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第一百三十八章 赐婚 ...

  竺年上一次这么正式地来京城,没能顺利见到自家的二姨夫。

  这一次,他一来就见到了姜卓。

  当然,还有他叭太行的老爹。

  京城巍峨的城门下,积雪覆盖掩去了许多痕迹。

  姜国的帝王在昨天,也就是旧年的最后一天,宣告了大月帝国的彻底覆灭,并画了新的舆图,让整个新生的大姜帝国的版图变得无比庞大。

  姜卓穿着一身玄黑的帝王装扮,说三十许可以,四十许也行,比竺年预料中要年老一些,脸色微黑,身形高大威猛,瞧不出战事不顺的疲惫,很是精神奕奕。

  他带着十分郑重的文武官员,以及数量更多的军队,列着阵送走竺瀚,迎接竺年。

  竺瀚敲了敲拐杖,把儿子的视线从姜卓的身上拉回来:“往哪儿看呢?”

  亲爹都瘸着腿了,亲儿子还看外人?

  “哦。”竺年不太有诚意地问候,“老爹,你腿瘸了?”

  车队走得慢,越是靠近京城,他的信息网络连接的速度就越快。

  东风号在这场战争中也有受损,有些网点甚至被扫荡干净。好在他在建造之初,就考虑过战争的问题,做了尽可能充分的预案,大部分人员都保全了下来。财物的损失,在人命面前都是小事。

  伴随着局面趋于稳定,东风号的运作在逐步恢复。

  竺年早几天就知道了,竺瀚的腿伤是挨了一箭。

  箭上有倒钩,要不是南军这边有非常厉害的金创大夫,这条腿可能真的得瘸。现在的话,好好养着,半年一年的就没什么问题了。

  竺瀚明知道竺年肯定知道详细情况,听着这个话,还是想让逆子吃他一拐杖,吹胡子瞪眼。

  他心里面又是生气,又是心酸,看看一个比一个瘦的竺年和尉迟兰,又不好说什么:“罢了。大过年的,咱们一家且饮一杯。”

  姜卓像是看不出人的脸色,硬是凑上来说道:“几位爱卿分别在即,替朕拿酒来!”

  眼下的场景说白了就是交换人质。

  姜卓带着军队,南王府的战舰也黑压压地停靠在沃水上。

  四个人喝了一杯酒,也就姜卓说了几句场面话,随后竺祁先护送着竺瀚上战舰。

  竺年在他身后跪下,将头贴在地面,一直到竺瀚的马车看不到了,尉迟兰才扶着他起来。

  尉迟兰身穿甲胄,瘦得不太明显。

  竺年穿着一身简单的衣物,虽然已经刻意换了尽可能华贵的衣服,却也只是常服,整个人看着清瘦得厉害。此刻跪久了站起来,整个人还踉跄了一下,几欲扑倒。

  姜卓抬手虚扶了一下,当然只是做做样子:“世子待南王一片赤诚,只是不知道南王怎么想。”

  竺年拍了拍膝盖上的尘土,整理了一下衣冠,才对姜卓道:“臣不知道父王的想法,臣只知道孝顺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个姜国皇帝,怎么这么快就挑拨起来了?好歹让他进了屋再说啊。

  为了扮柔弱,他穿得衣服可少了,现在天气可冷了。

  幸好姜卓也没有陪着竺年一起喝西北风的想法,示意他跟在身边说话:“世子孝心可嘉,只是自己的将来也该多想想。”

  竺年低着头,落后他半个身为:“多谢陛下提点。”轻轻笑了笑,“说来不怕陛下笑话,臣如今还没册封,尚且不能称为世子。”

  他适当的示弱,显然让姜卓很是开心。他微微愣了一下,就大笑道:“这有何难?等回去后让司天监挑个好日子。”他拍了拍竺年的肩膀,“朕给你册封!”

  竺年立时做出一副欣喜,又略带了一点为难的样子:“谢陛下隆恩。”

  “哎?跟朕有什么好客气的?你是南王世子。朕与南王兄弟相称,年纪还比南王小两岁,你以后就叫朕一声皇叔!”

  他这话一出,竺年还没表示什么,姜卓身边的人先是脸色大变,等听到竺年真叫了一声“皇叔”,姜卓又直接张口送了竺年一套大宅之后,周围的人神色已经变得十分阴郁。

  而姜卓送给竺年的宅子,不是别家,正是他外家罗家原先的宅子,几乎就贴着皇城。

  姜卓很大方:“还有那梅园,听说也是原先你外家的,既然如此,就一并归你。”

  竺年在京县的宅子,收拾得十分妥帖,在京城还真没有一个像样的住处。

  京城地价高昂,各种势力盘根错节,东风号在京城的门脸都只是夹缝中求生存,客栈、镖局更是想都不用想。

  如今姜卓竟然直接赏了他这么大一个住处,也算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总不能说他上次来京城的时候,住的是皇宫,现在还要住皇宫吧?

