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二百六十六章  番外一 大顺帝与小年糕舅舅 ...

  宋大顺,连个姓都没改,就当了大梁的皇帝。

  这是谁都没想到的事情。

  竺年那些庶出的弟弟里头,年岁和他差了一辈儿能当儿子的都有几个,孙辈的更多。要说嫡亲妹妹生下的三个孩子里头,老二还是正经姓竺的。虽说没有正式过继,但谁都知道这意思是竺小七是要给竺年尉迟兰养老送终的。

  竺小七还天生神力,比起什么方面都表现不怎么突出,就连话都不多的宋大顺,很多人都觉得竺小七更有可能继承皇位。

  当然也可能是那位集三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毕竟亲娘是女皇,在位二十年,做得非常好,大梁不是不能有第二位女皇。小公主也是不可否认的优秀,但最终她的志向反倒更像是竺年,踏上了征服四海的航程。

  宋莽登基的时候,已经是大梁四十五年。

  大梁的开国皇帝,他的外祖父竺瀚已经离世,但是还有三任前任在世——竺年、尉迟兰、竺婉。

  举行登基仪式的时候,观礼的队伍十分豪华,庄严肃穆之外,更添了许多喜悦。

  和此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一样,大梁自建国以来,前任年迈之后退位让贤,让权力的交接变得非常平稳。而权力的平稳过渡,就代表了天下的平稳。平稳又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长达四十五年的平稳发展,加上教育和科技带来的极速进步,整个大梁已经和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变得完全不同,更是已经远远甩开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和势力。

  受邀请观礼的外国使节一边为这个强盛的帝国感到炫目,另一边又感到十分惶恐。

  这个已经有了四十五年历史,并且经历到了第四代皇帝的帝国,并没有任何衰竭的表现,也没有固步于已有的成就,反而以一种愈发稳健的姿态继续朝前迈进。

  就像是从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少年,从刚开始踉跄走路,到如今已是健步如飞。

  反观自己所在的国家,很多建国还未必有大梁长,但不是满足于现状,就是已经出现衰朽的迹象。统治者不想着解决国内的问题,反而只想着对外扩张,拿国运去赌。赌赢了,贵族们笙歌燕舞;赌输了,不过是换一批贵族笙歌燕舞。不管赌局的输赢,都会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大梁的江河上已经有了铁制的大船,他们的国内依旧还是木船。

  若是两国发生冲突,大梁甚至不用火炮,直接就能把他们的船给撞沉。

  他们并不担心大梁会挑起战争,他们只担心自己国内那些没见过世面的贵族老爷们,会将他们的蛮横和无知冲撞到了大梁头上。毕竟大梁的船队航行四海,是很容易能够遇到的。

  隆重的登基仪式结束之后,新帝回去寝宫换下了沉重的礼服,换上了轻便的常服。

  同样换上了轻便衣物的皇后,过来叫他:“好了没?”

  “大舅舅催了?”

  皇后说道:“不是,大舅舅和芳舅舅亲自下厨做饭来着。你不是说要来两道拿手菜吗?晚了就没你的份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补足宋莽的话少,他的皇后话挺多的。

  “他们总不能把全家的饭菜给做全了。”宋莽微微皱了皱眉,但还是加快了脚步,出了宫门直接坐上刚研发出来不久的摩托车……的后座。

  他的皇后则戴上头盔和护目镜,开着他一路到了御膳房。

  御膳房有一间专门的大屋,是给竺年他们一家准备的。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从竺年这一代开始,就很喜欢自己动手做点东西吃,不管好不好吃讲不讲究,就是家庭的那个味道。

  外人或许许难想象,刚才还在庙堂之上的一大家子,如今竟然全都在洗手作羹汤,就连完全不通厨艺的几个,抓一把豆角在边上择都显得高高兴兴的。

  几个小孩儿被大一点的孩子们看着,手上拿着各种小零食在吃,有些还往大人身边凑,指着各种不认识的东西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摩托车的声音大,新晋的帝后一进来,就听竺年笑:“一听这声音,就知道咱们家顾小熊来了。”熊南南最后嫁给了顾家子,生下的大女儿明明常年在新京来着,只一次到内陆的交换学习,人家去的明明还是苍陶大学,也不知道怎么就被自家宋大顺给骗回家了。

  宋莽给自己的皇后解掉外头防风的皮衣挂在外头,才进来解释:“大舅舅别总给人起外号。”他妻子叫顾红缨,不叫顾小熊。小熊是他叫的!

  顾红缨一点都不介意,先是叫了一圈人,顺手就系上围裙:“我给舅舅做个酸辣鱼?”

  竺年赶紧阻止:“别!你芳舅舅吃多了冰,牙疼来着。”

  见话题引到自己身上,尉迟兰一刀下去把一根骨头砍断,温和地说道:“今天晚上吃火锅,你片个鱼片就好。”



  过来凑热闹的竺小七看着骨头整齐的切口,默默缩回脑袋,又慢慢缩回到自己亲娘身边,老老实实在边上择菜,看自己亲爹用小刀在那儿利落地分割肉块剔除筋膜。

  他就搞不懂他爹娘,瞧两位舅舅杀鸡宰羊,犹如砍菜切瓜,哪里需要他给两位老人家养老送终呢?

