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府

  “臣高俅,见过赵王。”

  赵桓冷哼一声:“我腿脚不便,就不请太师喝茶了。”

  高俅轻笑,如今的赵桓像一个刺猬,任何人来他都要扎上一句。

  “赵王在生气?”

  “我为何不能生气,赵楷夺走了我的皇位,还害我断了腿,他以为施点恩惠我就要对他感恩戴德吗!”

  “此言非矣!”

  “我倒想知道太师有何高见?”

  “首先,成王败寇。其次,给马下药的是你,让人射下银针的是你,在茶水中下药的是你,命人对我放箭的也是你。最后,你做了这么多错事却无一人怪你,所以你该生气吗?”

  “我!你们都是串通好的,我如何与你们斗。”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我们并未串通。”

  赵桓苦笑:“那又如何,反正爹爹那么喜欢赵楷,这皇位终究轮不到我。”

  “错,又错。我承认先皇偏爱官家,甚至欲激你动手,但最后他什么都没做。同样的,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现在我该称你为官家。”

  赵桓神情有些恍惚:“是…吗?”

  “是的,你跌落马后先皇很是焦急,甚至突发急症,这些总不是假的。”

  赵桓闻言转身:“你走吧。”

  “赵王,听我一句劝,事已至此,何必为难自己呢?要知道官家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我知道了,多谢太师宽慰。”

  “告辞。”

  等高俅行至门口时后方传来一道声音:“太师,对不起。”

  高俅轻轻一笑:“赵王,保重。”

  太尉府

  高俅大老远就看见一男子拎着盒梅花饼站在门口。

  “站这儿做什么?”

  “老师,我,我给你送盒糕点,送完就走。”

  赵构还是一脸歉意,高俅有些无奈,自己一开始是将他当作棋子的,却不料教出一块好笋来。

  “进来吧。”

  “我这就…什么?”

  “进来用饭吧,别走了。”

  “好!”

  随后数十日,高俅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晚年”生活,从前春假他还要操心各种事,如今的他只想着玩乐。

  当然,因为得了个镇国公名号,不少人或是送拜帖或是送请柬到府上,高俅只挑了个别几个回访,其余的通通不理,现在的他完全有拒绝的权利。

  只是他玩的自在了,武松等人却还要定期巡城!好在此时的汴京城没有蹴鞠大赛时那么乱。

  至于军队那边也不需担心,虽然高俅闲下来了,但禁军该有的训练从未停下。武松等人依旧任原职,但赵楷好像特别喜欢岳飞,岳飞征战蒙古归来后升为了昭武校尉,再配上他如今的年纪,真当得一句少年英才了。

  至于谁能接任殿前太尉一职,高俅认为镇守在外的那几位皆有可能,鉴于高俅依旧生龙活虎,所以他可能还要兼任那么十来年,十来年间也足够考察谁更合适了。

  元宵节后,众大臣重返朝堂,高俅依旧称病不出,就在他计划着去哪旅游时,意外来了。

  “太尉,河北西路与山东西路发了水患,流域内有十几个州县受灾,据下面来报,因为北地寒气未消,除在大水中丧生的人外,还有不少百姓活下来却被冻死的情况。”

  高俅一瞬间攥紧了拳头:“又是水患!官家派人去赈灾了吗?”

  “官家派了李纲前去赈灾,李中书到之前已经从受灾地周围各县抽调了赈灾粮过去,康王殿下正领禁军装着棉衣过去。另外,官家下旨招募治水之才,只要有治水之能,不论是何身份,立即授用。”

  高俅颓然坐下:“已经做的够好了。”

  高俅此时此刻哪里还有旅游的心思,他只恨自己没有治水之能。

  “学究,将官家召治水之人的消息刊登在两份报纸上,希望能被更多有志之士看到。”

  “我这就去。”

  吴用走后,高俅再次叹气,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水灾不计其数,便是有治水的能人出现,治水这事也非一日之功。

  而且,除水患外,高俅还想到了一件事。真正的历史轨迹中,明朝出现了小冰河时期,这个朝代的灭亡与之也脱不了关系。

  再往前的元朝则出现了旱灾、蝗灾、疫饥、水灾、雹灾、地震等五百多次天灾。

  虽然这都是百余年后的事了,但一想到有那种可能,高俅就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多。

  “哎,我可能就是一辈子劳碌的命了吧。”

  “小满,备轿,去皇宫。”

  垂拱殿

  “太师此来是想问水患一事吧。”

