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系统要我当地主>第82章 惊艳全场

  盛夏时期的东钱湖湖面平静无波清澈如镜, 周围的林子里传来阵阵蝉鸣, 无不诉说着夏日的炎热。而东钱湖南边的竹洲处,本是最为静僻幽深的地方, 此时却像个菜市场般, 熙熙攘攘。

  宋玉延想象中自己要逛的是博物馆,实际上她跟唐枝来到竹洲后发现更像是在逛玉石市场。

  锦照堂外,搭起来临时店铺处摆着不少玉石古玩, 周围还有一些兜售文房四宝以及食物饮料的摊子, 不少身着光鲜亮丽的富庶之人从锦照堂里出来后, 便直奔卖玉石古玩的小铺。

  唐枝道:“摆卖玉石古玩我倒是理解, 可为何有文房四宝?”

  宋玉延琢磨道:“能来此地的除了玉雕行家外,便也只有那些对玉石感兴趣的富户了,可他们不一定会亲自前来, 如同楼二,他也没有前来, 不过派了仆役过来了解情况。而若是有些人准备不充足,又需要向主家传递详细的情况时,那这些笔墨纸砚自然就派上用场了。”

  果不其然, 唐枝看见好几个人匆匆地从锦照堂里出来, 然后特别豪气地买了一刀纸以及笔、墨条、砚台等返回锦照堂。她忍不住拉着宋玉延进锦照堂一探究竟。

  一进锦照堂,仿佛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对比外头的熙熙攘攘,里面则显得安静异常。倒也不是完全的安静,而是除了那些面前摆着玉雕的人交流起来颇为平心静气之外, 围观的人群|交谈都会刻意压低声音。

  唐枝被气氛感染,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她听那些玉雕名家们说了会儿话,发现自己听不懂,干脆欣赏起他们面前的玉雕来。

  不过她不懂玉,只知道玉石这种物件只有权贵、富人才有机会接触——因金子是官府严格管控之物,即使富人有钱,能买到的金饰品也有限,故而玉石往往是他们彰显身份的替代品。

  她正想拉着宋玉延说什么,却发现宋玉延看着一件玉鱼莲坠微微出神。刚才她便注意到了,即便是那些富庶之人看见外头琳琅满目的玉饰时,也忍不住露出渴求、惊奇的目光,就连她看见那些玉簪、玉饰,也很是心动。

  可宋玉延的目光一直都是很平静的,只带着欣赏的目光在上面停留一会儿,便又去欣赏下一件玉雕。在她的眼里,这些玉石就跟隔壁摊子香喷喷的食物一样,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感官上的冲击。

  唐枝不认为宋玉延是因为不知道玉石的价值,才这般平静。若说她对财帛不动心也不可能,她平日里没少琢磨着如何发家致富。所以更有可能是她以前接触这些玉石太多,玉石在她的生活中就跟食物一样,并不罕见。

  这种情况下,她竟然因一件玉鱼莲坠而失神,看来这里面有秘密。

  她低声问宋玉延:“你看上那件玉鱼莲坠了?”

  宋玉延回神,随即道:“这倒没有,只是看见这件玉坠,想起了些人与事罢了。”

  宋玉延的爷爷是玉石雕刻大师,故而在宋玉延的记忆中,她的身边就不乏这些玉石。而她爷爷最爱的一件玉器却不是出自他的手的,而是一件古董,宋代的玉鱼莲坠。

  所以看见那件玉鱼莲坠,她便想起了自己的爷爷,想起被他押在玉雕机前雕琢玉石的日子。

  “怎么,在你我相识之前,你还跟这件玉坠有什么关系?”

  “怎么可能呢,那件玉坠虽然是仿古玉,可一看便知是刚雕琢出来没多久的,玉色白而温润,造型结构、纹饰以及雕琢的手法皆是如今流行的艺术风格……”

  唐枝安静地听她说完,才点了点头,表示她听懂了。可随即她又问了句:“你平日接触玉石的机会也不多,若只是欣赏玉器,怎能说得这般头头是道?莫非你除了懂竹雕之外,还懂玉雕?”

  宋玉延:“!!!”

  她感觉自己的马甲快要捂不住了,不过她面上仍旧十分淡定地胡扯道:“我哪儿来的机会接触玉雕呢?莫说摸了,连见都很少见到。我之所以说得头头是道,那都是我从书上看来的。”

  唐枝看着她,眼睛眨也不眨,直把宋玉延盯得心虚无比。她忽而露出了一个粲然的笑容:“原来如此,看来只有多读书,见识才能更广些。”

  宋玉延内心松气,面上认真地点头,恍若一个严肃的老学究。

  俩人今日纯属围观,什么也没买便回去了,第二日的石雕切磋交流大会她们倒是没去,而是在楼家休整了一番。

  楼杲一直缠着宋玉延想看她拿出什么样的竹雕来,宋玉延态度坚决:“若是提前看了,那明日便不是没有惊喜了?楼二郎君不妨再多等一夜。”

  楼杲没见到她的竹雕,回去跟朱氏嘀咕她:“宋大郎小气,太小气了!不让我看,那我就看他那小徒弟的竹雕去,到时候我要在他面前使劲夸他徒弟,气死他!”

