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养猫人家【完结】>第28章 【倒V结束】阖家欢

  只有这些爱,只给一个孩子……

  一到学期末, 时间就快的仿佛按下了加速键,期末考试紧咬着元旦的屁股,不等人迎接就响亮登场, 等学生们回过神来,《快乐寒假》的作业册子已经堆成了一座山。

  徐杨早早买了回家的车票, 忽然收到了妈妈的电话,徐丽说,赵叔哥哥家的孩子结婚, 给他们递了请帖,她琢磨着好久没回老家了, 决定回林城看看, 嘱咐徐杨在舅舅家等。

  徐杨只好合上行李箱:“你们准备在林城待多久啊, 几号回去,我先买票。”

  她话还没说完, 就被妈妈阻止了:“你就别和我们回来了, 寒假也没几天, 这眼看着就高三了, 你在你舅舅家好好做作业吧,折腾来折腾去影响学习,再说车票不要钱啊。”

  徐杨握着话筒的手紧了紧,最终也没说些什么, 她妈说得对、有道理、她不能任性, 可她只是不想在别人家过年。

  陈旭性子热络, 整日絮絮叨叨的爱操心,事无钜细全要过问, 但她只是问、很少管, 不会让孩子有束缚感, 对待徐杨这个没见过几面的侄女,也照顾得十分尽心,实在是个无可挑剔的舅妈。

  而徐森淼这个和她长相有些相似的表妹。因为不同班,也没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加上高中实在忙碌,在家的时间不是做作业就是睡觉,两个人没什么交集,关系一直淡淡的。

  不过徐森淼是个很懂得照顾他人情绪的女生,陈旭问要吃什么,她总是先询问徐杨的意见,林舟喊她出去玩,她也会客气的和徐杨打个招呼,徐杨的性子敏感沉默,做事总是小心里带着戒备。但在徐家,她没有太多寄人篱下的感觉。

  但那是在徐胜回来前。

  徐胜在外打拼多年,如今是个不大不小的老板,南州的生意已经稳定了,徐胜乐得清闲,赶在年关回了林城,说是之后偶尔过去看一眼就行,颇有些撒手退位的意思。

  徐森淼家是个三室一厅,早先是她爷爷买下来的,房子坐北朝南,又宽敞又亮堂,环境很好,徐胜回来前,这房子还有些空落落的,等徐胜一回来,又显得拥挤起来。

  徐胜虽是做舅舅的,但也没见过徐杨几面,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大街上撞见都不一定能认出来,他和徐杨的关系,还没有和林舟亲近,两个人在客厅里撞见。除了问饿不饿渴不渴,似乎也没有别的话好说。

  林舟好长时间没见到徐胜了,听说徐胜回来,一大清早就跑来拜年,她在生人面前性子胆小。

  但在熟人面前就格外活泼,徐胜见了她高兴得很,仍像小时候一样想抱一抱,伸了手才发现小舟和小淼一样,都长到他肩膀了,只好拍拍她的头:“长大了,大姑娘了。”

  期末考榨干了人的精神,冬天天气又冷,人不愿意起床,都九点了徐森淼还睡着,陈旭看见林舟进门,指挥道:“小舟来了,快去帮姨把小淼喊起来,太阳晒屁股了还不起床,明儿等人串门,不得让人笑话。”

  林舟被投喂了一块蛋糕,做了个没问题的手势:“好勒,保证完成任务。”

  徐森淼其实已经醒了,就是有点犯懒,不想起床写作业,听见外面的说话声,她放下枕头往被子里一缩,装作睡熟的样子,林舟敲了敲门,没等人开擅自进屋,熟门熟路的扯开了窗帘。

  徐森淼忽然见光,眼皮不受控的动了一下,听见林舟说:“还不起,都快吃午饭了。”

  只有装睡的人才会一动不动,见徐森淼不理她,林舟坏水上头,把冰凉冰凉的手往徐森淼被子里放。

  徐森淼腰上一凉,整个人都清醒了,求饶似的往墙根躲,边躲边笑:“冬三月嘛,睡不醒。”

  “睡不醒是吧。”林舟哼了一声,闻声掀开被子,扑上床去抱徐森淼,她一早去楼下喂猫,身上还有外面的寒气,凉飕飕的,女生间闹起来没有距离感,徐森淼感觉林舟的脸仿佛蹭到了自己的脖子,温热的呼吸灌入了耳朵里,整个人激灵了一下,“我起我起。”

  林舒恩自从和陈旭学会了包饺子,就仿佛中邪了一般,没事就想着剁馅,临近过年更是多的是理由,天天在厨房和面,林舟和周自行苦不堪言。

  不过谁娶的老婆谁惯着,周自行无法逃脱,林舟倒是能扮个鬼脸,跑到徐森淼家蹭饭。

  林舟把徐森淼祸害起来,圆满完成任务,被陈旭奖励了一碗双皮奶,她叼着小勺子在厨房围观陈旭做饭,见台子上放了板栗,笑得甜甜的:“姨,我中午能在你家吃饭吗,我妈又包饺子,再吃下去,我都快变成饺子了。”

