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61章 义务教育(国庆快乐)

  要制作随时都能方便使用的笔和本子。

  本子还好说,将牛皮纸在制作过程中,分纸的工艺时,将纸分得厚一点。

  这样就能得到一块黄褐色的,又硬又结实的纸板子,用来制作书壳,保护里面的宣纸就行。

  装订依旧可以使用线装,只是在钉上书壳的时候需要特别处理,因为书壳坚硬,钉得太死,就不方便翻开了。

  这样,哪怕没有桌子,也能就着书壳书写,十分方便随时随地做笔记。

  难的是笔。

  莫少珩最先想到的是铅笔和钢笔。

  铅笔的难点在笔芯,需要石墨和粘土。

  粘土还好说,总能找到,但石墨,自然界是没有纯正的石墨的,需要从矿石中提取。

  以现在的炼铁工艺来说,提取倒是能提取出来,但无论是寻找矿石,还是提取,都相当的麻烦。

  笔杆也一样,笔杆其实是一种树胶和木灰的混合体,高温加热胶化成一体,然后在它们还是胶状的时候,包裹在笔芯上,冷却变得坚硬后,就是大家看到的笔杆包裹笔芯的样子了。

  笔杆其实还好制作,树胶花点时间也是能收集到的,像松树等,砍开一个伤口,就能凝固出树胶。

  然后是钢笔。

  钢笔的工艺就复杂了很多。

  锻炼钢,需要的温度,以现在的冶炼技术,很难达到。

  但也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铁就行,为了防止生锈,可以在铁外面镀一层银。

  镀银工艺是现成的,北凉有一种银箔,就在使用镀银工艺。

  难点在于,钢笔十分的精巧,无论是笔杆,笔尖,笔尖上的墨线和触点,都不是随便弄两下就可以的。

  特别是触点,若是铁尖的话,恐怕会刮纸,还得选择适合的金属包裹在笔尖上才行。

  只有技艺高超的匠师才能制作得出来,也就注定无法像铅笔一样批量生产。

  还有就是钢笔的吸管也是问题。

  柔软的胶管,理论上其实也是可以通过冶炼树胶来得到的,只是制作起来相当的麻烦就是了。

  最后就是墨水,现在毛笔使用的墨,是通过砚加水研磨而来。

  它的质地是十分粗的,甚至有明显的颗粒,会堵塞吸管和笔线。

  无论是铅笔还是钢笔,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很多。

  但也不能这么放弃,总是要试一试的。

  莫少珩将铅笔和钢笔的制作过程用几天的时间整理了出来,然后……交给了匠师余叔。

  让余叔一群匠师去折腾了,他镇北王府的匠师除了余叔这样的木匠,也是有铁匠,制作首饰等的巧匠的,精美的首饰都能制作出来,一些特殊形状的笔筒笔尖之内,耐着性子,应该也是能弄出来的。

  古时的匠师,因为一生都没有使用过现代化机器,靠的全是手工,一生都在磨砺手上的功夫,他们的技巧技艺如何,是超乎想象的。

  现代科技发展,但也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遗失了很多东西和技术,很多古人的东西拿到现代,一样能让人感觉震撼和不可思议。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或许在莫少珩看来,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他们眼中,根本就不是个事儿也说不定。

  莫少珩也没有当甩手掌柜。

  一,让人开始选择含有石墨的矿石。

  二,收集树胶,无论是制作铅笔的笔杆,还是钢笔的吸管,都是需要树胶的。

  三,尝试找到一种适合做钢笔笔尖触点的金属,越圆滑耐磨越好。

  除此之外,莫少珩也开始制作本子需要的书壳了。

  这个就比较简单,多尝试就能弄出来。

  一边春耕,将甜菜,黄豆,萝卜,辣椒都播了一大片,然后一边做这些,时间过得飞快。

  最先弄出来的也是厚度足够的纸板。

  莫少珩得到通知的时候,已经是几天后了。

  专门去了一趟制纸的工坊。

  管事拿了好几种不同厚度的纸板,“世子,按照你的吩咐,我们尝试着改变工艺,弄出来了这几种厚度的纸板,你看有你用得上的么?”

