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第37章 送货到家服务

  莫少珩也没有想到,拉投资居然这么成功。

  心里一高兴,说道,“带你们去见识见识我的养猪秘诀。”

  干脆让人去将燕王,赵焰秋等也一并请了过来。

  一个院子,几只足球大小的小猪仔。

  众人不由得看向莫少珩。

  他们还有点懵,莫少珩找他们来看什么养猪秘诀?

  莫少珩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不过在此之前,他得将南一还有十五个学生赶出去。

  因为,怕他们留下心理阴影,连睡觉都会被吓醒。

  剩下的人更加古怪了,这什么秘诀,小孩不能看?

  正疑惑,就见一颤巍巍的老宫人走了出来,一看就是以前宫里面退下来的。

  老宫人看向莫少珩。

  莫少珩笑着点了点头。

  众人不由得提起了注意力,只见老宫人拿出了一把勾型的奇怪小刀具,逮住了一只小猪仔,按在了地上。

  猪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手起刀落。

  赵棣:“……”

  整个脸黑得比锅底还黑。

  这就是莫少珩差点夸到天上去的养猪秘诀?

  赵焰秋:“……”

  整个身体都在哆嗦。

  堂堂北凉第一才子,竟然……竟然干出这样的事情来,竟让人当着他们的面,给小猪去势。

  他的剑在哪里,他要砍人。

  莫少珩见形势不妙,掉头就跑。

  这真的是养猪最重要的秘诀啊。

  不去势的猪,长个七八十斤也就了不起了,而且肉腥膻无比。

  去了势的猪就不一样了,一天就知道吃,吃了睡睡了吃,肉中的腥味也能最大强度的控制。

  这个伟大的发现,才让猪肉一度成为最日常的消耗品,不然那么腥又没有经济价值的猪肉,谁来投资啊。

  众人虽然脸黑,但该商讨的还是得商讨。

  莫少珩都不敢大声,因为众人好像对他的意见有点大。

  南一和十五个学生,还一个劲的想去看热闹。

  莫少珩拿出一张列好的章程说道,“我大概算了一下投资需要的资金。”

  “各位来看一看,资金具体的使用也列在了后面。”

  “我会根据各位所出资金所占的比例,最终来决定以后的分红占比。”

  这一谈就谈了大概一天,各府的情况也的确不同,投资的意愿的强烈也不同。

  最终敲定的结果。

  莫少珩,因为说服了圣人,免费得到了大草原的使用权,又免费能招收到大量牧童。

  加上后续的管理和技术支持,最终占整体股份的两成。

  然后就是燕王赵棣和赵焰秋,各占两成。

  赵焰秋的母妃家有商家背景,家里肥得流油,莫少珩是知道的。

  没想到燕王赵棣居然也这么有钱,以前倒是小看他了。

  剩下的四成,就由剩下的各家平分。

  如此,利益分配大致完结。

  莫少珩说道,“虽然说是由我镇北王府负责经营,但为了避免一些帐目不清等问题,各府也还是需要派些人的。”

  当然,不是参与经营,而是在财务上让各府都能放心。

  算是一种监督机制?

  众人点点头。

  等确认后,又去了一堂宗府,让各府的主事人来画了个押,在宗府的见证下,契约正式生效。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去各地购买猪牛羊的幼崽等等。

  这一忙起来,还真就停不下来了。

  等收到各府邸承诺的资金后。

  莫少珩也开始安排人接收牧童了。

  凉京城外,排起了长队。

  镇北王府的人正在登记前来送孩子的难民。

  一时间围观的人还不少。

  “嘶,莫少珩竟然真的帮难民养孩子。”

  “本以为过去了几天都没有消息,还以为不了了知。”

  实在太过震撼了,“莫少珩到底拿什么养啊?”

