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温:“是!大人,自秦桧死后,先后有不少人都为岳飞之事上书鸣不平过,学生都记着他们。只待时机成熟了,与他们共同谋之。学生这几日就去一一拜访联络他们。此外,学生在外任职这几年,也接触过不少岳飞旧部,他们或多或少能提供一些证据,帮岳飞洗清冤屈。”

  史浩点点头:“老夫跟你说句实话,这几年,老夫在建王身边,对建王的心思也略知一二,建王也是不满秦桧,同情岳飞久矣。”

  子温若有所悟:“大人是想通过建王……?”

  史浩迟疑了一下道:“此事现在还不便说,但老夫可以私下跟你通个气,也许不久,朝局会有新变化。那时,咱们的机会就来了。”

  子温心领神会:“学生静候佳音!”

  说完正欲告辞,史大人突然又道:“除了那些正臣直士,你还得去找找岳飞后人,作为当事人,此事少不得他们配合。你去最合适,便当是去看看他们吧。”

  子温:“大人说的是,学生也正想去看看他们,也不知他们这一回来,生活是否有困难。”

  子温没料到这么顺利,他与史大人像是早就商量好了一样,一拍即合,有了史大人这样皇上信赖的人支持,此事便好办许多。

  接下来,他按照两人的商议,一一去联络了这些年先后为岳飞上书请命过的正臣直士。请他们等自己和史大人的消息,一致行动。

  做完这些,他又去了九江。他知道,岳飞遇害前,他的家业主要在九江,如今他的家眷被释放,多半会回九江。

作者有话要说:  未完待续,侵权必究!

  、五八、天日昭昭(下)

  

  子温到达九江时,岳夫人带着一众岳家后人也刚刚回到九江。眼见当日的家业房舍已经凋敝,破败不堪,子温忙找来地方官协调,让他务必先安顿好岳夫人和一众子女的生活,拨给房屋和生活之资。

  之后,子温又一一见过了岳夫人和岳霖,岳震,岳霆兄弟,还有岳云兄弟的遗孤岳甫。嘱咐他们:“要好好生活,不要失去希望,如今朝中很多忠臣义士都在为岳帅奔走申冤。”并跟岳夫人商量:“以夫人之见,如果需要,由谁代表岳家去朝廷申冤呢?”岳夫人想了想道:“自当是该长子去,只是云儿已经不在,岳雷前些年也去了,如今岳甫是长孙,便由他去吧。这申冤之后,如有恩赐,也该他得。”子温一边暗赞岳夫人深明大义,明知会有恩赏,却不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去,一边道:“那好,等到事成之日,侄儿派人来接岳甫。”说完又留了些银两,嘱咐一番方离去。

  子温回到临安,已是年底了,听说金主中途被杀身亡,金兵已败退。子温想着要不要写封信将开始申冤的事告诉峨眉山的小青和姨娘,但又觉得此事尚无把握,过早让她们涉入,如若形势有变,反倒连累她们。这么多年,小青每次来信都嘱咐他要保护好自己,不要以身涉险,有遇到他不便出面的事,尽管让她出面料理。他明白小青的心意,但他也绝不能让小青犯险。想了想还是作罢,只写了封寻常的问候之信寄出。自秦桧死后,他们便不再单靠白福往来送信,而是通过寻常的邮驿通信。

  很快,第二年开年不久,皇上带着皇子建王从建康回来了。于是,他再一次来见了史大人:“大人前次吩咐之事,学生已经办妥,朝中的忠臣直士已答应与我们共进退,岳夫人也已安排好,让长孙岳甫代表岳家申冤。学生准备另外找到从前结识的岳飞旧部,请他们联名上书。不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行动?”

