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梅妃ヽ★天心传奇>第三章 清世明道 第一节 星城书院

翌年二月初三,曾老和归妩欣来请陆小东,道:“陆老弟,星城书院将于本月初六正式开院,到时候请你来主持开院仪式。”

陆小东欣然应约。他一直觉得,派点米钱,只是解决眼前一时之急;只有思想的激奋,才是真正长久的救人之举。而他也准备借官方力量,请宿儒或者其他大师前来讲学论道,以达到救世救人之重任。

二月初六,陆小东早早赶到了星城书院。听说陆小东会亲自前来,很多人也是一大早就赶过来了,甚至还有很多学子文人是从外地赶过来的。陆小东很是欣慰,上台说道:

“今天是星城书院开院的日子,我陆小东代表娄底府前来祝贺,但我首先是一个文人!战士在国家危亡时挺身而出,在平时则时时刻刻准备着,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够平平安安的生活在这里。但我要说的是,文人才是这个社会的脊梁!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千百年来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并且还将把他们一直延续下去,发扬光大。正因为有了文人,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做礼义廉耻,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我们才和禽兽有了根本的区别!

“但是,我们也很痛心的看到,自宋末以来,千古文人的优良习气已经损失殆尽,很多文人都成了披着文人外衣的豺狼禽兽,在那里做着苟且之事;也有很多文人成了朝廷的鹰犬,一心只顾着自己升官发财,一心为朝廷粉饰着太平,根本就不顾百姓的死活!这些人,都丢了我们文人的脸,他们根本就不配叫文人,他们是文人的耻辱,他们只是一群文奴!所以,我们才要复兴儒教,我们才要重建纲常,我们才要在这里重开星城书院!

“星城书院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当时是叫星城书社,是一个以文人为主,各式各样的能人都在这里汇聚的地方!在当时星城书社就表现出了优良的风气,作了很多忧国忧民的诗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关闭了两次,今天是第三次开院的日子。我们不仅要恢复当初星城书社的优良作风,还要扩大它的影响。我们要让这里成为一个思想碰撞的地方,要让这里影响娄底,还要把这个影响扩大到整个大明国去!你们也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两个问题。其一,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或者说,我们到底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其二,到底要怎么样才可以制约权力。华夏大地几千年来就是分分合合,一直争斗不休,不是外族入侵就是我们自己人打自己人。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利’在争斗,而想获利,就得获得权力,所以,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不过是一部权力斗争史罢了!我陆小东做过大将军,后来又逼着各个帮派退隐,又当上了都御史,后来又入狱,出狱后当了这个娄底知府,一直和黑帮腐败做着斗争。对于‘权’这个东西,我是感受颇深,也深知要制约它很难。当然,我知道这很辛苦,而且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思考,也许是几年,几十年,几百年,或者几千年!但再难,我们也要去想、去做!这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文人!战士只能够一时一地的制止结束战争,而我们文人,则要从根本上消除战争!只要能够制约权力无限扩张的****,战争就打不起来,而我们也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不仅仅是没有战争的日子,而且是人人都能够充分享受到自己的权力的日子!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够制约权力呢?比如说,贪官之所以敢光明正大的贪污,是因为没有谁来制约他,而且他自己不觉得贪污可耻。要制约贪官,减少腐败并不难,只要我们建立起一种体制,并且加强对官员进行教育就可以了。可是,你们会问,为什么现在大明国这么多贪污的,而且怎么也处理不完,好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长了一茬出来。我前面说了,我们的本性是趋利的,每个人都想通过某种途径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而当官就是个最好的选择。而现在大明国其实只有朝廷对官府的监督——这种监督反而造成的是官官相护,没有百姓对官府的监督,贪官们被举报被抓的机会其实还是很少的,所以他们才这么肆无忌惮。

“你们可能又会问,为什么我们不建立这样一个百姓监督官府的制度。建立这个制度是需要当今皇帝同意的,可是他不会同意。为什么?因为他怕一旦官府没有了权力,他皇帝的座位也坐不稳当,他怕我们百姓啊!就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百姓始终没有好日子过。于是,我们最根本就是要制约皇帝的权力!要怎么去制约?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通过受教育而变得聪明睿智、充满责任感、充满怀疑、克制自己的私心而去为其他人谋求福利的话,我们肯定就不会再为虎作伥,不会再为了权力而不顾一切。这就是人和权力的关系:我们是自利的,所以会想着通过权力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他人也同样是自利的,就想着要制约权力。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是权力取胜,我们想制约权力的努力都失败了。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附和权力比制约权力要容易得多,也能够获得更大更多的好处!同时也因为权力的拥有者培养了一批盲目崇拜、迷信的忠实跟随者,对这批跟随者采取了思想控制、提高地位和收入等各种手段,所以权力才那么稳固。而告诉大家事实、根除恶习、重建仁义道德体系等,就是我们开办这个书院的目的,我希望你们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讨论来提高你们自己,最后变成一个崇尚自由、蔑视权贵、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乎荣华富贵而是去百姓谋求福祉的人。

