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河无梁【完结】>第80章 【第78章】小舟犹倚短篙,山溪渡似交情(3)

  那天,雨铺天盖地地下,遮天蔽日地下……隆隆的雷声响彻天际。肆无忌

  惮的哗哗啦啦中,劈出几道闪电,照在闻山白刚刚顺手关上的窗户上,亮得煞

  白。

  大概,那是她用回忆给闪电镀上的冷色。

  还记得那时候,在她转身时,陆芊已经从梯子上跳下来,掠过门边,以一

  个轻盈的动作带上了门锁。

  还从柜子边拿起一只不知什么时候就在那里落灰的铃鼓,脚下划出几个侧

  点地的圆弧,来到了空地中间。

  闻山白看出了她的目的,只是低头轻笑。

  陆芊举起铃鼓,手臂伸展开来时,闻山白也就自然顺势后退半步,将空间

  让出,落座到了会客沙发上。

  不一会儿,一阵清脆的滚奏,就从陆芊纤细的指尖下响起。她自由自在地

  转起圈,铃鼓的声音就沿着她筋骨,从指尖传达到手腕,从手腕传达到手肘,

  带动了肩,也和她整个躯体融为一体,灵动轻盈。

  那是她自创的舞,简简单单的。

  那时的她,自由自在,仿佛不在狭小逼仄的办公室里,而是身在无边无际

  的草原上。

  只因为她知道,唯一的观众,不管她跳什么,都会融进整片草原,成为一

  匹白马,用最清澈的眼神为她捧场。

  而出了这扇门,离了这场雨,少了这个人,她都绝没有机会再跳。

  所以,在闻山白思考她刚提出的问题时,她像抓住平生的不可多得,在屋

  子中央跳起了即兴的舞。

  和着雨声的豪爽节奏,放松而又忘我。

  闻山白心底自然是惊叹不已,但眼下毕竟不是2010年,从回望的角度来

  看,她只是沉默着,害怕打破梦境。

  可是,陆芊还是和当时一样,热情地向她发出了邀请:“白白~唱一曲吧~”

  在永不疲惫的旋转舞步中,她依旧说着:“白白~唱一曲吧~”

  也就不知怎的,陆芊眼中的炙热,渐渐从两人的对视中传达过来,在闻山

  白的眼里,也点亮了什么。

  “(蒙古语)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歌》的词,但却与广为流传的轻车慢马感不同,这版节奏欢快许

  多。好像是在音乐学院路过时,听来的改编版。

  并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最简单的心照不宣,舞乐和谐。一首歌,一场舞,

  大概就是她们当时能在整座燕京城中,借着暴雨所能框住的方寸天地。

  门窗之内宇宙浩瀚,门窗之外一无所有。她们不是在时代缝隙里艰难立命

  的人,而只是无边天际下偶然并辔的马。

  哪怕雨停之后,日落之后,出了门,衣冠端正,步履沉稳,面容平和,即

  使并肩行走,连手都不会相牵。

  但这时,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已经什么都属于她们了。

  ……

  数百年前,孤悬海外的荒岛上,好像也是这么热闹。

  王妃击军鼓而作歌。王挑起架上一杆长枪,在随船而来的追随者们面前,

  演练着。

  天色灰暗,篝火渐起,人声喧沸。

  天南海北的不同舞蹈影子,被灼热火光打在礁石悬崖上。人们手挽着手,

  三五成群,无酒而自醉,尽情地跳着,像是在提前庆祝一座即将建成,还会永

  远屹立不倒的乌托邦。

  夜色一点一点地深下去,人一点一点地醉下去,热闹的声音融化在淡淡的

  海风里,渐渐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在最后一个人被扶进帐篷入睡后,王妃才从火光中走出,走进无边的黑夜

  里。

  这天早上,军师告诉她和王,三年后,火山就会爆发

  她的思绪为此愁苦了一整天,直到现在也没有散去,哪怕她已经找到答

  案。

  码头边的修船工们早已歇下,只剩王一个人,手里拿着锤子,敲打着一块

  铁梨木板,叮叮咚咚。

  他没有抬头看王妃,但也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夫人已经拿定主意了吗?”

  王脸上的不知是汗水还是海水,凝成了细碎的盐粒,伸手拂去,却怎么都

  拂不干净。

  王妃站在礁石上,临风轻叹:“别无它法……”

  王点点头,用一种很轻但又很坚定的声音说:“那就照你说的去做……”

  “……”王妃沉默着,回望了他一眼。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二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如此简洁,那句原本该有的“可

  是”,王妃最终也没有需要说出口。

  “这些人每一个都是跟着你我出生入死的。”良久,王补充了一句,“所以,

  只能这样。”

  王妃吹着海风,怅然问了一句:“王上,你的祖辈,也做过这样的抉择

  吗?”

  “或许有,但只有太祖没有。”

  “……为何?”

  “太祖一生,都偏执地厌恶为官之人,也偏执地照顾家族子孙,没有将这二

  者当做自己治下的普通百姓。所以,他的选择向来很纯粹。”

  “……眼里有阶层之分,就已经对人有了亲疏、取舍,所以无需抉择?”

