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帝星摇光(GL)>第100章 

  马蹄踏响, 甲胄铿锵,火光照耀着黑色长龙从北城方向游袭而来。

  战马扬蹄顿足嘶鸣,明亮火光里, 淮南王一身黑金色斗篷, 面容冷冽如玉,在甲卫簇拥下出列上前。

  宫墙上站满了人, 在老丞相的示意下, 守宫墙的禁卫对着下面大声喊:“储君此时安坐宫中,淮南王私自领军到此, 便当真要持不臣之心、行篡逆之事吗?”

  无人理会墙上叫嚣,宫门前黑甲将官出列喝道:“丞相可在?我王请丞相上前一叙!”

  季和章走到墙头处, 对墙下行拜一礼道:“请王驾止步。”

  萧佑銮手抬起。

  顿时,骑兵勒马,甲士肃静,各兵将持枪斜对,两辆冲车固定着粗大的攻城锤被推了上来。

  身后步兵从甲士间隙里流水般穿行上前, 手持大盾齐声拄地后倾。

  随后弓步手上前,单膝跪地,持弓的手搁在大盾之上, 弓弦半开,箭尖直指宫墙之上。

  淮南王身前身后十丈内, 护卫的皆是寒芒利刃。

  从墙上居高临下看去, 黑压压万余人鸦雀无声, 只有火把烈焰噼啪燃烧的声响, 和战马偶然打的响鼻。

  这浓浓墨色的深夜之中, 宫墙前的几里地, 熊熊火光从漆黑的民居大道蔓延汇聚而来。

  然近前的火光照耀之下, 枪头箭尖锋利,万点寒芒明锐,大军静默森森,却是万籁俱寂,直令墙上众人毛骨悚然。

  身后有宫内派来的小太监慌忙跑来探问情况,这才打破了叫人心颤的沉默。

  深夜赶来救驾的官员们在墙上面面相觑,皆躬腰缓言好声劝道:“请王驾退兵吧。”

  却见淮南王手抬在身侧未动,轻笑一声。

  她声音不大,墙上众人只好摆摆手互道安静,探出头竖起耳朵听她说话。

  “孤筹谋走到今天,便再犯不着与尔等周旋,徒费口舌了。”

  话毕,冲车准备就绪。骑兵呼喝持枪提缰,战马骚动,甲士们跟着大喝一声,握剑躬身。

  弓步手手臂使力,弦拉满月,蓄势待发。

  “三息内投降开城,孤纳降既往不咎,负隅顽抗的话……”

  她笑得温和,却叫墙上人胆战心惊。

  “孤不介意踏着尸山血海入皇城。”

  话虽如此,淮南王却并没有等上三息,手轻轻挥下,第一波箭雨便嗡鸣啸叫、抛射了出去。

  好似一道反涌斜灌的瓢泼大雨,密集羽箭避开了墙上众人,抛洒进宫墙之内。

  听着从头顶擦射而过的“嗖嗖”声响,墙上人抱头缩脖连忙蹲下。

  却听得身后殿群梁柱上“笃笃笃”插满了羽箭,宫道上奔跑躲避被误伤的宫人禁卫发出阵阵惨叫。

  这哪有三息!

  季和章惊怒交加,双手把住墙砖向下吼道:“殿下缘何不守诺?!”

  话刚出口,季和章便想到缘由。

  开弓没有回头箭,弓步手弦既拉满,为防伤弓伤臂,这波箭雨是必要放出的。只是看主君意向射向哪里……

  还不及多想,下一瞬宫门前发生的事,更是叫他目眦欲裂。

  却见淮南王不答话,目光冰凉寒冽,手再次抬起,弓步兵领命,羽箭上弦,再次搭弓开箭。

  只是这一次,箭尖下移,对准了墙上诸人。

  “二。”

  再一个字,便击溃了墙上众人的心理防线。

  季和章不待再说什么,就被人按倒在墙头。

  老爷子头磕在墙砖上昏昏沉沉,脑后一抽一抽地疼。

  他听着身后宫墙内传出的阵阵哀嚎,耳边有人喘着气大声颤抖喊道:“殿下息怒!我等这便开门迎进王军,还请王驾稍待!”

