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耽美小说>[综红楼]功德无量>第30章 李纨第七 李纨。

  这年冬日,扬州林如海来信,道自己身子不大好了,要接黛玉回去。

  贾母宝玉如何依依不舍暂且不说,由仪这边灵光一闪忽地想了个好主意出来,在幺儿的系统空间翻了半日,找出了个许久以前存下来的东西,施到了黛玉身上。

  至于效果如何,且得等黛玉回了扬州,见了林如海才能知道。

  只说贾府这边,自打黛玉走了,宝玉便每日闷闷不乐,贾母也一连好几日情绪低沉的。

  后来又接了史家湘云过来小住,贾母情绪好些了,宝玉仍然是那个闷闷的样子。

  “倒是许久没见宝钗姐姐了。”探春与迎春对弈,抬手落下一子,忽然开口道。

  迎春闻言头也不抬,一面拈着一枚白子在手上:“我前儿过去,看她屋子里满满的账本子,几个管事样子的男人在屏风外跪着,气氛好生紧张。我也没敢进去,跟姨妈打了个招呼就出来了。”

  “宝姐姐跟咱们总是不一样的。”惜春端着茶慢慢品着,一面对由仪道:“这茶味道真好。”

  “能不好吗?”由仪闻言飞了她一眼,一面翻着贾兰交上来的课业一面道:“珍藏的陈年普洱,就让你给翻出来了。”

  惜春对她讨好一笑,又听迎春道:“今日怎么没见湘云妹妹?”

  惜春于是轻嗤一声:“人家和‘爱哥哥’玩儿呢,哪里会搭理我们这些姐妹。”

  探春闻言,轻轻提醒一句:“这话注意些。”

  惜春也不在意:“我知道,这不是在嫂子这儿吗!”

  探春迎春相视一笑,均是无奈。

  转年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一道晴天霹雳打在了贾府中。

  在江南的书信第三次送到史老太君手中的时候,史老太君对合府上下宣布,要为二房宝玉与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女儿黛玉订下婚盟。因二人尚且年幼,便暂且只是订婚,待到二人成年再正式成婚。

  贾政对于儿子娶外甥女自然是极为赞成的,王夫人见贾政点了头,纵然心中不喜,也只能答应了。

  但任谁都知道,林家这一回是将女儿托孤给贾家了。

  林家自然有一位管家上京来操办订婚事宜,同时带来的还有厚厚的一沓嫁妆单子。两家下了定礼之后,嫁妆单子当场宣读,也算是无奈之下的决定了。

  一则是为了让贾家知道,林家黛玉纵然无亲长护持,却也有丰厚嫁妆傍身;二则是为了威慑林家‘陪嫁’黛玉的下人,不要将手伸到黛玉的嫁妆上去。

  这单子一式四份,黛玉手中一份、贾家一份,同时还有林如海旧友和官府各存一份,日后即便是贾府犯了什么大逆不道之罪乃至抄家流放,黛玉这一份嫁妆都是能够保存下来的。

  这并不和规矩,却也是林如海为了女儿能尽到的最大努力了。

  当然在这一切的背后,由仪笑笑,深藏功与名。

  这边婚事尘埃落定,薛家就再无指望了。

  薛姨妈在屋内怒骂半晌,宝钗倒是兀自平静。

  毕竟她对金玉良缘并没有什么盼望,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敲打敲打京中的管事们。

  她比起生在四大家族最繁盛年代的母亲,又多了两分清醒。

  如今薛家在京中能保住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依靠贾、王二府之势和旧年积威,她也勉强能够稳住。故而此时搬出去是万万不能的,纵然有下人嘲笑,她到底是个最现实清醒不过的人。

  不过她一个女儿家,越过兄长出面打理店铺,已经引来外面不少人的非议,就连姨母王夫人私下都告诫了她几次。

  但那又如何呢?比起未来的一桩好姻缘,对此的她而言,还是保住薛家的产业更为重要些。

  叹了口气,想起哥哥,宝钗此时却鲜有的有些欣慰。

  至少无论哥哥多么的纨绔不着调,至少对于她还是信任的,对她掌权这件事也没多少非议,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订婚的风波刚过,没等宝玉美滋滋的过劲儿,东府里就出了一桩大事。