  见竺年还要谢,姜卓直接免了他的谢礼,又让他好好去打理自己的宅院,甚至还贴心地让尉迟兰陪同。

  等两人到了原先罗家的宅子,工部的人已经先一步进来开始修缮,伺候的侍人连同居家用度一起,流水一样送进了宅子。

  若不是知道姜卓的用意,竺年还真会受宠若惊:“我爹娘待我都没这么好。”

  他爹娘就直接丢给他一个南王府,想要什么自己挣钱自己买就是了。

  伺候的大管事闻言,记在心里,嘴上问道:“工部的大人说主屋那边修起来要费些时日,不知道殿下怎么打算?”

  罗家的宅子前后一算,空置了已经有三年。

  这几年局势乱,加上当年走的时候,竺年做得比较绝,把家当能搬的都搬了。一栋缺乏维护的大宅子,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差错,细究起来连主屋的砖瓦都有被扒的痕迹。

  竺年去看了一下,发现还真不是给自己打马虎眼。

  他就带着一群匠人,熟门熟路地七拐八弯:“先把这边的院子修了。”他对大管事说道,“这是我娘出嫁前住的院子,我先前到京里来,住的也是这里。”

  反倒是京城的南王府,他还没去住过,现在看姜卓的意思,也不准备让他住在南王府。

  大管事得了命令,马上就和匠人们商量起来,心里头暗暗咋舌。

  南王妃当年一个未出阁的姑娘,住的院子竟然如此之大,构建之精巧还要胜过不少大户人家。

  他跟着竺年转了一圈之后,发现这边的院子还不止是好看,完全是一个功能齐备的府衙的结构。

  住宅、精巧的园子、学堂、校场、各色人员办公的地方,也不缺少配套的生活设施。

  能够这么布局,一来是罗家的宅子确实是大。

  罗家再怎么落魄,那也是个世家,底子还是有一些的。罗娥嫁给当时还是皇子的宋恒的时候,就非常受宠。她长得貌美,又擅于揣摩人意,说话又好听,不但讨宋恒欢喜,在先帝先后面前也极为讨人喜欢。而且罗家和朝廷几乎没什么牵扯。罗家人喜爱的,也无非是锦衣华服。赏赐起来,不需要有什么顾虑。

  等宋恒一路从二皇子变成了太子,再到登基。罗娥变成了皇后。罗家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来自天家的恩宠,无非是些钱财,反倒是最不重要的东西,给得也就格外大方。

  再加上罗家人少。哪怕大女儿留在家中,也统共就生了一个儿子。

  三女儿罗英更特殊一些,早早和竺瀚定亲之后,教育全盘由宋萱接手。哪怕是洒扫的粗使丫鬟,都是宋萱来安排的。院子的格局自然也有宋萱的讲究,更接近于培养上位统治者的需求,反倒缺少一些闺阁女子的绣楼之类的布置。

  这部分宅院和住宅相对独立,反倒没遭到太多破坏。

  竺年对这里也熟悉,直接走到自己原先住的房子:“瞧着还行。”

  匠人们还是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这里很完好。

  大管事就指挥着下人们把屋子仔细收拾了一遍,再领着木匠来把家具抬进来拼装。

  大家具没法直接做好了抬进来。现在木匠们做工都是放哪儿的家具,就在哪间屋子里做。

  哪怕只是最后的榫卯拼接,木匠们这一天也就把竺年房里的床弄好。

  下人们洒扫铺床的时候,屋里面已经点上了蜡烛。

  等过了七天,姜卓想起竺年来,问了问:“那个小世子这几天在忙什么呢?”

  随侍的大太监反应速度极快,一听就知道问的是竺年,马上回答:“一直在忙着修房子呢。”

  “那宅子不是挺好的,怎么还要修?”他赏赐给人的东西,可都是好东西。

  若非他想拉拢竺年,分化南王府的权力,还舍不得把罗家那么好的宅子赏赐给竺年呢。就是他们姜家,看中那宅子的人也不少。有几个还直接到太后面前开口的。

  大太监就把大致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下:“粗看是倒还好。真要住人的话,确实还得仔细收拾。”

  宅子距离皇宫就隔了一条街,姜卓没多想,就抬脚出去:“走,去看看咱们的小世子收拾得怎么样了?”

