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池筹钱的这三天里, 刘大江一家过的很充实,不仅去供销社买了肉,王贵英还给自己置办了套新衣服。

  她生性霸道, 两个媳妇都被她拿捏在手里。

  二媳妇娘家是本村的, 有人撑腰,王贵英平日不敢对她太过分,大儿媳黄秋萍是外村人, 家里没个兄弟, 平日也很少回娘家, 她是想怎么磋磨就怎么磋磨。

  在她面前, 黄秋萍是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明明是她把人欺负成这样,她又瞧不起这人那副懦弱的样, 平日里没少骂她。

  就因为早上起晚了些, 黄秋萍又挨了耳光。

  她捂着脸捏紧拳头, 想到了林砚池那天说的话。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如果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那她自己就必须先立起来。

  黄秋萍疼得流泪,咬紧牙关做出了决定。

  ……

  小桥村的人都知道刘大江一家去林岗村闹了事, 有些人不相信他们能在赵保国手上占到便宜。也有人在观望,看看三天后, 那姓林的大夫到底会不会送钱来。

  林砚池都写了欠条, 刘大江一家是一点也不怕他赖账。

  一想到马上就可以把三百块收入囊中,他们两口子就高兴得睡不着觉。

  钱还没到手,就已经幻想着到时候该怎么花。

  到了约定那天, 早饭都没吃, 夫妻俩就眼巴巴地坐在家门口等着林砚池上门。

  他们不吃早饭, 林砚池可是要吃, 等会儿还有场硬仗要打,不吃饱怎么行。

  估摸着时间,赵亭松应该已经到公社了,他也是时候出发了。

  赵保国召集了村里身强力健的男人还有几个男知青,一群人浩浩荡荡出发去了小桥村。

  刘大江家在村子中心,这会儿村口的人家几乎都关着门,不是下地干活,就是去刘大江家里看热闹了。

  刘大江和王贵英这辈子都没这么风光过,不过他俩也不是傻子,懂什么是财不外露的道理,等会儿林砚池来了后,便让他进屋里,至于这些看热闹的该回哪去就回哪去。

  夫妻俩眼睛都望穿了,终于把人给盼来了。

  “怎么这会儿才来,赶紧进来。”王贵英不满地睇了林砚池一眼。

  看着夫妻俩眼里的贪婪和算计,林砚池道:“不急,我们还要等几个人。”

  刘大江不乐意:“还等什么人,你是不是想反悔,我跟你说,咱们村的人可都在这呢,你要是不赔钱,今天休想离开这儿。”

  这便是明目张胆的威胁了。

  林砚池笑了笑:“怎么会呢,我不过是想再送你们一份大礼罢了。”

  刘大江不知他在打什么主意,却也知道夜长梦多这个道理,他看了刘满仓一眼。

  刘满仓道:“林知青,既然你人都来了,就不要磨磨蹭蹭的,痛快把钱给了,大家都省事。”

  林砚池看了一眼来时的路,不远处又出现了几个人影,打头的正是赵亭松。

  他嘴角弯了弯:“好了,他们来了。”

  不知为何,看到他这副模样,刘满仓有些不安,再看赵保国那一副神神在在的样,他突然感觉有些不妙。

  待看清来的几个人中有革委会的主任时,他心跳如鼓,不自觉就冒起了冷汗,小跑着上前迎接道:“杜主任,您怎么来这了?”

  杜学康推了推自己的眼镜,一脸公事公办道:“我今天是来配合警察同志的工作,刘队长,不用紧张。”

  还让他不慌,这警察和公社坐第二把交椅的人都来了,他能不慌吗?

  刘满仓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还想从杜学康这里套两句话,人家却压根没给他机会,径直走到了林砚池身旁。

  看到这几个衣着讲究,明显不像庄稼汉的人,看热闹的人都不自觉站远了些。

  刘大江夫妻俩一脸不解地盯着他们道:“你们是谁。”

  林砚池贴心解释:“这三位是警察同志,这位是公社革委会的杜主任。”

  刘大江夫妻脸色白了白,结巴道:“警察来……来我们这里做什么?”

  林砚池语气严厉:“当然是来调查周婆婆真正的死因。”

  刘大江脸色又白了一层,下意识就往王贵英身后躲。

  关键时刻这男人就不顶用,往她后面躲有什么用,她也怕啊,王贵英真想一脚踹开他。

  好在一旁的大姑姐站了出来:“我妈是吃了你的药才死的,这是你自己承认的,刘支书那里还有欠条呢,还需要调查吗?”