  这得多少孩子啊。

  想不通,但事情就发生在眼前。

  整个洵州六地,那得多少孩子,这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哪怕将镇北王府都给卖了,也是养不起的。

  其实他们想多了,莫少珩当初说的是,若是难民养不起孩子,他可以帮着养。

  这样就刷掉了一大部分。

  加上父母亲情难离,若不是真到了逼不得已的情况,又有什么父母愿意将自己的亲生骨肉交给别人来养。

  虽然也有些狠心的父母,但毕竟是少数,可以忽略不计,成不了主流,也永远不能成为主流。

  加上,这些难民现在还有另外一个选择,他们可以选择去修运河,这样就能得到粮食。

  如果家里孩子太多,连修运河都养不活了,那么也就只有将孩子送来这里了。

  哪怕有了上面的因素,来送孩子的还是排起了好长的队伍。

  他们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场面凄惨到了极点,哭声,哽咽声汇聚成了一团。

  这是在不得已地斩断他们这个世间的血缘。

  莫少珩也在看着。

  送来的小孩,有男孩,也有女童,脸上都是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成熟和茫然。

  或面黄肌瘦,或一身肮脏凌乱。

  走投无路的难民的样子,可以想象是什么样的。

  眼前悲惨的画面,是无法想象的,如果说这世上什么最触动人心,现在的一幕,没有之一。

  南一看着莫少珩眼眶下的湿润,“少师,你哭了么?你是为他们而哭?”

  莫少珩摇了摇头。

  是,也不是。

  他的泪是为这个时代而落。

  在以前在电视上也不是没有看到过如同难民一样的儿童,只是从来没有想过会如此的触目惊心。

  而在这个时代,一但有任何的天灾和人祸,这样的一幕就会重复的出现。

  错的,是这个时代。

  莫少珩看着生离死别的难民,张了张嘴。

  最后还是道,“各位,也不用如此,我承诺你们,你们以后依然可以来看你们的孩子,若是以后不愿意了,随时都可以将你们的孩子带走。”

  。

  身后的老兵喊道,“世子!”

  哪有……哪有将孩子送给他们养了,以后还要回去的道理。

  哪怕在民间,将子女送出去给别人了,也是斩断了他们之间的血缘了。

  正在哭哭啼啼分别的难民也是一愣。

  以后还能见他们的子女,想带走随时都能带走?

  周围围观的人也张了张嘴,鸦雀无声。

  莫少珩此举,看上去愚蠢到了极点,一点好处不要,平白给人养孩子,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开口说点什么。

  因为他们扪心自问,应该是做不到的。

  安静,安静。

  这时,凉京城外的官道上,一大批的马车自远方而来。

  有人喊了一声,“东唐的粮食来了。”

  嘶!

  是粮食,是送粮食来的车队。

  那车上一袋又一袋的粮食,让难民看到了希望。

  这一次的灾难虽然煎熬,但他们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众人又看向莫少珩。

  在登记的镇北王府的人,每登记几个,就发给孩子一顶名叫帐篷的东西。

  然后有专门的人在旁边教这些孩子如何搭帐篷。

  那高耸的帐篷搭起来后,能看到人在里面进进出出,就像……一个特别的房子。

  听那些人说,的确是房子,是莫少珩承诺的,要给难民的房子,由朝廷牵头,正在各地收购麻布制作这名叫“帐篷”的房子。

  第一批,就给了这些难民中的孩子。

  听说,只要去应招修运河,朝廷也会发放这样的房子给工人。

  难民,无衣无食,居无定所。

  但……莫少珩从东唐借来了粮食,又给难民带了遮风避雨的房子,还帮着养孩子。

  难民张了张嘴:“……”

  他们的感情复杂到了极点,若是以前,他们对莫少珩是纯粹的恨意。

  但现在,竟然有些说不清了。

  若是……若是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不是莫少珩,他洵州六地的百姓家家户户定是要为莫少珩立长生碑的。

  这时,一个正在将孩子交出去的难民,突然说了一声,“多……多谢。”

  莫少珩都愣住了,一时间都以为听错了。

  然后正了正身,或许这一声“多谢”,已经值得了吧,原本心理多少是有那么一点点委屈的,但若是设身处地为这些难民想一想,他们其实也是没有错的。

  如今,有了粮食,有了“住处”,这一场原本让人担心的灾难,似乎也不是那么难渡过了。

  赵棣也在一旁看着,他现在负责运河修建的统筹事宜,也在旁边设得有招工的点。

  难民:“……”

  心中无尽的怨,不知道为何,在莫少珩那句,承诺他们以后能随时带走孩子的话后,加上看到了粮食和“房子”后,似乎那怨也消散了很多。

  甚至……甚至让他们这时跑到莫少珩面前去辱骂他,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这样的莫少珩太矛盾了,竟让他们不知道用何种态度去对待才是正确的。