“在这里,你们要学的,不仅仅是传统的六艺,还要学习更为广博的知识。不仅要看四书五经,也要看其他学派的书;不仅要看,而且要讨论,要争鸣。只有你们首先学会了怀疑,你们才不会相信那些花言巧语和空洞的口号,才能够看清楚这个世界,知道什么才是该做的,什么才是不该做的。而且,你们还要习武,一方面可以使你们增强体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武德的训练来提高你们的境界。因此,书院会定期不定期的为你们找来儒家道家佛家的人来给你们讲课,也会找来少林武当峨嵋衡山的掌门来给你们讲课,甚至还会找木匠铁匠优伶等等来给你们讲课。只有你们接触了各方面的观点,你们才能够学会怀疑,并通过怀疑来认清这个世界和你们自己。我欢迎你们怀疑一切,自然也包括我今天说的这些话。我只要你们记住一句话:自然间万事万物都只有一部分被我们所了解,所以我们知道的一切都是片面的,都是可以推翻的!好了,吉时已到,我宣布,星城书院正式开院!”

一时掌声雷动,众人都欢呼起来,呼声久久不散,远远的朝四面八方激荡开去。他们已经知道,陆小东这番话,无论等多久都是值得的——这才是真正的苦海明灯、沙漠甘霖,只有这样的话语才是真正深入人心、万古流芳的!

第二节 过年

二月初七,陆小东召见各地县令,拨出专款给各地用于开渠、修塘、整挖河沟之用。娄底经常会有旱涝灾害,趁现在冰雪初融、春耕未至,抓紧时间兴修水利是当前最重要的事。

在其他方面,陆小东开始了重建伦理道德的努力,鼓励人们互信互惠,积极生活。他取消了赌场、整顿了妓院,鼓励私塾、大兴官塾。

二月十五,陆小东和元涵成婚。

这一年庄稼两季都丰收,忙忙碌碌之间,又将近过年。同去年的忧虑相比,这个年充满的是希望。

陆小东放了众人五天的假,但众衙役都没有回去,陆小东道:“今天是除夕,你们怎么不回家过年呢?我不是说了你们可以初六再来吗?”

张老大道:“大人,我们这些人都是没有家的,再哪里过年都是一样。大人和夫人也在衙门,我们就留下来陪陪你们。”

陆小东笑道:“那好,你上街去看看还能不能买点猪肉面粉鸡蛋什么的回来,什么都买一点,晚上我们一起下饺子吃。我也好久没有这么轻松的过年了。这次我们就过一个热闹年!”

张老大招呼几个人出去了,等回来时他们手里就多了二十来斤猪肉,一袋子面粉,黄豆、南瓜、白菜、鸡蛋、辣椒什么的也都提了回来,还有鞭炮、窗花、年画、灯笼、对联、花生等七七八八的年货。

众人忙着在衙门里里外外的装点起来,陆小东则亲自动手和起了面粉,一面笑着对元涵道:“面粉这么多,到时候你们包饺子,我再给你们做点好吃的!”

元涵一边切肉一边问道:“什么好吃的?”

陆小东道:“等下你就知道了。你多切点南瓜白菜。”

其他人则各自找了事情做,有几个人推起了磨子准备自己做豆腐吃。

正忙碌间,伶伶走进来笑道:“哎呀,大人夫人,怎么是你们两个亲自下厨呢?别忙了,到我们醉月楼去过年去!”

“醉月楼哪里有我的天府酒楼好?大人,今晚你们就到我们天府酒楼去过年!”福兴米行的张老板和其他人也抢了进来,他已经买下天龙酒楼,改名天府酒楼。

陆小东笑道:“哎呀,厨房狭小,可没有地方来招呼各位大老板啊。既然大家都来了,就一起到衙门过年!”

伶伶可不管那么多,一把上去挽住陆小东的胳膊,道:“我不管,我是最先来请大人的,大人今天必须跟我走!”

张老板道:“伶伶,我们可也是诚心诚意来请大人去过年的,你要是抢走了大人,我们可对你不客气!”

陆小东道:“谢谢各位老板的好意,我们衙门里这么多人,去哪里都不方便,怕打扰各位老板。今晚就在这里过了。如果大家相信我的手艺的话,也到这里吃了饺子再走。等我从家里回来,再给大家去拜年。”

张老板苦着脸道:“大人,你这可是在为难我啊。我要是就这么回去的话,会被夫人骂死的!”

伶伶大声道:“我们醉月楼一百多个姑娘也不会答应!”

其他人都被逗乐了。

元涵笑道:“真的是多谢各位老板的好意了。陆大哥上任后,这是第一次在娄底过热闹年,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嘛,到时候再去各位老板家过年!今天就请大家一起到这里吃了饺子再走,行不行?”