  林砚池点点头:“好像是这么回事,那就请刘支书先把欠条拿出来给大伙看看。”

  他的态度和那天完全不一样,刘满仓一时觉得这欠条非常烫手,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又如何敢不拿出来。

  刚从兜里把本子掏出来,赵保国就一把夺了过去。

  “警察同志,杜主任,你们看,这上面白纸黑字写着呢,他们让林知青赔三百块,这不是摆明了敲诈他吗?”

  刘满仓不乐意了:“什么敲诈,这可是林知青自己愿意的。”

  赵保国摇头叹气:“你们来了这么多人,人林知青能不愿意吗?他不愿意你们就要动手,他敢不同意吗?也就欺负人家林知青从城里来的,没个依靠,哎,是我这个当支书的无能啊,让我们村的知青被人这么欺负。”

  杜学康安慰道:“赵支书,你放心,有我在,这个事情一定会还你们一个公道。”

  他看了身旁的警察一眼,一个男警察就站了出来,问道:“你们说周念慈女士是吃了林大夫的药去世的,请问你们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吗?”

  刘大江和王贵英能有什么证据,他们夫妻撒泼耍横惯了,他们的话就是证据。

  “我娘吃了他的药就不行了,怎么跟他没关系。”

  林砚池拿出两张单子:“这张是王大夫誊抄的药方,这张是我去县城医院开的证明,里面的院长是中医大学的毕业生,他能证明我这张药方没问题。药是你们村的赤脚医生抓的,为什么人出了事不找他,反而来找我呢?”

  林砚池哪有时间去县城开什么证明,不过就是悄悄请陆学林给他做了假。

  刘大江夫妇不认字,哪里知道这证明是谁写的。

  刘大江被他问住了,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林砚池是外村的好欺负一些。

  村里的赤脚医生也来了,同村的人早就知道刘大江夫妻是什么德行,怕惹上麻烦,他把药方收得很好。

  “我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发誓,我的药都是照着药方抓的。”

  林砚池不解道:“也就说药方没问题,药也没问题,那周婆婆为什么就去世了呢?我那天给她检查的时候,她虽然有点严重,但吃了我的药症状应该也会减轻一些,怎么第二天就突然撒手人寰了?”

  林砚池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众人都忍不住沉思,连警察也嗅到了这里面似乎另有隐情。

  周围人开始小声去窃窃私语,平时王贵英对她这么婆婆就挺不好,这会儿周老太太病入膏肓,这恶毒媳妇做出什么事都不稀奇。

  舆论都被林砚池牵着走,刘大江很不淡定了,他心虚到发抖,壮着胆子道:“你不想赔钱就直说,又何必遮遮掩掩,暗示这暗示那的,我妈那病这么严重,突然去世不是很正常的吗?”

  林砚池瞥了他一眼:“所以你这是承认自己借着周奶奶的死敲诈勒索我了?”

  “林大夫,你这话可就不对了,我妈在你那看了病回来就死了,我们怀疑跟你有关系,那不是挺正常的?我们本来只是想找你要点安葬费,是你自己说要给三百块的。”

  周老太太的小女儿说话条理要清楚得很,关键时候,几个兄弟姐妹倒是挺同仇敌忾。

  林砚池回怼道:“周奶奶从我那回来,在刘大江家里住了一晚上就去世,那我怀疑她的死和刘大江夫妇有关系,是不是也挺正常的?”

  王贵英横眉倒竖起,往地上吐了口痰:“我呸,那是大江他亲娘,我们都盼着她好。污人清白就要拿出证据,你怀疑我们就要拿出证据?”

  真当她乡下妇人没文化,什么都不懂呢。

  她就不信林砚池能把手伸得这么远,连他们家里的事情都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林砚池透过众人,看到了站在后面的黄秋萍,两人眼神对视时,他很温柔地笑了笑。

  随即叹了口气道:“我确实没有证据。”

  王贵英松了口气,得意道:“不要以为你把杜主任找来就了不起了,把人害死还不想赔偿,哪有这么好的事。”

  黄秋萍把事情的真相都告诉了林砚池,没想到他半个字都没漏出来。

  黄秋萍知道,林砚池是在顾忌她。

  林知青是个好人,好人应该有好报。

  林砚池是为了帮她才惹上了麻烦,她若是坐视不理,这辈子都会良心不安。

  这瞬间,她不知哪来的勇气,推开站在面前的王贵英,站出来道:“奶奶的死和林知青没有关系。”

  王贵英被她推了一把,差点没站稳,一见是她,扬起手就要打她。

  “滚一边去,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只是这次,她那只打人的手却被人黄秋萍紧紧抓住。

  林砚池见缝插针道:“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人欺负家里媳妇呢。当着杜主任的面就敢动手,私下还不知道怎么霸道。主席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新社会的女人也可以当家做主,怎么在你们小桥村还有恶婆婆磋磨小媳妇的事,还当自己是旧社会的地主婆,不把媳妇当人看吗?”

