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盛世不安>第26章 王爷·喜脉·侄儿

  “……王爷。”

  厉长安信步走入庭中,对上官明也躬身行礼,面色平静,“明昭仪。”

  一别数月,此时见面,二人已是叔嫂关系,万千情愫,再难脱口而出。上官明默默看着厉长安,在他眼中看见若影若现的疼痛,与自己心中的隐隐作痛分明相同。在登基大典之前,两人依依话别,甜言蜜语犹在耳畔,谁又能想到,本已近在咫尺的终生之约,竟然再度落空?

  上官明视线在厉长安面上流转,细细在心中描绘着他的轮廓,与自己记忆之中的模样对比着。他勉强拉起嘴角,忍着鼻酸,温柔问道:“王爷可是今日才刚从封地返回宫中?一切都安置妥当了?”

  “是,”厉长安答着,声音中有只上官明一人才听得出来的苦涩,“已将王妃护送过去了,本王独自回宫述职,顺便也来恭祝一番明昭仪,终于得偿所愿了。”

  上官明的脸色霎时更难看了,“长安,我不是——”

  “明昭仪不必说了,我都明白。”厉长安打断了他,看向他的眼神中不乏怜悯,“若是本王面临如此选择,大概也会这么做的。”

  上官明有些懵了,“……什么?”

  “若换做是我,眼见自己的亲生孩儿落入他人之手,面前又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我名正言顺地待在孩子身边,”厉长安话说得十分平淡,面上却多少有些不平之意,“我也会与你一样,选择顺势为妃的。”

  “你以为我是为了贤儿?”上官明哀伤地问他。

  “不是为了贤儿,那是为了什么?”厉长安却突然大声起来,疾言厉色,步步逼近,“为了荣华富贵?可以生杀予夺?为了宠冠六宫?还是单纯为了可以留在这太平城内?不如你来告诉我,你口口声声说爱着我,转过头却独自以凤翥龙翔之姿,飞上枝头,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倒宁愿你确实只是为了贤儿,而不是为了你自己!”

  “你真的想知道我是为了什么吗?”上官明不甘示弱,朝前一步,与他四目相对,爱恨哀怒,悉数涌出,“我告诉你我是为了什么!我是为了,我是为了——活着!”

  上官明大吼出声,震得附近树上的鸟儿纷纷飞离。他将那两个字在口中反复念叨,酸甜苦辣咸齐齐搅在舌间,翻来覆去,令他泪流满面,“活着……为了,活着……”

  每次一见到他的眼泪,厉长安便忍不住心生怜惜,哪怕明明还生着气,也总会软下心来,先去安慰心碎人儿。他正要伸手去牵上官明,后者却猝然挥手后退几步,离开了他所能触及之范围。

  “明儿……”厉长安茫然探着手臂,见上官明撑着一旁的石柱,面上煞白,倏忽转身又弯下腰去,猛然吐得肝胆俱裂起来。厉长安忙几步上前,扶着他的身子,轻抚他后背,替他顺着气,又高声呼喊下人们去取水和布巾。

  上官明将今晨吃下的东西全部吐了个干净,连先前喝下的茶水也呕了出来,胃里头翻江倒海,大发脾气,连酸水也往外倒着。他还来不及把气喘顺,一时只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只来得及轻道一句“扶我一把”,便眼前一黑,软倒在了厉长安的怀里。

  “昭仪,昭仪……”

  上官明是被绣冬的声音唤醒的,他甫一睁眼,便又被那恶心想吐之感惹得爬起身来,眼前还在发花便阵阵作呕。绣冬忙递上茶水,让他漱口顺气,又将一枚酸果脯送到他嘴边。

  好一阵子后,上官明才压下不适,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正坐在筱宛居的长榻之上,对面是一身明黄的厉久和,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皇帝身边则是正襟危坐、神色肃穆的苏秀秀。上官明看向远处,又见厉长安背手站在窗边,看着外头,难辨情绪。

  他正要起身行礼,又有人急忙步入,竟是匆匆赶来的汪太医。厉久和指示他马上给上官明诊脉,不许耽搁。汪太医连连点头,蹲到上官明跟前来,小心翼翼地把他脉搏。不一会儿,他抬头看向上官明,神色间略有担忧,眼光闪烁。

  上官明顿时会意,心中有几分慌乱,但仍咬牙不语,只是朝汪太医轻微点了一下头。

  汪太医皱起眉来,飞快思索着,随后撩袍起身,对帝后二人拱手行礼道:“恭喜陛下,恭喜娘娘!恭喜明昭仪!此脉象乃是喜脉,明昭仪怀有龙裔,有身已二月,一切安好!”

  此语一出,厅中四人,同时露出各异神色。

  厉长安当即转过身来,又惊又疑,视线在上官明与厉久和之间摇摆;上官明则直看向厉长安,目光中悲喜交加;苏秀秀登时站起,十指紧捏拳头,怒意毕露,气得浑身发抖;而厉久和却面露大喜神色,眸中闪过戏谑,竟笑着鼓起掌来。

  “好,好!太好了!”厉久和拍着手,踱步到上官明跟前,弯下腰来,以指尖轻拢他鬓发,“真不愧是明儿,朕的爱妃,这么快便能替朕开枝散叶了。”见上官明略有些闪躲动作,他也不恼,又直起身来,往外走去,“这等大喜之事,朕可要马上告诉祖先,请大羽列祖列宗保佑朕的孩儿,摆驾!”

