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宗人府>第七十五章 出宫

  一晌贪欢,两人歇下的时候天已经微亮了。难得宋羿主动纠缠,朱启佑素了三年,自然招架不住,飘飘然如坠梦中。

  醒来的时候已到了晌午,宋羿就着天光,瞧见朱启佑身上的许多伤疤,待他更小心了些。饶是朱启佑反复拒绝,宋羿仍旧唤了太医来给朱启佑把脉。

  “哎呀,说了没事……”朱启佑推脱不得,被宋羿胡乱按在床上擦燙淉药油,“别捏,痒……痒啊!”

  宋羿本按在朱启佑背身,衣袖扫过男人的尾椎骨,刚好是他的痒处。朱启佑忍不住弹了一下,撞到了宋羿提着药瓶的手。“别闹,要打翻了。”

  “叫你别乱摸了!”朱启佑嚷道。

  “哦,那我小心一些。”

  朱启佑抓着枕头,忍了半晌熬过了痒,身后药油擦过的地方开始发热。他叫了一声,趁着宋羿分神夺过药瓶,揽着他的腰将人放倒在床上。

  “你怎么像个小媳妇似的?”朱启佑一手支撑床榻,另一只手握着药瓶,以手肘压着宋羿的肩背。他凑过头吻了吻宋羿,吸入了满口的药味,也不知是自哪出飘来。“今日没有政事?”

  “专程陪你。”宋羿并不推拒,反而勾住了朱启佑的脖子。

  “不催我当值?”朱启佑不信任地扬了扬眉,“该不是给我下套罢,改日再抓了我的错处,打我的板子。”

  “我错了,是我不好。”

  朱启佑哼了一声,捏住宋羿的鼻子:“你当然不好,当着那么多人下我的面子,还是在乾清宫里。”

  刚在一起的时候,宋羿曾对朱启佑承诺,乾清宫内没有君臣。但闹别扭的人往往无理取闹,一旦生气起来便什么诺言都不顾了。

  “我的不对,给你赔罪。”宋羿乖觉地说。

  “诚意呢?”朱启佑不依不饶。

  “什么样的诚意?”

  “脱衣服。”朱启佑冷冷道。

  宋羿一愣,随即无奈地笑了笑,解开了寝衣的衣带。

  朱启佑盯着他的动作,待宋羿脱去上衣之后,反身将人压在身下,小腹相贴。

  “究竟怎么回事?”朱启佑撑开宋羿的手指,同他十指相扣。

  宋羿别开脸:“没什么,我自己的别扭罢了。”

  朱启佑压下头,张口衔住宋羿的下巴,迫使他将脸转了回来。两人重新对上了目光,宋羿避无可避,与朱启佑鼻息相交。

  “我笨得很,你有什么别扭,要说出来我才能懂。”朱启佑压低了声音道。

  日光被朱启佑的身体遮住大半,宋羿的耳根掩在阴影中,微微红了。他觉得口干,咽了一口唾沫:“我知晓你去青楼只为应酬,根本没发生过什么事。面对女色,你一向没什么兴致。但我就是忍不住生气,无缘无故的,甚至见你交了许多朋友,我也不大喜欢。这没有道理,朕从前……也不会这般。”

  朱启佑抓了抓头:“你不喜欢刘若钟,还是不喜欢牛瞳?不会罢,牛瞳还是你举荐的。”

  “他们都是得力的将领,”宋羿试图别开眼,被朱启佑贴着脸追寻,使得睫毛不住抖动,“朕只是不喜欢你同旁人交往。就连黄喜,朕瞧你平日同他嬉皮笑脸,心中也不甚愉悦。”

  朱启佑恍然,心中竟有些得意:“你这是拈酸吃醋,就如同……深宫妇人那般。”

  宋羿被他这般说,更觉得没有面子,脸色愈发憋得红了。“这样不好,朕日后当主意言行,再不会了。”

  朱启佑憋住了笑,只觉得此时的宋羿分外可爱:“你倒也不必如此自省,没人的时候也可以放松些,我不告知旁人便是。”

  “不要,你别说了。”宋羿道。

  身上的男人不依不饶,宋羿苦恼不已,有些慌乱地转移话题。

  “明日荀宽纳妾,办得低调,没请什么人。朕打算微服出宫,去他府上喝杯薄酒,你去么?”

  “陛下这话题转移得也忒生硬了些,”朱启佑嗤笑道,“便是你同荀宽私交甚好,他纳妾又非娶妻,也能劳动天子上门?”

  “你可知他要纳的是何人?”

  朱启佑心中隐有预感,竟是当真被转移了主意,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是灵渺,”宋羿回应了朱启佑的疑惑,“荀宽很早便瞧中了她,灵渺自身也有意。但荀宽已娶了妻,灵渺又不愿意为妾,两人便纠缠了许多年。”

  “荀宽竟真娶了妻,”朱启佑讶异道,“我还当他是为了拒绝顾家女儿编的幌子。既然他娶了妻,为何在京为官这许多年,他都没将家室接来?”

  “荀宽出身望族,妻子年长他许多,一直留在老家主持中馈,无暇来京。除非荀宽辞官回乡,不然他同发妻的交集也不会很多。”

  “那顾灵渺便同意做妾了?她心气那般高,放着女官不做,倒愿意嫁入高门受气?”

