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87章 羊皮筏子和码头鱼市

  莫少珩和赵棣在茶楼喝茶,等了半天,赵景澄等还没有回来。

  正准备让人去找人,这时,赵景澄等学生已经风风火火地跑了回来。

  “老师,我们找到好东西了。”

  一个个的,大冬天的鞋子都没穿,裤脚也捞得老高。

  莫少珩心道,这是怎么了?看把一个个激动得。

  下了楼,就看到一人手上提着一个小石头大小的种子。

  “老师,这叫芋母,在临城外面有一片池塘,里面长满了这样的芋母,临城的人每年都要去挖来吃。”

  “刚才,那老户还给我们煮了几个,味道还不错呢。”

  莫少珩:“……”

  还真让他们找到了好东西呢。

  “老师,这算不算特色产品?”

  莫少珩点点头,说道,“要是临城的芋母每年的产量足够,我可以全部收购。”

  一群学生:“……”

  他们老师做生意,连窝边草都不放过。

  不过,这可是他们发现的,高兴到了不行。

  莫少珩赶紧让他们将脚冲洗了,将鞋穿上,免得感冒。

  跟随的一群下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就是一个地方小吃吗?怎么感觉他们家小公子比发现了什么金银财宝还开心。

  一群人又嘻嘻哈哈地往凉京走。

  “没想到现在在凉京和临城走一趟居然这么快就到了,岂不是说以后我们还可以经常来临城玩。”

  莫少珩说道,“要致富,先修路可不是说着玩的,有了这一条路,我们凉京的商品就可以很方便的卖到临城。”

  “临城的一些特色也可以卖到凉京。”

  “互通有无,带动发展。”

  ……

  不多日,乌衣巷又有了一样新的产品。

  路过奶茶店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小朋友举着铜板,奶声奶气的道,“一杯奶茶,多加点芋泥波波。”

  波波两个字,还要翘着嘴巴说,这样才正宗。

  都怪那些小货郎,每次喊芋泥波波的时候都这样,将所有人都带偏了。

  莫少珩也在忙着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赵景澄发现的,义务教育中,对所有北凉孩子的诠释,有很多地方都误解为仅仅是男孩,依旧限制女孩上学。

  北凉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莫少珩既然见到了,就不可能不管。

  金殿上,莫少珩提出了由朝廷释法的概念。

  “所谓释法,就是在朝廷颁布的律法中,有一部分容易让人产生误读的内容,这时候,就需要我北凉最高机构,也就是朝廷,就律法进行最公正和正确的解释。”

  “我北凉,尊的是北凉律,只有这一部法典,而不是各地方,根据自己的理解,各自设置自己的律法。”

  莫少珩又强调了一番律法的重要性,“合理的律法,是我北凉稳定的基石,绝不能被地方官员滥用。”

  “各地方官员,在判案之时,也必须依照律法的条款来进行,而不是凭借个人的喜好,想当然的,想怎么判就怎么判。”

  莫少珩说的这种情况,在各地可不少见。

  读书人以前是不学律法的,这些被举荐去各地当官的贵族,要是还算是个清明的,或许还会看看北凉律。

  但要是个不知道上进的,呵,都是凭借自己的好恶在判案。

  这也导致了,百姓受了委屈也不敢报官,官民勾结的事情常有发生。

  “我北凉必须有法可依,有律可守,如此,我北凉才能长治久安。”

  金殿上也是议论纷纷。

  莫少珩的思想,有一些先贤们的影子。

  历史上,也并非没有以法为根本的王朝。

  但脱离人治的王朝,总给人感觉太冷酷了一点。

  果然,有人提出了这一个观点。

  莫少珩说道,“之所以有人觉得律法太过严苛,并非律法之错。”

  “而是制定律法的人太严苛,一厢情愿地制定了太多的酷法恶法。”

  “所以臣建议,重修我北凉律。”

  “事无巨细,一点一滴,皆要符合我北凉国情。”

  “但律法一但通过,也需要严格执行。”

  金殿上:“……”

  重修律法?

