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重生】卿卿子衿>第73章 旧时景(1)

  “诶,景安你看,下边儿那个不就是豫王殿下么?”临街的小楼上,好友戳了戳他的胳膊,饶有兴致的样子。

  谢诏放下清茶,侧身望向街上,只见宽敞的主街那头,鲜衣少年郎跨在毛色油亮的高头大马上,好不威风。那人面容俊秀,没有间带着些骄矜张扬。正是“大名鼎鼎”的豫王殿下。

  “都说纨绔膏粱,瞧瞧你,再瞧瞧人家,景安你可真不像个名门世家的公子。”

  谢诏皱眉,似有不屑,“纵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也非纨绔之辈可比。出身世家名门,便该承祖志,以律己身,而不是任己放荡。”

  “你啊你,还不到二十,怎么就活得像老太傅。”

  这头正打着趣儿呢,忽的听见下头有人惊呼一声。一片嘈杂声中,有人喊道:“马惊了!”

  “是豫王殿下!”

  谢诏骤然起身,盯紧了那受了惊,飞奔而来的马。少年面色煞白,死死夹紧马腹,抓着缰绳,勉强还算镇定。

  “这若是跌下来……诶,景安!”

  在妇孺的惊叫哭喊中,街旁小楼上飞下一道利落的身影,直接落在了马上,拽住了缰绳。

  郁祐反应不及,只觉有人从身后抱住了他。

  “别动。”少年沉稳镇静的声音在耳畔响起,郁祐一怔,紧接着又听他道:“别怕,抱紧我。”

  狂怒的马,高扬起了蹄子,要将人抛出去。

  谢诏眼疾手快,看准时机,抱着怀里的人纵身一跃。

  郁祐豁然坠马,闭紧了眼,身子重重地一沉,却是不痛。睁开眼,看到了少年明澈的眸子。

  是谢家的小郎君啊。

  “景安!”楼上有人喊了一句。

  郁祐顺势搂住了谢诏的脖子,俨然又是那副浪荡子的模样,“小郎君好生俊俏。”

  果然少年的反应有趣得紧,立马撒了手,仿佛受到了极大的羞辱。看郁祐的眼神也便了,像是在瞧什么洪水猛兽。

  谢诏松了手,无奈郁祐还抓着他的脖子不放。

  “救命之恩,不得不报,不如本王将自己许给小郎君?”郁祐半是玩笑,半是调戏地道。

  “松手!”谢小公子愤然,直接伸手去扯。

  郁祐没料到他力气如此之大,直直摔在了地上。“哎呦”一声,捂着屁股。

  “无耻。”谢诏不留情面地评道。

  楼上的人匆匆赶到,瞧不准眼下的情况,对着地上龇牙咧嘴的郁祐行了一礼,“殿下。”

  郁祐起身,拍拍衣裳,“好说好说。”

  “今日承蒙小公子相救,当登门致谢才是。”他粲然一笑,眉目疏朗。

  “不必了,”谢小将军冷着脸,用仅剩不多的涵养克制着。早就听闻豫王殿下放荡荒唐不堪,今日一见传言还真是丝毫不差。怪不得阿暄每每提起这位皇叔边面露难色。

  谢诏转身离去,一点儿也没有卖豫王殿下面子的意思。郁祐瞧着少年的背影,竟是莫名地愉悦。

  自那日起,从豫王府送往谢家的礼便没断过。起初谢老将军还惶惑不已,渐渐的,瞧见谢诏阴沉的脸色,还有帖子上问谢三公子安。便明白过来,想到郁祐的那些风言风语,老将军也对这断袖深恶痛绝。只是碍着面子,不好撕破脸。

  可尹都流言都已传遍了,那花名在外的豫王殿下又瞧上了谢家芝兰玉树的三公子。百般纠缠,毫无羞耻之心。

  只是没成想这一纠缠便是好些年。

  谢诏随父兄边夷征战时,郁祐也在城门前候着送行。他笑眯眯地瞧着谢诏同郁暄说了半晌的话,对谢小将军刻意的忽略也不气不恼,只等他们说完了话,走上前,挡住了谢诏的去路。

  少年将军身披银甲白袍,坐与马上,居高临下地瞧着郁祐。

  “豫王殿下有何吩咐么。”他的语气同神情一般冷淡。

  郁祐早已习惯了他的冷脸,笑得更为灿烂,从袖中掏出一只绣囊举给谢诏。

  “殿下这般于理不合……”

  郁祐轻叹一声,却是没有放弃,笑嘻嘻地道:“这些年往谢府送了多少东西,甚少有合你意的。旁的不收也就罢了,这是特意从大明寺求的,可灵验了,你便当……是旧友所赠。随便寻着地儿放着,好不好?”

