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77章 北凉糖酒会

  赵景澄现在对他们的新课程感兴趣到不行。

  “数理化是什么?”

  “是不是特别好玩?就像我们现在玩的象棋一样。”

  旁边的南一看得直摇脑袋。

  看不把你们脑袋都学秃,他突然觉得,赵景澄这群学生说不得要不了多久或许会喜欢回国子监上课了。

  赵景澄:“啥?”

  莫少珩对南一说道,“将你以前的课本给他们看看。”

  南一跑去抱出来他的小药箱。

  箱子里面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最后在压箱底的位置翻出来三本书,“我这是我的小学课本,以后就靠你们继承老师的这一门绝技了。”

  他已经秃了,他当个郎中就够了,每次少师给他出的数理化题目,他都拿不到满分,像他这样的天才,简直太失败了。

  一群学生围着课本,翻来覆去的看,里面的符号,看都看不懂。

  “南一,你不是个道士吗?你怎么还需要学这些?”

  南一:“……”

  嘿,他今天要教教这些小学生,穿道袍的未必就是道士。

  莫少珩看着好笑,说道,“我让人将课本拿去印刷。”

  “以后要认真学习。”

  赵景澄等拿着三本书,在那里向南一讨教,“这到底是什么厉害的学问?”

  南一一脸的高深莫测,“自然是厉害的学问,包含了天地的奥秘,万物的始源……”

  一群学生嘴巴都张大能塞下鸡蛋,“好……好厉害,我们可得认真学。”

  等打发走了一群学生,莫少珩现在想着,有两件事还要做。

  第一,他现在有了不少农田了,农田里面种着水稻。

  水田稀少,只是种水稻的话,稍微有些利用得不充分。

  比如,水稻收割后,就只得一直空着。

  莫少珩想了想,以现在的条件来说,倒是可以等水稻收割后养一些田螺。

  田螺对水稻是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是影响还没有长到足够的幼苗。

  所以,水稻插秧之前,需要将田里大个的田螺全部打捞一遍,小个头的影响不大,等它们长大的时候,水稻也已经差不多成熟了,不受它们影响。

  只要错开危害期养殖,是可以达到共生的。

  不过北凉的田螺稀少,想要养殖的话,还得到处收购小田螺。

  等以后,炒田螺安排上,也是一道十分不错的美食。

  还有螺蛳粉,别人卖的螺蛳粉都没有螺蛳,他的可以有。

  多一种可以食用的肉食,自然也是好的。

  第二,现在运河已经在运行了,莫少珩老早就想着,在运河里面养鱼的计划也可以开始了。

  乌衣巷和其他加盟街卖的鱼类产品,无论是鲜鱼菜品,还是咸鱼,老是处于缺货的状态。

  这是因为都是在外收购的鱼,而对方基本都是小规模饲养。

  考虑到成本等问题,太远的地方也不可能去收购,所以,鱼始终供不应求。

  当然,两件事最主要的还是养鱼,养螺蛳也就养着玩,虽然美味,但螺蛳肉少,对提高民生的作用并不大,仅仅是提高农田的利用罢了,随带的事情。

  莫少珩安排了起来。

  首先是让人去各地收集螺蛳种。

  被叫来的管事:“……”

  螺蛳味腥,比以前的猪肉还腥,而且,肉也不多,倒是听说小部分地区的确会食用螺蛳,但也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而已。

  他们世子还专门养螺蛳不成?

  莫少珩说了两句,养着玩而已,管事这才释然。

  养着玩就养着玩吧,他们世子说了算,带着人去打听消息了,哪个地区的螺蛳多,他去收购些回来。

  然后莫少珩开始为在运河里面养鱼做准备去了。

  他的规模,可能会比较大。

  拦一截运河是拦,他多拦点也是拦,反正现在朝廷仅仅是将运河当成是灌溉来用,他通一通关系,都不需要支付承包的费用,所以,他得多养一点。

  莫少珩去找了赵棣。

  赵棣:“你要在运河里面养鱼?”

