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60章 新笔和笔记本

  莫少珩需要大量招人,是非常急切的。

  所以,直接就给安排上了。

  小货郎们送货的时候要提上一句,“七日之后,在我们乌衣巷有个招聘会,如果家里需要招长工,或者有什么人想要找一份事做,都可以来看看。”

  “双向选择,自主自愿。”

  除了小货郎,三街战报上也登了招聘会的事情。

  三街战报,现在在凉京可是卖得十分不错的,没事看看三街战报,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特别是喜欢三街之战的人,当日份的战报怎么也是少不了的。

  很快,七日后的招聘会的事情就传开了。

  大型招聘会?双向选择?

  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以前,无论是找长工,还是找事做,都是靠熟人介绍。

  无论是哪一边,都不容易,还得给介绍人大大的礼钱。

  介绍的人或者工作吧,不满意,还不好直说。

  现在,这些小货郎口中和报纸上的招聘会,任挑任选?

  不需要去麻烦别人,只需要双方看对眼就成,根本没有什么明明没看上,还不好意思拒绝的情况。

  还说什么,有几百个工作岗位等着人来应聘。

  其实都是莫少珩工坊要招的人的数量。

  乌衣巷每天流通的人本来就多,免不得就要问一问情况。

  这一问,才弄了个清清楚楚。

  谁家没有点没事做闲在家里的人,自家没有,亲戚家也有,以前想找点事做,麻烦啊。

  现在来这个招聘会就行了。

  谁家不缺两个趁手的工人,特别是大户人家,找来找去也不称心。

  现在来招聘会就行了。

  哪怕没有需求的,来看看这个奇怪的招聘会也好。

  莫少珩也让人开始登记需要招人的府邸的信息了。

  到时得给他们设置一个单位展台不是。

  没想到,来报名的人还挺多。

  一是真的有需要,二是稀奇。

  比如,赵景澄府邸,要招绣娘和炕腊肉的。

  莫少珩:“……”

  闻讯而来报名的也不少。

  招聘会还没有开始,竟然就已经热闹了起来。

  七日后。

  乌衣巷的三街之战暂停了一天。

  现在乌衣巷暂停比赛,影响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因为还有九个战场呢,稍微多走一点距离也能看。

  一大早。

  按照要求,需要招人的府邸,就提前来了。

  赵景澄等学生,还有一些小货郎被抓来当了壮丁。

  “各单位请注意,入场后,请到你们自己的展位等待。”

  众人:“……”

  陆陆续续地走进乌衣巷。

  也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两旁,每隔一段距离,放了一些桌凳。

  桌上摆放着一块贴着白纸的板子。

  上面写着:

  招聘单位:XXXX

  招聘对象:绣娘,厨娘,小伙计,掌柜,账户,小侍……

  等等。

  这么一看,招聘需要的各种类型还挺多。

  这就是那个什么单位展台了?

  在赵景澄等学生还有一群小货郎的带领下,各自走向自己的展台。

  感觉……还挺怪怪的。

  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多少也不知道怎么办。

  和旁边的展台上的人面面相觑。

  不多时,随着天色大亮,乌衣巷外面开始聚集越来越多的人。

  莫少珩开始放人进去了。

  “大家请依次进入,靠右行,保持秩序。”

  众人:“……”

  走进去的人:“……”

  似乎也没有多大区别,就跟逛街一样,只是逛的不是店铺,而是周围的展台。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方便的地方。

  因为这些展台将要招什么人,招多少个,写得清清楚楚。

  带路的小货郎还在道,“需要找事做的人可以多看几个,自由选择,选满意的,选给的条件好的。”

  众人:“……”

  以前哪里轮得到他们选啊,别人能给他们事做,他们就得感恩戴德。

  现在,居然可以挑自己想做的,还看条件好不好在决定愿不愿意?

  招聘的人也一样,进来找事做的人好多啊,他们好像可以尽情地挑自己觉得满意的。

  有一种要挑花眼的感觉。

  似乎突然明白,这个双选会的意思是什么了。

  一开始,大家还有点陌生,都不敢上前说话。

  但总有些急切的需要找事做的人,踏出了第一步。

  有些谨慎小心地走到展台前,恭敬地行礼,“是贵府要教书的西席吗?”