  莫少珩都有些惊讶,“不错。”

  眼睛一转,像这种稍厚,但还达不到书壳厚度的纸板,他也有用处啊。

  几日后,乌衣巷新的商品上架了。

  一种……圆筒纸杯装着的饮料。

  捧在手上,插上一根切得整整齐齐的麦杆就能喝。

  以前,乌衣巷的雪糕自然是名声大震,但它无法携带太远,根本不能带回去给家人,现在好了,这种纸杯子的饮料,满足了这个要求。

  现在还是春季,不算太热。

  所以饮料分了三种。

  第一种,牛奶。

  第二种,羊奶。

  第三种,糖水。

  值得一说的是,莫少珩他们牧场的牛羊,开始进入哺乳期了,正是大量牛奶和羊奶产出的时候。

  牛奶和羊奶,煮沸消毒,兑上糖,就是最纯正的奶质饮料了,味道十分的纯正。

  而且,营养价值来说,也是十分可观的,从小到大喝牛奶羊奶长大的孩子,身体素质是肉眼可见的。

  就是价格贵了些。

  当然,平民也能无负担消费得起的,是第三种,糖水。

  乌衣巷中,最先来消费的,还是赵景澄等学生。

  穿着锦袍,一人捧一个大大的纸杯,插着麦秆,走在大街上。

  莫少珩:“……”

  若不是那身古人的锦袍,莫少珩都以为自己穿越回去了。

  就像,大街小巷,端着杯奶茶的现代人,差不了多少。

  眼睛所看到的撕裂感,估计没有人能理解莫少珩此时的感受。

  捧着杯饮料看比赛,也是十分悠闲的。

  每一种新产品上架,莫少珩自然会在三街战报上打广告。

  没过几天。

  街上,就能看到好些捧着纸杯子的古人,多是贵族世家的一些公子。

  莫少珩:“……”

  现在,其他加盟商也来问,这饮料什么时候能进货了。

  因为有人已经在他们那问上门了,“不是说乌衣巷的商品,这里也都有卖吗?”

  莫少珩又得加班加点的安排上。

  除了牛奶和羊奶。

  莫少珩准备在弄出点新花样。

  北凉是有茶馆的,也就是说有茶叶。

  他准备弄出一些奶茶来。

  让口味丰富起来。

  加上渐渐的,北凉独有的一些水果,应该也会陆续出现了,水果奶茶也可以安排上。

  奶茶的种类开始变得繁多了起来。

  赵景澄等现在每天苦恼的事情,变成了……到底喝哪一种饮料。

  不得不说,贵族比起普通百姓来,在这个时代的生活,差距是十分大的。

  赵景澄因为要减肥的原因,多数时间都是在其他同学那里蹭一口喝,一天为了蹭上一口奶茶,什么花招都能想出来。

  他的减肥效果其实还不错,身上的铠甲手上的盾牌除了睡觉从来不离身,变得结实了不少,力气也是巨增。

  现在凉京的百姓都已经习惯了,街道上这么一个大铁桶,跑来跑去的。

  随着时间推移,雪糕也开始重新上架了。

  奶茶,除了加热,常温,也迎来了加冰款。

  整个凉京的大街小巷,也都时常能看到捧着纸杯的人了,不再限于乌衣巷周围。

  算得上是凉京的一种时尚元素?

  走在凉京的街道上,很容易就能发现去年和今年的区别。

  一座城池,一年一个样,体现的……是改变和发展。

  每天,去奶茶店买一杯奶茶,去图书馆看看书,也成了很多人的日常。

  这种改变的撕裂感也同样出现在凉京百姓的脑海中。

  特别是老人,数百年都没什么改变的古城,短短一年发生了这些变化,实在明显,但他们又非常适当地融入其中。

  在他们眼中的年轻人的生活,变得和以往的,大不一样了呢,估计也只有身处其中的年轻人,还没有多少察觉吧。

  北凉除了和南离继续有不少摩擦,除了运河继续在加班加点的修这等要事,似乎也无什么大事。

  开春的时候,南离的军队居然骚扰了一阵北凉疆土。

  有了防备的北凉,倒是没有像上次他们占领洵地那样,让他们占了便宜。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也恶心到了不少人。

