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43章 火凳火炕

  莫少珩听到来人通报,说他们草原上的猪出了点问题的时候,正在用葫芦瓢给院子里面的药材浇水。

  离种下这些药材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有的植株都长到膝盖这么高了,当然物种使然,像那些矮的植株,也才巴掌大小。

  自从莫少珩将这些药苗给各房都移植了一些过去后,整个镇北王府现在都变了一个模样。

  道路旁边,绿油油,青丛丛的,跟一个凉京城中的小花园一样。

  一开始,各房的人还有些疑惑,在院子里面种药材干什么?

  不过,听说移植过来的,其中有地精,黄精,何首乌,甚至还有一点人参苗的时候,惊讶了好久。

  这些药材可都是特别名贵的。

  种就种吧,反正她们平时也是用来种种花花草草,还因为天气原因,老是种不活。

  结果没想到,变成了现在这样。

  走在小路上,两边都是绿植,时不时能看见绿植中一棵名贵的药草。

  免不了要顿足欣赏一番,还和旁边的下人讨论几句。

  “这地精苗怎么长得这么好?”

  “可不是,听说这些地精都是生长在野外,平时都是去山里采,没想到现在我们院中,时不时就能看见一株,每次见着都觉得神奇,这可是好兆头。”

  “恩,平时让人注意着,可别伤着了,也让人看紧些,莫要让人顺了去。”

  想了想道,“不行,我得将它们记下来,心里得有数,不然少了都不知道。”

  各房的人,竟然开始自己关心了起来,每天还提醒着,让院子里的人浇浇水之类。

  由原来的种种花花草草,开始变成了种药材,而且,似乎这些药材比花花草草还好种活,也是奇怪了。

  莫少珩那里,他得去看看草原上,猪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可是大投资,耽搁不得。

  想了想,干脆将其他股东也叫上,要真出了问题,也得让大家都知道不是。

  十几辆马车出了城。

  结果一出城,正好遇到风尘仆仆回京的赵棣。

  赵棣这一走就是一个月,莫少珩也只在每次大朝会上听到赵棣的一些消息。

  应该是吃了一些苦,从赵棣身上直接能看到一些风吹日晒的痕迹。

  这下好了,将赵棣也叫上,所有参股的股东也全了。

  路上,莫少珩跑去赵棣的马车,“运河修得可顺利?”

  赵棣点了点头。

  工地上,主要由工部的匠师负责,他要做的也是让人管理着,调和匠师,官吏,工人,别闹出什么事来。

  现在难民有了工作,有了饭吃,又有帐篷住,也算安分,只要别闹出什么酷吏鞭打工人的事情来,运河就能一步一步的修好。

  现在想一想,他们北凉竟然要有一条运河了,还有些不可思议。

  莫少珩又问了两句,“我给你的咸鱼,吃完了么?”

  赵棣点点头,在工地上,吃食都清淡得很。

  那些咸鱼倒成了好东西。

  有一句每一句的聊着。

  而车外,知南和知北有些焦急,两人就这么呆在马车里,可别小别胜新婚。

  还好没多久,穿得跟孔雀开屏一样的赵焰秋跑了过来。

  这家伙一身的花纹锦袍,腰间挂着白玉和长剑,颇有些风姿。

  赵焰秋:“你那些学生又在闹事了,非说别人种的粟不好。”

  莫少珩:“……”

  现在正是粮食收割的时节,一路上都能看到百姓将地里的粟米割成一捆一捆的。

  赵景澄等学生也学着老农的样子,将粟放在手心一搓,搓出颗粒来,边看边放在嘴里爵。

  有模有样的。

  这样也就罢了,一群世家少爷,别人也不敢说什么。

  但他们边爵别人的粟还边说别人没种好。

  “肉都不够饱满,吃在嘴里没货,全是壳。”

  “啧啧,去了壳都没剩下什么了。”

  这不是当面埋汰人吗?