  他便看见墙下那女子嘴角上挑,似露出一道嘲讽的笑,晶亮的琥珀色瞳孔旋即移开不再看他,侧头右手放下。

  弓步兵箭尖下移松手,箭雨“笃笃笃”射到宫墙壁上,激起一阵闷响。

  他听见周围的人庆幸地松了一口气,压住他的人继而也咚咚咚地跟着跑下去,跟人合力开宫门。

  季和章脑袋昏沉得厉害,老头子颤巍巍地爬起来站在墙头,透过密集的羽箭看见脚下宫门被打开,衣着鲜亮的官员和禁卫将领躬身赔笑,上前跪地接迎那女人,只觉一切皆荒诞不可信。

  他环视周边深沉的夜色,“是梦吧……”老头子眼前一黑,向后倒去。

  等醒来时,季和章恍惚看见女儿在身边。季环握住老头子颤巍巍伸向她脸颊的手,喜道:“爹,你醒了?”

  季和章这才清醒过来,抽回手,在女儿搀扶下艰难站起身,“我睡了多久?”

  “才过了半个时辰,爹,您不要管了,回府去休息吧,娘还在京城等你回去呢……”

  老头子看她一眼,转身奔向了宫内,季环止住周围甲士拦截的动作,叹了一口气。

  “叫他去吧。”

  季和章顺着大队火光跑进东宫大殿,紧守在外的一列甲士认得老丞相,且上峰吩咐过不用拦,便眯了眯眼。

  视线从他全身刮过一遍,确认未携刀刃,放他进去了。

  殿内两列黑甲卫肃立在大殿两侧,淮南王坐在殿首宝座上,手肘支在宝座扶手,托腮冷眼看着堂下。

  萧世宁披头散发警惕地站在角落,身前围了一圈瑟缩反水的禁军护卫。

  跪坐在地上的少年率先看到他,带着哭腔喊道:“相爷!”随即胆怯看了上首一眼。

  皇帝明黄袍服凌乱不整,发冠歪斜,当初弃京南逃都没有这么狼狈过。

  他手里拄着一柄宝剑微微有些气喘,从散落在脸旁的发丝不难看出,皇帝方才定然拿剑挥舞妄图逼退众人。

  淮南王看了闯进来的老爷子一眼,出言道:“都下去吧。”

  殿内宫人和禁军侍卫如释重负,扔下手中武器,自缚双手出门了。

  萧世宁长相肖似先帝,虽年近不惑,皮肤松弛,面生戾气,但相貌颇为俊朗。这兄妹二人眉宇间倒还有些相像。

  皇帝握剑的手紧了紧,色厉内荏:“摇光,你大逆不道,目无君上,朕是你亲兄长!”

  说完又软下语气道:“朕知道,你心里怪父皇偏心,但母妃她偏爱你啊!这些年,朝堂从未插手过淮南政务半分,朕何曾对不住你?”

  “你还是不懂。”萧佑銮摇摇头站起来,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母妃从未偏心。你说她偏疼我,那我问你,她平素的谆谆教导,你可还记得哪句?

  兄长,你自来什么都有,坐拥四海,父皇对你宠溺至极、予取予求,却把你养成个自私自利的性子。你自诩天之骄子,万物中心,事事都需合你心意。。

  我为你父子挡去多少明枪暗箭,你却连母妃对我的疼爱都容不下。

  若是没有她,今天我不会与你坐在这儿好好说话,旧都宁城必将化为火海,以慰我胸中怨愤。”

  淮南王起身,从他面前经过,萧世宁手中长剑一抖,看着甲卫犀利明锐的双眼,终究还是没敢动。

  他叫住胞妹,嗫嚅道:“王妹,你,你欲如何?”

  淮南王在侄儿跟前站定,少年抬头,乖顺叫了一声:“姑母。”

  季和章也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

  “相爷,”萧佑銮打断他的话,“事到如今了,你还要违逆我么?”

  不知是心魔作祟还是身份大变使然,季和章现在看淮南王,只觉她平静面容犹似沉渊深海,威严莫测,神圣不可冒犯,忙垂首道:“陛下是您兄长,太子是您亲侄,朝廷南迁时您曾与老臣承诺过,不会弑杀血亲的。”

  淮南王浅笑一声,这老狐狸。

  她是说过,可那句话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老丞相活着。人老成精,他不想死,也不想叫他效忠一辈子的君王有事。

  “孤犯不着亲自动手。”

  她抬眼看了一下面前少年,这家人,骨子里流淌着一脉相承的凉薄之血。

  “你母亲当日亲手端给我‘七日’剧毒,孤便叫麾下供奉重制了两份,遣人分别呈到了你父子手中。本来想着,任意一方动手之机,便是孤攻城之时……”