  莫少珩也有些脸黑,因为南离依旧使用的老借口。

  莫少珩暗杀了他们南离的小皇帝,如今却活得好好的,南离岂会善罢干休。

  让金殿上的群臣有些意外的是,先前南离占领洵地,北凉或许有些“理亏”,无论怎么愤怒,或者又是因为实力的原因,没有报复南离也就罢了。

  如今,南离又来生事,圣人为何还是没有应对的反应?只是加强了防御。

  或许也只有莫少珩猜到了一些原因。

  南离那边,九思公以亲王没有传国玉玺为由,拖延了亲王即位的时间,九思公是南离文教之首,他死拿着这一条规矩不放,亲王就算在不满,也得顾及整个南离文人的态度。

  所以,亲王现在的名义,依旧是代天子监国的身份。

  但他也有所行动,现在执掌南离三军军权的人,已经被亲王换成了他自己的人,为一切可能做准备。

  其中上位执掌军权的一人叫司徒剑南,亲王的嫡系。

  莫少珩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表情就有些微妙了。

  或许别人不清楚司徒剑南的底细,但莫少珩知道啊,因为司徒剑南曾几次偷偷上过琴山。

  是超然出尘的琴圣柳归尘的……亲外甥,看来琴圣和九思公的计划也进行得不错。

  也就是说,亲王将南离三分之一的军权,亲手又还给了南一。

  现在看上去亲王和九思公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但转机也出现了,亲王为了收拢军权,从中立派手上夺了军权,偏偏给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现在也就等司徒剑南真正的掌稳军权了。

  以南离三分之一的兵力,加上九思公和琴圣登高一呼,加上北凉这股外力的协助,事有可为。

  圣人估计也在隐忍着等待机会吧。

  这是取回洵地,付出代价最小的办法了,也是改善二十年来,和南离不断恶化的关系的机会。

  北凉要发展,就必须先安定。

  北凉朝廷上的情况,现在也就是这样了。

  直到夏季来临时,莫少珩的两种笔,也有了不少的进展了。

  莫少珩去了一趟铁匠铺。

  “世子,你看看,这是不是就是你想要的石墨?”

  铁匠铺杂乱了一点,炉火烧得很旺,炉中猩红的铁水流淌,热得很,四周还摆放着一些打造到一半的铁器。

  北凉,因为武者众多,经常需要购买剑器等,不会武的人,也多以剑为饰品佩戴在腰间。

  佩戴武器的江湖人,贵族,随处可见,所以北凉的铁匠铺可不少,发展得十分兴隆。

  朝廷对武器的控制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严格,这是一个武者的时代。

  朝廷控制的主要是矿源,只要不是大量矿源流入同一个人之手,朝廷一般不会过问。

  莫少珩仗着镇北王府和燕王府的势力,让人去朝廷的各个矿场找想要的矿石。

  他也不是要犯什么事,矿场自然会给这个面子,行个方便。

  莫少珩看向一个方向,那里堆积着不少黑沙,质地黝黑。

  这是铁匠按照他的要求,提炼出来的。

  莫少珩蹲下身,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眼睛不由得一亮。

  是了,就是它了。

  只需要将它和粘土按照5:5的比例混合,高温加热,倒模,就能得到笔芯。

  忙活了这么久,终于有些收获了。

  这段时间,树胶也收集了不少,树胶和木灰混合,压缩成的木质的笔杆,制作起来就简单多了。

  莫少珩又吩咐了一番,“按照我以前给的方法,尝试将我要的东西做出来。”

  本以为今天已经足够开心了,没想到双喜临门,莫少珩才回到燕王府,又有人送来了东西。

  是巧匠师傅送过来的。

  莫少珩打开一看,是一只十分精致的银色笔筒。

  拿在手上稍微有些沉,铁的,上门镀了银。

  十分精致的钢笔壳,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堪比巧匠做出来的精美的首饰了吧。

  镀银的表面摸上去还挺光滑。

  钢笔壳是由上下两截组成,由螺旋结构严丝密缝地组合在一起,稍微一拧,就能拧开,露出里面的中空。

  上半的笔壳,上面还刻着“乌衣巷”三个字。

  手感十分不错。

  莫少珩又看向旁边摆放着的笔尖。

  笔尖依旧是镀银铁器,上面能看到细小的墨线,尖端的笔触,颜色稍微深一些,似圆非圆。

  莫少珩拿着在纸上划了划,一点也没有金属的锋利感,走笔非常的流畅圆润。

  果然,古时的匠师,缺少的并非是技艺,而是超越时代的一些奇思妙想。

  很多东西,并非古代人做不出来,而是他们没有想到而已。

  莫少珩又看向旁边的吸管,吸管很软,用手一捏,能明显感觉到吸附的感觉。

  也十分不错。

  匠师问道,“世子,是否达到了你要求?”