饺子他们当然不会留下来吃,每个人都要回家过年的。众人在衙门转了一圈,指挥着衙役把对联、年画等贴好才回去。

陆小东苦笑着道:“我从小就不喜欢去应酬,以前见了熟人,连叫不愿叫,我爸妈也经常批评我。现在稍微好了一点了,不过能够不去的,我还是尽量不去。”

元涵笑道:“可是我发现你的嘴还是很油啊。”

陆小东故做惊奇的道:“我嘴很油,有吗?”

元涵不理他,道:“我肉切好了,你的面粉还没有和好呢。”

陆小东道:“很快。”他双手探进面粉中,一阵搓揉砸之后,面粉已经成了柔韧的大团。他取过霸王枪,卸下枪尖,曾经叱咤风云的霸王枪就成了一根细长的擀面杖。陆小东拿起霸王枪在面粉团上滚压起来,把面粉团压成了一张薄薄的大饼。又拿过菜刀,把饼切成三指宽的竖条,再把竖条摞起来切成一叠叠四四方方的薄片,一边切一边道:“这面粉可以做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样样都好吃。”

元涵一边把碎南瓜、白菜和碎肉和在一起,一边笑道:“我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你这么好吃?你才切这么大,是不是小了点?”

陆小东道:“不小呢。”他拿过一叠薄片又擀了一遍,道:“你看,这样就大小刚好合适,而且皮也很薄了。饺子嘛,一定要皮薄馅酥汤鲜才好吃,少一样也不行。可不是随便哪个人就能够做好的!”

元涵倾佩的看着陆小东,道:“陆大哥,原来你对吃的也这么在行?”

陆小东笑道:“那是,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你叫他们进来包饺子,你去烧开水和做汤吧。汤里多加点辣椒、胡椒、葱,烧到滚沸就可以了。”

张老大等人洗完手,捋起袖子,拿起筷子正要大干一场,忽然又放下筷子拍了拍脑袋,道:“大人,这饺子该怎么包?”

其他衙役也都是面面相觑,这个小问题确实难倒了他们。陆小东拿过一张皮,一边示范一边道:“很简单的,把肉夹一点放在中间,再把两个尖对齐一包,再把两边折成细微的褶皱状就可以了。”一个小船样的饺子就在他手里完成了。

张老大赞道:“这饺子真漂亮!”

陆小东道:“注意肉一定不要放多了,不然皮就合不拢了。你们包吧,我再和点面粉做黄炸肉吃。”黄炸肉又称素肉,是很多人都向往的过年美味。

“黄炸肉?”几个衙役一听说就流了口水出来:“大人,你会做?”

陆小东道:“你们等着吧!”

元涵道:“陆大哥,这些肉只够包饺子的呢。”

张老大抢着说道:“黄炸肉里不一定要放肉,把肥肉煎了,放油渣子也可以。以前吃过一次,现在还回味无穷!”

众衙役也都附和道:“是啊,那味道真的是好!”

“什么味道好啊?”成抗等人也走了进来,八个人手里都拎着东西:糍粑、甜酒、米酒、油炸豆腐一时摆满了桌子。成抗笑道:“我们巡街时,百姓们非要送这些东西给我们过年。”

陆小东笑道:“他们实在太好了,我以前不应该那么说他们的。”

油渣子、鸡蛋等都准备好了,陆小东把它们倒进面粉中,加水和成糊糊的一团,又架锅倒了一锅油,等油烧开后,他一次抓起鸡蛋大小的一团面粉放下去,面粉渐渐的变硬变黄,一团黄炸肉就做好了。陆小东拿笊篱捞了它们出来,张老大第一个伸手来抓,成抗一拍他手背,道:“等全部做好了一起吃。”

张老大嘟囔着道:“刚出锅的最好吃。”只是手却不动了,只是两眼还直勾勾的盯着那些黄炸肉。

饺子很快包好,下了锅,又捞了出来。黄炸肉也渐渐都油炸完成。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众人肚子都咕咕直叫唤,似乎在和外面的烟花鞭炮声较着劲。

最后一笊篱黄炸肉捞出来,陆小东望着众人那迫切的眼光,笑道:“好了,开餐!”

众人欢呼起来,一个个端了碗盛了汤去装饺子,还忘不了用另一手抓一手黄炸肉,如狼似虎的吃了起来。一面吃一面赞叹道:“大人做的东西就是好吃!”

