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流放改造[种田]>第23章 扩大规模

  第二天,沈村有了一条新流言:沈二家要收用竹篾做的竹篓子,三文钱一个,收三个月的。

  当下,有闲在家的人纷纷跑到沈家来问,是不是真的?

  这当然是真的,不过要照着他们的样子来,要密实的才要,不合格的不要。

  这下,村里人炸开了锅,纷纷讨论这沈和家要这么多竹篓子做什么?

  要知道,这种竹篓子不难,一个熟手,一天能做四五个,如果是像沈老娘那样的,一天七八个,二十来文钱,能抵去外面帮工一天了。

  一时间,后山的竹林遭了殃,前几天,村里人热闹得很,有竹子的就去砍竹子,到处都是啪啪砍竹子的声音。

  比较倒霉的就是那些外姓人,他们不姓沈,便没有分到竹子,就去沈大伯家闹,说是村长不公。

  沈大伯无语,这竹子又不是他分的,跟他说有什么用?

  这竹子最开始是十多棵,然后家里分家,分出去的可以去属于的竹子分株,后来分家的多了,才变成了现在后山这么大一片竹林。

  “这又不是村里的财产,我怎么就不公了?他们爹娘分给后面的子孙的,我能有什么办法?”

  为此,沈大伯还跑到沈余家抱怨了一通。

  沈余刚去了谭木匠家,又定了十个木架子,回去就听到这么一回事,哈哈大笑,“您不是村长嘛!能者多劳,不找你找谁?”

  “我就管管鸡毛蒜皮的事。”沈大伯摆摆手,突然就问,“余小子,你说的蘑菇包还没有做好吗?”

  “做好了,做好了,正准备给大伯送去?”

  沈大伯喜滋滋,“真的?我去看看?”

  沈余把人拦住,“大伯,不成!”

  沈大伯脸上不悦,“余小子,这么防着,你是怕我学了去啊?”

  “这倒不是,大哥,不是我说,就是教你你也学不会?”沈老头得意的说。

  “老五教了老大一个多月,他才能下手,主要的活儿还是老五在干,里面复杂着呢!”

  “真这么难?老大这么聪明的人还的学这么久?”

  “可不是?”

  沈大伯一拍巴掌,高兴道,“真是太好了,这下就不怕别人来偷学了去了!”

  沈余怎么也没想到沈大伯是这个反应,有点无语。

  “那为什么不让我进去?”

  “这个老五说有别的东西会跟着进去,有小东西会吃蘑菇种子,然后就会发灰色的霉菌,就不会有蘑菇长出来!”沈老头简单的给解释了一下。

  “原来是这样,可要下心了!”

  “现在老婆子都不怎么进去了,就老大老二几兄弟进去!”

  老二给蘑菇浇水出来,看见沈大伯,喊了一声,“大伯,你来了!”

  “刚来一会儿!”

  沈老头点点头,“你去把用竹篓子做的蘑菇包给你大伯搬五十个出来!”

  沈大伯摆摆手,“不用,我就搬俩回去试试!”

  “就搬五十个,反正大嫂在家没事干,给她养养蘑菇,总比喂鸡鸭要赚钱!”

  “先回去试试水,等会种了再来多种点!”

  沈大伯想得比较踏实。

  “你们现在每天大概能产多少蘑菇?”

  “十斤,还是有断层!再做两批蘑菇包就好了!我再让老大他们再做点,然后让三弟也跟着种蘑菇,大宝都快十九了,再不说亲就不好说了!”

  沈大伯听了,连连应下来,“这事儿了还想着怎么跟你提,没想到你先提出来了!”

  “都是兄弟,有了赚钱的法子,怎么能不帮一把!”

  沈大伯连连点头,“兄弟间没有隔夜仇,再怎么都是亲兄弟!但是老四那边……”

  “老四那边就不用提,这是不可能的!”

  沈余也从这里面听出一些问题,他说怎么不见爹跟两个叔叔之间有往来,原来中间还有着仇怨啊!

  “那都过了二十年了,再大的仇也差不多了!”

  ……

  第二天傍晚,沈家正在吃饭,就听见院子外面有人在叫沈老爹。

  “沈二叔,沈二叔。”

  沈老头放下碗筷,走了出去,看见是沈二刚,他手里还拿着一串竹篓子,显然是来卖竹篓子的。

  “二刚啊,拿竹篓子来啊!吃饭了没?快进来!”

  “没,我娘做好了,在家等我呢!让我把竹篓子拿来!”

  沈老头检查了一下,十分密实,能用,“十二个,三文一个,三十六文钱,你等等,我让你婶子给你拿钱!”

  沈老娘哪里需要他叫,吃饭的地方就在院子那边,早就听清楚了,在他检查的时候已经把钱给拿出来了。

  沈老头数了三十六文给沈二刚,“来,二刚,你数数,对不对!?”

  “对的,那沈二叔,我就走了,我娘喊我回去吃饭!”

  “吃了饭再走吧!”

  “不了不了!”