  对方答了一句,“恩。”

  然后面面相觑。

  莫少珩给他们说的是,想要招什么人,现场问答就是,尽量了解情况,找到最合适的。

  但,头一回啊。

  不过,总有些自来熟的,开始左一句右一句的聊了起来。

  慢慢的,竟然也进入了状态,自己要招什么样的人,其实大概也是有一些印象的。

  还有薪资问题。

  莫少珩说,薪资得透明,得当场说清楚,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愿不愿意,就看双方了。

  双选嘛,总得双方满意才行。

  这样的挑选方式,新奇到了不行。

  从一开始的拘谨,到后来热火朝天。

  一个展位上,有些还围了好多人。

  以前,待遇不透明啊,各府给的待遇相差很多的都有。

  这不,招聘会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待遇好的,去应聘的人自然就多了,对方也可以从中挑到更好的。

  待遇差的,自然就无人问津了一些。

  这是一个……利好双方的平台。

  很快,众人也发现了这些问题。

  原来同样的工种,待遇差距可以如此之大啊。

  他们家谁谁谁,在哪一个府邸做工,签了一年的契呢,早知道来这招聘会看看了,愣是比别人少了一半还多的工钱,还干得特别开心。

  这些,都是能识字的人,自己就能根据展台的招聘信息上前询问。

  不识字的,也没有关系。

  莫少珩安排了不少小货郎当志愿者。

  “有想到铺子上当小伙计的吗?请跟我去4号,18号,23号展台,他们在找小伙计,要求机灵懂事儿。”

  “镇西王府招收两个炕腊肉的,有愿意的可以跟我去看看,要求吃苦耐劳力气大。”

  一个小货郎负责好几个展台。

  他们只需要将不识字的人带过去就行。

  有一技之长的人,自然是好找工作的。

  他们以前只是没有找工作的途径而已,好多都被埋没了。

  现在才知道,他们会的这点东西,人家就是需要啊,需要的人还挺多。

  哪怕没有一技之长的的泥腿子,只要有一把子力气,居然也有人要。

  此时,莫少珩那也在招人。

  不同工种的要求自然也不同,有的需要力气大的,有的需要手巧的。

  忙得不可开交。

  他要招的人实在多了一点。

  后面还有不少闻讯赶来的人。

  来过现场的,也赶紧回家,将自己或者亲戚家需要找工作的人带来。

  是真的能找到满意的事情做。

  热热闹闹的忙活了一天,整个乌衣巷的生意也没有落下。

  莫少珩需要的人居然还没有招够。

  招聘会干脆再延续了两天,一共三天。

  因为第一天的火热,消息的传播,第二第三天来的单位和应聘的人,比第一天还多。

  传得也神乎其神。

  只要有心,就没有找不到工作的。

  只要用心找,就保证能找到诚心如意的。

  这个招聘会似乎特别的不错,打破了以前的小范围,不透明,招人难,找工作更难的问题。

  属于资源整合的好处吧。

  三天,意犹未尽。

  莫少珩想了想,以后每个季度办一次招聘会得了。

  一来,促进人员的合理利用,只有人人有事做,努力做事实,GDP才会有所提升嘛。

  二来,招聘会也能聚集人潮啊,他的铺子又没有停业,也能促进自家生意。

  想法是好的,只是……

  莫少珩办的这场轰轰烈烈的招聘会,甚至都传到了金殿上去了。

  莫少珩也免不了要在各位大人面前吹牛,他这招聘会有多好,能促进凉京的发展。

  结果,还真被金殿上的各位大人听进去了。

  可不就是人人要是有事情做,百姓的生活也能提高啊。

  这等利于民生的事情,干脆由朝廷来组织。

  而且还不仅仅是在凉京,其他北凉各地,也得有这样的招聘会,怎么也得一年办一次。

  办招聘会需要的花费也不多,只是需要一些人而已,比起带来的好处,根本不算什么。

  金殿上的大人有这样的认识,其实还是因为他们府上,大多数自己就参加过这次的招聘会,招到的人,那是挑来挑去,连个粗使婆子,都是不知道从多少个优胜者中挑到的,自然满意。

  莫少珩:“……”

