻意避开而谈,让他原本平静的内心多了几分担忧。

  赵睦抬头朝空无一人的牢狱甬道看去,“他没事,如今正绞尽脑汁对付人呢。”

  说话间,她将视线收回,看向身侧之人。

  沈凭依旧目不转睛看着地面,并未注意甬道投落在地的影子。

  他的脑海因赵睦的话而产生画面,似乎那个人就在眼前,为了事情忙得不可开交,做事有条不紊,眉头能一直锁着直到事情解决,然后又成了那潇洒傲娇的少年。

  他的惊临,就该如此。

  而不会意气用事,乱了大局。

  赵睦道:“今日前来,并无要事挂身,只是来相见大公子一眼罢了。”

  沈凭从她的话中听出释怀,偏头看去道:“和亲一事,公主想清楚了?”

  赵睦轻点头道:“先前和雪云彻夜长谈和亲一事,她对此并无异议。此次宴席已将她安排好了,若经过一番争取仍旧徒劳无功的话,我心中自有打算。既来之则安之,为何不提前换个心态接纳,毕竟上天自有安排,不是吗?”

  “也许吧。”沈凭移开视线,脑海中千回百转,过去的记忆再次将他攻击。

  历史上数不胜数的公主,虽生在荣华富贵之中,养尊处优多年,但能和赵说一般自主选择嫁于良人的寥寥无几。得到选择的前提,除了有至高无上的独宠偏爱以外,还要有命运的眷顾。

  长公主是大魏的掌上明珠,身上有着旁人遥不可及的气质,那是在皇后细心呵护之下才能塑造出的完美。

  即使不会和亲,以皇帝如今的统治方式而言,她极有可能被利用去牵制权臣。哪怕是远在官州的赵说,也在冥冥之中背负着这样的宿命,毕竟若没有赵说,张子航的官途绝非能一帆风顺。

  与其这般,她不如选择在权力中更上一层楼,争取对自己更有利的一切。

  赵睦从榻上起身,和他面对面相互作揖道:“日后,惊临便劳烦你了。”

  沈凭眸光攒动,最后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眼看赵睦要离去,沈凭突然想起一事,连忙上前拦住说道:“公主,微臣有一计,若不能改变和亲的命运,也许能让你将南诏王掌握在手。”

  堂皇富丽的宫殿之中,精致繁琐的宫灯吊挂其上,灯下流苏微微拂动,搭配着南诏风情的帷幔,百官踏入其中,莫名给人一种身处他乡迷离恍惚的错觉。

  星光璀璨,人声鼎沸,唯有皇后之下那属于燕王的位置空无一人。

  直到悠扬的乐声荡漾,台上衣着艳丽的女子翩翩起舞之时,才瞧见赵或醉醺醺地从一侧回来,待入了坐席,倒下便是大睡,完全不把殿上众人放在眼里。

  皇帝自然也留意到了他的动静,只见天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随后递了个眼神给一侧的曹晋。

  正当曹晋打算上前提醒赵或一番时,忽地,殿内的乐声起了变化,急切的拨弦声,连绵不断的鼓点声,于方才悠扬的妙音截然不同,此曲嘈嘈切切,颇有几分催促之意,也让赵或缓缓从桌上抬起头来,迷茫朝着台上出现的身影看去。

  赵睦身着一袭胡服,比起传统的胡旋舞服饰相差极大,她这身衣袍完全把窈窕的身姿挡了个严实,若非那张美若天仙的脸颊,即使是跳出花来,恐怕都难以辨别此人身份与众不同。

  弦鼓一声双袖起,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她的动作随着急速的乐声旋转,行云流水,千变万化,步步生花,精心设计的动作准确无误踩着节奏舞动。

  随着她个人舞毕,四周突然涌上清一色的长袖美人伴舞,衬得赵睦极其逊色。

  然而,就在赵睦旋转的过程中,发现雪云的身影竟消失不见,心中蓦然一凉,视线也朝着四周看去,但却找不到雪云的身影。

  她连忙往安圆的方向投去目光,站在公主坐席后方的人见状立刻起身,悄无声息离开了宴会。

  按照排舞而言,后续会有一段雪云的舞蹈,然而眼下却不见人影,她硬着头皮把雪云的一部分跳完。

  直到这段舞蹈结束,赵睦带着香汗淋漓上前谢幕,也收到如雷贯耳的掌声。

  她的余光瞥向南诏使团的方向,虽然盛寻劝也为其鼓掌,但却仍旧一脸平静不为所动,仿佛只是平平无奇的一场舞蹈,并未曾让这位南诏王有所惊艳。

  赵睦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皇帝前方,行礼后道:“不知儿臣的胡旋舞,可让父皇母后看得尽兴?”