  朱氏:“……”

  她夫婿大抵是跟宋玉延来往多了,被少年人的活泼所感染,心性越来越年轻,也越活越孩子气了。

  她道:“你去吧!你夸宋大郎的小徒弟,他那小徒弟定然会很高兴自己的竹雕获得了认可。小徒弟的姐姐唐氏会高兴,那宋大郎必然也会很高兴。你夸一人,便有三人高兴,这事值得做。”

  楼杲一听,又不干了:“敢情我怎么做,最后高兴的都是他?那我不干了,留到明日再说!”

  ____

  楼杲憋了一晚,翌日便兴致勃勃地跟宋玉延一家四口前往竹洲。

  其父楼皓本意欲一同前往,奈何新来的明州知州在生活中是个旷达豪放、性情不羁的人,可是为政上却是事必躬亲、严格执法的官吏,他自然不允许楼皓旷工。

  楼杲便对他爹道:“爹,若是宋大郎的竹雕能让我耳目一新,我不论如何都会将它买回来赠与您的,你便放心吧!”

  宋玉延道:“若我不卖给你,那岂非连累你成不孝子了?”

  “那便要看宋大郎愿不愿意成全我的孝心了。”

  宋玉延笑了笑,没答应也没说不好。

  到了锦照堂后,已经有不少文人以及富家公子在观众席上坐着了。宋玉延将唐枝与饼儿安置好,便带着唐叶到指定的席位上落座。

  而在她出现后,便有不少目光落在她的身上,有人投以轻蔑的目光,有人好奇地往她抱着的竹编盒子那儿探,还有些并不认识她的人,并未理会她。

  不一会儿,竹雕行的行老便出现了,在他的身后是一位容貌俊丽的年轻女子,她面带微笑,目光在在场之人的脸上轻轻拂过,却并没有给人一种受到冷落的感觉,当即便有围观的人向旁人打听道:“那是哪家的小娘子?”

  有识得该女子的人便答道:“这是竹雕行会杜行老之女,据说她自幼便跟在杜行老身边,近些年更是一直帮杜行老打理家中的买卖,是个颇有手段的女子。此次切磋大会,便是她提议举办的。”

  众人恍然大悟:“难怪杜行老会带着她来这儿。”

  有些人倒是还想打听她是否婚配,然而杜行老开始宣读规矩,又介绍众位受邀请前来的竹雕大家,锦照堂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倒无人再那么不长眼地喧哗了。

  杜行老说完规矩,又特意补充了句:“此为切磋,以增进同行之间的交流、技艺为目的,并非要分个高下,望诸位能在此场切磋中受益。”

  他说完后,便立刻有人盯着宋玉延,恨不得立刻便让她拿出她的竹雕来。只是按照规矩,杜行老自然是先请声名远播的竹雕名家先亮出他们的作品,由大家品鉴。

  有人认为论名气,宋玉延的名气并不算很大,她的作品该在前头亮相才是。可有人一眼便看出了杜行老的安排的用意:“本来宋录方便是此次切磋大会中最年轻的匠人,而且场上的匠人多不服她的竹雕能卖出高价,也就是说他本就是这场切磋大会的焦点。”

  “若他的竹雕真的好,那放倒后面作为压轴倒也无不可。若他的竹雕名不副实,那么放他在那个位置,对他而言便是一次无情的嘲讽。所以杜行老此举可谓是要将宋录方架在篝火上面烤啊!且看这次宋录方是否能拿出惊艳全场的作品来,若成,则名扬天下,若败……”

  听了这话,有人倒吸一口冷气:“那宋录方成败可真的在此一举了!不过我瞧这事可不像杜行老的作风。”

  那人微微一笑:“是谁的手笔那是一目了然的。”

  众人将目光落在了安静地坐在杜行老斜后方,不发一言的杜小娘子,突然便打了一个冷颤。

  唐枝听见这些悄悄话,也不由得多看那杜小娘子几眼,后者不知是察觉到了她的视线,亦或是凑巧,也朝她这儿瞟了一眼。

  目光相对,杜小娘子面带微笑地朝唐枝点了点头,唐枝的脸上也堆起了笑容,颔首以回敬她。

  视线移开之后,唐枝暗暗下决定,日后定然不能让宋玉延加入竹雕行,否则遇上杜小娘子那等厉害的女人,她被坑成什么样都还不知道呢!