  好吧,他还是认真做生意。

  这种事情,就交给朝廷来办。

  其实,莫少珩在举报招聘会的同时,还在做其他的事情。

  他觉得他乌衣巷的商品少了些。

  于是,他又开始在院子中架了一口锅,烧了起来。

  有了上次莫少珩制作宣纸,在院中煮树皮的经历,燕王府的人都见怪不怪了。

  反而,期待了起来,上次宣纸的影响,到现在他们记忆犹新。

  乌衣巷的图书馆外,现在已经在开始卖宣纸了,卖得之快,让人叹为观止,基本是一有货,才摆出来就能被卖光。

  这是因为宣纸的质量十分不错,价格却平价得很。

  以前,贵族家都觉得用纸花费不菲,一见有便宜的宣纸,还不得买一点囤起来。

  这是被纸贵吓的,哪怕莫少珩说了,以后纸的价格会降下来也无用。

  莫少珩这次招聘,就招了很多去纸坊制作宣纸的工人。

  以前的量的确不够卖,更别说,以后还会在其他加盟商的铺子里面卖。

  还有就是,图书馆也开始卖书了。

  印的都是最常用的诗词子集。

  因为价格原因,买的人也是连绵不绝。

  印书的工人也得扩展。

  从此就可以看出,莫少珩这三天,到底得招多少人了。

  听说当日,带着招到的工人走的时候,愣是震惊住了凉京百姓。

  这么多人,光是工钱,都是无法想象的。

  以前哪里见过,一个府邸需要这么多工人的?

  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好多人都在讨论,莫少珩这是要做什么。

  莫少珩的作坊式工业发展,开始初露水面。

  他现在锅里面煮的,是炭灰,还加了猪油。

  和制作牛皮纸的时候差不多,但也大有不同。

  他这一次要做的是,肥皂。

  以现在的条件,成本低廉,又容易制作,用处又广的,肥皂绝对是其中之一。

  肥皂的熬制相对来说,比制作纸张还简单,毕竟分纸晒纸的工艺,可不容易。

  但肥皂只需要能成功制作成皂化液,将皂化液倒进制作好的膜具中,等凝固后,就是一块肥皂了。

  果然,莫少珩摸索了三天,就摸索出来一点门道了。

  皂化液熬出来了。

  皂化后的液体,不再是乌漆嘛黑,而是淡黄色的。

  继续煮,将水分煮干一些。

  然后装进膜具中。

  膜具底部,并非平坦的,而是刻有“乌衣巷制品”几个凹进去的几个字样。

  等肥皂倒出来,就会在一面上,突出这几个字。

  工艺很简单,但没见过的人,定会惊讶一番。

  等莫少珩制作出能用的肥皂时,已经是几天后了。

  十分的有成就感。

  拿着肥皂就去找赵棣。

  书房。

  莫少珩将肥皂掉在了地上。

  赵棣:“……”

  捡起。

  不知道为何,莫少珩笑得停不下来。

  赵棣:“……”

  “这是什么?”

  拿着看了半天,也没有察觉出来任何问题。

  以前,莫少珩的那些学生,一提到咸鱼,也会笑成现在这个样子,实在让人无法理解,但至少咸鱼的样子的确有那么一点点滑稽。

  可这个透明如胶的黄色块,看上去还挺好看。

  若不是手感问题,就跟一块奇怪的黄玉一样。

  并不觉得有什么可笑的地方。

  莫少珩上前,让人打了一盆水,然后道,“试试好不好用,这个是洗手洗衣服用的。”

  赵棣愣了一下,洗手洗衣服,不是用皂角吗?

  将手伸进水里,莫少珩给他摸的肥皂。

  肥皂的确不是黄玉,遇水后似乎能摸到手上。

  轻轻一搓,滑不溜秋的。

  然后,赵棣就感觉到了其中的好处。

  他的手刚才不小心沾了一些墨,若是以前,无论如何也是洗不干净的,得等慢慢脱色。

  但现在,也就是轻轻一搓,不怎么用力,居然就洗得干干净净的。

  不仅仅如此,洗过的手,感觉十分的清爽。

  莫少珩说道,“这其实是专门用来洗衣服的。”

  “洗手洗脸的,我准备加一点花香进去,可惜现在槐花还没有开。”

  想要提炼大量的香精,只有城外大片大片的槐树林能够满足。

  如今没有难民了,周围的人就算吃槐花,也用不完,毕竟它不是主食,不缺粮食的情况下,它仅仅是一种乐趣吧。

  赵棣:“……”

  实在难以想象,一块这样的肥皂,散发槐花香是什么情况。

  不过,肥皂的好处他也看到了。

  莫少珩这几天在院子熬肥皂,他肯定是知道的,成本几何瞬间就在他脑海中过了一遍。

  这东西比皂角方便太多,好用太多了,肯定会取代皂角,市场不言而喻。

  赵棣说道,“你招收那么多工人,就是为了生产这个?”