  终于,有人走向了招工点,然后是一个接一个。

  心中的怨恨小了,自然更多的就该考虑以后的日子了。

  这个以工代赈以工代税的朝令其实仔细想想还是不错的,能让他们度过此时的难关,他们一群难民,有这样一种靠自己就能活下去的方式,又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况且,朝廷看在他们是难民的份上,承诺的代税的年限还是十分吸引人的,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度过此时的难关,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他们看到了希望。

  赵棣也在看着莫少珩。

  招工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此时的莫少珩,就像是所有人迷途路上的一盏灯,照亮着前方。

  明亮得让人移不开眼。

  赵焰秋也嘀咕了一句,“这人还真是有些不同,和小时候一样,明明都没有路可以走了,硬是让他开辟出一道路来。”

  莫少珩的处境有多凶险,所有人都是知道的,但他硬生生地在绝路中找到了生存的方式,还让人说不出一个不是来。

  看看那些难民,当时对莫少珩的恨意到了什么程度,甚至在圣人面前,都要逼迫莫少珩赴死。

  但现在呢,眼神中的怨恨似也转变成了谁也看不懂的东西。

  莫少珩看着越来越多收留的孩子,招了招手,让人送去草原上了。

  现在时间还早,等去了草原,在日落前就能将帐篷搭好。

  有了帐篷,怎么也比他们卷曲在城墙脚下要好。

  当然也不可能让一群孩子在草原独自生活,去的人除了镇北王府的人,还有燕王府,赵焰秋府上,反正加盟的府邸都会派一些人去。

  牧场需要搭建管理,正好有大人在,也能管理这些孩子。

  这些天,除了派人去收购猪牛羊的幼崽,也派人去收购木材了,直接运去了大草原。

  莫少珩想了想,现在这里收留孩子的情况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正好跟着第一批牧童去草原上看看,他得看着临时的营地搭建起来他才安心。

  莫少珩向赵棣等人走去,“要不要一起去草原上看看?”

  虽然各府都会派人前去,但他们亲自去看一看,自然也是好的,毕竟可不是小投资。

  几人点了点头。

  赵景澄等十五个少年也跟了上来,他们眼睛都是亮的,他们的老师,刚才就像是举世无双的国士。

  而他们是莫少珩的学生。

  马车开始向草原的方向出发。

  马车上,南一松了一口气,“吓死我了,我还以为那些难民又会像那日一样闹事。”

  莫少珩说道,“他们不过是有他们自己的立场而已。。”

  凉京离草原其实并不远,大概大半天的时间就能到。

  等绕过高山,视野一下就开阔了。

  烈日下的草原,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辽阔感。

  下了马车,莫少珩说道,“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牧场了。”

  赵景澄嘴巴都笑乐了,“我们的自然是好的。”

  哪怕赵棣和赵焰秋都点点头。

  以前这里因为就一条实在不起眼的小溪流,根本无法开垦出耕地来,周围也就没有人家。

  但现在不同了,莫少珩提出了游牧生活的方式,这里将会有另外一种气象。

  南一和十五个学生,少年心性,已经往草原上面跑了。

  大片的绿草一眼望不到头。

  “这里以前人烟稀少,都没有来玩,挺好玩的啊。”

  “哈哈,感觉和其他玩的地方好像不一样。”

  “这么多的草,看不见尽头,能养很多牛羊吧?”

  莫少珩也是一笑,对赵棣,赵焰秋,还有各府跟来的管家道,“这里如何?”

  “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草料丰富,又有一条供饮水的小溪流,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管理好他们的牲畜了。

  莫少珩笑道,“以后会更好,到时候,风吹草低,能看到满地的牛羊,那才叫美,到时我们还能开放出一条旅游景点来,凉京的百姓因为这里了无人烟,也很少看到这样的风景。”

  众人一愣,他们脑海中竟然出现了一幅类似“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画卷来。

  那画卷定是美的。

  莫少珩继续道,“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牧场了。”

  “各位以后就等说收钱吧。”

  虽然有些夸张,但听的人也是满脸笑意,自家生意不是,武勋家族真的不富裕,他们也是看到了莫少珩提到的商机,这才下定决心投的钱。

  莫少珩道,“我们去看看营地。”

  “以后营地都会沿着这条溪流搭建,方便取水。”

  营地的位置并不远。

  匠师余叔也在,他正在守着送来的木头,正有不少工人将木头削成一个个的木桩。

  这些木头算是购买牲畜外的最大支出了,还好,对木头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结实就成。