  给她扣这么大的帽子,这臭小子心还挺毒的。

  王贵英眼珠转了转,指着黄秋萍骂道:“好啊,你个小娼妇什么时候和这个外头来的知青搞上了,你本事还真大呢你。”

  林砚池没理她,只道:“黄秋萍同志你刚才说周婆婆的死和我没关系,你是不是知道什么内情?你不要怕,有杜主任在,他一定会为你主持公道的。”

  杜学康点了点头:“没错,你放心大胆的说。”

  都已经开了口,黄秋萍也没什么好怕的,她忍着惧意,双腿打着颤,指着刘大江夫妻俩道:“奶奶是被他们俩害死的,我都亲眼看见了。”

  刘大江心慌道:“你这丫头胡说什么,没有的事。”

  “你这个小贱蹄子再敢血口喷人,小心我撕烂你的嘴。”王贵英继续恐吓她。

  刘成才也道:“秋萍,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一边是他亲爹亲娘,一边是他最爱的媳妇,夹在中间的他是左右为难。

  黄秋萍眼神复杂地看了他一眼,结婚前,她对婚后生活也有期待,刘成才人还不错,夫妻俩之间甜蜜也不少。

  只是再多的甜蜜,在这样的家庭中都不足以带给黄秋萍慰藉。

  已经到了这一步,她没有回头路了。

  她和刘成才还有没有未来,她也不在乎了。

  她只想刘大江和王贵英两个恶毒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我没胡说,那天我听到奶奶屋里有动静,就悄悄起了床,我亲眼看见你们在奶奶柜子里翻东西,还用各种难听的话骂奶奶,后来奶奶被吵醒了,你们怕被人听见她吵闹,就伸手捂住了她的嘴……”

  林砚池答应给周老婆婆治病那天,就嘱咐过她,让她回家后地盯紧刘大江夫妇的一举一动。

  当时她不理解,但也答应照做。

  那天从林岗村回来,她用了林砚池给的药,那药效果确实不错,就是会有点疼。

  半夜的时候她身上的伤疼得她睡不着,怕吵醒一旁的刘成才,她就披上衣服去了坝子外面。

  就在这时候,她却突然听到了周念慈屋里传来的动静,她小心翼翼躲在窗户那里看了一会儿,就看到了那副场景。

  黄秋萍没见过这种事,吓得浑身瘫软,又害怕被发现,就赶紧跑回了自己的屋。

  睁着眼睛到天亮,一起床就听见刘大江装模作样的为周念慈哭丧。

  听到她的描述,刘大江一屁股坐在地上:“你怎么会瞧见,怎么会呢。”

  王贵英还试图反抗:“你胡说,没有的事,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听到这样的事情,周围人都是一片哗然,杜主任更是怒不可遏。

  这天下怎么会这样恶毒的夫妻,虐待媳妇不说,竟然还亲手杀了自己的老娘,简直是狼心狗肺,猪狗不如。

  若只是虐待媳妇,可能还会有人替她说话,毕竟这种落后的村落,这样的事情并不新鲜。

  可弑母这种事情实在骇人听闻。

  有看不下去的,直接开始往他俩身上吐口水。

  刘大江夫妻俩在村里风评不好,好多人都看不惯她们,这次可算逮着机会收拾他们。

  有好事的二流子,还带着几个小孩,往两人身上扔石头。

  “杀人咯,杀人咯,刘大江夫妇杀人咯。”

  可能是两人罪大恶极,周围连个劝阻的大人都没有,不一会儿了两人额头就被被砸了个窟窿,满脸都是血。

  这时候警察才站出来制止这些,熊孩子们一哄而散,两下就跑得没影了。

  几个姐姐也没想到自己的母亲竟然是这样去世的,气得疯狂地打了夫妻俩好几个耳光。

  两人被人围着,连个躲的地都没有,两个儿子倒是想帮忙,可周围人的怒火实在难以平复,他们害怕极了,竟然没一个人去帮这夫妻俩挡的。

  谁能想到,刚还趾高气扬的两个人一下就成了过街老鼠。

  林砚池怕误伤自己,往旁边靠了靠,随即难受地抹了抹自己的眼睛:“周婆婆那病是很严重,我给她开的药,虽然不能完全把她治好,但是让她坚持一阵是没问题的。没想到啊,我一时的好心竟然还害了她,为了讹钱你们连自己的亲娘都能下手,太不是人了。