  莫少珩点点头,“这东西经得起存放,十分适合在其他加盟商的铺子里面售卖。”

  莫少珩大言不惭的道,“我们以后要一统整个北凉洗衣界。”

  赵棣嘴角都上扬了起来,他现在相信了一句会,莫少珩是会做生意的。

  说道,“不过,肥皂是好,但也得让人知道才行。”

  莫少珩点点头,“我准备,以后有新商品,都在三街战报上登一次。”

  “现在嘛,先给各府邸的人送点礼。”

  每个贵族世家,送它一袋子肥皂。

  只要用过了肥皂,不信还能回到使用皂角的时候。

  要赚钱,先得花钱。

  等世家贵族开始使用肥皂,百姓自然会跟谁,平民用品,并不会太贵。

  只是,莫少珩也没有想到,肥皂的使用,反而是从百姓开始的。

  原因也有点意外。

  因为一群学生见莫少珩用麦秆来吹肥皂水,吹出漫天的彩色泡泡后,简直惊为天人。

  然后就发展到,这些学生走一路吹一路的泡泡,后面的小货郎开心得尖叫着跟着追。

  那画面简直欢腾到了极点。

  百姓第一次接触肥皂,就是通过这些彩色的泡泡。

  神秘,神奇,如同带着说不清的快乐。

  不仅凉京的孩子,连大人看到这些泡泡的时候,都要顿足观看好久。

  北凉属于孩子和少年的玩具很少,肥皂泡泡的出现,连现代人见识过那么多的玩具都能玩得停不下来,更别说凉京的人了。

  很长一段时间,莫少珩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天空的泡泡,最开始卖出去的肥皂,竟然是被当成了大人买给孩子的玩具。

  浪费吗?

  在莫少珩看来,不算浪费,因为它带给了太多人快乐。

  有时候,快乐本身就超过了金钱的价值。

  这些都是后话。

  莫少珩开始整理制作肥皂的工艺,将他们整理成固定的流程。

  肥皂作坊开始使用了起来,莫少珩招收的那些工人也正式有了事情做。

  而乌衣巷,也飘起了七彩的泡泡雨。

  一群学生呆在琴室,趴在窗口,向外面吹泡泡呢。

  知道当时的场面有多震惊吗?

  连正在进行的三街之战都暂时停滞了。

  小货郎们张大了小嘴巴,呆得跟木鸡一样,看着飞在天空的彩色泡泡。

  “好……好漂亮。”

  等泡泡飞到他们身旁,下意识地伸手捧了上去。

  才一捧场,泡泡就破了。

  还没来得及懊悔,又看到一个个飘飞的泡泡。

  如同梦幻一般。

  然后这才看向上方吹泡泡的人。

  等看到是赵景澄等的杰作,这些小货郎立马放开了矜持。

  张开嘴,笑得怎么也停不下来,跟着泡泡就追。

  “这是什么呀?”

  “啊啊啊,要撞上我了。”

  “这一个,这一个也太大了。”

  几乎一瞬间,美丽的东西,快乐的情绪,就占据了这些孩子的心房。

  快乐的声音,传遍了整个乌衣巷。

  然后,豆子获得了赵景澄的馈赠,得到了一盒子泡泡水。

  拿着麦秆吹出泡泡后,整个人都笑得只能看见张开的嘴巴里面的小舌头,怎么也停不下来。

  莫少珩也看到了,似乎这个作为肥皂的广告也不错。

  干脆多弄了一些泡泡水,让豆子他们满大街吹。

  给了豆子泡泡水,不给其他小货郎,就不太公平了。

  所以才有了后面,满大街的泡泡的浪漫景象。

  等作坊的肥皂开始飞速的生产,各加盟商的铺子,也摆上了肥皂后,就变成了……满城的泡泡。

  悠悠古城,浪漫到了极点,快乐到了极点。

  整座城池都处在了这样欢喜的情绪中。

  凉京的孩子,有了他们喜欢又玩得起的玩具。

  百姓们一开始是将它们当成了小孩的玩具,然后才发现的它真正的用途。

  这时,百姓才发现,新赠加的九个三街之战的战场,不仅仅是打比赛,它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售卖乌衣巷的商品了。

