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师傅从害怕变成了震惊,他堂堂一个太尉,在这个时间点把人叫过来就是为了知道烟花是怎么做的?这合适吗!

  合适。

  哎,谁让人家是太尉呢,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高俅也知道大晚上的叫人过来有些不厚道,但他心里有了做炸药的想法后就开始着急,若是他心里有底就还好,主要是他对炸药这东西一无所知,所以要是不搞个清楚他这一晚上就别想睡了。

  “几位师傅只需将制作烟花的方法告诉本官即可,事后本官必有重赏。”

  李师傅闻言当即出声:“太尉,这烟火的制作其实和爆竹差不多,都是用火药加上外物制作而成。现如今汴京城中比较常见的烟火样式就有走样、流星。”

  其他两人见状也开始说话:“这走样就是将火药横挂在水平放置的铜丝上,待铜丝快速喷火时就会随之燃起火焰,光彩溢目。”

  “流星则是将火药装入加了铁粉的纸筒里,这时只需将纸筒上部封上一层泥,下部留上一个喷火口。待点燃药线后,这纸筒便会一飞冲天,此时火光在天空中划开,点点散落犹如流星一般。”

  二人说完后,李师傅又接着补充:“还有药发傀儡,也就是火架子,每逢元宵佳节,我们就会点燃这种花炮,这花炮上有折叠的纸制人物,待火药爆炸燃烧后这纸人就会飞腾旋转起来,煞是好看。”

  高俅听的很是仔细:“烟花可会伤到人?”

  “不会不会。”三个师傅同时摇头:“这火药的量我们控制的很好,是绝对不会伤到人的。”

  李师傅又言之凿凿:“而且说起来,我们这烟花的威力还不如爆竹的大呢。”

  高俅明白了,说到底就是火药加上其他材料组合的问题,虽然火药他也不懂,但高俅知道谁懂。

  “多谢几位师傅了,本官这就让人送你们回去。”

  几位师傅又懵了,就问几句话就行了?李师傅都已经准备好现场演示了。

  尤其是小厮给几位师傅每人二十贯铜钱后他们更懵了。

  李师傅说话有些抖:“太,太尉,是不是我们对谁都不能说出今天的事?”

  高俅直接噗嗤一笑:“师傅怕不是话本看多了,放心,你们对谁都能说出今天的事。”

  若不是高俅想的那个人晚上叫不出来,高俅也不会寻这几位烟花师傅来。

  三位师傅同时松了口气:“多谢太尉。”

  待几人走后高俅总算心里有些底了,他很快睡了过去。

  第二日高俅上朝时有些晚了,等他到时其他官员已经基本到齐。

  他们看见高俅后纷纷拱手恭贺,加封的圣旨已经下了,就如王黼所说,如今这朝堂上已经没有人能盖过高俅的光芒了。

  “上朝。”

  “臣等见过陛下。”

  “都起来吧。”

  “谢陛下。”

  赵佶看向高俅:“长安,我怎么瞧着你气色更差了,我给你的补品没有吃吗?”

  “谢官家,臣只是刚刚回来还不太适应,等过些日子就好了。”

  “好,若是不适就多休息些时间。”

  “是。”

  赵佶关心完高俅后当即让人宣读加封高俅的旨意,高俅谢恩后王黼攥紧了手,当初谁也不愿沾麻烦的事被高俅办的这么漂亮,就连他自己的人都劝他要避其锋芒。

  而赵佶那边刚宣读完加封高俅的旨意就紧接着宣读了剿匪的旨意,以及高俅先前提出的还匪于民等措施。

  滕府尹第一个上前附和:“官家圣明。”

  高俅也大声道:“官家圣明。”

  令高俅没想到的是王黼也上前一步:“官家圣明。”

  高俅向王黼看去,王黼对他莞尔躬身,高俅暗嗤一声,不知道这货的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

  文武两方皆有带头的后,百官也纷纷表示官家圣明。

  只是到此还不算完,赵佶又抛出了一个让众人犯难的问题。

  “众卿,有人献策联金灭辽之计,你们怎么看这件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赵佶这话一出,众官员纷纷变了脸色。

  一开始他们只是小声的交谈着,到后来就直接开始上书自己的看法。

  高俅没有出声,他默默的看着这些人'友好交流',他走了大半年,朝堂上也换了一批青衣小官,高俅很是欣慰,因为这批人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皆有理有据,不似那些老油条只会模棱两可的打哈哈。

  等这些小官陈述完自己的看法后,滕府尹上前一步:“官家,依臣之见此事不可,金国狼子野心,与他们联手无异于与虎谋皮。”

  王黼忍了忍还是上前道:“禀官家,辽国如今已被金国蚕食一半,此时正是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好时机啊。”

  陈显速来老谋深算,但此时他也不得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官家,我们与西夏多年征战,兵马武器皆有磨损,若是要打就必须要加大兵器方面的支出。”

  高俅粗略估计下来还是主和派居多,除了滕府尹和陈显这些从实际考虑的,其他人多是不愿意打破与辽国的合约,他们觉得还是让金辽他们鹬蚌相争为上。

  梁师成一向不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想起童贯的交代,他还是上前一步:“禀官家,臣认为坐山观虎斗的方法不可行。”

  “怎么说?”