  届时这天家父子二人,一个身死,一个是弑君弑亲之辈,哪一个都翻不起浪来。

  淮南王走至门前回首,看向殿内目光游移心虚的二人。

  “却不想父子连心,你们竟同时下了手。也好,省得我再劳心了。”

  身后宫殿大门阖上,淮南王看看西落的皎皎明月,唇角勾起往廊下而去。

  皇兄,你说得对,母妃的确更偏爱我。

  贵妃当年困守深宫十余年,满腹才学只能用来争宠夺爱。

  先帝折断她的羽翼,得意洋洋地将这只凤鸟囚禁起来,跟养蛊一般任由愚昧的燕雀们攀咬撕扯她,致使这名才华横溢的女子郁郁而终。

  她反抗不得,便教会了自己的女儿如何隐忍、如何耍弄人心私欲。

  权欲迷眼、人皆逐利,禁不起怂恿撺掇。简单的先予再夺,豢养私欲,仅是失去的恐惧就足以叫人疯狂……

  季环快步迎了过来回话:“殿下,宫内已经清扫了一遍,大多束手就擒,冬芜领人在清点名册……”

  她听见身后东宫大殿里呵斥打骂的声音,担忧道:“我爹不会受不住吧?”

  萧佑銮看她一眼。

  “殿内埋了人马看着,不会叫相爷出事的。只不过,他老人家若这样还要忠于那对父子,我可就没有办法了。”

  季环笑嘻嘻:“这你放心,我家老爷子我知道,忠孝节义是他奉行的铁律,这一幕无异于摧毁他心中操守,他宁愿皇帝父子死在他跟前也不会再向着他们。”

  说着她抚掌道:“遭了,可别叫老头子气死!我得去看看。”

  走了两步,淮南王叫住好友:“若是相爷万念俱灰,便与他说,孤替萧家许季氏一门三相。当然,他要是不乐意,非得殉了这一朝以全君臣情谊,那就当我没说。”

  季环顿住了脚步。

  这几百年,季和章是季家出的第二位丞相……

  她目光晶亮兴奋,语气恶狠狠道:“陛下放心,老头子要是阻了我前程,别说族里叔伯长辈,我娘都能找过来生撕了他!”

  《楚史-本纪》详细记载了太宗摇光女帝生平,包括她身为前朝公主坎坷的前半生,和于乱世中开辟太平乐土、为大楚建国打下基础的后半生。

  书中有言:开国太宗皇帝,前朝末帝胞妹、大周镇国长公主、摄政淮南王是也。

  大周熙宁末年,国朝倾颓,淮南王力挽狂澜,于国朝北境击退异族、平定西境叛乱,安稳疆域国土。

  然朝廷诸老庸碌、奸臣当道,欺储君年少、私立伪帝。

  丞相季和章秘密奏请淮南王南巡护主。及至王军救驾进城,储君与伪帝相争、互搏而亡。

  帝仁善慈孝、圣明昭昭。中原一统无主,诸臣世家共请尊为皇帝……天下大定,太宗都洛城,追尊生母为宣献德仪高皇帝,迁出大周皇陵,重排帝室族谱。

  大楚立朝五百余年,女主当政居多,其后逐渐由帝制过渡到君主立宪。

  期间革故鼎新,这座王朝始终屹立于大陆之巅,衍化出百家流派,诞生了数不清的名臣将相、大家文豪……

  但史书记载信息冗余,且许多事情都繁简缩略了,后世学者钻研之余,不免也要往野史里找上一找。

  譬如有一本已经失传的《大楚开国记事杂谈》,有些事情与正史能佐证对上,但大多数时候记载内容过于惊世骇俗,并不为世人取信。

  据悉,这本书中有记载:太宗之女并非亲生;太宗昭皇后年少时落魄,在摇光女帝还是前朝公主时被侍人进献于房内服侍……

  然尽人皆知,昭皇后是北地异族公主,绿眸绝美,怎会流落到中原成为内宠侍人?

  毕竟野史杂谈,徒惹人饭后闲谈一笑耳。

  作者有话说:

  正文完。

  (&有番外,一两章吧,增增补补讲讲登基以后帝后一家及身边人的事情。)

  (&对我就是不想写登基大场面,因为要写又是罗里吧嗦一大堆。瘫倒.JPG)

  (&正文都完了看到这儿的还不出来让我贴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