  虽然说看似似乎不错,但别人养鱼都是养在小鱼塘里面。

  “运河那么大,以后如何打捞?”

  可不是小鱼塘那么简单,在运河捞鱼,如同大海捞针。

  莫少珩说道,“我自然有办法。”

  赵棣想了想,点了点头,“只要不破坏运河,影响灌溉,私下跟圣人说一声,应该没有问题。”

  “你准备养多少?”

  莫少珩答道,“直接在志县那里拉网,志县到凉京这一截的运河,都是我的养鱼场。”

  赵棣都以为听错了,因为路线太长了,养的鱼在这么长一截运河里面到处跑,想要捞的时候,怕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莫少珩爱折腾就让他折腾去。

  在赵棣看来,这一次莫少珩估计也是一时兴起,等养的鱼打捞不起来,也就失去了兴趣。

  只是,等莫少珩在账本上划账的时候,赵棣都肉疼到不行。

  怎么看也不像是闹着玩啊?

  其实主要是买鱼种的钱,一条小鱼估计也就小柳叶那么丁点大小,价格自然不贵。

  但……耐不住买太多了。

  剩下的还有两个难点。

  第一,就是拦运河的网,北凉因为少河流,渔网这种东西的使用率十分低。

  莫少珩不确定,有现成的可以用来拦运河的网。

  不过,南离肯定有,南离多河流,渔网的制造工艺十分的发达。

  所以这也不算是一个太大的难题,莫少珩准备去问问造商船的老匠师和船长,他们一辈子和水打交道,又是南离人,应该知道这种作用的网在哪里能买到。

  正好趁机收购鱼苗期间,让人去买渔网。

  一开始收购的鱼苗,其实可以直接往下游的河流倒,因为拦的距离太远了,小鱼苗还游不出去这么长的距离。

  第二个难题,就是鱼的饲料问题。

  鱼也是需要吃东西才能长身体。

  运河因为是新挖的,里面能够供鱼吃的菌体其实是不够的。

  而莫少珩今年刚好种了非常多的黄豆。

  黄豆榨油后,又过滤出来豆粉,剩下的就是豆渣。

  豆渣现在都是在喂牧场的鸡鸭。

  今年的豆渣估计会有点超量,正好用来喂鱼。

  而且,莫少珩准备在运河边上也养一些鸭子和大鹅。

  鸭子和大鹅吃豆渣,然后它们会排泄,鱼又会以它们的排泄物为食。

  听上去有些恶心,但这是一种最好的循环养殖技术。

  在一些养殖场,都是在池塘上面搭建鸡棚鸭棚,下面的池塘养鱼。

  莫少珩的运河较大,反而不会像这些养殖场一样出现污水脏水的情况,是一种较为自然有机的生态养殖。

  敲定好难题,莫少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赵景澄等学生,现在的课本还没有印刷出来,也一天跟着莫少珩到处跑。

  等看着小螺蛳倒进农田,在那里惊讶到不行。

  “螺蛳也可以养殖吗?”

  “这些螺蛳也太小了吧。”

  莫少珩说道,“螺蛳吃细菌,然后排泄,将细菌转化成了水稻需要的肥力,对水稻是有好处的。”

  “当然,螺蛳也会啃食水稻的根茎叶片,所以得等水稻的根深扎进泥里面,才能下螺蛳。”

  “才开垦的农田,生态太单一了,也需要它们来丰富农田生态。”

  “螺蛳如果长期不打捞的话,数量过多会成为农田之害。”

  才说完,一群学生就笑了起来,“在我们北凉,它们肯定成不了农田之害。”

  “都会被我们吃掉。”

  莫少珩:“……”

  说得好像有点道理。

  估计等莫少珩将炒螺蛳的吃法弄出来后,还得先担心它们会不会灭种。

  一种平民也能弄出来的美食,一但兴起,特别是在北凉肉食还不算丰富的情况下,结果可想而知。

  赵景澄等还在那拿着小螺丝玩,“看着还挺好看。”

  小小的螺蛳,以前都没有注意过。

  少年人的乐趣,往往都是这般,哪怕再普通的东西,也能成为他们手上兴趣的源泉。

  养螺蛳比较方便,只需要将收购来的螺种往田里倒就行。

  等莫少珩带着赵景澄等去放鱼苗的时候。

  赵景澄等都懵了。

  看着用运鱼车运回来的小鱼,一车一车地往河里面倒,“这……”

  还不得是肉包子打狗,倒进运河里面,还能捞得回来?

