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河无梁【完结】>第46章 【第45章】那年雾失楼台,翻作青丝暮雪(4)

  (12)

  世间有多少对生的贪恋,便有多少对死的畏惧。可是……这世间因无贪恋而不惧死者又何止千万。

  ……比如那个孩子。

  自从接她来到这里,即便不说什么,她也会帮忙扫扫地、烧烧水,喊她吃饭的时候也会乖乖坐着,不发一言,不浪费一米一叶。

  明明识过字,可把什么书交到她手里,总是看不了几行,便厌厌的,再不拿起。

  但凡无事,她便坐在檐下发呆,既不对蚂蚁爬虫留意,也不对摘叶折花感兴趣,是完完全全、仿若顿悟者一般发着呆。

  她也会笑,便是清唤她的时候,她不知道如何作答,便只是笑。

  可就是那种笑,让清在这孩子身上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好像有大半的人生摆在自己眼前,却除了虚掷再无念头。

  有些夜晚,清抱着那孩子入眠,总能依稀听到她在唤“阿娘”。可是日子久了,又渐渐没了梦话,也不知道她心里的那片缺口,是在愈合,还是扩大得再无法修复了。

  燕关雪是在这年深冬回来的,穿越了好几道战火,带着一身硝烟尘土,一次一次地看见生灵涂炭。

  “清清……”

  她叩开大门,失魂落魄地站着。

  “清清,是不是,普通人永远只能在历史中被倾轧啊,是不是怎么做都逃不开……”

  风雪飘摇,染白了她的鬓发。

  清带着心疼的神色,不由分说拉她进屋,用热毛巾擦去她脸上的灰土,说起一句萧道尚曾说过的话:“天地不仁,没有主体意志的事物怎么会同情普通人呢,只有面对面,彼此相见的人,才会互相帮助啊……那时候,即使世界是颓败的,人也会开心起来的。”

  燕关雪仍由她摆布着,点了点头,在她转身去洗毛巾时,乖乖走到熟悉的藤椅上窝着:“我明白了,怪不得老师总夸你,就是记得比我要好……”

  “老师那边好吗?”

  “嗯,都很顺利的。”

  这时候,那孩子从里屋走了出来。她那只在夏天见过燕关雪一面,所以没留下太深印象。但不知怎的,她很听清的话,在燕关雪将在外买回的糖果塞到她手里后,软软地喊了一声“谢谢干娘”。

  当然,以后为了区分,她便一位叫做“清娘娘”,一位叫做“雪娘娘”了。

  燕关雪痴痴地看着那孩子,随着室内炉火的温暖化开手脚的冰凉,不知怎的,又恢复了从前的笑容。

  此时已经临近过年,村里那户开面铺的人家门口总是热热闹闹的,屋内蒸汽不断,带着属于馒头米糕的清甜气味,一笼一笼、一屉一屉的地蒸腾着全村人家对于过年的期盼。

  燕关雪和清便领着那孩子,也去那户人家订馒头。

  早在萧道尚在的时候,她们便会对村里有困难的人家做些接济,帮忙看看小病,现在也是如此,所以村里人对这三位印象都挺不错。

  面铺人家的女主人一见她们来,便在八仙桌边摆了一张新条凳,让她们和那孩子坐坐。

  两人道了谢,同那孩子一起在门口洗了手,帮忙揉起面团。

  “哎,这怎么能行,哪有让客人动手的道理?”女主人连忙阻止,清却悄悄对她比了个“噤声”动作。

  只见燕关雪手把手教着那孩子捏出一个面团,那面团一头小一头大,像一颗鸡蛋。

  见那孩子完成得不错,燕关雪又拿了根筷子,用筷子头蘸了一边碗里的色素,点了两个红点在面团小头那端,画成一双眼睛,而后又拿起剪子,在面团上剪了两刀。

  那孩子便也照做,做出来后,便一直盯着那面团上的小眼睛看。

  这时女主人才明白,夸赞道:“哟,小燕先生这手艺,跟咱当家的比也不差呀。”