  余叔说道,“世子,你先前说,需要修建猪棚羊圈,我这里人手不够。”

  无论是猪牛羊,晚上都是需要被赶回围栏圈里面的。

  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一件事是,猪也是可以被放牧的,特别是在高原地区和草原地区,只是没有牛羊那么听话而已,需要费心。

  哪怕不是高原和草原,在农村,小猪仔也是处于散养的情况,它们到了晚上,依然会回到自己的圈中。

  之所以现代的牧场将猪都关起来养,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方便管理。

  但现在的情况稍微不同,因为草料无法远距离运输,不能在固定点养猪。

  莫少珩点点头,“今天先将营地搭起来,猪棚围栏的事情,我让人招些难民来帮着弄,人手不是问题。”

  赵棣等人也在到处看,这些花费莫少珩在计划书上就写清楚了,他们也就看个大概。

  因为第一批牧童已经过来了,所以营地也需要开始搭建了。

  一个个帐篷开始立了起来。

  一圈又一圈。

  等搭建好,太阳都快下山了。

  而搭建好的营地,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他们大概有些明白莫少珩曾经口中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了。

  生活的气息突然就出现在了草原上。

  就是这些帐篷太相似了,赵景澄刚才就懵逼地走错了帐篷,尴尬地掉头就跑,正回来给其他少年讲他刚才的经历。

  然后嘻嘻哈哈地过着他们的“第一次”帐篷生活。

  莫少珩在检查帐篷的搭建情况。

  这样一圈一圈围起来的帐篷是最安全的。

  莫少珩想着,今天就在草原上露营得了,算是第一次正式郊游?

  草原上是有一点风的,但北凉少风,草原周围时不时又有高山,其实风很小,帐篷完全可以将这点风阻隔在外面。

  帐篷内也铺上了睡觉的毯子,能做到不潮湿,干燥和干净,在冬天来临前,暂时不需要添加其他东西。

  居住环境虽然简单,但其实看上去也能过得去。

  等帐篷搭建完毕,就是给这些牧童分帐篷了。

  男孩女孩肯定要分开。

  这些牧童因为离开父母,心中多少有些担忧和恐惧。

  但在莫少珩说,“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帐篷了,除了你们自己,在没有你们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得私自进入你们的帐篷中。”

  “我会将规则给人交待清楚。”

  不知道为何,他们心里居然轻松了不少。

  每天幕天席地地生活,卷曲在任何可以睡觉的地方,但现在,他们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地方了。

  遮了风挡了雨,安静地躺在这里面的毯子上,似乎也不错。

  有一种叫做安心的东西,稍微在他们心里落了根。

  当然,他们现在还对陌生的环境和处境保持着警惕,基本都是小心翼翼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莫少珩心道,等他们习惯了,情况应该就会好一些。

  毕竟都还是半大的孩子,忧愁不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特别是等他们生活稳定后。

  莫少珩出了帐篷,去赵赵棣他们。

  赵景澄等一群学生正在帐篷里面滚得停不下来,整个营地都是他们的笑声。

  还真是,快乐得完全不知道忧愁呢。

  他们的出生,注定让他们体验不到一些东西,这个世间本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公平。

  营地有些笑声也好,能活跃气氛。

  在帐篷打闹了一会,又跟一阵风一样跑出去追逐了,草原的好处就是平坦,就是累死了一直跟在他们身后的老妈子。

  现在天快黑了,外面也挂起了一排的锅,锅里煮着粟米。

  等再黑一些,篝火也升了起来,整个营地都是粟饭的香味。

  这些主要是给牧童吃的,莫少珩去看了看,分量还算不错,比城门口的救济粥好了不少,现在城门口的救济粥也就一天一碗而已,来到他这里,至少一天能喝三碗。

  等条件好了些,再提供生活水平吧。

  牧童们喝着粥,肉眼可见的欢乐了不少,也有活力了不少。

  这时,赵景澄跑过来喊莫少珩了,他们吃得也比较简单,因为是临时起意在这里过夜,没什么准备。

  赵景澄:“范慎都不会弄饭,差点将锅都烧坏了,还是我发现得早才抢救了回来。”

  莫少珩在赵景澄脑门上一点,“要是被范慎知道了你打小报告,还不得怼你。”

  赵景澄笑得哈哈的,“反正他今天烧的饭得他自己吃掉,我都闻到了焦味。”

  “早知道我们带点卤肉来,哈哈,就不用吃范慎烧焦的饭了,刚才让他不要动手,他非说他会做饭。”

  “南一说他翻车了,翻车是什么意思?”