  小桥村的人道:“这事和林知青没关系,都是这夫妻俩的错。”

  “林知青是个好大夫,林岗村有你这样的知青是他们的福气。”

  知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心里委屈,杜学康忍不住道:“林知青,这事跟你没关系,你不要有心理负担,前因后果我都知道,在我眼皮子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事,真是岂有此理!你们两个,快把他们铐上。”

  一旁记录的警察,也是直摇头,二话没说便拿起手铐把两人铐了起来。

  王贵英和刘大江不知道等待她们的是什么,但他们敢肯定自己接下来没好日子过了,两人又是哭又是骂,还互相指责,事到临头,还是那么可恨。

  除了黄秋萍,还带了几个人一起回公安局做证人录口供。

  刘满仓也跟着杜主任回了公社,身为生产队大队长,他竟然和底下社员互相勾结,敲诈外地知青,这可不是小事。

  那张被他贴身收着的欠条现在就是铁证,他就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

  再说这事他本来就有私心,杜主任是一点没冤枉他。

  这一天天的不好好抓生产,就搞这些歪门邪道的事,这生产队队长的位置是肯定要罢免的。

  至于要不要批/斗,等回到公社开了大会在决定。

  把两人抓到公社后,警察就开始着手审讯。

  刘大江对周老太太下手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为了钱。

  反正她这病都已经治不好了,还不如趁此机会捞一笔。

  只是他们夫妻俩没想到自己踢到了铁板,更没想到儿媳妇黄秋萍会目睹他们的恶行。

  铁证如山,等待着这俩夫妻的下场多半就是枪毙。

  听说在审讯过程中,两个人吓得尿裤子,还当场晕过去了好几次。

  这事实在让人震惊,有这么多人看见,想必过不了多久就会传遍整个公社。

  这对林砚池来说是件好事,等他的名头打了出去,慕名来找他看病的人会越来越多。

  人心这种东西最难预测,难保不会有跟刘大江夫妻一样想法的人。

  这事就当是杀鸡儆猴了。

  虽说刘大江夫妻是自作自受,可若他们不找林砚池的麻烦,说不定事情就不会闹这么大了。

  以后,谁再想医闹讹钱,也要想想这对夫妻的下场。

  ……

  公社办公室,党委书记黄明华翻阅着杜学康递交的报告。

  边看边听杜学康道:“基本情况就是上面写的这样。”

  看完报告,黄明华道:“这个叫林砚池的知青最近很出名啊。”

  好几起事情都能在这其中看到他的身影。

  杜学康才和林砚池打了交道,听到黄明华这么说,他点了点头:“他跟其他知青是不太一样,现在正在林岗村当赤脚医生呢。”

  “哦?”黄明华有点好奇,“还这么年轻,他如何当得?”

  倒不是对他对这些知青有什么偏见,只是村里老乡多半排外,这些知青年纪不大,给人治病如何能让人信服。

  杜学康笑了笑:“这您就不知道了,人家医术好着嘞,林岗村的人可维护他了。”

  这话让黄明华脸上也露出点笑容。

  杜学康又道:“这孩子确实是个不错的,就拿刘大江夫妻这事来说吧,他们俩是什么人大家都知道,明知道会给自己惹麻烦,林知青还是选择给他老娘看病。正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因为林知青有良心,有医德,才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说句不好听的,这事换作是我,我肯定也不会给那老婆子治。”

  被人讹上还能有条不紊的拿出那么多证据,这心里素质,可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不过才见了一面,杜学康却对林砚池十分赞赏。

  黄明华道:“能让你这么称赞,想必这知青确实不错,说得我都想见见他了。”

  “这会儿他们应该还没走呢,不然我去把他叫进来给您瞧瞧?”

  黄明华来了兴趣:“行啊,你去把他叫进来吧。”

  ……

  审讯完也就没林砚池什么事了,赵保国吆喝着他回去的时候,他却有些迟疑。

  “咱要不要去跟杜主任打个招呼?”

  赵保国道:“也行。”

  刚说完,杜学康突然从办公室出来了,远远的吆喝道:“林知青你等等,咱书记这会儿刚好有空,他说想见见你。”

  林砚池捏紧的手松了松,面上带着带点恰到好处的奇怪:“书记找我有什么事吗?”