  他们北凉的律法都是沿用的历朝的版本。

  况且,重修律法,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但若是要真想要做到莫少珩说的,有法可依,有律可守,天下太平,那么律法肯定是要从新整顿一番的。

  比如他们北凉的律法,还有一些严苛得,现在都不实施的条款,什么斩首,挖舌,五马分尸之刑都有。

  莫少珩也是一叹,他也知道这是一个大工程。

  说道,“我北凉百姓,无论男女,无论老少,都是圣人的子民。”

  “我希望诸位大人,还有圣人,能够给他们一个公平的世道,哪怕犯了错,也不会被区别对待,未犯错者,北凉律也能成为守卫他们的存在。”

  众人:“……”

  公平。

  这已经不是莫少珩第一次这么说了,在和诸国商人经商时,也这么说过,希望诸国来凉京的商人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

  那时的对象还是北凉以外的人呢。

  效果如何?

  如今来凉京的商人是越来越多了,而且来的时候都是满脸的笑意,十分愿意和北凉做生意,因为北凉保证着他们的权益,给了他们公平的对待。

  现在,轮到自己的百姓了。

  莫少珩又讲了讲法治社会的好处。

  “法制,依旧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先,不仅能使百姓安分守己。”

  “也能使这世上少一些恶官,庸官……”

  “有了合适的律法,才能方便地治理地方,才能更好的管束官员……”

  对朝廷来说,一但建立了法制体系,也能轻松很多。

  对百姓来说,律法将是他们守卫自己的工具。

  金殿上,众人听到的,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情况。

  无论能不能实现,但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的事情,也不可能一天就能将百官说服,莫少珩是准备持久战。

  与此同时,朝廷关于义务教育的释法也开始了。

  朝廷突然发现,他们好像十分缺少这方面的人才,目光又不由得投向了科举取仕。

  因为科举的考题就有律法题,现在的读书人还真是人手一本北凉律。

  不由得看向了莫少珩,莫少珩该不会建立科举制度之初就在等着这一刻吧?

  莫少珩咳嗽了一声,其实,朝廷缺人才,凉京也缺读书人。

  现在凉京各种工厂不是大扩招么,结果发现无论是记账的,算数的,都特别难招到人。

  这都是文教不兴,突然又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导致了这样的缺口。

  除此之外,莫少珩还在忙着水泥路画线的问题。

  听说现在水泥路上车马越来越多了,已经出现混乱的情况了。

  早上,甚至还听说两辆马车撞一起了,伤员抬进了城,闹了好大的轰动。

  第一,是百姓还没有习惯这么快速的水泥路,像以前那么赶马车,多数是收不住步伐的。

  第二,水泥路上的确需要规范一下使用规则。

  莫少珩和工部尚书正站在水泥路的开端。

  工部尚书还在看着立在路端的公示石碑,上面写着靠右而行的规则,问道,“你确定这样能行?”

  莫少珩答道,“光是将规则写在这里,肯定是不够的。”

  毕竟好些百姓都不认识字。

  工部尚书:“那?”

  莫少珩向后面一指,就见南一,赵景澄等学生,还有豆子等小货郎,手腕上戴着一个红袖套,气势汹汹地,适机待发。

  莫少珩说道,“当然需要合理的指导,我称他们为,交通疏导员。”

  说完就对这群“交通疏导员”道,“现在,你们是替朝廷办事,遇到不听话的,直接记下来他们是什么商队,什么府邸的人,朝廷自会去找他们麻烦。”

  这话主要是对小货郎说的,一个个胆子小着呢,平时被欺负了也只会偷偷抹眼泪。

  豆子缩着脑袋,“我……我还是有点不敢。”

  莫少珩一笑,好歹也是镇北王府的小货郎,有什么不敢的,再说,现在还高举朝廷的大旗。

  莫少珩手一挥,“去吧,按照我教你们的规则执行就可以了。”

  水泥路被画了中线,这是为了方便车辆靠右行,这样尽量避免了对撞。

  两旁也画了人行道的线,两边留出来了一些位置,供行人行走。

  在莫少珩看来最简单的使用规则,在凉京百姓看来,就稀奇到了极点。

  当然也有不少不理解的,这就需要这些“交通疏导员”解释一下了,今天早上的撞车事故就成了现场教学。

  “以后我们这条路上的商队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马车会络绎不绝。”