  并不知道场外有人在替她担忧的宋玉延安静又认真地看完了前辈的竹雕,他们拿出来的多是笔筒、香筒等,上面或采用了浅浮雕手法,又或是采用了透雕手法,留青雕则采取阴刻的雕刻手法,虽然刀工飘逸、构图恰当,但是不管怎么看都有种画面呆板、层次单一的感觉。

  除了竹雕行请来的德高望重的名人发表了自己对那些竹雕的看法之外,场上的竹雕名家们也都在相□□评彼此的竹雕。

  宋玉延只称赞了个别线条刚劲有力的名家竹雕,别的倒是没怎么点评。倒不是她看不上那些竹雕,而是因为她的立场不支持她去点评。

  后人的竹雕工艺也是从前人那儿继承和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没有这些匠人的技艺传承,便不会有后来竹雕的蓬勃发展。

  可让她违心地称赞这些竹雕,她试问也做不到。

  而她的举动让本来就看她不顺眼的人更加不满了,质问她:“宋录方,你为何看了我的笔筒后不发一言,是否瞧不起我?既然你瞧不起我,那不妨拿你的竹雕出来让大家看看,品鉴一下,看你是否有瞧不起我的本事!”

  宋玉延觉得他有些莫名其妙,她听见后面有人提醒道:“他的儿子当初在刘知州找寻的录方竹雕时,为了贪功而假冒你,后来这事被衙门发现,受了罚的。”

  宋玉延明白了这位竹雕匠人为何会用愤恨的眼神盯着她看了,只是她这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他儿子其身不正最后被罚,与她何干?

  杜行老清了清嗓子:“安静,切记今日只是切磋交流——”

  杜行老的话还没说完,便有人附和刚才的竹雕匠人:“既然是切磋交流,那何必守着那些繁冗的规矩呢?随意些如何?”

  杜行老语塞了,他看了一眼自家的女儿,又看了看宋玉延。宋玉延感觉到了数十道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她微微一笑,扭头示意唐叶拿出她的竹雕来。

  她道:“诸位说得没错,既然是切磋交流,那还是随意一些为好。录方承蒙诸位看得起,邀请录方前来参加此次切磋大会,不过在录方拿出拙作之前,也想请各位前辈指点一下小徒。”

  众人早便看见坐在她后面的唐叶了,虽然看出她是个女子,不过考虑到杜小娘子以及观众席上还有女眷在,倒没人去拿她的性别说事。

  宋玉延的话一下子将众人的视线聚集到了唐叶的身上,她紧张了起来,身上也开始冒汗。

  唐枝有些担心她是否受得住这种场合,毕竟她以前还是一个内向、胆怯的孩子呢!

  出乎意料的是唐叶最终仍旧顶着众人的目光,拿出了她的竹雕来——一件臂搁。

  一般的臂搁多采用留青刻法,故而众人在她的雕刻手法上倒没有别的说法。她的臂搁上刻的是郊外田野边上的农家小院,小院门前长着不少杂草,而杂草中蹿出了一朵野花,令院外的画面一下子生动活泼了起来;

  小院内则有一条狗与一只鸡,本该在吃虫子的鸡却没有做它该做的事情,反而追着那条狗在院子里跑。狗的胆子显然不小,然而却还被鸡追着跑,只能说明这鸡狗相处十分和谐,这样的画面也令人忍俊不禁。

  许多人几乎是带着笑容看完这件留青竹刻的,而点评完之后,他们才反应过来,这是宋玉延的徒弟、一个年轻的小娘子所雕刻的,无论是画面还是刀工、创意皆略胜多数匠人一筹。

  唐叶获得了这么多人的认可,内心十分雀跃。当然,那些故意说她的构图有问题,或者刀工不行的,她也认真听取,准备回去多加钻研。

  唐叶的臂搁也获得了不少观众的青睐,有些人想买她的臂搁,但是碍于切磋大会还在进行当中,便只能按捺下来。

  ____

  唐叶的留青竹刻已经让那些本不认识宋录方的人心里的天平发生倾斜——徒弟都能刻出这么灵性的作品,那师父还了得?!

  于是众人对宋玉延的竹雕期待了起来。宋玉延也不再推脱,她拿出了自己准备的竹雕,放在身前的桌上,道:“请诸位前辈指教。”

  众人定眼一看——

  受过宋玉延称赞的透雕大家:“……”

  同样受过宋玉延夸奖的浮雕大师:“……”

  质疑宋玉延的竹雕匠人们:“……”

  场上的众人的反应出奇的一致,他们有一种被自称为晚辈的宋玉延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

  宋玉延拿出来的是一件香筒,香筒上采用了透雕、浮雕以及留青等多种手法,雕刻出了一幅山水风物图,图中有的不仅是山水,还有建筑、人物与飞鸟。

  其构图饱满、层次分明,光是肉眼看便能看出四五层来,而且细巧秀雅,连远去的飞鸟都雕刻得一清二楚。

  至于刀工,那更是无可挑剔,在她精湛娴熟的刀法下,竹雕的线条飘逸,画面极具艺术感染力。整件作品,不仅富有创意,而且文人气息十足。

  这件竹雕出来后,不等宋玉延开口阐述它的创作背景,便有一群人争相询问她这画是否自己所画?她如何能在使用透雕的手法时又用上了浮雕、留青等而不至于打破构图的平衡?更有甚者直接问她还收不收徒。

  宋玉延:“……”

  观众席上的楼杲看见那群眼睛放光的文人以及富二代们,暗戳戳地算了一下,他要用多少钱才能在这群人开出的价格中拿下这件竹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