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山水间【完结】>第29章 瑟瑟

  考官的话音落下,大殿内虽然还是一如之前般安静,但气氛却悄悄发生了变化。

  谢棠余光向周围扫了一圈,身边的考生神情无一不压抑、沮丧,看起来似乎对考题很是迷茫。

  “胡蝶梦中家万里……半江瑟瑟半江红……”她反复默念着这两道考题,同时心中想起孟钊曾经对她说过的话。

  “也就是说一幅画作想要对上君上的胃口,必须神形兼备,缺一不可。”

  “例如前年考题‘踏花归去马蹄香’,一位考生在画卷中绘出一少年郎纵马飞奔,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环绕,一举便将无形的香化为了有形的香,让君上抚掌称妙,点为魁画。又如去年考题‘竹锁桥边卖酒家’,有的考生绘出山野酒馆,有的考生着眼于‘竹’字,画出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竹林,最后得君上青睐的却是一幅仅画出酒帘掩映在竹林里的画。你明白了吗?”

  谢棠循着孟钊的逻辑,重新审视考题,一眼便抓住两题的题眼,分别是在“家”和“红”上。

  “家”应为“思家”,而“红”则考验绘画者的运色能力……

  两题任选一题,谢棠有私心,想选后者。

  她不是想不到如何“思家”,但目光落在自己带来的那些颜料上,心里冒出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

  大殿中寂静的只有墨条消融在砚台上的声音,浓墨的黑在水洗中荡开,化为缕缕飘动的灵魂。

  残阳落入水中,浮色尽付诸于江面之上,似鳞光似断绸,随波涌动。两岸高山林立,九尺白瀑宣泄而下,云雾缭绕,近深远浅,若隐若现。

  当谢棠放下笔时,夕阳正好悠悠长长照进大殿中来,如烟雾般悄然笼罩在每个人的身上,将他们的脸色、衣袍、甚至于鬓角的白发,都渲染成同样如梦似幻的红。

  谢棠怔了怔,再去看自己的画,画卷上的红竟和夕阳的红融为一体,分不清彼此。

  她突然之间想到了什么,趁着计时的香柱还没有燃完,连忙换过一支细长`锋的毛笔,在画卷的一角出一艘舴艋舟的模样来,戴着斗笠的渔夫站在舟头,悠然撒出一圈渔网。

  香柱最后一抹余烟消尽,大殿内如冰封裂解一般,考生纷纷站立起身,伴随着嘈杂的人声,退出大殿。

  谢棠穿着普普通通的素袍,混在人群中,与尘埃一粟类同,并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

  在考生离开国子监的必经之路上,有一群人站在高阁之上正俯望着他们。

  当首一人身材稍稍发胖,穿着大红圆领衫袍,玉带松松垮垮的系在腰上,头上幞头的硬翅随着他与旁人说话时摆头微微颤抖。

  井然有序跟在他身后的其他人,衣着有紫有红有绿,在面对前者的问话时,无一不卑躬屈膝,毕恭毕敬。

  因为前者的身份,正是大肃当今的君上————周怀。

  在周怀的身侧还有一个年龄约五十上下的道士,他长须过胸,玉冠鹤氅,手执拂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像。

  道士瞧见君上今日的心情如此高兴,有心拍马,以讨君上的欢心。

  思索片刻后,他扭过头望着下首人潮涌动的国子监,故作无意的惊叹道:“此情此景,果真应了那一句‘天下英雄入陛下彀中矣’啊。”话里话外都在借唐太宗的典故暗喻面前的周怀。

  周怀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嘴角含笑,捻着颌下的短须,明明对他的话很是受用,嘴上却道:“朕怎敢轻易与功高盖世的唐太宗相比?”

  道士还没有来得及接下他的话,便有人抢过了拍马的机会,奉承道:“陛下如何不能与唐太宗相比?陛下自登基以来,去旧党,兴文学,扩建国子监,亲自撰写礼乐,明令赏罚,广纳天下贤才为百姓事,这难道不算文治武功?更何况唐太宗早已作古百年,而陛下还正当壮龄,将来可创造的功绩定能远超汉武唐宗!”

  说话的人是一个秘书省少监,名字唤作王安民,道士瞥了他一眼,眼中有怒意闪过。

  王安民注意到了他的目光,却权作没有看见,继续向周怀进美言。

  一人带头,那些文官有样学样,也紧跟夸赞起了君上,阿谀奉承之言此起彼伏。

  这个说君上比唐太宗流传下来的画像长的更有圣主之像,那个说唐太宗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得位不正,怎么能和君上相比较?说这话的人一定其心可诛。

  都是文人出身,摆弄文字的能力一个比一个强,互相攀比起文采来,就差将周君上吹捧成千古一帝。

  道士几次想插话进去,都被他们的声音盖过,气得暗中磨牙切齿。

  周怀心里听了这些话颇为快活,面上却不显,一本正色道:“朕不过依从祖宗家法施政罢了,任何一个人坐在朕的位置上,都会做同样的事,何足能称之为功劳不朽?”