  跟在皇帝之后,苏秀秀也上前几步,娟秀姣好面容已被愤怒所撕扯着,几乎可说是目露凶光。“好你个上官明……你当真有种!”她尖声叫出这一句话,随后拂袖而去。

  汪太医见状,也猫着腰先走为妙了,厅中只剩下上官明与厉长安两人。

  厉长安缓缓走近,坐到上官明身边,“明儿,你和大哥,是不是……”

  “没有!”上官明想也不想便答了,“陛下想要的仅仅是我的谋略,我们从未有过越矩之事。”

  厉长安又疑惑道:“那为何刚才太医……?”

  “汪太医是我旧识,他怕此事被皇后抓住把柄,故意将月份说小了。”上官明小声解释着,执起厉长安一只手来,轻轻置于自己的小腹之上,语气中染上欣慰与喜极而泣的哽咽,“长安,这是你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

  厉长安始料未及地轻声道:“真的?”

  “你这是什么意思?!”上官明听了,顿时大作委屈,马上将他的手甩开了去,伤心愤怒溢于言表,“这等大事,你认为我会同你开玩笑吗?你竟然在这件事上不相信我?”

  “不,明儿,你误会了,我相信你!我只是担心大哥会强迫于你——”厉长安连忙伸手,想要将上官明抱入怀中好好安慰,但上官明已将他一把推开,说什么也不肯再让他碰。

  “你给我出去!我不想再见到你,出去!”上官明双眼通红,还硬憋着不愿在他面前落下泪来,只不断推搡着,将厉长安从榻上赶了下去,“绣冬,让他走!”

  厉长安心急如焚,却还是被绣冬拉到了一旁,姑娘小声劝阻话语入耳,“昭仪身子不爽,情绪也不好,请王爷还是先回避吧。”

  “明儿……”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上官明趴在榻上,抱着软枕,肩头耸动,似是背对着自己低声哭泣着,却始终不肯回头来看他一眼。厉长安后悔心痛着,亦只能先行离开了。

  上官明这一气非同小可,连着小半个月都不肯再见厉长安。汪太医奉圣旨天天往筱宛居中请脉,各种珍稀贡品日日送到上官明面前,除他和当事三人以外,全天下无人不认为明昭仪腹中所怀的就是龙胎。

  厉长安几乎每天都去筱宛居求见,但据绣冬所说,上官明一听见他来了便眼圈泛红,心情郁结,绣冬也帮着劝过好多回了,但都不见效。厉长安怕他见了自己更加不快,又舍不下他独自一人,每天便在筱宛居外寻一安静处坐着,长吁短叹个不停。

  其实,他本该在面圣之后就返回自己的封地,但出了这事,他实在做不到撇下上官明独自离开,便硬着头皮上书,奏请在宫中多留些时日。没想到,厉久和竟然立刻准了,还让他在朝中任职,随便给他找了个清闲位置。厉长安心中大为奇怪,但乐得有借口留下,欣然答应下来。

  这日,厉长安又在御花园中闲逛,心里想着晚些时候再去筱宛居碰碰运气,希望明儿今日身子舒坦,能气消些。他正神游物外时,忽然瞧见一久不曾见的身影。

  “皇叔!”已是少年模样的厉玄朝他迎面走来,一见到他就双眼发亮,极为惊喜,“皇叔,可算见到你了!”

  “玄儿?”厉长安定睛一看,也笑了起来,“好孩子,不过也就一年没见,你个头竟然长这么高了?真是越来越像你爹了。哎,你爹近来身体可好?老毛病可有再犯?”

  厉延乐的封地离京不远,又手握重兵,厉玄年岁渐长,经常照父亲吩咐入宫办事。听了厉长安的问话,厉玄神色稍黯,轻声答道:“还是老样子吧,有时好些,有时又严重了些,都这么多年了,要想根治,恐怕只能靠老天保佑……皇叔怎么这么久也不来看望呢?我爹他见了你,肯定会很高兴的。”

  “唉,本来确实也想去看看他的,但近日来又有些抽不开身了。”厉长安叹了口气,亲昵地搭着他的肩膀,“可不像你,玄儿现在正是最能干的年纪,听说你经常进宫,替你爹上传下达?今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都是些小事罢了,而且都办完了,本来正要回去呢。”厉玄从容答道,“现下有了空闲,可以陪皇叔游园赏花,弈棋对酌,什么都可以。”

  听他这么说,厉长安略一思索,道:“你若当真有空,皇叔有一事,想请你相助。”

  “皇叔尽管说,只要是侄儿能办到的,绝对乐意至极。”厉玄不假思索道。

  “皇叔想请你,替皇叔去探望探望,”厉长安忧愁道,“你上官哥哥。”

  “明昭仪?”如今的厉玄,比起孩童时,早已褪去幼稚与单纯,心思更加缜密,也更能察言观色。他眨了眨眼,立刻明白过来,“原来这大白日的,皇叔独自在此来回踱步,是因为进不去筱宛居呀……”

  厉长安不免有些难堪,仍是道:“好侄儿,请你替皇叔跑一趟,若是见到他了,也不必提起皇叔来,只管看看他,身子如何,心绪如何,若一切安好,那便无事了。”

  厉玄面露几分抵触,张了张嘴,似是想说些什么,但见厉长安神情忧虑,满腹思愁,到了嘴边的话,厉玄又给咽了回去。他深吸一气,平复心情,答道:“好,那侄儿便替皇叔跑这一趟。”

  “太好了,玄儿果然是个乖孩子。”厉长安马上高兴起来,连声夸奖着,惹得厉玄止不住笑,心里也跟着美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