饺子和黄炸肉很快吃完,至于那些油炸豆腐,本来是做菜吃的,也被众人抢着做点心吃完了。一群人又忙着烤糍粑吃、煮甜酒喝。

鞭炮声一直没有断过。众衙役玩起了色子守岁,陆小东和元涵则在一旁窃窃私语。子时正中,众人都放下了手里的事,各自抢了一截鞭炮跑到外面燃放起来。

陆小东道:“好了,断岁了,新年正式到来了,大家都新年吉祥,事事如意!来来来,每个人都领一个红包!愿意守岁的继续守岁,不想守岁的就睡觉去吧。”

他把最后一个红包发给元涵,笑道:“涵妹,我们早点睡吧。”

元涵一边笑一边点头一边打呵欠,她确实困了。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第二天,在马上的陆小东听到小孩在唱,不由笑道:“涵妹,我初二可就去不了你家拜年了。”

路上碰到了不少外出拜年的百姓,百姓们热情的向陆小东拜年,陆小东也一一祝福众人。

中午时他们赶到了家。接下来的几天,陆小东领着元涵到处拜年。新年新气象,娄底终于驱散阴霾,重见朗朗乾坤!

第三节 天心文昌记(1)

洪武四年,四川平定。此后,两广平定,并从湖广中分离出来。此时仍有云南、陕西、山西、关外、漠北等地不属于朱元璋手。

洪武八年,告老归田的刘基被胡惟庸派人毒死,陆小东对着处州遥拜了三拜。他心里知道,当初朱元璋让他三次请刘基出山,不过是笼络文人的手段罢了,想要借此显示他是真正的为国为民、求贤若渴、一心为公不计私利,其实他朱元璋从来就没有真正看重过文人!当初请出刘基之后,确实陆陆续续有很多文人过来投靠,朱元璋也像模像样的用了他们一阵。等到国已开,就不再需要文人讥谤朝廷、说三道四,他需要的只是一群歌功颂德、神化自己、愚弄百姓的文奴。正如帮派一样,很多帮派替他打了江山,但最后他却要把这些帮派全部铲除。

此时,全国各地帮派均已经退隐,成抗辞掉锦衣卫左同知之职后,不知所踪。

洪武九年九月,朝廷考校钱谷书册,朱元璋发现地方计吏预持空白官印账册至户部结算钱谷,大怒,认定这是地方官吏藉此舞弊贪污,下令严办。此案致使户部尚书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处死,湖广布政使也受了牵连被发配边疆。

“自陆小东重开星城书院,星城风气为之一变,人人谈政局,时时思人生,开一时之先。陆小东又组织联防队整修涟河、开辟沟渠、修建水塘,以御灾变。同时鼓励私塾、大兴官塾,星城幼童人人皆有书可念。又动用官府力量收购辣酱、茶叶、柑橘等特产贩往外地,获利后买米粮回娄底分给百姓。又轻徭薄赋,推崇法纪,重视伦理。几年之间,星城政通人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影响波及临近数府县。陆小东与元涵于洪武二年二月十五成婚,洪武三年初生下龙凤胎,其女为长,名思;其子为幼,名远,字念山。”

洪武十年初,一份写着陆小东基本情况的报告被提交给朱元璋。朱元璋看后笑道:“这个陆小东还算有点本事,把娄底治理得有声有色,这些年还上了不少奏章。标儿要到湖广做王了,就擢陆小东为湖广布政使,辅佐一下标儿吧。”此时全国贪污依旧非常严重,无所顾忌的法外用刑、飞扬跋扈的锦衣卫、牵连甚广的文字狱都无法有效的根除贪污。贪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也不为过。陆小东每次谈到贪污,总会感叹万千,他一直都认为:

“朱元璋想要手下奉公守法,但他自己却根本不顾《大明律》等律例,肆意法外用刑,打击豪强富户,把钱集中到自己手里,又怎么去奢望下面的官吏不胡作非为?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把自己凌驾在百姓之上,下面的官府必然争相仿效,极力用自己手里的权力为自己牟取利益、稳固统治,哪里还会去自我约束,为民为国?何况,锦衣卫根本就是腐败的大来源,他们有着高强的武艺,又没有人可以监督,无法无天,恨不得把百姓敲骨吸髓才好,他们会知道腐败对国家不利?他们知道的,只有自己的腰包。官商勾结,一切腐堕皆为市利。”

朱元璋当然不会接受陆小东的意见,他要严密控制全国、神化自己、愚昧百姓,所以宁可用腐败和堕落来换取他的神圣地位,官吏商贩也都希望通过腐败来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贪官污吏奸商杀了一茬又一茬,却始终杀不尽,并且贪污腐败的情形越来越严重。只有陆小东所在的娄底居然可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由陆小东主办的星城书院学子数千,著述充栋,以致科举及其他行业的头筹均为星城书院弟子所独占,影响波及全国,种种情状,也不由朱元璋不吃惊佩服。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严密监控各地官员,朱元璋决定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做王,并在全国大举提拔人才。

朱标被封为湖广王。于是陆小东,这个朱标的义父就被提升为湖广布政使。陆小东在洪武十年三月走马上任,其办公地点不是在朱标所在的武昌,而是在长沙。

陆小东离开娄底时,娄底百姓夹道欢送,星城书社的弟子走在最前面。陆小东叹道:“我平时都教导你们,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不是神,也没有任何人是神。你们不需要对我感恩戴德,你们得到的一切都是你们应得的,当你们对我没有感激、没有欢送时,那个时候,才是你们真正成熟的时候。我陆小东这辈子只跪过天地祖宗父母,只敬畏天地自然,其他的,都受过我的怀疑和批判!都给我回去!”