  莫少珩赶紧去将一个个学生赶回马车。

  今日的天气不热,甚至还有点微风。

  十几辆马车排成一条线,一路上嘻嘻哈哈的,倒也有些乐趣。

  赵景澄等人时不时要来问莫少珩一声,“我们的猪出什么问题了?”

  莫少珩没有看到情况,哪里知道啊。

  草原离凉京也就半天的路程。

  等到了的时候,眼前的一幕,和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已经大不相同。

  帐篷围成的营地连成了一片,能看出明显的生活气息。

  远处,围栏围起来的棚圈也排了好远,棚圈上也盖上了遮风挡雨的木板。

  现在营地里面没什么人,棚圈里面也没有牲畜,应该被放牧出去了。

  负责这里的管事迎了上来。

  莫少珩直接问道,“出了什么问题?”

  管事张了张嘴,“我也说不清,世子还是亲自看看。”

  莫少珩“哦”了一声,这倒是有趣了。

  带着人向营地外的草原走去。

  为了保证营地的清洁,是不让牲畜靠近这里的。

  也没走一盏茶的时间,眼前,才是草原上最大的改变。

  赵景澄等学生,嘴巴张得都合不拢。

  哪怕赵棣赵焰火秋也是心里一震。

  他们府上负责牧场的管事,也有按时给他们汇报,莫少珩收购了多少猪崽羊崽牛崽到草原上,他们看了一眼,似乎也就那么一回事,数字而已。

  但现在……

  风吹草低,满眼都是看不到尽头的猪牛羊,一堆一堆,或者埋头吃草,或在打闹玩耍。

  这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一幕。

  这一幕他们永远都忘不了。

  真的,那画面太震撼了,眼中所见都是。

  震惊过后,一群学生尖叫着就往前面跑。

  “这就是我们的牧场?”

  “都是我们养的?”

  “妈呀,也太多了吧。”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北凉肥得流油。

  “不行了不行了,我突然觉得我太富有了。”

  “都是我们的。”

  笑声随着风传得老远。

  一看就知道,等它们长大了,得卖不少钱。

  赵景澄等跑了过去,引起了不小的混乱,但这些猪牛羊也怎么不怕人,只是挪动了一下,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

  甚至拿着青草去喂它们,它们都会自己靠过来。

  将一群学生笑得缩着小脖子,高兴坏了。

  莫少珩和赵焰秋赵棣也走上前,拿着草喂一喂,看着吃着自己手上青草的猪牛羊,居然十分的治愈。

  有牧童跑了过来,看了看情况,这才离开。

  这些牧童也和一开始到这的沉闷不同了,迎着风,跟在牛羊后面撒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脸上的笑,是那种孩子单纯的笑容,是真的自由自在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也是草原上的一大变化。

  莫少珩这才将目光移动满地的猪身上。

  看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不由得道,“也没觉得长得奇怪。”

  结果,赵景澄等围了过来,“奇怪的,猪不是长这样的。”

  莫少珩:“……”

  赵景澄还拉着一头猪,扯着耳朵,“你看看这猪的脑袋,都长成方形了,肥头大耳的,猪可不是这样。”

  “这有这猪身体,妈呀,它怎么长得这么粗了,跟水桶一样,都圆了。”

  “还有这腿,跟树柱子一样。”

  “猪不都是干瘦干瘦小只小只的嘛。”

  旁边的管事也道,“这才养多久就这么大了,比别人养了一年的猪还大,着实吓人,我实在有些担心怕是出了什么妖孽,这才不得不让人通知世子一声。”

  莫少珩:“……”

  赵景澄还在那扯着猪耳朵,“难道真成精了?这……难道是头猪精?”

