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综红楼]功德无量>第53章 李纨三十 李纨完。

  两个孩子已经能在炕上爬来爬去的时候,贾兰升了正六品陵安府通判。这自然是一件顶顶的大喜事,然而很快就有京中来信:府里被抄家了。

  贾兰倒是仍然镇定的,由仪便知道太子先头怕是他和通过气了,于是只安抚了清婉两句,便仍旧吩咐人打点行装,预备往陵安府去。

  京中很快又有消息过来,贾赦和贾珍被判了流放,贾政倒是被免了罪,仍让他袭了贾府世袭官爵,如今已是二等将军。

  只是抄家一回家底儿受损,又要将那些有脸面的下人买回来,如今银钱已经不够支撑府中日常花用了。

  贾政的想法是将府邸出手,带着银钱回金陵,做一户耕读人家,书香传家,又有爵位在身,日后不愁没有起复之时。

  只是对贾兰多有愧疚,怕耽误他的前程。

  贾母倒是赞同贾政的想法的,如此王夫人如何想的也就不重要了。母子二人敲定了回金陵的事儿,本来打算天气清爽些再动身,贾母的丧事却是众人意料之外的。

  曾祖母过身,贾兰做重孙的自然得回去报丧,但按律法,他只需服五个月孝期,也不必丁忧。

  这一回回去,见了王熙凤,她却已不像当年光彩照人的风光样子了,面色苍白,一副衰败模样。

  巧姐儿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大姑娘,怯生生地站在王熙凤身后,规矩礼节倒是不差。

  王熙凤晚间请了由仪到她房中,托付道:“大嫂子,咱们相交一场,我素来当你是个最可信的人,如今,我可托付你一件事不成?”

  由仪闻声一叹,道:“我知道,等离去时,我会带着巧姐儿。日后不算她大富大贵,至少衣食无忧。”

  王熙凤闻言笑了:“好嫂子,我就知道你是知道的。”

  说着,她自枕边取了个小盒来递给由仪,惨笑道:“老祖宗临走前,给我留了三千两银子,我兑成了银票,都在这儿了。还有我一处嫁妆庄子,因早年落到了巧姐儿名下,又藏的深,也流传了下来,那上头的人是我母亲留下的,绝对可信,日后,便也给巧姐儿做嫁妆。这些银子,便算我请您照看巧姐儿一场吧。”

  由仪叹了口气,摇摇头:“我不差这些东西,日后自然都是巧姐儿的。”

  王熙凤闻言也笑了:“嫂子,我谢谢您。若有来世,我便是当牛做马,也要报答你的恩情。”说着,又急促地咳了两声,一旁的平儿忙捧了茶水给她。她顺了口气,却难得畅快一笑,道:“还有,早年我疑心他要休我,私下里将私房运了不少出去往金陵的一间宅子,那是我母亲留给我的,早也过到了巧姐儿名下。”

  由仪听了就笑,只赞她“行事机敏”。

  平儿坐在一旁抹着泪儿,难得也露出了一分笑意。

  王熙凤大笑两声,眼角有泪珠流了出来,又顺着脸颊快速落到了衣服上,她道:“二爷是迟早要休了我的,不如我先离去,也留个尊严。我是要去出家当姑子的,只是苦了平儿,怕她留着在这家里受委屈,出去跟着我受罪。”

  “二奶奶。”平儿的眼泪更止不住了,只拉着王熙凤的衣角哭着。

  只听王熙凤又道:“我想着,不如就让平儿跟着巧姐儿,让巧姐儿叫平儿一声‘妈’,她们两个日后也好相互扶持着。不论旁的,好歹有我留下的东西,衣食不愁。”

  平儿哭的更厉害,只说要一生一世侍候凤姐儿,由仪见王熙凤与她使眼色,便带着东西起身告辞了。

  第二日预备回南收拾东西并置办特产的时候,果然见平儿带着巧姐儿包袱款款的来了。眼圈儿都是红彤彤的,眼睛肿的厉害,巧姐儿只拉着平儿的衣角,怯生生的样子让人看着心疼。

  由仪于是轻叹一声,告诉清婉:“从此,你妹妹就跟着咱们过了。”

  又对平儿道:“陵安府路途遥远,你可要收拾收拾京中的东西?”