  哪怕南一,生活在渔业比较发达的南离,也看得眼睛直眨巴,没见过这么养鱼的。

  一倒进河里,没一会儿,小鱼就不见了踪影。

  众人:“……”

  不由得看向莫少珩。

  莫少珩正将做好的木牌插在运河边上,木牌上写着,“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打捞河里的鱼,违者罚款。”

  众人:“……”

  还是想想,鱼还能不能打捞回来吧,竟然在想着有人来偷鱼。

  莫少珩看着一群疑惑的眼睛,说道,“哪怕是在南离,渔业虽然发达,但其实都是小规模养殖,而想要经济效益达到最高,无论是农业还是养殖,都需要大规模。”

  “一片鱼塘,养这么一车的鱼苗,自然是足够了,等鱼养肥的时候,自然一鱼塘看上去都是鱼,也好打捞。”

  “但……我们拦了这么长的一截运河,自然需要更多的鱼苗,不过是面积实在太大,所以倒鱼苗的时候看上去就跟放生一样。”

  其根本原理,还是单位面积容鱼量的问题。

  一群学生:“……”

  虽然是这个道理吧,但……

  真的感觉是在肉包子打狗。

  莫少珩不断地在收购鱼苗,钱跟水一样花了出去。

  而拦运河的渔网,老匠师那直接解决了,都不用去南离买,老匠师知道一种制作渔网的方法,能够满足莫少珩的要求,能经得起长期的河水的侵泡。

  渔网的制作,能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确制作工艺是相对先进和完善的。

  等渔网制作好。

  莫少珩看了看,细度足够拦住鱼群。

  然后去了一趟志县,在渔网的底部,绑上石头,方便沉底。

  然后拦江拉了一条绳子。

  毕竟是运河,宽度有限,不是济河那种宽大到无法拉绳的河流。

  渔网的上端就绑在绳子上,然后横跨整条运河。

  放眼望去,运河就被这样一张巨大的网给拦住了。

  “以后,这条网拦住的后面这一段的运河,就是我们的渔场了。”

  都……看不到头。

  规模是真的大。

  养鱼,当然不可能是将鱼苗倒进去就完事了。

  莫少珩每隔一段距离就要插上那么一块木牌,就是上面写着,非法打捞罚款的木牌。

  上面留了燕王府和镇北王府的名号。

  在阶级分明的时代,这样一块牌子比现代的电网什么的警示作用还强。

  至少一般百姓应该是不敢冒着被打断腿的危险,去私自打捞的,至于贵族,他们敢不敢得罪燕王府和镇北王府先不说,他们首先得放下颜面才做得出这样的事情。

  莫少珩安排了人留守渔网。

  每天继续让人收购鱼苗。

  等过一段时间,鱼苗收购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安排人,每天按时向运河投放豆渣当饲料了。

  至于养在运河边上的鸭子,去牧场拿些小鸭子回来就行,大鹅,倒是需要去各地收购了。

  鱼是莫少珩的产业,因为他未必能说服其他人和他这样养鱼,但鸭子和大鹅,属于牧场的生意,是在共同经营的范围,这也为莫少珩相形见拙的荷包,减轻了一些压力。

  看似麻烦,但一点一点的来完成就行。

  养鱼,是需要人手的,莫少珩不得不又招了些人,这些人除了喂鱼,大概就是巡河了,巡逻着别有人偷鱼。

  这一忙活,直接就到了夏天。

  河边一群群小鸭子和刚长出筒子毛的大鹅,成了凉京城外的又一道风景。

  凉京的百姓,逛运河的时候,看着这些鸭子和大鹅,喜庆得很。

  “莫少珩买了那么多鱼苗,每天还洒进去那么多豆渣,怎么河里连一条鱼都没有看到?”