  莫少珩弹了一下赵景澄的脑门,“胡说什么。”

  他这才想起,北凉的猪的确长得“干练”了一些。

  和他们现在养的肥嘟嘟的猪,是有些“不一样”。

  猪如果不阉割,是会强烈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的,体型差距的确比较大。

  莫少珩说道,“没事。”

  “继续养,还能长得更大,等过年的时候差不多才算长够。”

  管事都吞了一口口水,“还……还能长?”

  妈呀,那还是猪吗?

  莫少珩点了点头,“大致能长到一百五到两百斤。”

  然后又是一笑,“我当初不就给你们说过,用我的养猪秘诀养大的猪,肯定赚钱。”

  众人:“……”

  难怪莫少珩非得顶着他们的质疑,也要将收购来的猪都阉割掉。

  原来都在莫少珩的预料之中。

  不过,莫少珩一个名士,哪里来的这么奇怪的偏方。

  赵景澄等一脸问号,什么养猪秘诀啊?怎么就是不肯告诉他们。

  莫少珩也松了一口气,还以为真出了什么问题。

  难得来草原一趟,自然要玩个够。

  赵景澄这少年似乎特别喜欢小动物,又跑去牵小牛犊。

  现在已经不能称为小牛犊了,半大的牛犊已经能看出一些体魄来了。

  一群小牛走在一起,悠闲的圈着尾巴,看上去也颇为壮观。

  还有遍地的小羊,比起猪和牛,它们就活泼多了,叫得咩咩的。

  逗得一群学生笑趴在地上打滚。

  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是开心。

  面向草原,似乎连心胸都广阔了一点。

  这些学生的府邸跟来的管事,也是笑呵呵的,怎么看他们的牧场应该都有得赚。

  他们这次的投资,看样子比他们预计的还要好些。

  心中还在想着,早知道当初多投一点钱,也能多分一点那什么股份。

  他们真的完全不用超心牧场的事情,等着收钱就行,这种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等赵景澄等学生,在草原上跑得疯了,玩得累了这才围过来。

  嘴巴里面还在嘀咕,“我们的猪牛羊怎么长得这么好呢!”

  一脸的凡尔赛。

  今天比上一次来的时候要凉快一点,加上有点小风,自然是舒坦的。

  看着这些玩得畅快淋漓的学生,莫少珩不由得道,“你们要是在国子监学习也这么用心,哪会时不时将先生气跑。”

  赵景澄缩起了脖子,他知道说的是他,因为就在昨天,知山先生又被他气跑了,说是要辞行回老家。

  这老先生都辞行好几次了,心眼小得跟针眼一样。

  莫少珩之所以知道这事,还是祭酒告诉他的,给他说,要是知山先生真的走了,莫少珩就得负责多教一门课业了,八股制艺。

  莫少珩吓得都一哆嗦,这些学生是真的闹腾啊,他还忙着做生意赚钱养家,还得上朝,教一课都是让这些学生跟着他到处跑,哪有空教文化课。

  所以他这才提了这么一句。

  赵景澄有些不服气,“这一次也不是我一个人气着了知山先生,还有范慎……”

  “先生课上教制艺,他一个字都不写,将先生气得胡子都拔掉了好几根,还说范慎,他这样制艺,连个丁都评不上。”

  范慎哼了一声,“我以前也是一个天才,做的制艺都是甲等。”

  赵景澄:“那是以前,哪个不知道范府的小神童,但你现在不是不行了嘛,不然也不会分到我们学舍,我制艺还能评个丁。”

  莫少珩:“……”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莫少珩也发现,范慎的文化课是十分不错的,但为何也分到了这个学舍?

  更不应该,制艺连最低的丁也评不上。

  刚才赵景澄还说范慎以前是个了不得的小神童。。

  赵景澄看莫少珩看向他,说道,“范慎忒古怪了,他一拿笔写字,他眼睛就会变成灯笼一样,又红又肿,睁都睁不开。”

  莫少珩都愣住了,还有这样的怪事?