  平儿勉强笑道:“京里的一切都打点好了,金陵存着的东西暂且不去动了吧,留着给姐儿,日后好做一副嫁妆。”

  于是这二人就跟着由仪了,由仪安排了嬷嬷、婢女侍候巧姐儿,吩咐众人从此只唤她:“巧姑娘。”明面上的待遇一应都与正则、灵均两个相同。如今巧姐儿年岁已大,就等出了孝细细相看。

  只是这身世到底不好看,要嫁官宦人家怕是难了,不如在金陵选一家乡绅,到底贾家的二等将军还在那头,巧姐儿又有一份好嫁妆傍身,日后的日子不难过。

  这想法由仪和王熙凤说了,她也赞同,只道:“从此巧姐儿就全交给大嫂子了。”

  由仪又叮嘱了贾兰和清婉,贾兰是和巧姐儿素来感情好的,对这个小妹妹疼爱极了。听了这话哪里有意见?私下还叮嘱清婉要好生对待巧姐儿。

  离京前,黛玉、宝玉、宝钗、迎春都来送,众人相聚一回,转眼又要别离。黛玉念着凤姐儿素日的好处,也是财大气粗,索性将贾母生前特意嘱咐留给她的东西送了巧姐儿不少,听了由仪对巧姐儿的打算,也说:“日后在金陵,有我和宝玉照看着呢。”

  经此一场风波,黛玉成长不少。她的东西大半都在外头府邸,也没损毁,又有嫁妆单子核对着,那些官吏虽有些砸烂了的,却也不多,因林如海当年乃是天子近臣,抄了贾家后皇帝还问了黛玉一嘴,于是那些坏了的东西就有人紧赶慢赶给补回来,倒是她的私房半点没损失。

  如今要回南方,更有她父亲的旧友照拂,实在是处处顺遂。

  只贾母过世最为令她伤心,留了几日的眼泪,最后还是撑着身子打理起了贾母的葬礼。

  原本他们也是要动身往南边的了,只是王夫人身子也不大好,卧床许久,也挪动不得。

  故而他们也在京中继续留着,由仪他们预备动身的前一日,却是大夫说不好了。

  贾兰是王夫人的孙儿,李纨是她的儿媳,这就走不了了,又得给王夫人一年。

  于是上折子丁忧,一处扶灵回金陵,上任的事情自然又耽误了。

  也就在金陵,孝期快过的时候,由仪为巧姐儿看定了一家姓“齐”的乡绅,他家的公子如今也是秀才功名,虽然不会继续考下去,但也算一份荣光。

  若是从前,一等将军的嫡孙女自然是看不上这样的婚事的。但如今今时不同往日,平儿和巧姐儿都道极好,两家也私下说定了,只等王夫人孝期已过,贾府中就可以为巧姐儿办起婚事了。

  但刚刚出了孝,又是京中皇帝驾崩了,太子继位。

  本是要三年国丧的,却有先帝懿旨留下,只令民间百姓百日内不得婚嫁宴席作乐,不必以三年为期。

  于是又是送了长长一口气,只等国丧过去了。

  然后那头新皇又点了贾兰上任五品巡盐御史。

  满朝哗然之余,文武百官也都知道了贾兰是新帝心腹。

  毕竟巡盐御史官阶不高却素来都是皇帝心腹,比如当年的林如海,若是当年撑了过来,只怕如今已经位列内阁了。

  清婉听了甚是欢喜,当下往山东去信,又安排人打点各样行囊。

  贾政听了只道:“列祖列宗保佑。”说着又进香给祖宗,又要督促着黛玉和宝玉的小儿子读书。

  京中的宝钗和迎春纷纷来信道贺,从南越国回来的惜春笑眯眯来了,恭贺一番后给巧姐儿留了一份添妆,又去了。

  宝玉此时已没了从前的天真,正预备着参加科举考试,虽有一份爵位,但他未来只能袭三等将军,若能有个举人进士的出身对孩子当然更好。

  黛玉也清楚以宝玉的性情并不适合做官,于是只道让他考出个成绩来好教导孩子,宝玉听了连连答应,奋进读书。

  金陵与扬州距离不远,乘马车也不过一日多的路程,由仪越性带着巧姐儿往金陵去了,那边安稳下来,给巧姐儿置办嫁妆也更便宜。

  于是婚期就定在了十一月,贾兰已坐稳了巡盐御史的位子,巧姐儿成婚自然满城的官员官眷与盐商都来道贺。那齐家见搭上了这样一门显赫亲家也是连道祖坟上冒青烟了,从此也不提什么出身一事,至于贾兰这边和贾政那边当亲家交往,也不敢替给齐家公子纳妾一事。

  巧姐儿的嫁妆又是最为丰厚的,在金陵,二等将军又是个值钱的爵位,于是她在金陵过的也舒心,平儿在她身边时时提点着她,最后去世,也有巧姐儿不顾众人的意思执意摔盆捧灵。

  王熙凤后来被巧姐儿和平儿接到了金陵,虽仍然在庙里,到底黛玉和宝玉记挂着她从前的好处,时常命人探看。巧姐儿更是对她极为孝敬,她的日子过得也极为安稳。

  巡盐御史的任期是三年一任,贾兰做了两任,二十五不到的年纪,被越级点为正三品都察院左都副御史,特赐内阁行走,官运亨通,一路青云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