  因为在同一天,这些铺子的外面,开始挂上了和乌衣巷一模一样的布幡。

  走进铺子,甚至连装修,连掌柜和小伙计的服务模式都是一模一样。

  惊讶到了极点。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名叫“加盟店”的运营方式。

  感觉……还不错。

  以前,虽然能就近看比赛了,自然是开心的,但买不到乌衣巷那些商品啊。

  现在好了。

  除了肥皂,还有猪毛做的牙刷,也开始被众人接受。

  以前用杨柳枝漱口,太麻烦了,每天都要去摘新的,但牙刷不同,又好用又方便。

  肥皂和牙刷的工坊都在城外。

  但食物的工坊,都是在城内。

  分成了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处。

  比如,每天工坊都会做大量的卤肉,各加盟店就近进货,然后拿去铺子售卖就行。

  又比如,包子,面条,腊肉等等。

  又比如,羊肉火锅店,牛肉火锅店,工厂卖料包,一大包可以煮一锅。

  甚至连咸鱼,都设立了铺子,不过因为产量的原因,进不进得到货,就不好说了,但铺子也没有浪费,同时在卖腊肉。

  莫少珩也扩展了咸鱼工坊。

  总的来说,乌衣巷有的,其他同样模式的街道都有。

  唯一的问题就是,有时候供不上货,这得莫少珩想办法解决。

  现在货源稍微还不稳定,但等一段时间,应该就没有问题了。

  几乎和想象中的一样,这些商品一开始售卖,生意就好到不行。

  将加盟商开心得一见到莫少珩就笑口常开。

  加上,莫少珩也开始让各区域推广送货服务了。

  赵岚都看到了送货服务的好处,莫少珩给这些加盟商一说,他们自然能看清楚。

  当然,有赵岚因为送货郎吃了官司的前车之鉴,在招收送货郎和运营模式的时候,也十分的谨慎了起来。

  反正用的也是小货郎的那一套。

  只不过,不需要他们像莫少珩一样养这些货郎,又是提供住宿又是提供食堂,还给安排教书先生,送《论语》课本。

  只需要按工人给工钱就行。

  一时间,送货服务基本覆盖了整个凉京,各自的货郎负责各自的区域,因为是统一调配,连一点摩擦都没有。

  凉京的生活,肉眼可见地发生了改变。

  是品质的提升。

  是生活方便的体现。

  大量的人也开始有了工作,凉京的生活面貌变化之快,让人乍舌。

  当初,南离能因丝绸,在几年之间发生巨大的改变,凉京有了这么多新东西,自然也会有些改变的。

  一座城池,就像活过来了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所谓繁华,或许这就是初时之景吧。

  莫少珩又开始每天看账本了。

  别说他,赵棣都看得心惊胆战的。

  大量的工坊建设和购买,大量的食材的囤积,每天的工人的工钱等,加一起,那花费实在有些伤眼睛。

  他总有一种错觉,一但哪里出了问题,他燕王府和镇北王府将同时连裤衩都不会剩下一条。

  莫少珩弄这些,光是镇北王府的钱是不够的,还加上了燕王府的。

  真的差不多掏空了。

  还好,除了巨大的开销以外,同时也是有进项的,不然真撑不了多久。

  媳妇会赚钱,但也太会花钱了。

  他是不是跟着,也算家大业大了?

  莫少珩有多会花钱,赵棣立马又见到了。

  东市中,那个叫买买提的外域商人又来了。

  莫少珩是带着两袋子黄金出府邸的,听说是那个叫买买提的外域商人,又带来了新的种子。

  莫少珩会做生意,现在基本是个凉京人都知道。

  其他的不说赚了还是亏了,但莫少珩在买种子上,大家都觉得是亏了的,亏惨了。

  比如,莫少珩上一次用好几袋子黄金买的种子,也就一种叫辣椒的,被制作成了调料,味道的确香和独特。

  但要说辣椒赚回来了本钱,他们是打死都不信的。

  更别说,上次用黄金换的水稻,花椒,黄豆,连影子都没看到了。

  现在竟然又拿这么多黄金去换。

  莫少珩是怎么想的啊。

  果不其然,第二日,莫少珩因为奢侈之风,被直接参了一本。

  莫少珩:“……”

  当然这是后话,现在他正拿着两袋子黄金,笑眯眯地换买买提带来的种子。

  买买提也特别开心,他觉得专门做莫少珩的生意,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他虽然翻越千山万水,但这些种子成本低啊,比带其他货来卖,还要赚。