  等莫少珩回去,一群人正围着篝火。

  吃着简单的饭,看着天空格外明亮的星辰。

  星辰万里之下,心情似乎也舒畅了很多。

  “我们北凉的天空原来这么干净。”莫少珩说了一句。

  众人不由得抬头,抓了抓脑袋,好像……没什么区别啊?

  管他呢,反正草原的感觉还真不错,特别是以前没有这样经历的学生,脸上怎么看都兴奋到不行。

  火焰摇曳到了半夜,营地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莫少珩也回了帐篷。

  北凉天气炎热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不仅不凉,帐篷里面还有些热。

  这就没办法了,睡不着啊,但至少没有蚊子。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

  第二天,在南一大声的广播体操的声音中醒了过来。

  南一正在有模有样的做操,周围围了十五个懵逼到不行的少年。

  南一还在奇怪,“你们都不用做早操的吗?”

  “我们南离的初中生都是要做早操的。”

  在他心中,他是真的以为所有学生都跟他一样,每天都会做广播体操。

  身边即世界。

  赵景澄:“……”

  这个小道士又在胡言乱语了,南离的少年也太奇怪了。

  南一比他们还惊讶,“广播体操可好了,做完再练武,身体倍儿轻松。”

  其实相当于剧烈运动前的热身,充分的热身自然是有好处的。

  “真的?”一群学生眼睛透亮。

  南一:“不然我的内劲是怎么练出来的?”

  等莫少珩在小溪流旁洗漱回来,营地,跟在南一身后群魔乱舞的十五个少年。

  莫少珩:“……”

  南一还在那有模有样的教着,“你怎么每次都和别人不一样,同手同脚。”

  莫少珩揉了揉额头也没有管他们。

  上午,余叔已经带着人在建围栏和猪圈了。

  因为第一批幼崽到了。

  满地的小猪小羊小牛,到处乱拱,看着喜庆得很。

  莫少珩还特意观察了一番,无论猪牛羊,都是群居动物,并不会突然离群跑掉。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只是单独离群的情况很少。

  就比如现在这些小家伙,明明地方广阔得很,但再怎么撒欢,它们都会跑回群中。

  需要警惕的是,别一群一起跑没了。

  这也是牧童的主要工作,除此之外,牧童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每天太阳下山前,将它们赶回圈中。

  说起来简单,其实牧民都有自己的技巧。

  这些技巧莫少珩就不知道了,但这些牧童慢慢总结。

  莫少珩正好给这些牧童讲一讲他们的任务。

  一堆黑压压的小脑袋:“……”

  所以,他们以后只需要每天跟着在这些可爱的小牛羊旁边,基本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了?

  他们看这些小牛羊,似乎也没有到处跑的样子。

  好像,并不困难。

  比他们想象和担心的,要轻松很多。

  草原上的一群小牛小羊小猪有多可爱?

  反正莫少珩看得津津有味。

  赵景澄等就更不得了,他们平时应该是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况,嘻嘻哈哈地一直跟在后面,这些小牲畜也不怎么怕人,动作慢一点的话,还能扯点青草喂它们。

  草原,少年,牛羊。

  十分治愈的一幕。

  连赵棣居然都开口说了一句,“游牧似乎也不错。”

  这么大的一片草原,能让北凉多一种生活的方式。

  莫少珩也伸展了一下身体,“天高地阔,五殿下,我们比一场如何?”

  他大概知道游牧民族为何那么喜欢摔跤了,生在此间,不由得就有了那种肆意的感觉。

  赵焰秋:“……”

  “你怎么不找燕王打一架?”

  你一个内劲外放的内家高手,好意思。

  莫少珩心道,他这不是怕打不赢嘛。

  莫少珩和赵焰秋的一战,多是表演性质的。

  琴声在草原上飘荡,剑气撕裂得青草乱飞,牛羊都伸出脑袋看热闹。

  一群少年也是看得兴高采烈,时不时将飘到他们脸上的草屑扒拉开。

  又看看自己怀里的古琴,还羞涩地偷偷划一下琴弦。

  这般风华绝代,他们以后也要这样。

  他们有了名师,有了目标,其实只要努力,总有名传天下的一天。

  赵焰秋的武功其实不错,因为不是什么争凶斗很,打得畅快淋漓。

  或许,三五好友的乐趣就在此了吧。

  身在皇家,没有多少真正能放开身心的时候,哪怕他远离朝政争论,但真就没有人给他使绊子了吗?