朱标亲自前来长沙道贺,道:“义父,以前我不能够好好的跟随你学习治理天下的道理,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陆小东看着眼前这个二十岁的太子,和朱元璋的刚猛不同,朱标更像个书生,儒雅而文静。就在年初,朱标已经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取名为朱允炆。

陆小东道:“我也知道这些年你一直在学习儒家经典,而且也一直以宽待天下,这样很好。不过我还是有几点要提醒你一下:

“其一,削藩。你父亲现在把你们分封到各地为王,现在可以巩固统治,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尤其是你二三四弟,都是封疆大吏,手握实权,所以你登基后必须马上果断的削藩,不然你帝位不保,国家又会动荡。

“其二,肃贪。大明国这些年一直在治理贪污,去年你父亲又搞了一个‘空印案’出来,牵连了四百多人。可是贪污一直都很严重,这是因为官员权力过大,底下的官员和百姓无力举报指证的缘故。治理贪污,一定要重视反馈,给予百姓足够的权力,只有百姓参与进来了,贪污才能够得到有效治理。

“其三,平反。这十年来,朱元璋借打击贪污诛杀了不少功臣,又搞文字狱,甚至传言刘基都是被他害死的。你登基后,一定要替他们一一平反。

“其四,灭元。这十年间,残元在北方没有一直没有被根除,对大明国始终是个隐患,你一定要处理好,如果不能够剿灭,就安抚他们,绝对不能够让他们作乱。自古都是边一乱,国就乱的。

“其五,重农。农民是国家的命脉,不能够忽视他们。你父亲搞什么鱼鳞图册,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并根据鱼鳞图册给农民设置了种种带有歧视性的政策,比如不准他们进城,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以致鱼鳞图册完成形成了鱼鳞制!这是完全要不得的,到了以后一定会出大乱子。你要记住撤销鱼鳞制,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人口,为民求福。

“其六,重法。《大明律》还是不错的,只是你父亲法外用刑太频太繁,而且不尊重律例,搞出了很多冤案。你不能够这么做。而且,一定要广泛的宣传法律,绝对不能够不教而诛!这次空印案就是很明显的不教而诛,而且冤杀了很多人。我也上书给你父亲了,可是没有回音。律法的首要任务是要告诉人们哪些不可为,而不是先不教,事后再惩罚。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又有言道‘不教而诛贼也’。百姓不知道律例而违法,其实是我们的责任!

“其七,废除八股文和文字狱,文武并举,以才德取士,从谏如流。不能够用儒教来束缚天下人的思想,虽然伦理道德是必须要有的,要允许百姓有不同的思想。要充分相信百姓,鼓励百姓评论时政,让百姓参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把百姓对官员的评价作为官员升降的标准,对于搞特权的必须彻查到底,严厉处分!而且,要远离那些献媚奸佞之人,凡事多听听别人说什么。

“其八,限制锦衣卫,整顿明军军纪。锦衣卫到处胡乱抓人,勒索绑票;明军也仗势欺人,胡作非为,必须从严治理!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登基,这些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但我希望你可以牢牢记住这些,不要让天下百姓失望,也不要让我失望。”

朱标垂首道:“请义父放心,标儿记住了!”

第三节 天心文昌记(2)

陆小东上任后不久,各地文武之人慕名前来长沙拜访。这一天,一个叫方孝孺的年轻人也来到了长沙,请求拜见陆小东。陆小东见此人彬彬有礼,谈吐不俗,大为惊讶,道:“不知道方先生师从何处?”

方孝孺恭恭敬敬的道:“晚辈师从宋濂先生。老师一向推崇陆大人,说大人是明道致用、宗经师古之人,实为天下第一的文武全才,并说晚辈如能聆听大人教训,必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获。”

陆小东正色道:“明道致用、宗经师古,这话评价宋先生最为适合。宋先生一向以继承儒家思想为己任,乃是陆某敬佩之人,多年不见,不知道宋先生可好?”

方孝孺道:“多谢大人关心。老师身体尚康健,不久前已经告老还乡。”又道:“不知道晚辈可有福聆听大人教训?”