  这一次一共两种种子。

  一种是甜菜种子。

  一种是白萝卜种子。

  莫少珩心道,发了发了。

  北凉因为没有足够的灌溉的水源,缺粮,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但在莫少珩看来,导致这个的,还有一个原因。

  没有经济效益十分高的作物。

  像北凉的主食粟米,颗粒极小,产量很低。

  在古代,这种经济效益低的农作物,早就被淘汰了,至少不可能作为主食种植。用有限的土地,种低效的作物,自然也就缺粮食了。

  但,他去年得到了水稻的种子。

  现在就等运河一修好,他就种水稻,水稻有多高产,相信它能一步步取代其他作物而持续到现代来看,就知道一二。

  也就是说,经济高效的作物有了。

  但北凉还缺什么?

  缺油缺好的糖。

  他去年得到了黄豆,但错过了播种的时节,今年也可以将黄豆种上。

  黄豆出油率是十分可观的,大豆植物油的美好,相信无人不知。

  现在,莫少珩用猪肉熬油,看上去是便宜了不少,但也只是相对便宜而已,而且数量十分有限。

  还有就是糖,北凉现在的糖稀,甜度太低了。

  在莫少珩看来,并非优质糖。

  但刚才他又得到了甜菜。

  也就是说,高产主食作物,高产油作物,高产糖作物的种子他都有了。

  民生最基本的四样东西,粮食,油,糖,盐。

  盐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其他三种也有了眉目。

  “发了发了。”

  不仅能带动北凉走向更好的生活,他也能大赚一笔。

  加上,去年圣人承诺的,他研究种子的定向培育,让他可以自由使用土地进行种植。

  一切都准备就绪,连东风都不欠。

  莫少珩将两袋子黄金交给买买提。

  按照和买买提的约定,想要用种子换黄金,除了这两袋种子外,还至少得提供一马车的种子,剩下的种子就按实际价格来算。

  所以莫少珩离开东市的时候,运了两辆马车走,一车的甜菜种子,一车的白萝卜种子。

  白萝卜是一种高效的菜,对北凉来说,亦是十分不错的东西。

  路上,遇到相熟的贵族,有人问道,“世子,你这是赚了多少钱了?花钱也……”

  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也太没有数了吧。

  简直就是败家子,北凉第一纨绔非你莫少珩莫数。

  莫少珩:“……”

  他不想说话。

  他现在大饼虽然画得大,但钱还没有赚到。

  裤带空空,说话都没有底气。

  现在账本上的盈余,他实在不好意思开口。

  打哈哈的回答了两句,赶紧走人。

  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纷纷,未必有什么恶意,就像是对一个一投千金的纨绔的饭后谈论吧。

  不过,莫少珩也就郁闷了一会儿,然后又开始乐呵了起来。

  等将两马车种子运进燕王府,赵棣都过来看了一会儿。

  见莫少珩一副捡到了便宜的样子,不由得问道,“花了多少?”

  莫少珩正沉浸在得到新种子的兴奋之中,不在意的道,“没花多少,两袋子黄金。”

  赵棣:“……”

  差点没站稳。

  两袋子黄金,要是算成他的俸禄的话,好多年的积蓄没有了,也亏得他还有一些产业,不然这媳妇可怎么养得起。

  莫少珩抬头,“怎么了?”

  赵棣咳嗽了一声,“没事。”

  “只是这粮食是怎么吃的?”

  莫少珩:“……”

  “你也忒奢侈了。”

  居然想吃掉他的种子。

  一口吃下去,可不得跟直接吞银子似的。

  “以后节约点,我们家当不多了。”他得教育教育赵棣,怎么能养成奢侈之风,等上了金殿上还不得被人参一本。

  只是没想到,第二日,被参了一本的是他自己。

  赵棣还回头看了他一眼。

  莫少珩:“……”

  赶紧转移话题,再被那几个老官儿口沫直喷地说下去,他都觉得他自己简直罪大恶极,罪不可赦了。

  “禀圣人,臣日日苦心在家钻研种子定向培养的学问,终于有了小小的突破。”

  愣是将所有声音都压了下来。

  日日在家钻研?

  那是谁搞得满城风雨,是谁弄的那个什么加盟店,一刻也没有消停过?

  听说天天往乌衣巷跑,什么时候变成了在家钻研学问了?