  东府贾蓉的妻子,所谓“蓉大奶奶”,过世了。

  邢、王二位夫人自然过去待客坐镇不提,因那府里当家人尤氏又病了,于是贾珍又额外请了王熙凤代为打理家事一个月,凤姐便日日早上坐车过去,愈发的意气风发了。

  但这些和由仪也没大关系,她这里仍然是三春的小聚之地,因贾府有事,湘云自然打道回府,宝钗却时常过来点个卯。

  她也诸事缠身,但有些事情并非一时可成,在家里又要听母亲念叨,于是便也时常到由仪这里来讨个清静。

  贾兰的课业倒是愈发进益了起来,贾政闲来考较两句,对他愈发满意的同时,对大他两岁的宝玉也愈发不满了起来。

  再说这边贾代儒竟然点头说他县试、府试无虞,这可让贾政大喜了,当下就要点了人送他回金陵,还是王夫人出面拦住,只道县试还早,明年开春再做打算。

  其实王夫人在里头也是有些小打算的,一则贾兰功课好她也骄傲,但到底宝玉才是她的心头肉,想到贾兰考中对宝玉将是多大打击,她心中就不大乐意。

  这事就这样被暂缓了下来,但贾政对贾兰自此更是看重,时不时就要叫过去考较功课,又给些旧交引荐。实在是他当年科考无缘,现在见孙子如此就十分激动。

  十一月,贾政生辰自然是大办的,但宴上一条喜讯传来直让贾府宗祠青烟冒了三日。

  贾母喜得合不拢嘴,日日夜夜念叨着“光复有望”,王夫人从此更是挺直了腰板很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是贵妃之母。

  于是贾府之中又加紧筹办起了贵妃省亲之事,园子开始了加紧修建。

  只是贾府中银钱不称手是常有的,虽然宁府也出了一份子,还是有很大的缺口。

  王夫人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自己好妹妹,当下就往薛家的院子去了。不想宝钗早早料到王夫人必定要来这一趟,叮嘱给薛姨妈开药的那大夫动了些手脚,让薛姨妈日里犯困,能昏昏沉沉地睡上几日。

  于是王夫人过来就是宝钗接见的,她对着个小辈,难免有些抹不开脸,但见薛姨妈已起不来床了,只能对着宝钗开口了。

  宝钗只是取了个小木盒出来递给王夫人,道:“妈早说:这府里要修建园子,银钱上或有不称手的。咱们家这些年全靠你姨丈姨妈照看,如今有了这一件事,必定要出几分力的。便已从铺子上调了三万两银子来,日后若是贵府宽裕了,便还来,若是不宽裕,只当是送的罢了。”

  又苦笑着道:“还请姨妈见谅,不是不想拿更多,实在是如今不如往前了,我哥哥是个不省事的,我这个女孩儿家出面理事难免有人不服,手下产业看着多,也都是虚的,拿出这些已是尽了全力了。”

  这话说得好听,王夫人听着也叹了口气,拍了拍宝钗,道:“我的儿,难为你了。”

  于是接过那盒子,道:“我改日再来看你母亲。你若是哪日闲了,就去那头走走,你三个妹妹是时常在你大嫂子那儿的,过去走走,你们姐妹们一处,也热闹。”

  “是。”

  宝钗柔柔一笑,应了。

  于是王夫人带着三万两银子回去,剩下的缺口还有个十几万,各家借一借,又打国库里支了两万两,回来还缺个三五万两。

  晚间定省时,王夫人与王熙凤说起此事来,由仪迟疑着道:“太太,府里若是实在紧张,媳妇嫁妆里也有个小庄子,紧巴紧巴,也能拿出万八千两的银子来。”

  “你的钱不必动用。”王夫人想也不想开口回绝道:“你寡妇失业又带这个小子,手里存些银钱才好,府里再紧张也紧不到你那一点子东西。”

  ——她再如何的不喜李纨和贾兰,大家闺秀的教养也使她不会要由仪这一份。

  贾母也道:“珠儿媳妇,你存这些东西也不容易,就留着吧。若是实在不够,我这里还有些银钱,先拿去用。”

  前头是对由仪,后一句是对王夫人说的。

  “哪里好动用老太太的私房呢?”王夫人忙道:“实在不好,媳妇嫁妆里还有两处空余田庄,左右也没那个闲心打理,出手了也好。”

  黛玉在那里坐着沉吟半晌,第二日早上定省时便将一个小锦盒双手递给了王夫人,在众人面前略含歉意地表示道:“父亲生前将家产大半充了公,嫁妆中的东西我不好动用,只有这个一万两银子是父亲留下给我傍身的,家中若是在紧张,暂且拿去用吧。”

  由仪听到这儿随意扫了黛玉座位后站着的那位老嬷嬷一眼,眸中含着些笑意。

  以黛玉之天真,实在不像是能将事情做成这样的人,只能是后头有人出谋划策了。

  这林如海临终前给女儿留下的人,倒也有立得住的。

  王夫人闻言稍愣怔了一下,忽地拥住黛玉,道:“我得儿,难为你做到如此了。”

  贾母闭了闭眼,当做默许。

  王夫人便将那盒子接过,对黛玉保证道:“你放心,等日后家中宽裕了,定然先还你这一份。”

  黛玉连道:“这不急的。”

  王夫人私下又将金陵祭田出手一部分,总算凑够了银子,这省亲别宫总算是轰轰烈烈地建了起来。

  ————

  我好像把宝钗描写成了一个野心家。

  但是比起原文中那个温婉含蓄的宝钗,我还是更喜欢这样的她。

  野心勃勃、缜密沉稳,她终将拥有无尽的财富伴身,比起作为一个男人的附庸,还是这样的她更为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