  “水泥路又让马车奔跑得极快,若是从对面奔来,根本都来不及避让。”

  “马车多了,速度快了,也容易撞到行人。”

  “现在,车行车道,人行人道,就安全得多。”

  小货郎们现在已经在履行他们的职责了,羞答答地跑去走错道的行人和马车那讲解。

  莫少珩也不担心他们,因为这些小货郎都是分给赵景澄等学生带着的,一人带一堆。

  比起小货郎们羞答答的礼貌的样子,赵景澄等可就是另外一个画风了。

  说不听?

  呵,他们比一比谁更恶。

  别看赵景澄等现在一个个老实了不少,但都是凉京的小霸王,和他们倔?那还真得有点本事才能倔得过他们。

  恶人还需恶人磨。

  更何况,他们现在还占理,有了朝廷这面大旗,他们还真谁都不怕。

  当然,一开始还是比较混乱的。

  因为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规则,适应起来还是需要一点时间。

  但也就几天,凉京城外的水泥路就成了另外一番景象。

  工部尚书看得下巴都差点掉地上了。

  因为他以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规则,所以也无法想到结果。

  现在一看,那车辆行之有矩,百姓也不用担心被马车撞了,马车也不用担心撞到人了。

  比一开始混乱的时候的效率高了好多。

  一开始,城门口经常堵住,出城的和进城的对碰对,谁也别想进,谁也别想出。

  但现在,通行无阻。

  百姓也惊讶得很,看似也不算复杂的规则,只需要记住“靠右而行”四个字就成,居然能让瘫痪的交通大变样。

  “这这这……简直就是奇景。”

  “估计外来的人,看到这一慕,都会震惊吧。”

  莫少珩看着还算满意,“交通规则”的推行还算顺利。

  莫少珩对南一,赵景澄,豆子等招了招手。

  他们其实也就是来打个样的,毕竟水泥路得朝廷来运行,莫少珩将人借出来,也是给朝廷做过模范。

  朝廷只需要按照他们做的继续下去,水泥路的运行就完全不是问题。

  结果,朝廷直接征用了莫少珩凉京卫中的那些学生,让他们教导出一些朝廷的“交通指导员”。

  这是后话,现在,莫少珩对一群人道,“这几天累吧?”

  豆子点点脑袋,“世子,我喉咙都哑了,我这几天说太多话了,我还是轻声细语地说的。”

  说完,还看了一眼赵景澄等。

  赵景澄等可是吼得震天响,训起人来可吓人了,他们都躲在后面看。

  赵景澄已经不说话了,因为都说不出来了,没想到说话居然也这么费劲。

  莫少珩一笑,道,“这几天幸苦了,今天带你们去玩。”

  声音一落,一群人开心得就差蹦了起来,特别是豆子等小货郎,这还是莫少珩第一次带他们去玩。

  大手一挥,带着人群向运河走去。

  “我们这是要去逛运河吗?”

  他们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去运河边上玩,但看一看莫少珩,感觉今天又特别不一样。

  莫少珩没说话,等到了运河边上,这才道,“今天我们捕鱼,正好给你们补补身体。”

  “哈?”

  “捕鱼?”

  他们到运河边上玩,一是看河水,二就是看河里面的鱼。

  有时候,那鱼直接就飞出水面,引得一片惊呼,不仅他们喜欢看,凉京的百姓都喜欢。

  运河的鱼,都长得老大了呢。

  可是怎么捕?

  运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像放干水捕鱼,恐怕是不可能的。

  莫少珩还没有解释,就已经有不少人走了过来。

  手上还带着东西。

  “世子,你要的羊皮筏子带来了。”

  羊皮筏子啊,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很多很多年的历史了。

  它在一些地区,是当地出了名的特色。

  将羊皮缝制成密封的口袋,然后将这些口袋绑在一起,只需要充满气就形成一个大大的筏子。

  莫少珩养了那么多羊,自然要运用上了。

  一个个的羊皮筏子被搬运了过来。

  还有就是,用同样原理做成的羊皮救生衣。

  莫少珩说道,“想不想体验一下打鱼的乐趣?”