  如今姜国并吞了大月,事情非常繁忙。

  但是最紧要的事情已经都做完了,剩下的一些,如今天寒地冻的也做不了。他倒是没有那么忙。

  最让他烦心的,反倒是封赏功臣,以及防止这些功臣和他们的家人过分跋扈。

  反观南王世子,明明他已经明示了要册封,七天过去都还安安静静,不争不抢的样子,让他觉还清净些。

  大月京城的冬天,比姜国京城要暖和得多。

  姜卓直接就骑马,没一会儿就到了现在的竺年家。

  他没下马,先是抬头看了看光秃秃的门楣。

  眼前这宅子里的人,可以说除了竺年之外,都是姜卓的人。

  他就这么骑着马进了宅子,如同回到了自己家。没一个人想到去通知竺年。

  竺年看着每天来来去去的诸多红点,也懒得去计算,窝在自己收拾好的小厨房里,蹲在刚能用的土烤炉前,动都不动。

  姜卓被人引着过来,阻止别人去叫竺年,直接问道:“你在干嘛呢?”

  “等烤包子呢。”竺年守得很专心,头也不回,“别烤糊了。”

  他说完过了一小会儿才回头看了一眼,这一下就赶紧站起来行礼:“臣……”

  “免礼。”姜卓随和道,“私底下哪儿来这么多规矩。”

  竺年就笑着叫了一声:“皇叔。”去柜子里拿了一套茶具出来煮茶,又摆上一个梅花攒盘,打开是五颜六色的糕点,“皇叔今天怎么有空来了?要不要尝尝侄儿的手艺?”

  “这都是你做的?你还会做饭?”男子会做饭不稀奇,尤其是有过行军打仗经验的,就是姜卓自己,打猎之后处置猎物也有一手绝活。但是眼前这许多一看就精致的点心,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把食物做熟的水平。

  “是。”竺年告了一声失礼,先自己拿了一些吃,再每一样都捡了几块,放了一盘子递给大太监,“公公也尝尝。”

  大太监已经快被竺年这番操作给惊呆了。

  从姜卓出生起,他就跟在身边伺候,几十年了还没见过有谁直接在厨房招待姜卓的。

  皇帝入口的每一样食物,按规矩都得先由人试过,防止下毒。

  姜卓对大太监说道:“既然世子说了,你也尝尝。”随后不等大太监试毒,他自己就拿了一块浅粉色的糕点吃。

  然后就没刹住车。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乎任何现代在用的东西,都能往上追述个几百上千年。

  食物,也是如此。

  而且伴随着食物种类的丰富,能够开发出的品种也日新月异。

  姜国寒冷,虽然有些特色食物,但现对于气候温暖湿润的大月,食物品种还是不够丰富。再到竺年这里,那花样繁多是连姜卓都没见识过的,一不小心就吃多了。

  他们来的时候骑着马,走的时候,那是两条腿走的。

  吃撑了,得慢慢走着消化消化,实在受不住马匹颠簸。

  竺年牵着马,一直送他们到宫门前,把缰绳交给来迎接的侍卫,才停下脚步,行礼到看不见姜卓的背影才离开。

  姜卓慢悠悠走着,低头看到大太监手上拿着的大食盒,笑道:“这小世子倒是有趣。”

  大太监轻声道:“陛下今后可不能再像今天这样,入口的东西,还是让老奴先试过。”

  姜卓笑骂:“伴伴哪里是试毒,分明是趁热吃。”

  大太监一听,也尴尬起来:“殿下的手艺确实好。”

  皇宫太大,他们走了一段之后,就叫了步辇来。

  下了步辇,姜卓就亲自提着食盒,去给太后请安。

  姜卓的年纪和竺瀚差不多。

  太后,姜卓的生母的年纪,却和宋萱差许多,单瞧相貌,倒是有点像竺年的高祖奶奶。

  她满头银发。大概是快到晚上了,并没满头珠翠,装饰简单,衣着也简单,瞧着就是个慈祥的老太太。

  她见姜卓进来,眼睛就先弯了起来,笑:“皇儿来了。听说你今天没在宫里用膳?”

  皇宫里,别人要是说这个话,那叫窥伺皇帝,甚至可以直接处死。但是太后说这个话,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关心,理所应当。

  姜卓把食盒交给一旁的管事嬷嬷:“是。在小世子那儿吃的饭,就是那个南王世子……”

  太后听得有趣,点心又吃得很好。

  本来她用过晚膳之后,就不会再吃东西了。岁数大了,人本来就没什么胃口。今天也不知道是聊得高兴,还是怎么的,一连吃了三块。

  姜卓见她还要去拿,赶紧站起来阻止:“母后,您今天不能再吃了。”

  “哟。”太后赶紧收回手,眼神却没跟着收回来,“这岁数大了,倒馋嘴了起来。”

  “这又何难?母后想吃,让小世子再多做些送来便是。”姜卓随口说道,“那小世子懂进退,怕是不用朕开口,也会送来。”

  太后听了几回:“这小世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皇儿倒是同我说说?”