  “能啊,咋不能了。”陈旭麻利的淘米煮饭,闻声多放了一勺,“爱吃啊,爱吃天天来姨这儿吃。”

  “陈姨最好了。”林舟得偿所愿,笑得更甜了,“那我们吃板栗鸡好不好。”

  陈旭做的最拿手的就是板栗鸡,听她想吃,点了点林舟的脑门:“你倒是会点,去把小淼叫来,你俩扒壳。”

  徐森淼被林舟抱了一身冷气,愣了好半天才缓过神,刚洗漱完又成了小工,无可奈何的点评了一句:“净出馊主意。”

  一家子都是给林舟撑腰的,林舟不干了:“姨,小淼说我。”

  陈旭还没发话,看电视的徐胜先开了口:“小淼,你让着点,小舟是妹妹。”

  数十年如一日,徐胜劝和的话就这么一句,永远没个新鲜的,徐森淼长叹一口气:“妈,我爸嘴笨成这样儿,当年是咋追到你的。”

  徐胜:“长得帅。”

  陈旭:“我眼瞎。”

  两个大人同时开口,又同时沉默,两个孩子看了好戏,同时坏笑起来。

  徐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薄薄的门板挡不住欢声笑语,外面的热闹从缝隙往屋子里钻,她不觉得吵闹,但难免有点落寞。

  想着自己躲清净不太像样,她想出去帮忙,然而厨房地方小,陈旭摆摆手:“你歇着吧,她俩就够了,书看完了吗?”

  陈旭对她很好,很客气,只是客气和亲不一样。

  书是这辈子都看不完的,这次期末考,林舟是年级第十四,徐森淼是年级第七十九,都考进了前一百名,她的总分比徐森淼低了二十分,名次比两个人的名次加起来还要多出一倍,她们两个都不着急看书,她倒是天天做样子,实在是让人笑话。

  在厨房帮忙,她融不进去,心里不舒服,可没帮上忙又坐回到书桌前,心里还是难受。

  阖家欢乐才是新年,这里终究是别人家。

  或许是夹着春节的缘故,寒假过起来总是比暑假还要快,徐丽和赵和伟在一周后下了火车,随行的还有小儿子赵帆,徐杨一早去火车站接人,赵帆睡得迷迷糊糊的,盯着徐杨看了好一会儿才认出来,伸出小爪子朝她喊:“姐姐……”

  徐杨轻轻握了他一下,帮忙拎过行李箱:“怎么大冬天的结婚,多冷啊。”

  “嗐,本想开春再说的。”徐丽道,“但是女方爸爸年纪大了,要不行了,走之前得看见姑娘嫁人不是,也算是了了老人的心事。”

  生老病死,世事无常,徐杨“嗯”了一声,不说话了。

  这天街上办庙会,车乱的很,赶到郊外的村子时已经临近中午了,赵叔父母去世的早,这些年他们兄弟几个在外打工,跟少走动,好些年也不见得回来一次。

  今年天气冷,前两天又下了一场雪,四下白茫茫一片,赵叔带着一家子往村口一站,看哪都陌生,没头苍蝇似的转了一圈,只能打电话找人带路。

  一屋子兄弟虽然许久不见,但倒上酒就有的聊,在场的女人都是妯娌,忙着招待客人,也都热闹着。

  徐杨抱着弟弟赵帆坐在一旁,感觉呛人的烟草味顺着鼻腔侵入了五脏六腑,偶尔有人塞她个苹果或是香蕉,好奇打量的目光投过来,她无话回应,只能默默点个头。

  还是像个外人。

  除了徐杨,此刻来往的宾客都是实打实的亲戚,连弟弟都是姓赵的,路过的大人看见,会逗一逗他:“赵帆是吧,唉哟,和老二长得真像,几岁啦?”

  赵帆今年四岁,这个年纪的孩子狗都嫌。但赵帆却很懂事,他们姐弟二人样貌毫无关系,性格也大相迳庭。

  徐杨生来寡言,和妈妈的关系都淡淡的。但赵帆却生的活泼可爱,刚一丁点大就帮忙做家务,很讨大人喜欢。

  面对徐杨嘴也甜的很,徐杨打电话回家时,总能听见赵帆好奇地问:“是姐姐吗?”