  “等会穿上救生衣上羊皮筏子,听从上面的大人安排就行。”

  有救生衣,又有这些会水的大人在,哪怕是一群旱鸭子,掉进水里也能第一时间捞上来。

  就是这天气,估计要受冷了。

  交代了一句,“一定听上面的人指挥。”

  莫少珩本就是带他们来玩的,倒也不是专门为了捕鱼。

  羊皮筏子上,还放置得有渔网。

  一群学生,还有小货郎简直开心坏了。

  “感觉有点刺激呢。”

  “是不是和我们的商船一样?”

  莫少珩嘴角上场,差距还是很大的。

  已经有人忍不住要去尝试了。

  豆子这小家伙,看着胆子小,结果屁颠屁颠地穿上救生衣,也跟着爬了上去。

  阳光下。

  羊皮筏子开始向水中间而去。

  “哎呀?好晃。”

  “晃得好厉害。”

  “和我们的商船一点也不像。”

  刺激声,叫得唧唧叫的声音,连成一片。

  不过,马上又变成了“哈哈哈”的停不下来的笑声。

  连豆子都趴在羊皮筏子上,由一开始都不敢睁开眼,变成了用手去划水玩。

  “豆子,你倒是站起来啊,站起来特别好玩。”

  豆子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他一点都不觉得害臊,因为旁边那个羊皮筏子上的赵御宁和他一样,也只敢趴着玩水。

  岸边,没有上去的孩子,使劲地问,“好不好玩啊?害不害怕啊?”

  跟着羊皮筏子跑。

  此时,羊皮筏子上的大人,已经将渔网洒下。

  也不管网没有网到鱼,用竹竿撑着筏子,拖着渔网缓慢前行。

  水光,笑声。

  如果玩过漂流的小伙伴,应该能感觉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快乐。

  船划了一刻钟的样子,就开始靠岸。

  等船上的学生和小货郎下了船,还开心得合不拢嘴。

  “太刺激了,就像就像要掉水里了。”

  豆子夹着小腿,害羞地道,“我刚才差点都被吓尿了,明明世子说穿了救生衣就不用怕。”

  又害怕又开心。

  或许这是他们玩过的第一个刺激类游戏吧。

  刺激类的游戏,有的人害怕,有的人却喜欢得不行,就像游乐园的云霄飞车,总是有无数人的在尝试,或者正在去尝试的路上。

  那些大人看着这群刚才还叫得唧唧的小孩也感觉好笑,刚才可吓得小脸都白了,现在上了岸,倒是欢喜得很。

  他们还有事情做,吆喝着旁边的孩子,一起将渔网拖上来。

  世子交代他们,让这些孩子感受一下打鱼,在船上,撒网的时候就有让这些孩子搭把手,当然若着实害怕得都站不起来,他们也不勉强。

  豆子脚都有些软,但还是开心地去一起拖渔网。

  他觉得,今天真的太快乐了。

  而随着渔网往上面拖,还吓了人一跳。

  “有什么东西在网里面。”

  “我感觉到了动静,好像在挣扎。”

  立马就吸引来了好多的目光。

  等在往上面拖了些。

  渔网中,白花花的东西在翻腾。

  “是鱼。”

  “好……好多的鱼。”

  入眼的全是白色,因为鱼的肚皮是白色的。

  豆子眼睛都睁圆了。

  好……好多,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鱼。

  哪怕是大人,也是面色一喜。

  渔网被合力拖上了岸。

  一群人都围了过去。

  “这得是多少啊。”

  莫少珩也松了一口气,他花了大价钱养的鱼,终于有成果了。

  看捕获量,算得上丰收了。

  让人将桶抬来,将渔网的鱼装进桶里。

  捕鱼还没有结束,这些鱼打上来直接可以做成咸鱼,并不会多。

  咸鱼本来就不够卖,现在正好缓解了需求,现在临城的路也修好了,卖去临城也方便了很多。

  羊皮筏子再次出发,上面带上了第二批小货郎。

  豆子在岸边笑得哈哈的,眼睛都看不见了,笑成了一条缝,“他们刚才还笑我呢,他们现在也吓得直叫。”

  笑声,怎么也停不下来。

  连凉京城中,都听到了消息。

  “莫少珩在运河里面打鱼了?”