  谢诏皱眉,犹豫半晌,终究是接过了。

  “多谢殿下。”

  郁祐眉目舒展,还想说什么,却是没能开口。小将军已然发号施令,军队启行。

  马蹄扬起尘土,浩浩荡荡,茫茫地一片。

  等瞧不见城门了,谢诏才拿出那只绣囊,打开一看,里头是个平安符。

  “殿下,听闻大明寺的平安符很是灵验,殿下要是挂念着小将军拿不如送这个,也能讨个吉利。”

  “那便求个来。”

  ……

  “这位施主,寺中香火旺盛,求符之人近百,怕是要等上好些时候。”

  “无妨,我们等着便是。”

  “殿下,您这跪了半日了,要不还是算了吧,咱们换家寺庙。”

  “便是要这般诚心的才灵验。”

  ……

  谢诏想到郁祐方才眼下的乌黑,攥了攥绣囊,终究是没有扔。

  边夷之战打了三月,大周与夷部都折损过半,靠着谢老将军兵行险招,谢家子弟拼死厮杀才得险胜。

  此一役,谢家二公子战死沙场,谢老将军断了腿,谢三公子重伤。谢氏一门,可谓凋零,大周举国皆痛。

  回都后,谢家二子以国礼葬之。谢老将军赐配享太庙之荣,谢小将军封骠骑大将军,掌管大周南北两大营。

  军队归都,谢家府邸前,一夜之间挂满了白绸。阖府上下,身着缟素,悲鸣一片。

  晨昏之时,郁祐着了素服,驱车往谢府。

  郁祐恭敬地朝着灵柩行了丧礼,将香奉上。看向一身丧服,跪在旁侧谢诏。他腰身一如从前直挺,经此一役,眸中沧桑了许多,却更显坚毅。但郁祐觉着,他背上好似多了千钧的重担。

  谢氏一族的责任,大周社稷的安慰全压在了他一人身上。

  “殿下吊唁,谢诏会如实告知父亲。若无他事,殿下便请回吧。”

  郁祐未动。

  “我娘亲过世时我还未懂事,只晓得寻不到娘亲了,日日苦恼,见了父皇便放声大哭,撒泼胡闹,嚷着要娘亲。起初,父王怜我是孤子,又念着与我娘亲的情分,时常看望。宫人们也就对我毕恭毕敬,不敢怠慢。可后来,我哭闹的次数多了,父皇也许是心烦,又或许是见着我便想起逝世的娘亲,渐渐地便不来了。”

  谢诏不做声,像是在听着,郁祐自顾自地道:“日子久了,宫人面对我这半大的娃娃也就没了耐性,能敷衍时便敷衍。衣食住行,处处受制。到了冬日里,有一回贴生伺候的小宫婢忘记生炭了。屋子里冷得叫人直打颤,我实在是冷得不行了,喊了半日也不见侍从过来,便自个儿寻了火折子,将案上的书册点了。不成想,险些烧了半个大殿。”

  “后来,父皇赐了位年长的嬷嬷来我殿中。嬷嬷告诉我,娘亲不在了,我便得学着自己护着自己,若是一味地耍性子哭闹,会叫父皇生厌。他瞧着我,便会想起我那死去的母妃,无端生出些愁意,原本的怜惜也会变成忧烦。”

  郁祐很是平静地说着,“她说我该收起哀思,好好讨父皇的喜欢,才能为自己搏一份体面。”

  “我听了嬷嬷的话,从那日起,我再也没在父皇面前提过娘亲。见人只笑,从不展露哀思。我每日都去给父皇请安,对着几位皇兄撒娇卖痴。这一晃,竟是过了十几年。”

  “到后来,竟是分不清,自己是真的释怀了,还是在做戏。我也说不清,这般倒底是好,还是不好。”

  “……战场厮杀,难免有此一遭。我说不出叫你节哀的话来,只是此处没有旁人,小德也侯在府外,你若是想同人说话,又或是大哭一都不会有旁人瞧见。过了今夜,你还是那个铁血铮铮,无情无欲的小将军。”

  郁祐先前便听说了,最后一役,那谢二公子是为了护着小弟,才生生挨了夷将的一刀。正中要害,回天乏术。

  谢诏不语,嘴唇在微微地颤动。白烛幽幽地然着,晨风吹入堂中,带起一阵凉意。

  郁祐就立在一旁,什么也不说。静默许久,谢诏沙哑疲惫地声音响起。

  “他是为了救我。”

  “原本他不必挨那一刀的……是我不察,他是为了护着我。”

  “……是我害死了他。”

  谢诏面色晦暗,已然没了当日初见时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

  那是他的血肉至亲,他的二哥。

  郁祐不能劝他想开。

  “若是受围的人是他,要豁出命去的是你,你会如何?”

  谢诏抬眸,眼里猩红的一片,有些骇人。

  郁祐接着道:“这是二公子的选择,他不后悔。也不会希望你自怨自艾。”

  “你若是想护着身边的人,便消沉不得,老将军膝下只有你一人,你若是倒了,他又该如何?”

  谢诏的脊背终于开始弯曲,他垂下身子,还裹着纱布的手重重地捶在地上,渗出些鲜红来。

  郁祐跪在他身旁,将呜咽的他揽入怀中,轻轻地抚着他的背。也不说旁的,只是任由谢诏嘶吼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