陆小东忙道:“不敢,陆某这些年把自己思考的东西都写了出来,编成了一个小集子,请方先生赐教。”

方孝孺道:“大人过谦了,晚辈何德何能!”他接过陆小东的集子,前面是陆小东自己写的一些散文和诗词。方孝孺赞道:“时而清新秀丽,时而激昂奋进,时而淡泊宁静,大人果然高才!”翻到后面则是陆小东的一些思考了,方孝孺细细的看了起来。

陆小东这么写道:

权力一:

“我师傅曾经跟我说过,我这个人“等”的想法太重,凡事总想着上天眷顾,而不肯自己去努力拼搏,所以我注定是当不了皇帝的。其实就是说我缺少一种成功的****和主动性。我一直想去把这个毛病改掉,却一直没有成功。元末群雄并起,豪杰们都忙着招兵买马、聚义举事,而那个时候我却在一个小小的山寨里坐着山贼,最后走投无路,而去投靠马鸣扬,又去投靠乾坤教,在乾坤教里碌碌无为的过了三年。我比不上马鸣扬,更加比不上朱元璋、陈友谅等人。他们也是身处乱世,也是走投无路,可是他们却能够迅速的抓住机会崛起。或者说,他们能够自己创造机会,而我只会等待机会。陈友谅和朱元璋是狠角色,所以一个杀了徐寿辉,一个不去救郭天叙、杀死韩林儿,两个都当上了皇帝。马鸣扬差一点,也很快的当上了锦衣卫指挥使。而我呢?那个时候真的是跟丧家之犬没有什么分别,身无分文,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

“后来我遇到了林懿旭,我不敢去追求她,只说了些懦夫一样的话,说要等她十年。马鸣扬曾经狠狠的骂过我——他不是这样的性格,他要是喜欢一个人,就会不顾一切的去追求。所以,我等了十年,这不是什么痴情,这只是我懦弱无能的表示,我一直都在逃避。后来我又遇到了张寻、遇到了元涵,张寻是朱元璋和马鸣扬安排的,元涵是她自己主动的。这两个人都不是我主动追求得到的,如果不是月老垂怜,我想我这辈子是会孤独终老了的。

“一个强者,他身上一定有某些特质,使得别人愿意跟随他。这些特性应该就是自信、有野心、能够主导别人、让别人心甘情愿的跟随你。刘邦什么本事都没有,却得了天下,就因为他有这些东西,而韩信、张良等人就比不上他。这些特质,朱元璋有,陈友谅有,彭莹玉等人也都有。但光有特质还不够,还得有本事。徐寿辉有这些特质,最后却死在陈友谅手里。韩林儿也有这些特质,我却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他死去,一点办法也没有。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更加全面的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权力,又到底怎么样才可以制约权力。

“我一直都是想制约权力的,这大概就是我的软弱之处,所以才不具有那种特质。为了权力,陈友谅、朱元璋等人什么事都能够做出来。而我却做不到,我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去杀人篡位,去发起战争。也因为这样,我才不是皇帝,他们才是。

“但是,到底是要通过手段来获得高官之后去为民造福呢,还是一开始就不同流合污?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不知道应该去做哪个。获得高官,甚至当上皇帝之后,自然可以做更多的事,造福更多的人。而一开始就按照自己的性格来,凡事为民着想,不附和君王的那一套的话,也许可以做成一点小事,不过也就局限在那一点小事上了,你是不会再有机会做大事了。从文人的眼光来看,倒是很容易区分的:用手段去获得权力的人肯定不是什么纯粹的好人。所以管宁才会和华歆割席断交,虽然华歆还没有用手段去做什么,可在管宁看来,他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不值得再去结交了。好在事实也证明,当一个人通过手段权术去获得权力之后,无论他当初的借口是多么的冠冕堂皇,到最后他都会违背那个借口,彻头彻尾的变成为自己谋私利了。红巾军口号喊得好,最后韩林儿却成了傀儡;朱元璋说要驱逐鞑虏、解放民众,最后把天下变成了朱家一姓的家天下。所以,一开始就要正正直直、清清白白,不要去动那些歪念头。只有一动歪念,人就慢慢的坏了,最后变得纯粹只为自己了,再难变好回来。

“可是,难道我们就只能够洁身自好,而无法去为天下谋福利了吗?我想不是的,只要我们找到一种方法来制约住权力,就一定可以让天下安宁的。那么,这种方法到底是什么?

“权力,是可以通过控制别人使之达到自己某种目的的能力。那么,怎么才能够让别人甘心的为你做事,让你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自然是让别人认同你服从你,这种服从可以是灌输某种思想、劝说、命令、收买、逼迫等等的结果。这些举措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通过某些手段让别人认同或者服从你,从而达到你自己的目的。

“详细一点说,劝说就是告诉你某件事的前因后果,让你知道这件事对你有好处,对他也有好处,甚至是对大家都有好处,让你心甘情愿的去做。朱元璋说要驱逐鞑虏,大家就都响应了,心甘情愿的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结果天下是打了下来,可他们还是老样子,除了少数人升官发财了之外,其他很多人死了,很多人残废了,更多的人的处境和以前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劝说其实是被人为的忽略掉一部分了,你照着他说的去做,可能成功,也可能会失败。