  “如王中丞所言,金国攻下辽国只是时间问题,若我们不早做准备,那燕云十六州不过是从辽国土地变成金国土地罢了。童府事与西夏对战多年经验丰富,而今国库丰盈,夺回我大宋领土指日可待。”

  高俅在心里冷笑,他很佩服梁师成的逻辑,估计在原先的历史轨道上他们就是这么想的。童贯想立下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功劳,但他真的高估自己了。他以为自己作战经验丰富,但其实他也就只能在西夏军和起义军面前耍耍威风,这群人对金国骑兵当真一点概念都没有。别说金国了,若是高俅没来,就大宋这重文轻武的态度是连辽兵都打不过的。

  “高卿,你怎么看?”

  “禀官家,臣觉得滕府尹和梁少保说的都有道理,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赵佶眼眸含笑,这高长安。

  “行,那此事就容后再议吧。”

  “退朝。”

  待赵佶走后,一大波官员上前祝贺高俅,高俅一一回应,王黼想了想还是上前道:“恭喜高太尉。”

  “谢过王中丞,对了,我观王中丞眼下有些乌青,是不是昨日没有休息好。”

  王黼身体一僵:“谢高太尉关心,下官无碍。”

  “官家赏了我许多补品,我让下人给王中丞送些去?”

  “不,不用了,下官先行告退。”

  高俅嘴角微勾,看来监视太尉府的人马里有王黼一份。

  王黼走后,高俅花了半个小时才打发走这些官员。

  “高太尉留步。”

  高俅看向来人:“我正想找你呢,没想到你倒先找我了。”

  陈显挑眉:“你找我何事?”

  “不如你先说说你的。”

  陈显笑着摇头:“你平日里从不打马虎眼,怎的今日开始学那些之乎者也了。”

  高俅咧嘴笑开:“因为官家已经将此事交给我了。”

  陈显当即瞪圆了眼,他左右看了看:“你就这样把此事说给我听了?”

  “这就是我找你的理由啊!换个地方说话。”

  陈显颇有一种上了贼船的感觉。

  樊楼西院

  “现在能说说为什么找我了吧!”

  高俅点头:“我想让你帮我查查如今这军器监中有多少火器。”

  陈显收起脸上的玩笑转而变得严肃:“你想用火器攻辽?”

  高俅叹了一口气:“有何不可?唐哀帝时,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就是用的火器,神宗设两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且不说前朝,就是本朝也多多少少经历了火器战。”

  而且神宗对火器两坊颇为重视,若非如此,火器连现在的发展都没有。

  陈显凝眉:“可火器并未受到重视,而且禁军们还是习惯用银枪与弓箭。”

  高俅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火药兵器的出现本该预示着军事史该出现重要的变革,可这个变革貌似有些哑火,火器没成,烟花倒是发展的不错。虽然明清时火器也发展了很多,但西方已经用我们的火药发明了更厉害的火器,还转手将我们欺负的这么惨,高俅想想都心痛。

  陈显沉默了一会儿:“长安,我知你不是无的放矢之人,可你也要给我透个底,火器当真如此重要?”

  高俅郑重的点头:“重要,非常重要。”

  高俅不怪陈显有此疑虑,此时的火器制作工艺有些粗糙,所以威力不算太大,使用范围也有限制。而且弓箭等冷兵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中国历史上又使用千年,无论发展到何时,人们对于太新东西都是很难接受的。

  更何况在重文轻武这件事上宋朝尤重,赵家人又是安于现状的比较多,若是他们能深入研究火器的技术,现在早该是热兵器时代了。

  “好,我会帮你的。”

  “如此多谢。”

  “不过你如此轻易将这件事透露给我,陈某深感欣慰啊。”

  高俅莞尔,不找他不行呀,虽然军器监表面上置监、少监、丞和主簿等,但因为这个部门的特殊性,导致其像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户部主掌兵器建造的银钱支出,所以陈显这个户部尚书就显的重要了些。

  “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再有旁人知道,那就是你泄的密。”

  陈显:“……”好你个高俅,在这等着我呢!

  太尉府

  吴用出京未归,高俅相见之人是让武松和花荣去请的。

  “人呢?”

  “已经在内堂候着了。”

  高俅点头:“不要让任何人进来打扰。”

  “是。”

  高俅走进门后屋内的两个人正在大眼瞪小眼。

  “公孙先生。”

  “太尉,多日未见可还安好?”

  “甚好。”

  另一旁的凌振默默看着两人寒暄,等高俅朝自己看过来后他连忙下跪:“下官凌振,见过高太尉。”

  凌振此时内心也有些忐忑,高俅算是自己领头的领头的领头,当武松找到自己时他别提多慌张了。

  “你就是那个制作火炮很厉害的人?”

  凌振眼睛亮了一下,他从小就爱琢磨这些,还有个绰号叫“轰天雷。”

  所以后来他就到了甲仗库做副使炮手 ,他着实没想到高太尉找自己是因为这事。

  “是!”

  凌振说这话时斩钉截铁,他对自己很自信,若他说自己是第二,那便无人敢称第一。

  “很好。”

  高俅又看向公孙胜:“先生,您炸过丹炉吗?”

  公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