  史浩点了点头:“很好!不过,老夫觉得,你要找岳飞旧部,应该去北方军营里去找,那边有大量的岳家军旧人,不妨请他们一起联名。”

  子温立即明白道:“大人说的甚是,如今朝廷要依仗他们,他们的心声和主张,朝廷会更重视,学生这就去北方走一趟。”

  子温到了北方,找到岳家军旧部,一边告诉他们为岳帅申冤之事,请他们一起联名,一边鼓舞他们积极参与朝廷备战,以备来日恢复中原。作为韩帅的后人,加上他自小也在军营里长大,子温与这些军中将士们很快就拉近了距离,将士门都很愿意与他亲近。因此子温此行颇为顺利。

  等子温回到临安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了,刚回来几天,朝廷就有了大事发生:建王被封为皇太子,史浩大人也被任命为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果然有变局!子温暗暗道。他又去了史大人府邸:“恭贺大人高迁!” 史浩知道他的来意,谢道:“贤侄所谋之事,老夫也正筹划着,且再等等看。”

  果然,又过了一个月,皇上昭告天下,以“倦勤”想休养为由,传位给皇太子赵昚,自己退居幕后做了太上皇。新皇上即位几日,便拜史浩大人为相。这变局果然鼓舞人心!子温心里暗喜道。

  他连忙又见了史大人:“恭贺大人位列宰辅,自秦桧起这么多年,大人这个宰相方是朝野民心所向啊!”

  史大人忙谦虚道:“贤侄过誉了。老夫但求能尽力改一改朝堂奸臣当道的恶风,让忠臣义士不再被冤屈,得以施展抱负,力争恢复旧土。贤侄所谋之事,可以行动了,老夫已经在新皇那里做足了功夫。”

  子温大喜道:“谢相公鼎力支持!学生这就去联络朝中正直的同僚共同上奏。”

  很快,子温一边派人去九江接岳甫来临安,一边联络到杜莘老、程宏图、宋芑,倪朴,及颜度等人,还有当日刚中状元就怀着满腔热情为岳飞喊冤的张孝祥。大家约定好一起再次上奏。子温自己也写了一封奏折,连同之前取得的岳家军旧部、军营将士的联名书,一起呈给了新皇。宰相史大人也同时上奏道:“前宰相赵鼎、参政李光之无罪,大将岳飞之久冤,宜复其官爵,录其子孙,凡坐废者次第昭雪。” 同时,岳家的代表岳甫也到了临安,上奏朝廷,请求发还岳飞生前在江州的田宅产业。

  奏章呈上去后,新皇并没有立即表态,只说会认真考虑。

  子温知道,新皇刚刚上位,太上皇还在背后关注着前朝之事。太上皇作为南迁后的首位皇帝,素有威望,且他在位这么多年,之前又重用秦桧,朝中主张议和一派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新皇即便不认同,一时也没法清除干净,况且,这新皇原本不是太上皇的亲子,而是从宗室里挑选出来的子弟,能从普通宗室一跃而继承大位,他心里对太上皇也少不了感激之情吧。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皇想要为岳飞翻案,确实得慎重行事,充分顾及太上皇的感受。但子温相信,当前的局势容不得新皇有太多顾虑。而且他猜测,太上皇在此时让位,想是心里有所准备的。或者,他内心深处也是怀念岳飞和父亲这些忠臣的吧。他们若还在,何至于担忧今日金人的再犯?

  果然,半个多月后,七月十三日,新皇就有了旨意,亲下诏书曰:“故岳飞起自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而能事上以忠,御众有法,不自矜夸,余烈遗风,于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众,师行不扰,动有纪律,道路之人,归功于飞。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很快,新皇又悬赏白银五百贯,寻访岳飞遗体。不久就有人出面承认,岳飞遗体由其父,时任大理寺狱卒的隗顺偷偷埋在临安城外九曲丛祠旁,有岳将军腰间的玉环为证。于是朝廷立即名人挖出岳帅遗骨,重新埋葬到栖霞山上。

  消息一出,朝野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子温一边高兴地把此消息写信告诉峨眉山上的小青和师傅,一边心里隐隐不爽。如今岳帅之冤是昭雪了,可并没见如何处置当初一手造成冤案的那帮人,尤其是秦桧一党。显是新皇顾及太上皇,不想做的太绝。那小青她们手中那些信件,一时只怕还派不上用场。可是白姐姐不能再关着了,该想办法让她也恢复自由。于是便在信中请小青和白姨娘下山来共同商议救白素贞出塔之事。因事关重大,他便让白福亲跑一趟去送信,顺便接小青师徒二人下山。

作者有话要说:  未完待续,侵权必究!

  、五九、翩翩少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