  赵景澄拿出一个线装本子,“上面就有知山先生昨天的制艺题,不信让范慎写。”

  范慎似乎也不怎么在意,拿着笔杆子写了起来。

  一篇制艺才写了个开头,结果,范慎的眼睛直接红肿了。

  南一愣是看了好久,拿出他箱子的医书,“怪事怪事,我的《疑难杂症三百例》里面都没有这样的记录。”

  莫少珩也是惊讶,“神经性过敏症。”

  由神经紧张引起的局部过敏性症状。

  这病比什么花粉过敏,灰尘过敏还罕见。

  它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精神类疾病。

  范慎以前是一个名传凉京的神童,但少年成名未必是什么好事。

  范慎在享受名声的同时也承受着他这个年龄无法想象的压力,一但压力超过了阈值,问题就来了。

  有的性格大变,有的就如同范慎这般,开始出现抗拒现象,抗拒得实在厉害的时候,身体就会本能的拼命抵抗。

  就比如范慎的眼睛,其实就是一种恐怕连他都不清楚的抗拒反应。

  莫少珩说道,“没事,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后慢慢就会好起来。”

  虽然这么说,但他也清楚,范慎要是过不了这一关,这病恐怕会伴随一生。

  一个家的子辈,却不能提笔,怕是要遭不少非议的,特别是范慎这病情况特殊,那些喜欢神神鬼鬼的人,多少会传一些不好的话。

  莫少珩说了一句,“小病而已,不用担心。”

  这时,赵景澄突然道,“那我也有病。”

  “我每次走进国子监,我浑身上下哪哪都不适,就像有人在用刀子磨我的肉一样。”

  莫少珩:“……你这纯粹是不爱读书。”

  赵景澄:“真不是病啊?”

  他还想着,他回去给他娘说说,以后就不用去国子监了,他一听先生讲课,他脑瓜子就疼。

  又玩了一会,既然猪没有什么问题,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返回凉京。

  赵景澄等学生还趴在车窗上不舍地往后面看,“什么时候还来看又白又胖的胖嘟嘟?”

  莫少珩说了一句,“等过年的时候就能再看到了,到时候我让人将猪赶进城。”

  赵景澄一喜:“真的?”

  莫少珩心道,当然是真的,过年的杀猪饭当然是要吃的。

  只是到时候,可能不是又白又胖的胖嘟嘟了,而是肥头大耳,满身的肉。

  秋风转凉。

  现在赵棣回来了,莫少珩又开始担心婚约的事情了。

  结果,过了好几天,居然都没有人来催他,不由得有些疑惑。

  以天妃和永安夫人都偷偷跑去看贵女了这么心热的情况,不可能赵棣回来了还不赶着来事儿。

  莫少珩让人去打听了一下,结果得到了一个奇怪的消息。

  赵棣病了,一提解除婚约的事情,他就生病。

  莫少珩:“……”

  听说天妃已经找了个钦天监的人去看情况,钦天监的人只说,婚约暂时不能退,一但退了,燕王的病怕是好不了。

  天妃因此还颇为有些歉意地召见了永安夫人,“这事儿恐怕得缓缓。”

  说得还有些实在对不住人的样子。

  莫少珩:“……”

  赵棣“病”了,莫少珩自然是要上门去看看的。

  到了燕王府邸,上上下下的确感觉紧张了不少。

  只是,等莫少珩见着赵棣的时候,赵棣啥事儿没有地在书房练字。

  莫少珩说道,“你这借口妥是不妥?”

  赵棣答了一句,“暂时是妥的,但也不能拖太久,不然会惊动圣人。”

  站在赵棣身后的知南知北,眼观鼻鼻关心,他们什么都没有听到,刚才天妃才招了他们去问情况呢。

  赵棣看了两人一眼,两人这才出了书房,将门带上。

  莫少珩愁得脑门疼。

  赵棣看了一眼突然没了形象的莫少珩,道,“你就这么不想解除婚约?”