  “宫中出去的,少有人能给她气受。”宋羿道,“他二人既两厢情愿,入门之后如何过活,便不是朕该管的。”

  第二日,宋羿穿着便服到访荀府。朱启佑一身武人打扮,不仅陪伴宋羿,还负责保护天子的安全。马车载着二人在街市中穿行,朱启佑偶尔掀开帘子,看看外面熙攘的人群,再转头去看宋羿的脸,有种夫妻二人结伴去赴宴的感觉。

  朱启佑的兴致很高,他拽了拽宋羿的袖子:“好不容易出宫一次,晚上要不要去夜市逛逛?”

  宋羿不想搅了朱启佑的兴致,温和地点了点头。“便当作体察民情。”

  “对对对,体察民情!”

  宋羿抿了抿唇,牵出脸颊上两颗梨涡。

  荀宽在家中开了小宴,只请了几位交好的同僚。朱启佑陪着宋羿到访,旁人只当他作护卫之职,也无人对他同天子的关系起疑。宋羿一到,席间官员都拘谨了不少。他饮了两杯酒,对荀宽说了几句嘱咐之言,少坐片刻便带着朱启佑离开荀府。

  朱启佑同顾灵渺有旧怨,本还担心这丫头会将自己打出去,却不曾想始终没见她出来待客。

  “荀宽人虽风流,对灵渺却很爱重。即便是娶她做妾,也不会让她出来服侍宴饮。”宋羿瞟了朱启佑一眼,“你也可以放心了。”

  “关我什么事,我管她是死是活!”朱启佑梗着脖子,“那个小狐媚子,整天想着勾引你,现在总算嫁出去了。”

  宋羿这几年做了些改革,使得大洛的商贸繁盛了不少,天子脚下尤为明显。天还没黑,夜市已经很是热闹。

  宋羿叫侍卫在远处跟随,同朱启佑并肩走在街上。街市中并无什么吸引他的东西,但与朱启佑一同散步的感觉仍旧不错。朱启佑拉着宋羿,总想寻些新鲜的物件逗宋羿展颜。宋羿虽没什么喜欢的物件,却也很给朱启佑面子,一路走来买了不少东西。

  朱启佑看重一根发簪,兴冲冲地就要给宋羿戴上。宋羿绝不在街市上梳头,受不住朱启佑的痴缠,勉强答应找个地方坐坐。朱启佑也不敢让宋羿吃外面的东西,最终挑了个茶楼,在二楼雅间坐了。

  随行的侍卫候在帘外,朱启佑取下宋羿的发簪,亲手为他簪上新的簪子,效果却不甚理想。

  “怎么了,不好看?”

  “太花哨了,”朱启佑将簪子拔出来,丢在桌上,“宫外的东西还是不行。”

  两根发簪并排躺在桌上,宋羿低头去瞧,那新买的簪子成色本就不好,样式上与他本来带的差不太多,却多了累赘的装饰。

  宋羿蹙眉,望向楼下热闹的大堂:“大洛开国之时,商贸繁盛、万国来朝,父皇晚年已经走了下坡路。这些年虽受了战争的牵制,政策上也有不足,国库始终空虚。”

  朱启佑当过太子,宋羿所说之事他也知道个囫囵个儿。自他接触政事开始,国库始终缺钱,户部尚书连年叫苦,他只当这是常态。从前宋景时在户部的时候,偶尔也会找朱启佑算账,每每念叨得他这个太子分外苦恼。

  “怎么突然说这个?出来散心也要忧国忧民么?”

  楼下搭了台子,摆上桌案,似是有人要说书。朱启佑要了些瓜子点心,配着饮茶,入口却觉得茶味太浓。

  “你别喝了罢,我叫他们换成糖水儿,省的晚上睡不着觉。”

  宋羿随他拿主意,目光落在方才买的小物件上,问朱启佑:“这些东西,若是叫你当作日常用度,你可愿意用?”

  “当然不用,”朱启佑耸耸肩,“不过是图个新鲜,品质做工比宫里差了太多。”

  “这便是了,”宋羿拾起两根玉簪,并排放在掌心,“便说这玉簪,品质上,自然宫里的贡物成色最好。但为何样式上也属宫里最佳,是宫外没有巧匠么?”

  “这不能罢,天下之大,如何没有巧匠,宫中却才有几个人。”朱启佑接过玉簪,“你看这样式明显仿照宫里,想来是官样的物件卖得好。”

  宋羿点了点头:“平头百姓不能戴金、玉,而这些玉石、丝绸、茶叶,最好的贡给宫中,此为礼。宫外的匠人崇尚宫中样式,也是在礼制教导下对皇权的尊敬崇拜。朕素来推崇以礼治国,如此来看,能形成这般风尚是好事。”

  “礼制教导下,百姓思想保守、僵化,国家得治,却有碍商贸发展。你没去过江南,不曾见苏杭富裕,那里水运畅通,民风却奸诈,百姓多不尊礼法。天子脚下,治理得宜,却再难现太祖时万国来朝的景象。天下事,皆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礼法与财政,也需取舍平衡。”

  “你这样说,是有什么打算?”朱启佑问。

  “朕有心开放商路,但商贸初兴之时,民心定然会乱。”宋羿道,“况且边患刚除,此时开放仍不是时候,再等等罢。改革这种事,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起相反效果。”

  思及边乱,朱启佑正待说些什么,却听得楼下传来说书的声音。那说书的竟是个生面孔,说得竟是禁了许多年的本子——《忠义杨国公》。朱启佑目光一凝,待看那说书的是何人,面前的宋羿却忽然撑住了头,痛苦地倒在桌子上。

  朱启佑“噌”地一声站了起来,上前护住宋羿周身,就待叫人。宋羿却使力抓住他男人的手腕:“是头疼发作了,你别声张,送朕回去,叫院判秘密来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