  沈二刚走了,沈老头又回去继续吃晚饭,谁知道,沈二刚只是个开头,陆续又有人送来竹篓子。

  合格的沈老头就收了,觉得不合适的沈老头一个都没要,沈余说了,收了第一次,就有第二个,搞不好明天就有三个四个不合格的。

  待天黑,他们已经收了两百多还竹篓子!

  “儿啊,这么多竹篓子,哪里用得到这么多呀!”

  “用得着,爹,你明天去村里请十几个人吧!我们再起几间培养屋!争取早点完工,对了,再重新打一个大灶,以后的料会更多,厨房这边始终不太方便!”

  “还要盖新屋啊!”沈老娘舍不得,这才赚了多少两银子啊,就都又要花出去了。

  “娘,必要的投入这是应该的,我们这个月就赚了七八两了,下个月,再下个月只会更多!”

  沈老娘也知道,就是舍不得呀!

  “好,老大,你再去村里有大梁的人家买几根大梁。”

  “嗯!”

  沈家要起几间新屋的事情,又在村里起了喧哗,“这沈家发达了啊,昨天我算了一下,他们就收了好几百个竹篓吧,得一两多银子了!今天有建新屋,估计得每个□□两下不了!”

  “他们家哪有这么多钱,前李家不是问他们家要三两银子的彩礼都拿不出来,怎么突然这么有钱了?”

  “我知道!”

  其他人纷纷看向那个人,吓了他一跳,“看着我干啥?”

  “快说,沈二家怎么这么多钱的?”

  “可能是卖蘑菇,我看见好几次沈富沈贵去卖蘑菇,那么一大担子,得有二十来斤不止了!”

  “这么多,不得一二两银子了,他们哪里找来这么多的?”

  “不止了,我当家特意注意了,天天都是一担子,没以前那么多,一十来斤也是有的!”

  嚯

  “这么多?”

  一时间,村人面面相觑。

  这时候,沈三婶恰巧从这里走过,她刚从娘家那边回来。

  前些日,沈三婶娘家侄女要嫁人,她被叫回娘家去帮忙,其中免不了要添些嫁妆。

  从前日就叫去了,今日也才回来!

  “沈三嫂子,这是回来啦,过来坐坐!”

  本来沈三婶想立马回家的,但是叫她的都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也不好推拒了,就走了过去。

  沈三婶站远了没瞧见,近了才发现她们在编一个奇怪的东西,用竹篾编的,十分精巧!

  “你们这是在做何?”

  “竹篓子啊?你不知道?”一个跟她平常走的近的媳妇问道。

  “知道什么?”沈三婶疑惑的问。

  “我就说三婶子不知道吧!”一个年轻小媳妇撇撇嘴,又继续编她的竹篓子。

  沈三婶莫名其妙,那个跟她走得近的婶子悄悄说,“这是和二哥家收的,这么一个三文钱呢!现在家家都在编这个?”

  “他们收这个做什么?”这下沈三婶更疑惑了。

  有个年纪比较大的婶子说,“这就不知道了!话说,他们家不是跟你们家的不是亲兄弟么,按理你们应该知道才对呀!”

  沈三婶脸一黑,他们家跟二哥家有仇怨,这事儿谁都知道,他们家也是想和二哥讲和,但是那件事儿干得太不地道,虽然她由于心里有愧,还是悄悄帮助过二嫂,但是他们家的那口子的确是落井下石了。

  “三婶子,你是不知道,最近你二哥家天天都挑了一担子黑蘑菇去镇上的客来酒楼,少不得赚上一贯钱!”

  沈三婶被吓了一跳,嘴里还是说,“能挣那么多还他们有本事,能在山上采上那么多蘑菇!!”

  最后回家的时候,沈三婶还是有点魂不守舍的,这是什么运气,日日挣一贯钱,一月就是三十两银子了!一年就得三百多两!

  可以在镇上买上三个小铺子了。

  “干啥呢!走路不好好看着路,想什么?”踏进院子,沈三婶一个不注意,差点给撞门上!

  “没!”沈三婶还在想着事情,难免有些心不在焉。

  “没事还能撞门上,是不是你娘家人又责难你了!”沈三有些笨拙的安慰着,“也是怪我没本事,每次不能带上好的节礼回去。”

  随后,沈三有些兴奋的声音就响了起来,“现在好了,我们家就要起来了,以后你回去,他们巴结你还来不及,再不会给你脸色瞧了!”

  “去,做什么美梦,以为是二哥家呢,日日能有一贯钱的收益!”沈三婶不及多想,这话就出了来,待她反应过来,就知说错了话!

  谁知道,沈三并没有生气,只是有些失落,“当初的确是我不对,险些害了二嫂和几个侄子,幸好现在二哥发达了,还愿意拉我们一把。”

  “什么?”

  “二哥家发现了怎么种蘑菇,愿意给我们种!这是大哥说的,做不得假,听大哥的意思,只要中上个二十篓子,一个月之前能挣一两银子,来年就能给大宝娶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