  燕关雪连忙摆手:“这怎么敢比,就是借您点面,逗小孩子开心开心。”

  “嗨,这话说的,你们哪次少给了钱似的,哪用得着借,孩子要喜欢,便做上十笼又怎么样呢?就当我请客。”

  “哎,这可更不敢了,您千万别……”

  那边的客套还没完呢,两只面揉的小兔子就上了蒸笼,那孩子一直趴在灶台边看。

  男主人在那里烧着火,她看得急切了,便也捡起稻草,扎几个草把子放到一边,让男主人也乐得不行,忙说“别急别急,快好了快好了”。

  于是顺理成章地,那天晚饭里,自然有这两只面兔子。

  蒸好的面兔子圆了一大圈,看上去比先前还要白嫩可爱,可那孩子端着兔子看了又看,怎么也舍不得吃一口。

  这时,燕关雪又从门外捧了一个蒸笼回来,掀开一看,竟满满都是面兔子。

  “这得吃好几天了吧。”清无奈地接过来,将它放到大堂里闲置的两张条凳上晾着。

  燕关雪见那孩子终于对着手里的面兔子咬了一口,也从蒸笼里拿出一个,边吃边道:“岂止啊,我和老板娘说了,一直到开春都有得吃呢。”

  托燕关雪的福,这个冬天,那孩子终于没一直呆坐着,三天两头便跑到那户开面铺的邻居家去玩,清慢慢地对她放心下来。

  不仅如此,春天到来后,燕关雪又有了新想法。

  她不知从哪里弄来了点清凉油、蜂蜜、浆果,加上水混在锅里煮了煮,得到一瓶不知做什么用的液体。

  她又拿一条红色旧桌布,洗干净后请裁缝改了改,做成了小姑娘可以穿的裙子。

  见她给那孩子换上新裙子,万事俱备一样地出了门,清也好奇地跟了上去。

  就在成群成群的白色菜粉蝶飞满了油菜田时,燕关雪将瓶子里的液体在那孩子的裙子上洒了一些。

  在她的撺掇下,那孩子在田野间转起圈,随着春风轻拂,不一会儿,三三两两的蝴蝶便都聚到身上了。

  “怎么样,我厉害吧?”燕关雪任由那孩子随意玩去,沾沾自得地站回到清身边。

  那时候,清第一次从那孩子脸上看到了那样灿烂的笑容,不再像之前那么怯生,而是和春日的阳光一样温暖。

  像是被感染,她也笑着点点头:“三丫头确实没有这么开心过。”

  燕关雪听她这话,又沉吟一会儿,道:“不行,老叫这个不行,要不要给她起个正经名字?以后得送她去学堂的。”

  “你有想法?”

  “还没有,想是想过,可我最不会的就是起名了,还是你来才行……”

  而清似乎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此时只是缓缓道来:

  “……不如就叫她……燕字回,如何?”

  “啊?跟我姓吗?”

  “……不然跟谁?”

  (13)

  1927年,燕子在檐下筑起第一个巢时,杜先生刚好从北方远道而来。

  听说是因为北边局势愈发混乱了,商路断了大半,他不得不南迁。

  那时,燕关雪正带着燕字回在镇上采买些什么,在准备往砖瓦窑走时,被杜先生拦了下来。

  杜先生看上去比从前老了几分,弄了身农夫打扮,找到这里,一见面就兴奋道:“巧了,我刚还在找人打听你这丫头呢,没想这就遇上了,六七年过去,你怎么还和之前一样俊俏呢!”