  莫少珩点了点头,何止达到要求啊,这样的艺术品,它不比现代工艺漂亮好看啊。

  说道,“尝试按照我的要求,将它们组合起来。”

  剩下的,就是墨水了。

  墨水使用的矿煤,北凉少煤矿,但不是没有。

  用来制作墨水,怎么也是足够的。

  墨水的主要成分,就是煤烟,有些像锅底灰,树胶,水,若是想要墨水有香味,还可以加入龙脑,麝香等,后面的是中药材,不难取得。

  又过了半月。

  北凉的天气转变之快是难以想象的,似乎眨眼的功夫就炎热了起来。

  莫少珩又去购买了不少硝石,现在随着饮料的大卖,原来的制冰的冰柜已经完全不够了。

  也必须得安排一个专门的制冰厂了,特别是到了夏天,冰的消耗是难以想象的。

  就是硝石的开采实在少了些,以前硝被用来炼丹,使用量不多,没有需求,自然别人也不会专门开采。

  现在不同了,莫少珩需要啊,这事还得让赵棣去走走关系,尽快开采,反正他又不是不给钱。

  同时,莫少珩也收到了送过来的,铅笔和钢笔。

  铅笔有些多,摆放了整整一个托盘。

  钢笔就一只。

  莫少珩拿起一只圆滚滚的铅笔,因为没有上漆,看上去还是木质的样子。

  找来一把小刀,开始削,削出适合的笔尖。

  然后在白纸上划下。

  纸上,相比于毛笔字不知道小了多少倍的字出现,但清晰,黝黑。

  毛笔其实也能写小的字,但太麻烦了,没有人会故意往小了写,最小的也就簪花小楷,但哪怕如此,一张纸也写不了多少。

  但这铅笔,能在一张纸上写非常多的字,关键还清晰。

  笔感十足,字体的笔锋也特别好把控。

  莫少珩脸上露出了笑容,可不就是现代的最简单的一只铅笔。

  然后又拿起钢笔,拧开,捏住胶管,在旁边的一罐子墨水里面吸了几下。

  吸满大半管后,重新拧上。

  一开始,出墨不是太好,但等墨水完全沿着墨线传递到笔尖上后。

  钢笔的质感就出来了。

  莫少珩上一世当医生,是最习惯使用钢笔的。

  一开始有些手生,然后慢慢龙飞凤舞了起来。

  字体飘然若仙,又狂舞若龙。

  不用反复沾墨,一气呵成之感,简直太爽了。

  还有,字迹不同于铅笔,更加的清晰可辨。

  就像世间最黑之墨,落在了最洁白的东西上。

  心中不免狂喜,这钢笔好。

  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这才停了下来。

  旁边的赵棣:“……”

  那铅笔也就算了,有些像少数地区使用的炭笔,只是更加的紧致好使用,炭笔使用后,一手漆黑,实在不太雅观。

  但这铅笔,外面包裹了一层木材一样的东西,握之有力,也不用担心脏手的问题。

  关键是写的字,也不像炭笔,时而清晰时而浅淡,是十分均匀的。

  但这钢笔是怎么回事?

  写出的字,比毛笔还要细腻,还要清晰。

  莫少珩见赵棣一脸好奇的样子,将钢笔递了过去,“你要不试试看?”