  赵棣也是嘴角一抽,莫少珩一天在干什么,他最清楚不过。

  莫少珩硬着头皮道,“如今正值春耕的时节,若是将播种的种子换成优良品种,来年的收益定能增加不少。”

  “所以,臣谏言,让各地加紧优选良种,并推广良种。”

  “若当地无良种的,也由官府负责,去外地调用。”

  金殿上,众人皱起了眉头。

  先不说莫少珩的良种说,有没有问题。

  百姓种地,都是自留种,现在让他们换种子,恐怕没那么容易。

  再说,更换种子,肯定得出钱购买,若是外地调种,价格就更不用说了,肯定远高于当地的种子。

  这法子,短时间内绝对推行不了,因为百姓不会愿意花这个钱,他们手里明明有种子不是,凭什么还花钱买别人的。

  一项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打破原来固有政策的实施,比想象的要难得多。

  莫少珩其实也有些准备,没想到,直接被否定了,关键别人说得还十分的有理。

  有时候,非是政策不好,而是根本实施不了。

  必须得让百姓看到其中的利益和好处,才能水到渠成的实施,不然费力不讨好。

  莫少珩也是感叹,看来还是得他将优良种的产量真实地展现给大家切切实实地看到才行。

  下朝后,莫少珩自己去准备自家耕地的播种问题了。

  他现在的耕地稍微有点多,赵棣以前买了不少耕地。

  正好带上一群学生,进行户外实践课,毕竟这些学生跟着他做种子的定向培育的课题,也是人尽皆知。

  若不做出点成绩来,这些学生以前吹出去的牛逼怕是收不回来了。

  陆陆续续的马车,向城外而去。

  马车后都是肥皂泡泡,追逐的孩子跑得哈哈大笑。

  莫少珩:“……”

  玩了这么多天,居然还没有玩够。

  不过看着城里的孩子跟着泡泡起舞,心情也好了很多。

  孩提,本就该快快乐乐的,而不是受饥饿所困。

  半路上遇到了豆子的宣传队伍,那泡泡吹得,简直专业极了。

  莫少珩这次去农庄,主要是吩咐必须使用他买来的良种播种。

  以及,他的辣椒,黄豆,甜菜,萝卜种子也都得大面积的种上。

  反倒是粟,象征性的种了一点点而已。

  然后就是查看一些耕地情况。

  路上,还问了问一群学生,“你们的良种选好了吗?”

  一群学生一个劲点头。

  他们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去选种,都是让家里去各地收的种子回来。

  然后,一颗一颗的选出来的。

  莫少珩:“……”

  这次出来,主要是看看耕地,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

  一群学生就玩得不亦乐乎的。

  郊外有微风,那七彩的泡泡能飞得更远。

  玩得都不想回家。

  当然一回到家,他们也跑去提醒他们父母,他们庄子上也得用他们买回来的优良种子。

  父母:“优良种子……”

  这些学生让人去各地买的那些种子本就很多,哪怕被这些学生筛选过后,依旧剩了不少。

  反正都是播种,用什么种子似乎也没区别,被这些学生耳提面命,也就答应了。

  接下来的时间,莫少珩基本每天都去农庄。

  耕地播种前,需要肥土。

  这样,去年流失的肥力才能补上,再能满足这一年作物的生长所需。

  肥土也简单,洒上烧过的柴火的碳灰就行。

  古时候做饭什么的都用柴火,这些碳灰以前都没有用处,所以现在完全是够的。

  “碳灰不仅仅是最好的磷钾肥,它还能杀死地里面的很多细菌。”

  一群学生笔记记录得哗哗的。

  他们在国子监,现在不被人看不起了,就是因为他们帮朝廷研究种子定向培育。

  他们对这些新奇的东西也颇为有兴趣,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还算上心。

  他们自己也分到了一块实验地,他们家里的其他地,他们不管,但他们那块,肯定是得按照学到了来耕种。

  认真到不行。

  所以只要是不用去国子监的时间,他们基本都跟着莫少珩在地里面到处跑。

  成了凉京十分奇特的风景。

  他们在做什么,凉京的百姓大概也知道,虽然可能没怎么听懂什么叫种子的定向培育。

  似乎,他们北凉,连以前的一群小纨绔小霸王,都变得不一样了呢。

  而莫少珩,却看着一群学生手上的纸笔,有些皱眉。

  毛笔,太不适合做笔记了。

  线装的软趴趴的本子,也不适合现在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