  高俅摇首:“此事官家处理的很好,我来此是想请旨乘船出海。”

  “这…”赵楷有些讶异:“不行,出海有一定的危险,太师怎可亲自去,朕不许。”

  “官家,写下来的知识到底没有臣的脑袋好用,更何况此事本就由我最先提出,我去最合适不过了。”

  “此事太师就别提了,我不会允许的。”

  高俅微微一笑:“官家,有一得道高人曾告诉我,西方有名为马铃薯、红薯和玉米的农作物,它们不仅吃起来香糯甘甜,而且非常高产,也很好种植。只有臣知道它们大概的形状如何,所以这趟海我必须亲自去。”

  当然了,这些农作物也不能随意种植,轮种之事还是等他回来再说吧。

  “太师此话当真?”

  “绝不敢欺瞒官家。”

  “这…”赵楷有些许犹豫:“太师当真要去?”

  “臣意已决。”

  “好吧,我再多加两千禁军护太师安全。”

  高俅没有拒绝:“官家,出海的物件可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都是按照太师所写准备。共有神舟两艘、礼船六艘、大舶六十二艘、宝船一百零一艘,航手两百余人、船员一千余名、禁军一万人,大炮一百门、突火枪两千支、弓弩六千张。”

  “再者就是丝绸、瓷器、茶叶、铜器、铁器、书籍、衡器、金银等物数千。”

  “最后便是太师特别交代的盐、酱、茶、酒、烛,还有黄豆、菜种、沃土及各种鸡鸭牛羊等活的牲畜。”

  “当然,每艘船都装了大量的可饮用水及冰块和制冰物。也存放了各种腌制和烟熏过的肉、水产、蔬菜及各种鲜果和晒干的糖渍果脯。”

  “太师还需要什么,我再去准备。”

  “差不多了,我亲自去登州检查一番,需要什么我再采买。”

  “好,我这就下旨,出海后一切事宜皆交由太师指挥。”

  高俅点头:“对了官家,我举荐的那些人可在出海队伍中?”

  赵楷颔首:“太师放心,我已任命负责造船的徐兢为船队之首,另将张横张顺、李浚、童威童猛及阮氏三郎调入其下。”

  “好,那我没什么问题了。”

  赵楷见状再次问道:“太师当真要去吗?”

  “三日后,我便出发登州。”

  “太师一切当心。”

  “放心吧,我会平安返航,并为大宋带来新物的。”

  “一切就仰仗太师了。”

  “那臣就告退了。”

  “太师先等等。”赵楷沉默了一瞬后开口:“等水患退去后我就会发兵吐蕃,太师有话要叮嘱吗?”

  高俅想了想还是道:“官家做事不可急切,万事要徐徐图之。”

  “朕明白了。”

  “太师,治理沙洲的宋江颇有才能,此人乃太师招安,我想让他镇守吐蕃,不知此人可用吗?”

  “可用,不可大用。”

  “好。”

  赵楷不再说话,高俅索性开口:“官家,臣此去不知能否回来,臣有几句大逆不道之言想说,不知官家愿不愿听。”

  “太师请说。”

  “第一,为君者,当施仁政。孟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只有施行仁政,百姓才会爱戴。”

  “第二,为君者,当文武通达。有句话叫落后就会挨打,重文轻武万不可取。”

  “第三,为君者,当亲贤臣而远小人。要多听良言,此大宋长久兴隆之道也。”

  高俅说完后默默注视着赵楷,赵楷沉默了几息后起身拱手:“多谢太师教诲,朕自当谨记。”

  “官家不怪罪臣就好,如此,臣就告退了。”

  “太师慢走。”

  高俅出宫后快速赶回太尉府,他要在三天之内安排好京中一切。

  太尉府

  “小满,去将岳飞叫来。”

  “是。”

  吴用知道高俅要出海后先是惊讶了一瞬,而后很快宁静,他并未问太多,只是执意跟着高俅,高俅实在拗不过他也只能答应。

  而他要出海一事其实不算太突然,他早前便有亲自出海的打算,只是现在的他到底不算年轻气盛,于是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如今水患再起,高俅实在无法宁静度日,他不会治理水患,赈灾一事朝中又大有人在!唯有出海一事无人可替。

  更何况现在不比后世,没有袁爷爷的杂交水稻技术,水稻产量并不丰盛。所以带来新的农作物确实很重要,出海也意味着有无数新的机遇。

  朝廷这边高俅也不太担心,正如他先前所说,朝堂内外皆稳如泰山,就算赵楷出兵也无需太过在意。

  当然,这件事他不打算告诉众人,免得他们为自己担心。

  另一边

  接到消息的岳飞匆匆赶至太尉府,等他到了太尉府后却未看见太尉其人。

  “先生,太尉呢?”