  “我就说他的那些鱼已经养得差不多了,上次窜出水面的时候就十分大了。”

  一开始,他们还觉得莫少珩在运河养鱼,一定是疯了,运河那么长,还不得跑掉。

  结果,莫少珩直接倒了好多好多的鱼苗进去,时不时还往河里倒豆渣和酒糟。

  “这鱼长得有些快啊?”

  “能不快吗?可不是野生的没有吃食的鱼,莫少珩可是费了好多的食物,光是成本都无法估计。”

  “也不知道莫少珩这次会不会亏本。”

  “刚听说收获好像颇丰。”

  不多时,看热闹的百姓就来到了运河边上。

  莫少珩他们已经打捞上来不少鱼了。

  看着岸边摆满了的木桶,百姓眼珠子都差点掉下来了。

  他们也不是没有看过鱼,莫少珩的运鱼车每天都要从老远的地方运活鱼去鱼府做成新鲜的鱼售卖,听说每次都要预定才能吃到鲜鱼,毕竟拉进来的活鱼对于整个凉京城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但也从来没有见过像现在这般,一桶一桶的,摆满了河堤。

  唯一不好的就是,这些水桶没有盖子,里面的鱼又装太多了,得一个个小货郎守在水桶边上,用手当盖子,免得鱼跳出去了。

  时常能听到小货郎,“哎呀哎呀”的尖叫声,因为鱼太狡猾了,明明上一刻还安静到不行,结果下一刻就从水桶发射了出去。

  赶紧气呼呼地去将鱼抓回鱼桶,抓还抓不稳,滑不溜秋的,以前没抓过鱼。

  也亏得鱼桶离运河有一段距离,不然鱼又逃回河里面去了。

  豆子差点哭了,他的鱼最不听话了,抓一条鱼回来,又跳出来一条,累死他了。莫少珩看着来的人越来越多,眼睛一转。

  码头嘛,可以形成一个卖活鱼的市场。

  在现代,码头的鱼是最新鲜的,也是最便宜的。

  因为没有场地门面费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又因为刚才河里打捞上来最新鲜,深受老百姓喜欢。

  招了两人,说了几句。

  不多时,就有人吆喝了起来,“各位乡亲,今日我们镇北王府出鱼,趁着是个喜庆的日子,便宜出售了。”

  “刚从河里面打捞上来的,看看,活蹦乱跳。”

  “快来购买了,价格便宜。”

  众人:“……”

  不由得上前询问了两句,结果还真被价格惊喜到了。

  这是因为,莫少珩原本是准备用这些鱼来做咸鱼的,咸鱼价格肯定比不上新鲜的活鱼。

  所以,稍微降价,在百姓看来是赚了便宜,但其实莫少珩要是能卖掉,还是赚了的呢。

  “快过年了,祝福大家年年有余啊。”

  喜庆的话一说,气氛一到,还真有不少人欢天喜地的购买了起来。

  莫少珩看着现场的火热,现在也仅仅是一部分来看热闹的而已,等消息传开,来买鱼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特别是贵族,贵族有时候在意的本来就不是价格,而是食物本身。

  以前莫少珩运回城的活鱼都是自己的鱼府在使用,他们想买都没地方买,但现在不同了。

  再说,现在的鱼价更加的合理了。

  莫少珩心道,码头鱼市应该不成问题。

  这时,豆子跑了过来,气呼呼,“世子,我刚才被鱼欺负了,还好好些人看我守鱼困难,都过来买我的鱼,都卖光了。”

  莫少珩都给逗笑了,“今天辛苦了,等会我们员工食堂也吃鱼,红烧鱼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