  “可不是,该不会跑掉了吧?”

  莫少珩:“……”

  河水那么深,哪里那么容易看到鱼。

  再说,鱼虽然吃着豆渣,肯定比自然生长要长得快得多,但这也没养多久,哪那么快就看到大鱼了。

  在众人议论纷纷中,莫少珩一天倒是十分愉快,现在他没事也喜欢往运河跑。

  这里面都是他洒进去的钱啊。

  只要不出现大规模死鱼,他觉得鱼都还在河底。

  其实,也没有过多久,效果就……肉眼可见了。

  第一,喂养鱼的时候,当端着一盆豆渣,将豆渣洒向河里的时候。

  鱼群开始出现了,争抢洒进河里的食物。

  原本风平浪静的运河,一瞬间沸腾了起来。

  跟炸了锅一样。

  看热闹的人,也跟炸了锅一样。

  “天,好多的鱼。”

  从来没有见过的,这样大量的鱼群。

  那场面实在太壮观了。

  去养鱼的水库钓过鱼的朋友,估计能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一幕。

  第二,就是早上和傍晚的时候,因为水底氧气变化的原因,鱼群也会浮出水面。

  满眼都是鱼,跟军队一样。

  引来了好多人的围观。

  莫少珩也去看了,的确壮观。

  消息也在凉京城传开。

  现在,除了凉京城外大片大片的槐树林的景观外,又添加了这运河鱼群的奇景。

  凉京双景,无论是本地的百姓还是外地来的,都是必看的景观。

  莫少珩现在是乐开了花,都是钱。

  没事就拉着赵棣去看看他们的产业。

  赵棣:“……”

  他现在好像也变富裕了,琢磨着,等鱼可以打捞了,估计能还上以前借朝廷的钱了。

  不过,只是怎么感觉……

  忙活了这么久,刚好抵消欠债?

  其实好处他自然也看到了,等还完朝廷的钱,以后都是利润了。

  而且……还给百姓提供了事情做,让凉京百姓生活品质不断地在提高。

  可以想想,三年前,凉京的百姓还吃不起肉呢,但现在,隔三岔五的吃一次猪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平时还能买些鸡蛋鸭蛋吃,逢年过节也能炖鸡炖鸭。

  现在……要不了多久,连属于高消费的鱼估计也能吃上了。

  凉京三年的改变,实在太大了,不注意的话或许还感觉不到,但稍微一留心,就能将这种改变说上一二。

  凉京,如同在不断的焕发着荣光。

  北凉的天气是一天比一天热,城外的槐树林开满了槐花。

  经常能看到有百姓,敲落一两串槐花,拿回去熬粥。

  槐花粥以前被用来救济灾民,但味道其实十分不错。

  特别是放凉之后,冰冰凉凉的,还有一股独特的花香。

  成了凉京百姓,一种闲趣时候的消暑的食品。

  除此之外,凉京第三景也出现了。

  在凉京城外,周围有好几个山头。

  以前,这些山头长满了野草,因为地势原因,哪怕有运河了,也不方便灌溉,所以朝廷也没有想着去开垦它们。

  但今年不一样,原本应该满山野草的山头,如今开满了野花。

  遍地的野花,让几个山头变成了花的海洋。

  太漂亮了。

  一开始,百姓都还没有发现,直到夏日的风一吹,将几座山头的花都吹开了,将花香吹进了凉京城中。

  知道那画面有多美吗?

  就像现代的公园种植的花田,每到这个时节,游园的人都能络绎不绝。

  所以城外的花海一出现,整个凉京都轰动了。

  “怎么回事?”

  “漫山遍野的野花。”

  从来没有见过的奇景。

  不过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去年莫少珩不是在城门口收购了很多野花种子吗?”