  莫少珩没什么注意力的点了点头,“嗯。”

  赵棣:“……”

  怎……怎么能这么直接,他怪不好意思。

  莫少珩又道,“要是你撑不住了,解除就解除了便是。”

  终归是他自己的事情,不能拖着别人共沉沦。

  赵棣:“……”

  探望完赵棣,莫少珩去了乌衣巷。

  琴楼,南一正在用蜜蜂给范慎和赵景澄针灸,周围围了一群学生看热闹。

  “少师说,你这个一写字眼睛就肿的毛病不是什么大事,天天来我这针灸一番就好了,正好让我练练手,我用蜜蜂给人做针灸还是第一次。”

  让范慎觉得这不是个什么大毛病,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的治疗法。

  至于赵景澄,他是看着好玩,也让南一给他针两下,都是普通的活血化瘀的穴位,正好治一下他这越来越胖的毛病。

  蜜蜂的尾针刺进穴位,看着还挺神奇。

  只是没一会儿,赵景澄突然“啊”了一声。

  “南一南一,你快看看,我这手臂怎么了,怎么跟个猪蹄子一样?”

  南一看了一眼,“没事,我这不是手生,蜜蜂尾针的毒素没把握好,手臂中了点毒而已。”

  “要不,我将你另外一只手臂也扎成一样?对称点好看。”

  赵景澄:“……”

  他只知道他中毒了。

  眼睛一转,“那你将我另外一个手臂也扎两针,我也不用写什么制艺了。”

  莫少珩上来的时候,赵景澄直接举着两只肿了一圈的手臂跑了过来,“老师,要不你去给知山先生说一声,我都变猪蹄了,怕是没办法完成制艺了。”

  莫少珩看了一眼,“没事,明天就好了。”

  家养蜂尾的毒性是很弱的,弱毒性刺激皮肤,反而能提高免疫能力。

  赵景澄:“……”

  所以,白扎了?

  那,他这两猪蹄怎么办?

  气鼓鼓。

  见莫少珩来了,赵景澄又开始诉苦,“今天忒气人了。”

  莫少珩:“今天是知山先生的课吧?你们又早退了?”

  赵景澄缩了缩脖子,“今天还真不是我们故意逃课,而是……”

  “我们在学舍讨论种子定向培育的事情,结果,隔壁学舍的王孝廉,就是镇东王府那个,上次三街之战输给我们过后,天天找我们麻烦。”

  “竟然跑到我们学舍,说我们一天不学无术,还引了好多人来围观。”

  “我们解释了半天,他们愣是没听懂,还一个劲说我们是国子监之耻,没有个读书人的样子。”

  “气死我了,一群败军之将,还那么嚣张,我看他是输了过后人都疯了。”

  “难得和他扯皮,所以我们干脆就跑出来了。”

  其他学生也直点头,“国子监那些学生就是看不起我们,说我们独立独行,哼,我们还看不上他们呢,不就是会念书了一点。”

  莫少珩皱了一下眉,已经开始出现无法融入集体的情况了?

  这些学生不像他,他本身就有成熟的思想,所以能很好的处理和其他人格格不入的情况。

  但他们不行。

  他们现在或许只是说一些气话,但被整个国子监的学生孤立得太久,还是会出问题的,赵御宁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其实现在的问题是,国子监的学生开始不理解他们了,所有才了所谓地看不起这些说法。

  莫少珩想了想,的确得想过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也要让这些学生明白,他们做的的确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可以高傲地抬起头,面对任何的置疑和责问。

  他们应该更加的拥有少年人的自信,而不是觉得别人看不起他们。

  过了两日,大朝会上。

  莫少珩看向金殿前方,赵棣居然没有来上朝,这病装得还真够像。

  现在冬季很快要到了,朝廷也在筹备各地过冬的事宜。

  北凉还算好的,冬天不是特别冷,听说其他诸国,有的冬天能冻死好多人。

  等诸位大人讨论完,这时莫少珩站了出来。

  “禀圣人,臣有本奏。”