  燕关雪见到他先是一惊,因为没看到熟悉的墨镜,反应了好一会儿才认出人来:“杜先生?您怎么来南边了?”之后便拉着燕字回喊了一句“杜爷爷好”。

  小丫头如今确实进了学堂,看上去很有朝气。只是此地学堂教的东西太少,还总拉着孩子们去学缝纫,燕、清二人便会在无课时间带着她转转,也能教她点别的。

  燕关雪三言两语简明地说了这孩子的来历,杜先生明白过来,立马上下摸索一番,不知又从哪里掏出一个纸风车,当作见面礼送给了这孩子,然后才道:“那边可不能待了,太乱,哪国人都有。想着来南边外租界找点生计,正好离你们不远,顺道来看看。”

  不仅是那孩子,燕关雪至今对他的手法也觉眼花缭乱:“您这手艺是越来越神乎其技了。”

  杜先生笑笑:“没那么神,你要是也指着这些混饭吃,也会。对了,听说你师父早就去湘北了?”

  “是,她以前就总想着回去。”

  “挺好,我瞧着那地方比别处还太平些。你们要是也能去,那是最好。”

  “您自己不去?”

  “嘿,倒是想啊,但有不少人指着我吃饭呢,可躲不了太平。”

  “可不是嘛,晚辈又何尝不如此呢?酒窖在这里,那么多人的生计在这里,原本在外的同乡就不多了,就剩我还在这附近,要是我也走了,这地方就没人管了。”

  “哦对,你们那地方……”

  那年头,通讯比较原始,信息传播很慢,话里话外真假更难辨别,所以河梁还没有那么严格地对外隐瞒所在,而杜先生也从萧道尚听说过一点河梁的事,所以明白她的意思:“可小丫头年纪轻轻,就敢挑这么重的担子?”

  “总得挑的,我们那里的人,确实太少了……”

  “哎,也是,乱世嘛,谁都不容易……年轻人有点志气是好的,既然你要做便去做,就是看在你师父的关系上,有些话还是得唠叨你。这世道不比太平日子,你们那酒照着那些大帅府上卖得一时便算一时,要是风声紧了,赶紧撤,一旦被谁摸到门路,那可是要一锅端的。”

  “您是说那些军阀盗墓的事?”

  “可不嘛,东北那伙人不是和你们这里的军队打得有来有回的?那些兵痞,谁都不嫌饷多。你知道如今这附近最大的盗墓门派是什么吗?”

  “有点印象,似乎叫水龙门?先前在和师父一起去湘北的路上,就遇到过几个小喽啰,后来他们便进了这派,有时也在越江省附近活动。可我听说他们一直只管江湖事,近些年怎么和军队勾结上了?……”

  “就是水龙门,全国都有他们的人。可任凭它势力多大,再好的功夫哪里躲得过枪子?他们人在屋檐下,也不得不低头。现如今剩下的领头几位,都听了东北那派人的话,从前多少讲一点道义,不随便行事,可如今被军队用上,讲点规矩的人都被清理出去了,立身的名号更丢了干净,所到之处是万鬼嚎哭哦。”

  “……您是担心他们会盯上这座酒窖?”

  “正是啊,就算酒卖不出去,那些摆设也有千百年光景,肯定有销路,多少钱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守着金山可不更容易被贼惦记?南边的人虽然和他们半斤八两,但到底书面上爱干净,不可能明目张胆地碰这些,要是南边赢了倒还有点周旋余地,要是北边的……哎……钱一旦到了那些人手里,又是怎样情形哪!”

  燕关雪微皱起眉,她确实没想到这层,吸了一口冷气道:“原来是这样……多谢先生指点,不然的话……眼下是得早想对策,虽然河梁渐渐放开了此地,但也不能让这些落进不义之人手里。”

  杜先生有点恨铁不成钢,摇了摇头:“你呀,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是说那些人势力太大,别试图硬碰硬,你要先想着自己活着,虽然在外同乡不多,总有上头管事吧,别老一个人去挡,跟你师父一个毛病似的,懂不懂?”

  “……啊,哈哈哈,明白了,多谢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