  “好。”

  围观的人也多了起来,有鹰卫,有各府的府卫,还有一些跟来专门负责牧场的人,也有那些牧童。

  人多,就热闹,这里以后应该也不会那么无聊。

  等一场比斗结束,也是该回凉京的时候了。

  莫少珩在这里留宿一夜,主要目的还是让他的投资者看看,他们的牧场到底是怎么样的。

  一群少年居然还有些不舍,舍不得那群小牛小羊。

  莫少珩说道,“等以后,还会更多,放眼望去,全部都是我们养的牛羊。”

  虽然现在不可能达成,但也得有些野望不是。

  一群少年眼睛都亮了,“这可是我们的牛羊,我们得经常来看看。”

  莫少珩都笑了,明明是想来玩,表现得跟多关心自家生意一样,要操心生意也轮不到你们一群少年。

  回到凉京,城门口的招工还在进行。

  倒是登记牧童的地方,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人了。

  能忍下心,舍得将孩子交给他人养的,毕竟是少数。

  莫少珩过去问了问,“到现在一共有多少牧童?”

  那人答道,“500余。”

  莫少珩心道,还好不是靠他镇北王府一家养,还好这些父母舍不得他们家孩子,要是真一股脑儿都放他这,负担就大了。

  这个数量正好,足够支撑起一个牧场了,牧童毕竟不是成年人,干不了成年人的工作量。

  看了一会这才进了城。

  莫少珩去了一趟乌衣巷,结果一走进去,豆子就甩着小腿跑了过来。

  “世子世子,我们有生意了。”

  “哈?”莫少珩都以为听错了。

  豆子继续道,“今天有好些人到我们街上,买了biangbiang面。”

  莫少珩一愣,怎么回事?

  以前不是打死都不进乌衣巷的吗?更别说买东西了。

  他得去看看情况。

  结果在面铺外,还真看到了来买面的人,都是来买干面条和调料回去的。

  其实,莫少珩昨日在城门口所做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他兑现了他的承诺,帮难民养孩子。

  凉京的人还不知道莫少珩商业合作的事情,以为这些孩子都是镇北王府在养。

  在他们看来,莫少珩这是在倾家荡产。

  那难民的一句“多谢”也被人传得沸沸扬扬。

  莫少珩不仅帮难民养孩子,还让难民随时可以带他们的孩子回去,没有斩断那血肉亲情。

  他们扪心自问,他们是做不到的。

  再加上难民的那句“多谢”,虽然达不到一笑泯恩仇的程度,但多少有点点那种意味了。

  没看到,难民们都不再因为莫少珩的原因,抵触去修运河了。

  说到运河,众人由不由得想起了,这个以工代赈以工代税修运河的提议还是莫少珩提出的。

  运河对他们北凉有多重要,他们身为北凉人,能不知道。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人保持了沉默。

  细细想来,莫少珩回到北凉后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利于北凉,利国而利民。,

  似乎,莫少珩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的可恨。

  若不是以往的那些事情,称一声国之名士也无不可。

  一个人怎么可能那么的让人觉得可恨,又那么的让人觉得有些可敬。

  这种感觉除了那些难民,其实凉京的人也有。

  太复杂了。

  复杂到根本不知道用什么态度去对待。

  沉默。

  再加上这几日,biangbiang面的名声大涨,那些贵夫人还在继续炫耀着,她们儿子煮的biangbiang面有多好吃。

  炫得没完没了。

  那些也想吃一碗biangbiang面父母,就时不时要旁敲侧击一番他们家后辈了,不然她们一聚会,都不好意思开口和接话。

  终于有人没有忍住,对biangbiang面下手了。

  当然,他们还是不好意思亲自来买,这不,派了下人来买了呗。

  事情的转变看上去十分的简单,但它却是人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

  十分的微妙,是好些事情综合下来的一个过程。

  虽然不可能所有凉京人一时间都有这种改变,但和一开始的被全城抵制,还是有一点不同了。

  来买biangbiang面的人不多,但莫少珩差点感动得哭了。

  他容易吗?

  每天看着对面两条街那火爆的生意,再看看他自家的,他酸啊。

  微小得不足道的变化,但打破了一种默契,莫少珩知道这其中的意义有多大。

  而且来买的人,多是贵族家的下人,这就给百姓释出了一个信号。

  如果是好东西,贵族的人能买,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买?