  像莫少珩这样的小官,哪怕上殿,一般也是不会说话的,算是越级上禀圣人了,只要出现一次这种情况,恐怕都会得罪好多人。

  但莫少珩情况有些不同,他是镇北王府世子,加上他的直属上司是他的老师上议大夫,别人范寇都没说什么,他们就更不会说什么了。

  再加上,每次莫少珩殿上开口,总会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让人特别想听听他要说些什么。

  莫少珩继续道,“如今马上就要入冬,冬后就是春季春耕。”

  “臣如今正在研究种子的定向培育这个课题,请圣人允许臣挪用几块土地作为实验地来进行研究。”

  北凉因为耕地稀少,擅自将耕地挪作他用,是重罪。

  圣人还没有反应,倒是殿上的几位大臣面露惊讶。

  种子的定向培育?

  这不是他们家小祖宗说的那个?为了这事,他们家里的小祖宗差点没将房顶都给掀了,硬是偷偷派了人,各地去收购什么优良种子了,要不是花费实在太高,他们都将人喊去东唐给他们买种子了。

  最近因为这事,家里可是鸡飞狗跳得厉害。

  他们也不只这一个后辈不是,小小年纪就如此动用府中力量,其他房的人能服气?

  府里现在那才叫争得个厉害。

  莫少珩继续道,“种子的定向培育若是成功,至少让我北凉的粟的产量提升三成。”

  “这一研究利国利民,研究和花费的代价却很小……”

  众臣:“……”

  都没听清楚莫少珩后面在说什么了,他们耳朵里面还在回荡着那句,让北凉的粟的产量提升三成?

  北凉最主要的粮食就是粟,提升三成是什么惊世骇俗的概念?

  况且,莫少珩也说了,只是需要一些耕地作那什么实验地。

  忽略不计的代价就能换来这么大的利益,无论成不成功肯定都是要试了,不仅要试,朝廷还必须大力支持。

  莫少珩这人是有点妖的,要是他真成功了,那可是整个北凉之幸啊,将是震惊天下的壮举。

  殿上好些大臣张了张嘴,所以他们家子辈真没有乱来,而是在做着如此重要,甚至会影响整个北凉的事情?

  然后眼睛一亮,要是成功了,岂不是他们家小祖宗搭上了莫少珩这一场东风。

  哪怕仅仅是和提高粟米产量沾上一点边,也是有功于北凉,以后的仕途肯定顺畅得多。

  莫少珩继续道,“这个课题需要一些人力,我正好在国子监开了这一课,想让已经有些基础的学生协助研究。”

  “所以,请圣人允许,让我学生所在的府邸,空出一块耕地来,方便他们作为实验地进行研究。”

  “当然,若是各府有困难,那块实验地的损失可以算在我镇北王府身上。”

  众人:“……”

  别说一块地,现在有人巴不得能沾一点边。

  但……莫少珩竟然故意提了他那些学生一嘴,这是提前将他的那些学生推到朝廷面前啊,为何?

  莫少珩的要求,圣人自然是直接允了,这一点微乎其微的代价换一个可能都是值的。

  至于占用各府的耕地,圣人直接让朝廷进行补偿。

  但没有一人应,要真是让圣人补偿了,这功劳就没有他们的份了。

  以后说起,他们府里可是出了地的,这一两块地的收益对他们来说,芝麻绿豆都算不上,他们可不傻。

  下了朝,莫少珩还对他学生的这些长辈说了一声,“以后还要劳烦各位配合一下我那些学生。”

  不多时,消息就传到了国子监,整个国子监都沸腾了起来。

  赵景澄等也是傻眼了。

  说他们不务正业?说他们游手好闲?