  杜学康道:“你去了就知道,赵支书也跟着去吧。”

  黄明华在办公室等了没多久,杜学康和赵保国就进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挎着军绿色帆布包的俊小伙。

  林砚池穿着件补丁的灰色外套和一条有些宽大的黑色长裤,那裤子已经洗得有些发白,裤脚处也有严重的磨损,但胜在干净整洁。

  都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到他这却是反过来了,这样一套灰扑扑的装扮落到他身上也给人一种清清爽爽的感觉。

  一个斯文正派的俊俏小伙。

  这是黄明华对林砚池的第一印象。

  杜学康介绍道:“小林啊,这是公社黄书记。”

  林砚池局促道:“黄书记好。”

  黄明华道:“我就是找你来拉拉家常,不用拘谨。”

  这种场面客套话,林砚池自然不会当真,态度仍旧恭恭敬敬。

  黄明华满意地点点头,又道:“我听杜主任说你在村里当赤脚医生,给当地的老乡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除了药钱,还不收取其他额外的费用,很不错啊林知青!你这种行为可是非常值得宣传鼓励的。”

  林砚池换汤不换药,把当初对赵保国说的话又对黄明华说了一遍。

  “我们知识青年下乡不仅要跟着贫下中农认真劳动,抓好产量,也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贫下中农的难题。我不能辜负国家对我的培养,能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贫下中农治病是一件让我高兴骄傲的事。”

  这时候喊口号人家领导可不会觉得你假大空,在这样的年代正是需要他这样充满激情又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黄明华爱听这种话,这知青思想端正,心怀感恩,对下乡一事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林知青说得好啊,你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我很高兴,今年的优秀知青非你莫属了。”

  一直没插嘴的赵保国这时候才道:“书记,容我问一句,优秀知青是啥?”

  以前从来都没听说过啊。

  黄明华解释道:“这是公社今年新出的一个表彰,以后每年我们都会在各个村子推出一名优秀知青出来,对他进行奖励。”

  黄明华正在为这些下乡知青烦恼呢,国家让这些知青下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就业困难的问题,想让这些知青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农村,扎根农村。

  这些知青倒好,不好好思考怎么建设农村,一个个整天就盼着回城。

  现在出了林砚池这样一个好苗子,黄明华肯定要对他进行鼓励和宣传的。

  杜学康在一旁跟着点头:“不仅要表彰,我们还应该把小林树成典型。”

  赵保国听得两眼放光:“这事我看行。书记,主任,我跟你们说小林真是不错,我见过那么多知青,也就他让我喜欢。”

  “刚好这阵子秋收结束了,后面没什么事,咱们公社好久没搞运动了,不如就趁此机会热闹一下。”

  “听书记的。”

  这两年搞运动,开大会是稀松平常的事,像林砚池这样出类拔萃的知青,公社肯定要重点宣传。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直接把这事拍板。

  至于林砚池这个当事人是什么想法,大家都没过问。

  说白了,领导已经决定的事,他除了赞同,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再说,这么好的事林砚池会拒绝吗,当然不会。

  不然忙活半天,他把这事折腾成这样是干啥。

  现代娱乐圈的明星为了圈粉都要给自己立人设,而他要想一步一步往上爬,必然也要向领导表决心。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些领导眼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要做的就是把“无私奉献”这四个字贯彻到底。

  怎么让领导看到他的奉献呢?

  当然不是跟傻子一样拿着个大喇叭跑到领导面前强行给自己加戏。

  本来林砚池还以为上次卢志强那事,能让他在领导面前混个熟脸,哪知领导连个面都没露。

  但这次不一样了,两个村子发生械斗,又涉及人命,领导们不可能坐视不理。

  今天一大早起来,林砚池就让赵亭松去公社找了领导报了警,他是支书儿子,公社领导对他有印象。

  都不用添油加醋说什么,领导就能明白问题的严重性。

  这不,直接连杜学康这个二把手都惊动了。

  黄明华虽然没到场,可他也一直关注这事。

  人都有好奇心的,林砚池这个名字频频在他耳边出现,他很难不对这个知青产生兴趣,接见林砚池也是很正常的事。

  不过表彰和树典型这事林砚池是一点没想过的,他本身就是赌徒心态,仗着对领导的一点了解,揣摩了一下他们的心里。

  事先有准备,横竖他也不吃亏,若是此计不通,大不了他又想别的办法。

  好在,他的运气还算不错,事情的发展从头到尾都如他所愿那般发展。

  甚至还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也不知道优秀知青的奖励会是什么,既然树典型,他相信黄书记绝不会只是空口说白话。

  林砚池还真有些期待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