  赵帆出生前,徐丽很少笑,母女二人都是沉默的性格,房子里整日没个声响,仿佛生活只有疲累。直到赵帆出生,房子才有了温暖的人气。

  那时徐杨已经上了初中,叛逆期初始,她虽然面上没有表露。但看见妈妈抱着个陌生的弟弟,一口一个帆帆,心里难免不舒服,同意转来徐高,未尝没有想要躲一躲“一家三口”的念头。

  正值过年,村子里杀猪放炮,婚宴办得很热闹,大人在外面帮忙,把赵帆扔给了徐杨照顾,宴席上孩子永远是拿来打发时间的话题。

  于是总有人来问赵帆的年纪,也总有一些压低了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那丫头是谁啊?没见过啊。”

  ——“老赵家小二头儿的,说是二老婆带过来的。”

  都是些寻常的八卦,并不刺耳,可是徐杨在礼乐鞭炮声中坐了一天还是很累,好不容易熬到天黑结束,她才想起来问:“妈,你们今天住哪?”

  一个面生的女人答话:“弟妹去我家住。”

  徐杨有些认床,在外总睡不好,可是也没有别的办法,她本想听从大人的安排,忽然听见徐丽说:“我和你叔带着帆帆去你表姑家住,就一间房,你在这不方便,你回你舅舅那住吧,我和你大伯说一声,待会他送客把你捎到路边,这会儿还有公交呢。”

  她俩说话时,赵帆已经困了,小小一团靠在徐丽怀里,徐杨又被一家子的画面刺了眼,开口就想说“住别人家里多不方便,还是去住宾馆吧”。

  然后话到嘴边,没说出来。

  住宾馆是要花钱的,她大概是和姜宁在一起久了,学会了姜宁的处事方式,偶尔会忘记现实,觉得自己也是富裕人家的孩子。

  姜宁零花钱很多,她喜欢买首饰,喜欢穿小裙子,林城便宜一点的宾馆一晚不过一二百元。

  对于姜宁来说可能只是一顿饭钱,但对于徐杨家来说,就是能不花则不花的钱。

  于是徐杨只能妥协,坐上了装满陌生人的车,回到了不方便的“别人家”。

  第二天赵和伟做东,请徐胜一家子吃了顿饭,说是感谢他们对徐杨的照顾,赵帆这两天见了好多生人,大眼睛滴溜溜的转,长辈们都喜欢小孩,席间一个劲的逗他,连徐森淼都凑过来和徐杨说:“你弟长得真可爱”。

  他们难得来一回,陈旭提议让他们多玩几天,她带他们好好转转,徐丽闻声摆了下手:“我们晚上就回去了,住也不好住的,不方便。”

  还有四天就是春节,陈旭礼貌的劝了两句,让他们留下过年,徐杨本想跟着开口,然而想了想还是作罢了。

  已经半年没见了,他们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徐杨看不出想念。

  送走了爸妈和弟弟,徐杨一个人在街上转了转,天已经黑透了。

  但街上还热闹着,到处都是置办年货的人,孩子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跟在妈妈身边当苦力,走得慢了就会被催促一句,孩子嘀嘀咕咕的追上去,只有她一个人孤零零的。

  街边的橱窗里摆放着精美的保温杯,徐杨对着玻璃发呆。忽然看见了姜宁送给自己的那一个,保温杯下的标签上写着四百元的字样,怎么看都不像是姜宁口中可以买一送一的款式。

  店员看见她,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徐杨摇了摇头,她心里五味杂陈,仿佛调味盒打翻了混在一起,味道难以形容,一口咽下去,最先感受到的、是累。

  她想起她曾经拥有的第一个保温杯,那年冬天她得了感冒总也不好,妈妈一狠心,花了一百四十元给她买了个牌子货。

  那时一百四十元对于她家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徐杨小心保护着,生怕蹭掉不牢固的漆面,后来考试时不小心忘在了考场,就这样弄丢了。

  徐杨甚至去求过老师,老师帮忙找了一圈,安慰她说:“实在找不到,就再买一个吧,这种杯子到处都有卖的。”

  街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她沉默的站在橱窗前,像是回到了弄丢杯子的那个晚上。

  到小区时已经很晚了,周自行不知道从哪弄来了烟花,正带着两个孩子在空地上玩,徐森淼远远看见徐杨,朝她招呼了一声,“手持小炮”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林舟毫不犹豫的塞到了徐杨手里:“你试试看,这个可好玩了。”

  焰火的光亮中,徐森淼轻轻捂着林舟的耳朵,徐杨忽然想起她刚来时的那年夏天,她出门买东西,听见院儿里的大人们聊天,一个很漂亮的阿姨被婆婆们围在中间,有人问道:“还这么年轻,再生一个多好,俩孩子也有个伴。”

  漂亮阿姨就摇摇头:“不生了,我呀,有我们小舟就够了。”

  后来徐杨才知道,那个阿姨,就是林舟的妈妈。

  只有这些爱,只给一个孩子。

  烟花绚烂,她握着手里的小炮,忽然有点想家,有点想哭的冲动。

  在爱里长大的孩子,什么都有,不争不抢,林舟不争不抢。

  独自长大的孩子,什么都没有,不争不抢,徐杨不争不抢。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入v,会发三章,感谢大家支持呀。

  小淼即将开窍,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