  现在再说试试,他们可是在为北凉而努力,连圣人都承认了的。

  看不懂他们在干什么,所以就轻视他们,哼,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做的事情多有意义了吧,才不是闹着玩。

  笑得整个脖子都缩了起来,他们还这么小啊,但……他们这算是已经参与朝政了吧?

  说出去怕是都要惊掉人的下巴。

  心中不由得想到了莫少珩,老师这是在让所有人承认他们的意义吗?

  第一次感觉,原来他们也不是人人口中一无是处的存在,不是只知道纨绔玩乐。

  他们是为了北凉而努力的国之栋梁。

  国子监的气氛也变得不一样了,赵景澄等走到哪里都被人指指点点的,但现在的指指点点和以往有些不同了。

  王孝廉也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赵景澄他们面前,因为就是王孝廉,带着人跑到赵景澄的学舍,仗着成绩好,就差指着别人的鼻子训斥了。

  秋天快要过去了。

  莫少珩每天抱着账本,扣着字眼在算账。

  进账居然还不错。

  要不是前期花费了不少,说不得都开始赚钱了。

  是个好迹象,总比以前年年亏损好。

  莫少珩正想着,以后赚了钱,他就当一条咸鱼,这小日子过得舒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安心的当一个纨绔。

  这时候,宫里来人了,一个老嬷嬷,说是天妃召见。

  莫少珩都紧张了,他现在怕天妃召他去商量婚约的事情。

  但又不可能不去。

  莫少珩去了朱霞宫的时候,在门口还正好遇到了赵棣。

  两人对视一眼。

  恐怕今天凶多吉少。

  还好,天妃召见赵棣,好像只是关心赵棣的“病情”。

  赵棣“病”了好些天,也只得硬着头皮说,病好得差不多了。

  至于召见莫少珩,因为天妃养的那些蚕已经结茧了,让他来看看情况。

  莫少珩去了养蚕的宫殿,现在蚕已经不是养在簸箕里面了。

  而是在一个个用竹枝扎起来的大扫帚上。

  白色的蚕茧就挂在张牙舞爪的大扫帚上,看上去像是满天繁星。

  莫少珩摘了几个,对着光看了看,答道,“可以抽丝了。”

  抽丝剥茧,里面的蚕蛹是会死的。

  如果想要留蚕种的话,还得留一些蚕茧继续养着。

  莫少珩早将抽丝剥茧的方法一并交给了天妃。

  天妃让人将抽丝的手工车搬了来,这东西她养蚕边让人做好的。

  第一次抽丝,莫少珩得看着,需要确认不出错。

  宫女们也特别的小心翼翼,这蚕丝,可和金丝是一个价格。

  抽丝是个细腻的活儿,抽丝剥茧之所以蚕蛹会死,是因为需要将蚕茧泡水,蚕蛹会被闷死在里面。

  蚕丝自然是好看的,只是剩下的蚕蛹就有些吓人了。

  一些小宫女吓得脸都白了。

  明明蚕挺可爱的啊,怎么变成蚕蛹后就这么吓人。

  莫少珩一笑,“别看它们丑,但它们还能吃,全是蛋白质。”

  一群人:“……”

  这就实在难以接受了。

  所以莫少珩离开的时候,身后跟着几个下人,一人提着好大几包蚕蛹,“天妃说,以后这些蚕蛹都让送到世子府上。”

  莫少珩:“……”

  好吧,虽然他也不吃,但真是好东西啊。

  莫少珩和赵棣走得特别快,因为怕天妃问他们婚约的事情。

  果然,天妃回过神,也是一愣,“被那蚕蛹一吓,都给忘记了正事。”

  想着下次召见再问也不迟,她现在还得按照莫少珩给他的手册,将蚕丝织成绸,第一次肯定是得更加小心翼翼才行。

  走出皇宫,莫少珩这才松了一口气。

  然后对赵棣说,“要不我均一点蚕蛹给你?”

