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国色朝酣(重生)>第10章 母亲

  敏心头枕在林妈妈膝上,怔怔的盯着头顶绣着藤蔓折枝花暗纹的青缎顶子。这样精绝的刺绣,也只有永泰侯府这般的勋贵世家才会用来装饰车厢吧。

  她一时心绪恍惚,如身坠五里雾中,悠悠忽忽,中心摇摇,不知身在何处。是梦?是真?

  若是梦,可为何所见所触一切都如此真实?街头的喧闹笑语、角店的吃食香味、怀抱着她的妇人体温,比她以往所做的任何一个梦都要真切。

  敏心不知道。

  她扬起脸来,凝视着眼前这妇人。容长脸,淡青黛色的眉,一身白绫衫儿,挽着斜髻儿——一模一样的眉眼,抹去那些岁月雕琢的细纹,抚平她常年蹙起的眉心,就是她记忆里早已淡去的乳娘林嬷嬷年轻时的长相。

  这时妇人注意到了她的目光,低下头朝她看来,关切地问:“姐儿怎么了?可是要喝水?”

  敏心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年轻时候的林妈妈却还是吩咐了一声:“竹桃,给大姐儿倒杯水来,仔细烫着了。”

  车厢内另坐着的一个小丫头应了一声,从铁打的小桌底下拉开一个小抽屉,取出一只小巧玲珑的白瓷盏儿。又拎起桌上的铁壶,往杯盏里注了水,拿手背试了试温,复又从小抽屉里找出一个细竹篾编的青色杯套,给小盏儿上了套,才双手捧着递到林妈妈面前:“妈妈,水。”

  敏心看向她,十三四岁的年纪,一身青色小袄白绫裙,一张团团的圆脸儿看着便觉喜庆,梳着双丫髻,头上还带着一朵纱做的大白花。

  林妈妈刚刚叫她“竹桃”?

  敏心回想起来了,这是母亲身边的丫鬟,是母亲从江家带来的家生子。在她们回外祖父家小住的时候,竹桃到了婚配的年纪,她哥嫂便来求了母亲恩典,母亲赏了她十两银子做嫁妆,又赏了几件旧首饰给她,竹桃一家千恩万谢地带了她回去。后来江氏带了敏心回京,就再也没有听过竹桃的消息了。

  敏心正放空思绪漫想着,连林妈妈端了水来小心翼翼地喂她都只是略沾了沾唇就推开了。

  林妈妈不由絮叨:“大姐儿莫不是病还没好全乎?怎地人看着还有些呆?”

  竹桃插话道:“莫不是先儿下船的时候着了风又烧起来了?”

  林妈妈摇头:“方才摸过了,没有发热。”

  竹桃有些急了,凑上来看看敏心,摸了摸她的小手,担忧的低声说:“就怕大姐儿又病起来,太太那儿还正乱着呢,要是大姐儿回了燕京却又出了什么个岔子……”说到这,她忽得打了个激灵,竟是不敢再说下去了。

  敏心听到竹桃的话,悚然一惊!

  她原本以为是梦,可怎样的梦也没有这般明晰的场景!她甚至能看见竹桃脸上细细的绒毛,林妈妈衣襟上云纹的针线走势,还能感触到茶水触及嘴唇传来的温热。

  直到竹桃和林妈妈两人提及“回燕京”之类的字眼,那些本以为早被忘却在时间深处的记忆才徐徐涌现出来,她晃然惊觉,这是她曾经历过的,父亲徐景行因病逝去后从任地回到燕京的一段路途。

  如果她没有记错,这会儿应是才下了船,永泰侯接着报丧的信后派了马车来接她们母女俩的时候。

  想到此处,敏心浑身打了个哆嗦。从父亲徐景行去世起,她的人生就好似一段遍布坎坷的路途。

  幼年丧父已是不幸,才除了父孝没几年,母亲又因思虑过重,身子日渐败落,就那样撒手人寰离她而去。小小年纪,父丧母丧两重孝,就没有几日是不用穿白的,兼之母亲离世后她成了丧母长女,继弟又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更是抬不起头来。

  永泰侯府虽是她名义上的宗族,但到底和承爵的这一支隔了房,父亲与永泰侯并不是亲生的兄弟。长在侯府,她战战兢兢生怕行错半步,惹了笑话让人看轻。

  而后出嫁,虽说自己能当家做主,饶是夫妻和睦,婆媳相得,但嫁过去好几年没有孕信,更是难捱。直到她生下晙哥儿……

  晙哥儿……敏心眨了眨眼,眼角不知何时已浮起泪光。昏迷前的感觉又笼上了全身。冰冷刺骨的江水,漆黑阴暗的江底,满是腥气的鱼虾从身旁游过,胸前趴着一个沉甸甸的婴孩,只啼哭了几声就没了音儿,她急忙伸手去探,胸骨却在下沉的途中被水压得生疼,肺里的空气一点点呼出,渐渐地,失了气力,她在昏沉中带着不甘阖上了眼。