  赵棣接过笔,从来没有使用过钢笔的人,第一次使用,其实是有些笨拙的。

  莫少珩在一旁纠正着姿势,然后,赵棣慢慢地开始有一些感觉了。

  “竟然不需要沾墨,就能写这么多字。”

  莫少珩心道,这才哪跟哪啊,要一次性写完一整管墨,手都得给你写酸了不可。

  赵棣立马感觉到了钢笔的好处。

  以前毛笔写字,长袍上沾些砚墨,特别是长袖上,是经常的事情,但使用钢笔,完全不用担心这个。

  而且,随着书写,他也发现,钢笔要比毛笔好掌控得多。

  毛笔写不了多久,手就会酸就会累,所以古时候抄书,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坚持得下来的,古有抄佛经以表孝心等说法,其实考的就是耐力。

  赵棣越写越流畅,由先前笨拙的字体,竟然慢慢开始有了写他写毛笔字时的风格了。

  说到底还是一个熟练度的问题。

  莫少珩看赵棣似乎颇为喜欢,说道,“我让人给你也打造一只。”

  有了第一支,第二支制作起来就要快捷很多了,就和制作一支首饰差不多?

  旁边正在玩铅笔的南一,“我也要。”

  莫少珩心道,得,再做两支。

  数日后。

  莫少珩去了一趟乌衣巷。

  一是,给赵景澄等学生,一人一套厚书壳的本子,一人几只铅笔,还有一个书包。

  北凉的读书人,都是使用书箱,但书箱本身沉重就不说了,因为是单手提,从小就这样的话,容易形成长短手。

  琴楼上,赵景澄等人,背着书包:“……”

  莫少珩:“……”

  是感觉有那么一点点奇怪,说是初中生吧,有点像,但又一身的小袍子。

  感觉怪怪的。

  赵景澄等拿着手上的本子和铅笔,翻来覆去的看。

  莫少珩说道,“怎么样?以后上户外实践课,是不是方便了很多?”

  他给这些学生的,就像是一个套装。

  赵景澄等正拿着铅笔,在手上打开的本子上划。

  以前,用毛笔的时候,这个姿势的话,连笔都拿不稳,本子也一样,软绵绵的。

  但现在……

  如同得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玩得不易乐乎。

  莫少珩教了一会铅笔的使用,然后让一群学生要么在琴楼要么去图书馆练习铅笔字。

  他还得去给他的小货郎送笔。

  他的小货郎虽然有了教书先生,但无笔可用。

  正好,现在也给配上。

  加上以前给他们的书本《论语》,以及现在的铅笔和宣纸,也算凑齐了一套了。

  给两百个小货郎发笔发纸,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

  “莫少珩在给他小货郎提供笔墨纸砚?”

  “嘶!”

  大部分百姓家的孩子都还读不起书呢。

  莫少珩也是感叹,生为现代人,其实很难想象,一个城池里面,大部分孩子没书读是一个什么情况。

  现在纸便宜了,铅笔也不会太贵,墨水更是都不用了。

  百姓,差的也就是教书的先生了。

  莫少珩去了一趟小货郎们的宿舍。

  豆子正将书摆在高低床最下面一层的柜子上,现在又摆上了纸和笔。

  莫少珩最开始的这个设计,这时候才算真正的起作用了,以后,可以像一个学生一样,在这里学习练字。

  豆子高兴坏了,“世子,我以后是不是也是个读书人了?”

  莫少珩都笑了,“恩,小读书人。”

  莫少珩逗了一会儿豆子,这才离开。

  外面,还有不少人围观。

  羡慕!

  他们作为凉京的百姓,居然在羡慕一群无父无母的小货郎。

  特别是凉京的孩子,他们都没书读呢。

  其实这些孩子,这么点大,一天也帮不上家里什么事情,干不了啥活,只会满大街调皮捣蛋。

  莫少珩看着这些孩子眼中的光,沉默了。

  读书,在他看来,当是最基本的,但对这些孩子来说,却是奢望。

  莫少珩想了想,现在百姓未必买不起纸笔,甚至书籍了。

  缺的……其实也就是教书先生。

  莫少珩看向皇宫的方向,或许该是让圣人抓抓北凉教育的时候了,正好,科举郡试也要开始了,通过了郡试的寒门子弟,应该不介意当个教书先生赚点钱吧。

  寒门子弟,一边读书一边赚钱养家糊口的本就不是,当个教书先生,反而体面。

  只是不知道,他若是提出义务教育的概念,朝廷上会是个什么样的反应。

  第二日,大朝会。

  等众人都说得差不多了,莫少珩站了出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众人的心神一震,第一个想法就是,莫少珩又要搞事情。

  他们都形成条件反射了。

  (抱歉,这章字数少了一点,晚上补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