  南一还在抓脑袋,不就是卖出去了一点biangbiang面?

  也不值什么钱,怎么少师看上去这么开心,少师以前还说他是个小财迷,每次卖丝绸赚了钱,都偷偷压在床底下偷偷数,他怎么觉得少师也不逞多让,这么点钱,都不够请赵景澄他们吃一顿。

  莫少珩想了想,招呼来面铺的掌柜,又让人去将其他铺子的掌柜也找了来。

  然后吩咐了几句。

  掌柜:“……”

  其实也就一件事。

  等掌柜回去后,继续来人买面,递出面的时候,多说了一句,“客官,需要送货到家服务吗?”

  “最近七日我们搞活动,凡是在我们街上的店铺购买东西,都免费送货到家。”

  “等七日之后,如果还需要送货服务,会按距离收取少量的送货费用。”

  来人:“……”

  什么送货到家服务?听都没有听说过。

  掌柜直接解释道,“就是帮你将你买的东西安全送到你的府上,活动期间暂时不收费。”

  当然,一开始大家都是拒绝的,为何?

  都有些担心啊,要是将他们的货物送丢了怎么办?

  莫少珩一笑,在他的意料之中,新的事物的出现,接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行。

  但一旦接受了这种方便的生活方式,想要再改回来恐怕就难了。

  他以前说过,他收留那些小乞丐,虽然也有一时脑袋发热的原因,但也是为这些小乞丐想过,以后要如何生活的问题,如何真正的在凉京立足,而不是收留就完事。

  莫少珩想了想,正好今日没有给他的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

  今日凉京,傍晚稍微有了些微风,不少百姓都趁着难得的凉爽出来散散步。

  镇西王府门口,两个身着“货”字衣服的小货郎,小心翼翼地提着两个包裹,敲开了镇西王府的门。

  开门的管家看着两小孩一时间也有些愣。

  路过的百姓也不由得投去了目光,像这样的高门府邸,哪是寻常百姓能去敲门的。

  他们也注意到了两小孩身上的衣服,这不是镇北王府的小货郎吗?以前他们凉京的小乞丐,听说现在过得还不错的样子,想到这不免又是一阵感叹。

  只见敲门的两小货郎,其中比较大的一个,说道,“这是贵府景澄世子在我们铺子购买的货物,请当面清点一下。”

  “其中,卤肉两斤,biangbiang面一斤。”

  “请当面点清,若有任何问题,可拒绝收货。”

  “收货后如发现质量问题,也可到铺子上进行退货。”

  管家都懵了,“什么?”

  罗招娣尽量让自己看上去专业一点,对就是专业,世子就是这么说的,连他身后的豆子都站得乖乖巧巧的。

  “这是我们乌衣巷的上门送货服务,凡是在我们乌衣巷购买货物,都可以让小货郎帮忙将货物送上门,现在是活动期间,免费配送。”

  这时候,赵景澄刚好一股风的跑了出来。

  边跑边乐呵,“是不是我买的东西到了?”

  他早等着呢,这可是他今天的家庭作业,老师说,要走在时代的前缘,以后连送货上门都不知道,多丢人。

  “让我点一点。”

  “卤肉一斤,biangbiang面一斤,对的对的。”

  “你们这个也忒方便了。”

  罗招娣:“欢迎下次继续使用送货到家服务,小货郎竭诚为你服务。”

  赵景澄:“……”

  围观的人:“……”

  怎么感觉还有模有样的?要是能让人将他们买的东西送回家,似乎感觉还不错,最近还免费?

  莫少珩这不是又得亏惨?

  这一幕正好也发生在凉京的其他十四个府邸前。

  百姓:“……”

  连贵族府邸都在使用这个什么送货到家服务?

  再说,还有镇北王府在后面作保,贵族的颜面怎么也比他们买的一点小东西值钱吧。

  别说,第二天,还真有人抱着尝试的心态来试试这个送货到家服务了。

  只是,来人拿着在隔壁街买的东西跑来了。

  负责登记的掌柜正在拒绝,“我们的服务只限在我们乌衣巷购买的货物,实在抱歉。”

  来人不服气了,“有什么区别?谁不知道你们世子和燕王有婚约,都一样都一样。”

  莫少珩:“……”

  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