  赵渊民面带喜色,“虽然跳得极好,可是这身胡服,着实是不够美观。”

  闻言,赵睦嘴角的笑意加深,随后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下,将外披的胡服解下,然后叠好双手捧起。

  虽然她的身上还穿着衣袍,但那厢听见有人对公主的行为窃窃私语,皇后瞧见时投了个犀利的眼神过去,止住这些人的谈论。

  不过作为父亲的赵渊民却有几分好奇,毕竟他知道这个女儿是最讲究礼仪,能在宴席这等重要的场合上作出此举,定有别的含义。

  他开口朝赵睦问道:“睦儿这是何意?”

  赵睦扬言笑道:“若父皇觉得儿臣这衣袍不好看,不如送给儿臣将来的驸马如何?”

  只见她缓缓转身朝盛寻劝看去,落落大方续道:“你觉得如何呢?我的王。”

  那一刻,盛寻劝神色顿住,手中捏着的酒杯在这一见倾心下松开,清酿洒落满地。

  一场精心策划的胡旋舞宴席,让盛寻劝在意外中沦陷,良久的对视过去,他从席上起身,解下外袍慢步走向赵睦。

  盛寻劝来到她的面前时,率先朝她恭敬鞠身行礼,最后把那件绣着南诏王图纹的外袍披在她的身上,在天家和文武百官前,光明正大回应了她。

  他的行为举止也让赵睦有些出乎意料,只是两人心照不宣,相视一笑后看向赵渊民的方向。

  这一次,他们才终于把朝奉之事摆上台面去谈,赵渊民从龙椅起身朝他走去,两国国主在交谈中握手言和,从此结为盟友。

  至此,普天同庆,宴席完美落幕。

  赵睦受赏,只是她打算以此去换沈凭的性命,还了这份人情,却不想在御书房中被父皇强硬拒绝。

  正当她举步维艰之际,殿外忽传南诏王觐见。

  待曹晋把人带到殿内后,盛寻劝第一时间把跪在地上的赵睦扶起,随后把人挡在身后,平视着高位上的人。

  两位国主之间的压迫感迎面扑来,赵渊民见他出现率先问道:“不知王此刻前来,可有急事相谈?”

  盛寻劝道:“有关沈子刺杀师爷一事。”

  赵渊民脸色一沉,加重语气说:“此乃大魏中事。”

  盛寻劝却不甚在意,只道:“先前听闻沈子谈起前朝余孽,不知皇帝可还记得?”

  提及前朝,赵渊民的神情愈发难看,他弑父杀兄的旧事浮现于眼前,但奈何两国方才交好不宜发作,他只能沉声应了句,“王有何高见?”

  盛寻劝道:“南诏师爷并非前朝余孽,但曾经三番四次想与我们交好的人,确实和前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赵渊民蹙眉道:“谁?”

  盛寻劝将赵睦护着在手,目不斜视看着龙椅之人说:“官州孟家家主,孟连峰。”

  赵渊民倏地站起身,面色凝重盯着他道:“是那沈子铲除的孟家?”

  “不错。”盛寻劝眉梢一挑,回想入大魏以来的种种,眼底闪过不屑,“自欺欺人之心,非一国之主怀有。”

  如此明目张胆嘲讽的话,竟让赵渊民无言以对。

  他看着盛寻劝牵起赵睦的手欲转身,刚要借此斥责他们无礼,谁料看见盛寻劝截住他的话打断,目光凌冽相望,掷地有声警告他。

  “我南诏的王后,无需跪任何人。”

  作者有话说:

  弦鼓一声双袖起,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胡旋女》白居易

  谢谢阅读和支持。

  第二卷:灯花散作伶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