“命令和逼迫就带有强制色彩了。但是,还是可以选择不去做。朱元璋要我杀了陈友谅那边的细作,我没有照做,惹得他很不高兴。后来我辞了都御史,又准备去营救那些文人,朱元璋把我关了起来,没有杀我,就是想让我屈服。我没有照做,他无可奈何。后来他要杀归志武,归志武没有束手就擒,反抗了。由此可以知道,命令和逼迫有时候也是不起作用的。韩林儿的话没有人听,陈友谅不停徐寿辉的,朱元璋还可以自己造诏书出来。

“收买则很简单了,给别人一定的好处,让别人去做某种事。当然收买也可能失效,郭和本来是奉了陈友谅的命令想来收买我,不行的话就杀了我。收买我当然没有成功,刺杀我也失败了,但从此他没有再来杀我。对我来说,我也获得了不让他杀我的权力,这是因为我感动了他。

“而最有效的,就是控制别人的思想,让别人心甘情愿的服从甚至做奴才。朱元璋借助所谓的儒家思想达成了这一切,更可悲的是很多人甘愿为了一己之利去做奴才。所有的统治者都借助了某种看似神圣的思想,帮派的首领也是如此。军人就是思想最单纯,所以军队是最容易控制的,你可以让军队绝对服从你去做任何事。而文人知道的最多,所以对君王来说,真正的文人最难对付,往往会让他们头疼不已,他们可以杀了文人,烧了文人的文章,却无法让文人服从。

“所以,获得权力其实并不难,只要你有钱去收买别人,甚至有很多人是甘心做有钱人走狗的。没有钱,有其他礼物也可以,比如女人。而女人在历史上是很有效的礼物,西施昭君貂蝉都这么牺牲了。当你知道的东西比别人多时,只要稍加运用,就很容易让别人服从你。而当你拥有某个方面的专长时,你就更容易控制别人。我们吃什么药都要听大夫的话,我们要学什么武功都要听掌门或者师傅的话。当了官之后,你就自动有了权力,可以去奖励别人惩罚别人指挥别人,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都没有的话,一个人格好的人也容易获得权力,朱元璋有那么多人跟随,自然也和人格有关,比如我就是跟随了他而没有选择陈友谅。在这些里面,对江湖人来说,最强大最直接有效的就是高明的武功,通过武力逼迫你可以使别人迅速服从你。而没有武功的人,可以通过当官后,去控制衙役或者一支军队来使别人服从你。军队是比任何武功都要厉害万分的权力手段。前面说了,当你知道的东西比别人多时,就很容易控制住别人。

“所有的这一切权力来源,都是掌握控制住了被控制的****或弱点、奴化了别人的思想,让被控制者乖乖臣服。我们的****或弱点有很多,我们怕死,我们贪求利益,我们想要金钱美女高官厚禄,我们冲动,我们盲目的跟着别人走,我们会为了一个看似崇高的理想而充当了利用这些理想人的打手。我很悲哀的看到,现在的官员胡作非为,军队、锦衣卫和衙役为虎作伥、狐假虎威,文人趋炎附势、为朱元璋粉饰一切,其他居民也都只是各自顾着各自,根本就不管别人的死活。这是我们整个大明国的悲哀!最后,还是我们自己受苦吃亏,得了好处的是那些大权在握的人,我们一国人的懦弱和自私成就了少数人的野心和****。可笑,可笑,可笑,可悲!

“我一直都相信,万物相生相克,一种东西再强大,一定有另外一种东西出来制约它。可是在权力这里,这个规律却似乎失效了。权力使人疯狂,为了权力,人们可以不择手段的出卖一切,包括自己的亲人和灵魂,甚至发动战争。可是,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够制约它?在目前,我们总是寄希望在朝廷和仁慈圣明的君主身上,我们希望君王可以自律,并且彻底的治理底下官吏的腐败。吏治腐败其实容易治理,只要君王肯下决心来治理,完善体制,给与百姓举报的权力,并且约束官吏的行动即可。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保证皇帝是个仁慈圣明的皇帝呢?

“治世和乱世的区别就在于皇帝肯不肯抑一己之小私,兴天下之大公。这很难,没有一个皇帝完全做到了。我们暂时没有体制来制约皇帝,只有忍受,忍受不住了就发点牢骚,或者提点建议,或者要官员给我们上书,希望皇帝可以替百姓想想。实在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只有选择隐居,眼不见为净。当我们所有人都忍无可忍的时候,就只有举事了。我个人是不希望打仗的,打仗总是要死人,而且最后得好处的总是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踩着别人的尸骨上去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打仗。只有禽兽才天天咬来咬去的。