  还是方才那个王安民,脑子迅速转动,道:“臣闻桓次公的《盐铁论》中称‘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陛下您的遵守祖宗家法的行为,就是天下百姓行事最好的典范,陛下之德天下效之。如果这都不算功劳不朽,还有什么能算作功劳不朽?”

  “而且近年来民间屡有祥瑞降世,这亦是证明陛下治国有方,上天恩泽吗?”

  周怀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随口问起王安民的名字和官职。

  王安民压抑住心里的激动,利索答道:“臣名王安民,字履道,中山曲阳人士,毅宗元符三年进士,今任秘书省少监。”

  “不错,不错。”周怀用欣赏的目光瞧着他,将手负到身后去,道:“可为中书舍人。”

  砰,宛若一个巨大的惊喜在王安民的头上炸开,他欣喜若狂的掀起袍子跪下,道:“谢陛下圣恩。”

  周怀颔首不语,他本来一时起意才过来看看画技考试进行的如何,没想到在这里还能遇到一个人才,顺手就提拔起来用了。众臣纷纷向一朝得志的王安民投去又羡慕又嫉妒的目光。

  下首国子监的考生都走的差不多了,一个小内侍匆匆跑了过来,在周怀身侧大押班梁世成耳边嘀咕了两句。

  梁世成点点头,挥手让小内侍退下去,自己则选择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插进周怀与大臣们的谈笑风生中,道:“陛下,画卷都收齐了,是否要过目一阅?”

  周怀本有此意,道:“拿上来吧。”

  不久后,画院的掌院宋子房以及几个教授捧着一叠叠画卷,来到了周怀面前。

  彼时周怀和众臣已经坐到了阁内,君臣济济一堂,面前摆放着美酒佳肴,甚至还有礼乐之声助兴。

  宋子房带领着画院的教授齐齐向周怀行礼后,束手束脚的将画卷呈上道:“禀陛下,这就是本次画艺考试的全部考卷了,一共一百零八个考生,一百零八份考卷。”

  周怀示意梁世成接过画卷,然后问道:“两句诗句各有多少幅画?”

  宋子房早有预料君上会问起这个,对答如流道:“考题‘胡蝶梦中家万里’,共有考卷九十有六份,而考题‘半江瑟瑟半江红’仅有十余二份。”顺势与梁世成交接了手上呈有画卷的托盘,他身后教授们也与小内侍们做出了同样的动作。

  “两者的数量为何会差距如此之多?”周怀惊奇道。这两首诗都是他随意翻书得来的,原以为两者的差别不大,各自选择的人数也应该旗鼓相当,始料未及竟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梁世成要将画端到周怀的面前来,却被周怀用眼神止住了动作,只好停在宋子房的旁边,静候命令。

  宋子房忐忑的推测道:“或许是因《暮江吟》的诗句意境更加悠远,用色丰富,考生们揣测不定,就只好选择《春夕》?”

  他所言非虚,因为眼下民间更加流行水墨画,视黑白两色为简洁高雅的象征,所以那些考生们也应该惯画水墨画,而《暮江吟》中,单一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就出现了两种复杂的颜色,更何况还要表达出诗句的意境,难度远比《春夕》大。

  周怀未置可否,手指指着那些画卷,问宋子房道:“宋掌院将这些画都看过了吗?”

  宋子房老老实实答道:“因陛下在此,微臣不敢僭越,所以这些画微臣都还未曾看过。”

  “无妨。”周怀坐在上位,大袖一挥道:“来人,给宋掌院和教授们赐座。”

  “宋掌院和教授们都坐下吧,与朕一同看看这些画。”

  面对君上的盛情邀请,宋子房和他身后的教授们都不敢答不,于是就在君上赐的座前安分坐下。

  “将这些画糊上姓名,打乱了顺序,均分到在场每位大臣面前。让他们挑出最合诗意的画作来,然后互相交换阅览过的画,再挑一次,最后将他们挑出来的画,呈到朕的面前来。”周怀紧接着命令梁世成道。

  梁世成遵令而行,周怀回过头,含笑对着座下的大臣们说道:“朕一时兴起,就让众位爱卿今日就与朕一同赏画。”

  作者有话要说:

  ‘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以及苏武牧羊图考题部分参考邓椿《画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