  他这么弱小的一只,两位舅舅送走他还快一点。

  外甥肖舅,三兄妹里,竺小七是长相最像竺年的,别的方面也很像。

  他也喜欢成天泡在实验室里,整天折腾一些别人看不懂的东西。

  但自家人知道得清楚,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位一度被长辈们暗中觉得适合作为储君的小皇子,总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

  譬如说他总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强壮,读书不行,打架不行,干啥都不行,只能搞搞小玩具勉强度日这样子。

  他的小玩具其中之一,就是今天他大嫂骑的摩托车。

  实验室里还有几个四轮的车架,他已经整出了两台样车,趁着大舅舅在,回头带大舅舅玩儿。不过最好得支开芳舅舅,芳舅舅对大舅舅看得太严实了,老是觉得有人要跟他抢大舅舅似的。

  至于嘛!

  以前大舅舅是英俊潇洒,现在大舅舅已经是个小老头……英俊潇洒的小老头了!

  竺婉都不用低头看小儿子,就知道这小子已经腹诽了一整套小学课本:“没事帮着杀猪去。”

  “不要。”竺小七断然拒绝,“御厨们可坏了,只让我帮着摁住,不让我动手。我刚才已经帮他们摁死了三头猪两头驴五头羊了。”

  竺年就笑:“他们没让你摁牛?”大牲畜宰杀的时候力气不小,有个小七这样的天生神力在边上确实方便很多。

  “我去的时候,牛已经宰完了。”可不是不让他摁。

  “今天晚了,咱们做火锅快一点。明天休沐,咱们再好好做一顿。”

  “好呀~舅舅,我想吃牛肉丸子。”竺小七说着就凑了过去,被尉迟兰怼了两下,纹丝不动。嘿,怼不动,就不走!

  尉迟兰就看着甥舅两人微微一笑。

  全家一起动手,火锅的材料很快就准备好了,一起坐到餐厅里,绕着大圆桌坐下,热热闹闹吃饭。

  吃完又一起去大广场放了烟花,也没闹太晚就回去休息了。

  伺候的宫人们没有花多长时间,就把残局收拾妥当,想着外头谁能想到,天家竟然如此简朴,甚至不如民间许多普通的富户。

  睡不着的老宫人把年轻宫人的话听去,说道:“陛下们想着的,一直都是怎么让民间家家户户都能一起热热闹闹吃上一顿火锅,再放上烟花。”

  以前民间的富户,倒也能吃上火锅,但能这么干的没多少家。

  现在京城里的,许多人家都能在冬天来上这么几顿,都不用特意选什么年节。

  年轻的宫人们并不明白,在值房里烧茶水的时候,顺手把糖块放进去:“陛下们想着的怎么会是这么小的事情?”

  老宫人听着笑出声,片刻之后端着一杯热糖水慢慢喝:“这事情可不小。我进这宫中的时候,就听太上皇说,吃饱穿暖,人人有书念,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现在的小陛下也是一样的。”

  “当今陛下都已经当爷爷了,可不小了。”

  宫中总有一些到了年纪不愿意出宫的宫人。他们平日里不用干什么活,地位却很超然,大部分都是原先在几位殿下身边伺候的老人。

  小殿下们见到他们,还得恭恭敬敬地行个半礼。

  人岁数大了,总爱说起以前的旧事。

  年轻的宫人们非常好奇,听那些他们出生前,甚至是他们的父母出生前发生的事情。每每他们总是感到不可思议,不过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怎么听着像是故事书上的?

  什么冬天的时候,京城家里开着铺子的人家,一天只吃两顿饭。这样的故事放在话本里写出来,是要被笑话的。

  老宫人们笑着摇摇头:“我小时候,许多皇亲贵胄也只一天两顿饭呢。中间饿了,加一顿点心。冬日里没有新鲜菜吃,多半吃的都是些菹菜。到了春天,才有些又苦又涩的野菜吃。当年的野菜,还是好东西。城外的农人去挖了,舍不得自己吃,能卖个好价钱呢。肉倒是有,就是没那么多去腥的调料,也没人正经研究怎么把肉养得好吃,味道……对,你吃过的老种猪。”

  “啊——”年轻的宫人只一想到,就觉得嘴里都是又腥又臭的奇怪味道,赶紧喝了一口压一压。

  “早年也没有棉布。冬天贵人们穿裘,穿蚕丝絮的袄。咱们这些奴仆只能穿木棉絮的,许多人还穿不上那么好的。晚上也没有炕,每个晚上都要冻死人。”

  “宫里头也这样吗?”

  “当年送进宫里头的,吃苦受累的多得是。多少长不成的,连个墓碑都没有,就被抛在乱葬岗。”老宫人感慨,“哪里像现在这么好。”

  他只盼着,能够再活久一点,更久一点,看看这天下变得更好一点。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舅舅( ̄ω ̄):威严!

  竺小七 (=?ω?=):威严的舅父!

  糕儿舅舅( ̄ω ̄):嗯。

  竺小七o(* ̄▽ ̄*)ブ:威严的舅父带我去玩叭?

  糕儿舅舅⊙ω⊙:不可以玩物丧志,舅舅带你去学习(玩)。

  竺小七╰(*°▽°*)╯:学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