  那似有似无的冰凉腥气缠绕身侧,敏心开始发起抖来,把脸埋在林妈妈的裙子上,止不住的颤动。

  “这是怎么了,方才还好好的,突然发抖了。”林妈妈急忙把她抱起来,让她趴在自己肩上,又取过一条小毯把她裹起来,右手轻轻拍着敏心的后背,嘴里轻哼着小曲儿:“……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

  也不知是重回幼时现如今的身体太过孱弱,还是前世死前的阴影挥之不去令她难以走出,在林妈妈轻柔的江南小调里,伴随着规律的马蹄嘚嘚声、车轮辘辘声,敏心闭上眼,陷入了黑甜梦乡。

  进了徐家所在的永泰胡同,车夫勒紧了缰绳,控制马车速度慢慢减下来,拉车的骏马打了一个响啼,鼻中喷出一团白气,发出老长的嘶鸣。

  敏心被这嘶鸣声吵醒了,揉了揉眼,从林妈妈怀里爬起来。

  林妈妈柔声道:“姐儿醒了?”

  敏心点点头。

  林妈妈掀起一角帘子瞄了一眼,“也快到了,合该把大衣裳套起来了。”

  因从港口码头回燕京有些距离,马车里就备了烧着银丝炭的火炉,拉上帘子关上厢门,车厢里被烘得暖乎乎的。上车后林妈妈怕敏心太热又闷出汗来,就给她脱了外袍,只穿稍薄的小袄。

  竹桃把放在脚边的藤箱打开,从里面取出一件豆绿缎灰鼠皮内里缝了皮毛的褂子,帮着林妈妈给敏心套上,又拣出一件银白貂皮的大披风,把她从头到脚裹上,这才算是穿好了。

  等马车进了永泰侯府侧门,在垂花门前停下时,早有徐府的粗使婆子搬了脚蹬候着,见车停了,又打起帘子来扶。竹桃先跳下去,然后跟着婆子一起一左一右地扶了抱着敏心的林妈妈下车。

  敏心趴在林妈妈肩上,一张小脸儿几乎全埋在雪白的貂毛里,只露了一双眼,向前看着。

  只见她们来时乘坐的几辆马车整整齐齐地停在垂花门前的甬道上,赶车的车夫不见了,几个年纪小的穿着青袍腰上扎一根白缎子的小厮上来卸了马车,拉了骏马往角门去了。而最前面的一辆马车上,一个系着银鼠披风的女子正在一个穿着靛蓝色袄子白色比甲婆子的服侍下,慢慢下了车。

  这女子即便围着宽大的披风,但从背影也能看出来她身段纤细、身材修长,还在低低的咳嗽,每咳一声,整个人都要震一下,很是有些弱不禁风、质似薄柳的味道。

  敏心看着母亲熟悉的身影,眼前一热,忍不住喊了出来:“娘亲!”

  女子闻声回头,一张莹白脸,柳叶眉,红菱唇,肤光如雪,只是眉目间笼着一股淡淡的哀愁,看上去有种泫然欲泣的样子。

  这便是她的母亲江氏了。

  江氏走到林妈妈近前,伸手要把敏心抱过来。林妈妈有些焦急:“太太,大姐儿大了,颇沉手,您怕是抱不动。”

  却见她摇了摇头,只道:“她是我生的,我还能抱不动她?”她咳了几下,又说:“敏儿第一次回来,怕是会认生,还是我带着吧。”

  林妈妈闻言,只好小心翼翼的把敏心交到江氏手里。

  江氏看着瘦弱,力气却不小,稳稳地抱起女儿,手也没抖。敏心几乎是扑到江氏身上的,她伸出一双尚肥短的胳膊环住了江氏的脖子,闻着江氏发间的馨香,泪水盈满了眼眶,一声接一声的喃喃细语唤着她:“娘亲,娘亲……”

  江氏柔声应她:“欸,娘在呢,别怕。”说着,拍了拍敏心的背。

  敏心死死咬住牙,埋首在江氏颈间,一滴滴豆大的泪珠从她眼眶里流出,打湿了一大片披风上的绒毛。

  这一声呼唤,一声应答,她有多久没有听到了?

  自从十三岁母亲离世后,至今已快有十年时间了。在侯府时,伯母程夫人待她虽有如亲女,但到底隔了一层肚皮,有些事不好说出口。在她出嫁前夜,匆匆塞了她一本避火图,让管事妈妈教她人事。

  嫁入陆家多年无子,程夫人也曾为她求神拜佛,四处觅药,怀孕待产时也曾派了心腹婆子前去看顾,但是比起六姐容心生产时程夫人恨不得住在庄郡王府的架势来,无有不及。

  敏心心里明白,到底不是亲生,程夫人能做到明面上一碗水端平已是不易,她不能够再要求更多,那本应全属于是容心的爱。

  只是在很多时候,在她闺中议亲时被以“丧母长女”的名头拒绝时,在她新婚前夜忐忑不安时,在她不孕四处奔波拜佛求药时,在她艰难生产时,她会忍不住想,若是母亲还在,该会如何?

  现在她在母亲怀中,忽得明白了,原来母亲在身边于她的意义,就是这一声“娘在呢,别怕”,给予了她无尽的勇气,只管向前,身后就是母亲的温暖的怀抱臂膀,她不必害怕、不用退缩,因为始终有人,做她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