  赵棣头都没有回。

  莫少珩:“……”

  得,他拿回去给府里的姑娘们吃。

  结果,等莫少珩拿回府,差点没将姑娘们吓得花颜失色。

  莫少珩:“……”

  真是好东西啊,大补。

  看了看蚕蛹,好吧,他也下不了口。

  扔了又实在可惜,想了想,带去乌衣巷,让厨子炸了给小货郎们送去,正好补一补。

  豆子拿着一个炸好的蚕蛹,啃得有劲,边啃边看向莫少珩,“世子不吃吗?”

  莫少珩摇了摇头,问道,“好吃吗?”

  豆子点了点头,“好吃,全是肉。”

  他最近吃了好几次肉了,招娣哥给他说,其他地方的百姓,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次肉呢,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可好了。

  莫少珩心道,也算物有所值。

  不过,蚕蛹到底是啥味儿啊?鸡肉味儿?还是虾味儿?

  季节转变说来就来。

  感觉没过几天,天气就开始转凉了。

  永安夫人派人给莫少珩和南一送来了好些厚衣服。

  若是穿得单薄了,还有些冷。

  莫少珩让人去了一趟牧场,棚圈里面得铺上干草,晚上冷,这些牲畜睡在干草上挤在一块才不会冷着。

  府里的雪糕也停止制作了,原本秋末的时候还赚了不少钱的。

  这一换季吧,又是花钱的时候。

  除了府里的姑娘,莫少珩的小货郎也得制点厚衣服,不然再冷些,一个个冻得发抖也可怜,更别说还得走家串巷的继续做生意。

  听说小货郎现在反而忙了起来,习惯了送货的这一部分百姓,天气冷了反而更想让小货郎送货上门了,方便。

  祖母看着莫少珩又划了一笔钱给小货郎们制衣服,也没说什么。

  她们家珩儿会花钱,现在全凉京人都知道的。

  又过了些时日,街上的人走路的时候都开始搓手了。

  莫少珩也开始感觉到了一点冷,特别是晚上。

  北凉的冬天的确比其他诸国要暖和一些,但莫少珩忽略了一个事情。

  就是古时候的房屋,并非是钢筋水泥,房子密闭不够,就算不漏风,但冷意还是会传递进来。

  莫少珩想着,等再过一段时间,怕是会更冷一些。

  贵族世家,会烧一些昂贵的少烟的木材,做成火盆取暖,自然不会特别怕冬天。

  但普通百姓就不行了。

  比如他的那些小货郎,哪怕有了被子,但住的是仓库,仓库更不保暖。

  莫少珩眼睛一亮,或许……有一笔大生意等着他。

  正好趁现在还不太冷,搞起来。

  莫少珩兴冲冲去找匠师余叔了。

  然后花了好大一笔钱,开始买砖头。

  北凉的房子,都是底部是砖头砌的,上面是木头作为主体建筑,城墙也是砖头砌的。

  砖并不难买到。

  凉京人就纳闷了,莫少珩怎么能这么花钱?

  简直是赚多少,恨不得加倍花出去。

  买这么多砖头,修房子不成?

  但也没听说镇北王府买了什么地契之类。

  莫少珩和余叔商量了好几天,砖头也开始慢慢运进了城。

  “余叔,我说的这个能实现吗?”

  余叔答道,“将砖头交错着,能行,但不能太大,不然一上人就会塌。”

  莫少珩点点头,“能行就成。”

  首先开工的是祖母的房间。

  祖母年纪大了,加上有风湿,最是受不得冷。

  祖母还在奇怪,“砖头砌在屋子里面是个什么意思?”

  莫少珩说道,“我给祖母砌一排最好的火凳。”

  “平日里,伯娘叔娘不是最喜欢来祖母这里,等我这火凳一砌好,往上面一坐,又暖和又舒服,闲聊一整天都不会觉得冷。”

  “再砌一火炕,晚上睡上面,也是暖和的。”

  祖母笑了,“什么火凳火炕,说着还挺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