  “是啊……”

  ……

  一场短暂盛大的夏雨停了。

  陆芊坐回到梯子上,闻山白也想完了所有细节,终于开始了她对电车难题

  的回答。

  她的声音很平淡:

  “站在王与王妃的角度。第一步,应当告诉所有人火山即将爆发的真相,充

  分调动起大家的求生欲,并宣称,只要足够努力,就能造出带所有人离开的远

  航船。

  “第二步,等船修完一部分后,让除王与王妃以外的决策人士、经验老到的

  水手、有较好科学素养的有识之士,乘坐第一批船离开,去寻找新的陆地。

  “等船再造好一部分时,通过比武,或是其它任何公平的选拔方法,将个人

  能力出众、年龄较轻的部分跟随者送走。

  “第三步,如果还能继续造船,那最后这批船,就只能通过抽签再选择一部

  分人,往外送。当然,肯定是在没造到宣称数量的船时,火山就已爆发了。

  “那么此时,所有人上浮木、小船,先逃到海上去,再视情况,选择要不要

  回到岛上。不过可惜的是,在这个等待的漫长阶段,残存的人士不是饿死,就

  是被海上风暴夺走性命。到那时,再说一句‘大家尽力了’,也没人会有太多怨

  言。

  “虽然听起来方案相对完善,但有很多变数。比如,王与王妃贪生怕死,混

  在前两批船中逃走,人心溃散,陷入内斗。又比如,计划泄漏,王与王妃一早

  就被叛军击杀。可能性很多很多……要是可行的话,对决策层的责任感要求,

  太高了。

  “不过,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解法。”

  陆芊注意到,和闻山白表达出的语气不同,说出这些时,她的神情并不轻

  松。

  不知是出于安慰,还是单纯陈述事实,陆芊说:“白白,你要是在那个时

  候,一定是前两批就能走的。”

  闻山白摇了摇头,她并没有想到自己,而只是问道:“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

  的?”

  “和你的方案差不许多,据说是王妃的决定。但她比你更直接一点……”陆

  芊笑起来。

  闻山白又猜准了她的想法:“……社会达尔文主义?”

  “是啊,执行方案时,放任手下嘴碎的人乱说话,不加阻拦。比如没能乘船

  走的人是废物,或者不够努力,迟早会死的,认命吧。”

  “真的?”

  “哈哈……倒也没有那么过分,只是潜移默化,在人群中形成这样的想法罢

  了。”

  “但……我不理解……”

  “什么?”

  “在普通的明朝百姓中,这样说或许有用,但这群人,无论是受教育程度还

  是好勇斗狠的能力,都远在平均水平之上,真的会坦然接受吗?”

  “这就是那俩家伙只剩头骨的原因了。”

  “还是有叛军?”

  “没错,不过王和王妃倒没有在计划完成前临阵脱逃,而是一直和剩下的人

  待在一起。

  “叛军头领是原本有能力在前两批走的人,但那人,从一开始就看出工程进

  度不可能达标。不过,因为个人经历,他比较相信王和王妃的人格,很容易就

  被‘稳定军心’的说法说服。只是一直故意躲着几层选拔机制,想看看最后,人

  们是不是都能逃离。

  “问题出在王妃的一点私心。

  “最后一批船出发前,王妃给王下了类似安眠药的东西,想瞒着众人将王也

  一同送走。上船时,被这位后来的叛军头领撞见。

  “怀疑的种子早已萌发,这下更是信任崩塌,百口莫辩。来不及辩解之间,

  二人已被斩首示众。

  “毕竟造出远航船的大部分船工,还留在岛上呢。凭什么没参与造船的人走

  了,而他们却不能走?”

  “那……头颅是怎么又被带回故土安葬的呢?”

  “是第一批船。那位推算出火山喷发时间的军师,是那批船的领袖。军师知

  道一切真相,也清楚王与王妃不会弃人于不顾,便领着那批船,一直在海岛不

  远处逡巡,没有远离,为的是有朝一日,至少能将这二人带走。

  “不过,军师发觉事变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最后,只能在乱军之中抢出

  二人首级,开船远逃。”

  “竟是这样……”

  “不幸万幸吧,令军师没想到的是,回大明故土的海路上,这些船又遇上了

  第二批、第三批出发的船队,竟最终又合成一处。

  “无论过程是什么样的,王与王妃有没有用谎言欺骗大家,这些人是切切实

  实地活了下来,而王与王妃也已经为这个计划身死殒命。至少对于逃出来的人

  来说,这二人没做错什么。

  “所以直到最后,这群身上多多少少犯了点事的大明流民,还是聚在一起,

  将二人首级送归,哪怕知道回去之后,一身案底,日子可能不会好过。

  “好事是,这些活着回去的人,做完这件事后,大部分又成功逃回海上,再

  然后,在一些偏僻小国重新安身了。”

  闻山白笑了笑,叹道:“最后最后的这个结局,该是你写的了吧?留白与人

  文关怀都有了,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