  姜卓就把他知道的事情说了。

  大概是关注的点不一样,太后听完后,就问道:“如此说来,那小世子也十八了,竟是还没成亲?”

  姜卓不关心这个,去看大太监:“伴伴知道?”

  大太监摇摇头:“倒是不清楚。”

  太后就说道:“我改日叫进宫里面来问问。如今小世子的爹娘不在身边,既然人家孩子叫你一声皇叔,你就是长辈,应该担起长辈的责任来。”

  “母后说的是。”姜卓爽快地认了错。

  他们当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是竺年的长辈,更不是真心关心竺年的婚事,而是想借着婚姻来绑定竺年。

  南王府的存在,始终是姜卓心口的一根刺。

  他迟早要拔掉。

  先前他若是拼一把,不是没可能直接把南王府的军队留下。但是代价太大,而且就算竺瀚死了又怎么样?他能一举拿下南地吗?

  南地攻打北地,是鱼上岸。

  北地要攻打南地,那是旱鸭子下水。

  在这方面,他倒是可以学学大月皇帝们原先的策略——联姻。

  可惜,现在公主中没有年龄合适的;宗室女中,也没有。

  若是再扩大一点范围,身份上又和竺年不相称。

  他既然要拉拢竺年,自然要把事情办得体面。

  他回去之后,又问了皇后。夫妻俩想来想去,竟然没有合适的人选。

  竺年现在不想做事太扎眼,先前一段时间确实是累了,连尉迟兰这个比印刷机还恐怖的出题机器人,都没再给他布置功课,担心竺年像他之前那样病倒。

  尉迟兰由于“有功”,姜卓给的封赏不低,如今是个需要上朝的三品武官,也有赐下的宅邸。除了竺年搬家第一天来过,之后他就一直待在自己家,顶多就是派人送些礼物来,像是在刻意回避。

  竺年就成天捣鼓些吃食,还每天睡到日上三竿。

  这天听到进宫的消息,他还躺在床上迷糊着,打着哈欠问:“你说谁?”

  大管事重复了一遍:“太后宣您进宫呢。”

  竺年的哈欠都不打了,连翘起的头毛上都写着懵懂:“真哒?”

  他十八岁了,不是八岁。

  男女七岁不同席。讲究的人家也该避忌。

  怎么这时候太后还能随便见外男的吗?

  不是,外男可以随便去后宫的吗?

  不管怎么样,竺年不能让人太后等着,只能赶紧把自己收拾妥当,尽快去宫里头。

  他本以为自己会等上大半天,最后被告知明天来,以全太后的“体面”。没成想他进了皇宫就有步辇来抬,还直接一路抬到了太后所在的宫室。

  一番见礼之后,他熟练地摆出小辈的姿态,没一会儿就把太后哄得笑口连连。

  皇后也在,听得也是拿起帕子掩着嘴笑。

  几个伺候的嬷嬷宫娥,不敢笑出声,只是肩膀不断耸动,忍笑忍得肚子疼。

  一直到晚间,竺年告辞离开,太后才想起忘了问正事。

  皇后依旧满面笑容:“这么个有趣的孩子,母后多叫进来陪陪解解闷。”

  她和太后说了一会儿话,才告辞离开。微微垂下的眼中一片算计,哪有半分笑意。

  她自己生的儿子年纪还小,但是最大的皇子已经和竺年差不多岁数了。

  无论是太后,还是陛下,她都不能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那几个皇子身上。人的精力总共就这么多,在这个人身上多花一些,自然在别人身上就要少花一些。

  她可不管竺年是什么来头。只要能够帮助他分去那些皇子的注意力,她就欢迎之至。

  不过那小世子确实讨人喜欢。她或许可以让自己皇儿也和他接触接触,能多学上一分嘴甜,多和太后、陛下撒撒娇也好。

  竺年不知道皇后的盘算,反正他自己没觉得有趣。

  姜国的太后和皇后,又不是他的奶奶和娘亲。

  他亲奶奶都不喜欢他,怎么可能人见人爱,无非是相互捧着罢了。

  自从他去了一次皇宫之后,不是太后就是皇后,偶尔是陛下,有一回还是皇后所出的六皇子“想见年年小叔叔”。

  没多久,朝野尽知竺年成为了皇帝一家跟前的大红人。

  面对这样的情况,尉迟邑这天在朝议之后,就单独求见了姜卓,提了个建议:“陛下若是想以贵女赐婚南王世子,臣以为不妥。南王贼子,所娶皆是贵女,无一用处。”

  姜卓就问:“那依你之见如何?”

  尉迟邑说道:“臣的侄子尉迟兰,年岁相当,想求娶世子为妻。”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哎嘿?

  先生:……

  糕儿:小叔叔竟然是好人?

  先生:……我去宰了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