  “进去吧。”

  岳飞迷茫的进入室内,然后他就看见了一个令他震惊的身影。

  “臣岳飞,见过官家。”

  岳飞低着头等着官家说话,谁料眼前的官家竟笑的一抖一抖的,好生奇怪。

  高俅则笑的不能自己,他揭开脸上的东西,然后笑着问:“鹏举,你看看我是谁?”

  岳飞抬头望去,然后惊讶出声:“太尉!”

  高俅自言自语道:“这罗真人给的面具还真的可以以假乱真啊。”

  岳飞则是满头冷汗:“太尉,切不可将此物示于他人。”

  高俅勾唇,不错,岳飞对他还是很信任的。

  随后高俅一脸严肃,他将罗真人给的好几张面具(老少皆有)和赵佶给的空白圣旨放于一处递给岳飞。

  “鹏举,我即将领兵出海,此去可能再也回不来。当今官家虽爱民如子,但保不齐晚年昏庸,届时,这两样东西会发挥用处。”

  岳飞瞪大双眼:“这……”

  “我知道我说的这些话非常“大逆不道”,但我曾经告诉过你,为人臣子不可愚忠,此事也只有交给你我才能放心,你愿意接下这个任务吗?”

  岳飞虽迷茫了一瞬,但他很快坚定道:“末将领命。”

  高俅笑开:“好。”

  “太尉,你真要出海吗,兄弟们可知道?”

  “只有吴用知道,你可千万别告诉他们。”

  岳飞也知道高俅的性子,所以不曾多劝:“太尉,你可千万要保重啊!”

  “放心吧,我也就说说而已,其实出海没你想象的那般危险。”

  “嗯。”

  两个月后,登州。

  望着眼前的汪洋大海和庞大船队,一股敬意自高俅心底油然而生。

  这支船队的规模虽比不上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但其硬实力绝不比他差。

  徐兢走上前:“太师,你让下官补充的东西下官已采买好了。”

  “辛苦了。”

  张顺等人也走近高俅:“太尉,今日的风正适合起航。”

  张顺等人本来对出海一事略有抵触,但他们见到高俅后这些抵触之心就消失了。

  “准备出海!”

  “是!”

  高俅刚准备上船就听见身后一阵乌泱泱的叫喊声。

  “太尉!太尉!”

  “太尉,等等我们!”

  高俅转身一看,只见武松、花荣、鲁智深、燕青、张清、仇琼英、杨志、朱武、史进、刘元武、戴宗、时迁、石秀等人一个不少的站在那儿。

  “太尉,你怎么能丢下我们呢!”

  “你们!”高俅颇有些哭笑不得:“你们放着大好前程不要,非跟着我去吹海风是吧!”

  鲁智深嗓门最大:“天天练兵哪有跟着太尉有趣,你们说是吧!”

  一众人又是乌泱泱的肯定。

  “你们就这样跟来了?”

  花荣解释道:“我去求了官家,官家见我等去意坚决后特派禁军护送,太尉,你就让我们跟着去吧。”

  “你们都来了我还能怎么办?宠着呗。”

  众人笑开,燕青则多说了一句:“主人本想跟着来的,但京中产业靠小公爷一人可不行,主人让太尉放心,他会守好家中一切等太尉返航。”

  “嗯,有玉麒麟做事我就更放心了。”

  高俅又跟众人寒暄了一会儿,最后他看向一言不发的武松:“二郎可有心事。”

  武松两颊泛红:“我是瞒着哥哥嫂嫂过来的,太尉,我们赶紧出发吧。”

  众人再次欢笑,高俅一锤定音:“登船!起帆!”

  “走走走,洒家还没见过这么大的船呢!”

  “哎哟你挤什么,我先上!”

  众人又是一阵乌泱泱的登船,当然,船员与禁军皆是训练有素的登上了船。

  一个时辰后

  挂着金龙旗的神舟号上,高俅看着眼前蔚蓝色波澜壮阔又一望无际大海高声呐喊。

  “出发!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正文完结!会有航海篇的番外,因为觉得比较抓马所以不写在正文了,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最后,感谢支持此文的读者小可爱,我更的这么慢你们还愿意看真的是跪谢各位了!

  我们,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