  “听说开春的时候,就让人洒到了周围的山头上。”

  “天,是莫少珩种的。”

  花的海洋,蜜蜂飞舞。

  家里养了蜜蜂的学生,最近可是收获满满。

  专门做了一身密不透风的衣服,用来收割蜂蜜。

  隔三岔五带一罐子,和其他还没有养蜂蜜的同学分享。

  实在太过漂亮,所以凉京的百姓,将这几个山头组成的花海,称为凉京城外第三景。

  第一景,槐林。

  第二景,运河鱼群。

  第三景,山巅花海。

  莫少珩都没有忍住,趁赵棣刚好有空,带着一群人去野炊。

  马车就停在山下,人走上山巅。

  在花丛中铺上一块布,上面摆上带来的食物,人盘膝坐在上面,欣赏着美景,吃着美食。

  天地风光,唯美大自然,那感觉太治愈了。

  当然,这是莫少珩,而南一和赵景澄他们,已经在花丛中滚成了一团,笑声随着风传得到处都是。

  “也太好玩了。”

  “这里真的好漂亮。”

  每次跟着他们老师出来,他们都觉得全身心的,都高兴快乐得冒泡,这是为什么呢?

  反正就是忍不住在地上滚,笑得哈哈的。

  连最腼腆的赵御宁,都裂开一口白牙,怎么也合不拢。

  赵棣:“……”

  他也有些恍惚,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

  除了勾心斗角,除了争权夺利,原来还有如此美好的东西。

  不由得看了一眼正舒服的闻着一朵野花的莫少珩。

  如果他的人生中没有莫少珩,或许也就是那么阴沉的过一生了吧。

  莫少珩带给了他太多的意外和惊喜,还有……看似平淡,但又无法言喻的美好。

  赵景澄已经滚了满身的草屑,“要是永远都能这样就太好了。”

  其他学生,包括南一都在点头。

  特别是南一,他的经历实在丰富了些,要不是他从小受莫少珩的影响,看得开得很,现在都不知道正处于怎样的低沉和失落之中。

  莫少珩说道,“只要保持好心态,每一天都是春暖花开。”

  幸福其实非常的简单,少一点欲望和不切实际的执着,开心就容易得多。

  也不知道南一等听懂没有,正哎呀哎呀地和其他学生滚成一团。

  赵棣今日也无比地放松,这对他来说实在太难得了。

  等玩得累了,就围成一圈,喝着带来的饮料,闲散的聊天。

  什么都聊,自由自在。

  不过,等莫少珩说,“等这些野花再长成熟一些,就得让人来收割了,我准备炼制花精和提取色素。”

  “花精可以用来制作香水等,色素用来染布。”

  结果,一群学生嚎了起来。

  愣是不让割了这满山的野花。

  莫少珩一笑。

  就算他不让人收割,等时节一过,也就浪费了。

  欢快地玩了一整天。

  等回去的时候,晚霞都快落山了。

  而在城门口,却出现了一点意外。

  络绎不绝的马车,太多了。

  莫少珩推开窗口看了一眼。

  南一也“咦”了一声,“这些人看上去,好像不是北凉服饰?”

  莫少珩眼睛却亮了起来,是商队,诸国的商队。

  朝廷去年派出去的使团,终于将诸国的商队带回来了。外面商队的人还有些茫然,不是说北凉的凉京又穷又破,穷困潦倒,民风彪悍吗?

  那他们看到的是什么?

  五皇子赵焰秋作为这次负责商队事宜的负责人,正对等待着进城的诸国商队道,“不夜凉京欢迎你们!”

  莫少珩眼睛亮闪闪的,“商队来了,那么……糖酒会可以开始了。”

  他现在有了糖,还差酒,当然酿酒需要粮食,这比较麻烦,因为朝廷不会允许将粮食做它用。

  朝廷现在估计也特别高兴,因为朝廷要卖丝绸,卖盐。

  莫少珩心道,一个大型糖酒会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