“想靠着皇帝老子的自律来让皇帝仁慈圣明、让天下大治,这是在痴人说梦。想靠制度来,也许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皇帝老子手里的军队肯定不会答应。而且,制度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一个坏的制度也可能因为人的原因使社会变好,而一个好的制度也完全不是枭雄的对手。另外,即使制度再完善,如果底下的那些人串通好了,制度也是无能为力的。比如大明国现在的贪污这么多,就是因为官官相护、官商勾结,想查也查不出来,一查就是一大串。想要制约权力,也得掌握权力,但是我们不是皇帝,我们手里没有军队、锦衣卫、衙役,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掌握权力呢?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最容易控制的军队,也可能哗变,于是将军的指挥就失效,或者说,这个将军的权力被剥夺了。那么,军队哗变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饷银没有发,可能是伙食太差,也可能是将军要他的手下去杀害无辜的人,而其他士兵良心发现,不按照将军的命令来。同样的,当所有的官员都不服从皇帝时,皇帝也就失去了权力,比如韩林儿,最后就完成的成为了一个傀儡,直到他被朱元璋害死,他一直都无力反抗。要想彻底的制约权力,最终只有依靠百姓的自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什么该去做、什么不该去做、不为了一己私利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充满了怀疑、独立自主、明智而自由的时候,那些趋炎附势的人不会再有,而那些对我们有害的措施也就得不到贯彻。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意识,并且选择不去服从时,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权力,为自己的利益说话。——我承认,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好的世道与坏的世道的区别就在于:好的世道可以正当的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坏的世道不允许你正当的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大明国现在并不是个好的世道,好的世道还需要我们努力去抗争才能够达到。而且,已经拥有权力、掌握利益的那部分人肯定会千方百计阻挠其他人也获得应该属于他们的利益,所以,要想达到天下大同的目标,肯定要有很长很艰辛的一条路要走。而且,需要人人都敢于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正当利益。

“要想人人都这样,就只有通过教育来达到。教育的首要目的应该是使人怀疑,而不是使人相信。只有怀疑了,才不会盲从,才会在思索中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而要想使人怀疑,就要告诉他不同的意见,甚至那些意见是互相对立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变成奴才。而现在我们在只读四书五经、只考八股文、只想着做官的情况下,就完全可能变成朱家的奴才,失去自我。这当然不是我们应该有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至少应该符合这三个要求:其一,教给受教育者一项专业技能,使得我们不会除了看书之外没有别的能力,这也是我在星城书院主张的找儒家道家佛家的人来讲课,也会找来少林武当峨嵋衡山的掌门来讲课,甚至还会找木匠铁匠优伶等等来讲课;其二,培养受教育者自学的能力,使他们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三,培养受教育者的精神,包括自由,竞争,合作,平等,勤奋,怀疑,不屈,独立自主,开放……等等,而这最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这些精神的人才能够叫做真正的人。这些年以来,我也一直在思索一个人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人生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我暂时还没有想出来,但只要一个人要符合这些,才能够叫做真正的人,否则武士就会是朝廷的鹰犬,文人就会是朝廷的奴才,根本不会再去管百姓的死活了。

“师傅在教我武艺之前,先教的是武德,并且一再告诫我说:“习武先习德。”如果一个人没有武德,那么他武艺越高强,贻害也就越大。文人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品德气节,危害的就不仅仅是一两个人,他甚至会成为国贼。这样的人已经数见不鲜了。所以,文武之道从根本上来说是相通的,两者也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文人不一定都要武艺高强,但略通武艺也可以强身健体,还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修为。我想,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些的时候,也就是孔圣人所向往的那个大同社会到来的时候了。”

第三节 天心文昌记(3)

仁义二:

“天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以万物为刍狗的天才是仁和的,人之道,则反之。人的世界,一开始就是弱肉强食、弱者越弱、强者越强的。这是因为天不需要去追逐什么,而人则在拼命的追逐利益——用尽手段和权术追逐利益,所以有了权力的人就变得越来越强,失去权力的就只有变成奴隶。

“如果说,人道也要讲究‘仁’,让每个人公平公正的获得利益,这是顺应天道的要求,更是弱势者一直在斗争想要取道的目标,这是没有错的。可是,为什么人道要顺应天道,为什么天道是这个样子,我到现在还不是很明白。对很多人来说,三餐温饱,无忧无虑就足够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拼命获得更多的权和利才是他们的目的。从人本身来说,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所以每个人应该享受的权力也应该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要的‘公平’。但是,就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公平得得到一切了,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了?

“如果生命的意义没有答案,那么,一切的道德和法律追究起来其实都是空中楼阁,我们怎么就知道天下大同比现在这样更好呢?我们怎么就知道那种生命比现在这么拼命的追求利益更有价值呢?

“在生命的意义上,也许是我过于执着了。我苦苦的追寻,一直都没有答案。也许生命本没有意义,活着就好;也许生命不过是一种虚幻,道家和禅宗都是宣扬解脱的。

“抛去生命的意义不论,在人世间,想要制约住权力,达到大同之治,最根本的途径是靠每个人的‘仁’来实现。权力是通过影响别人来起作用的,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仁的境界,特权就无法无所欲为。比如说,我们见到锦衣卫这么草菅人命,如果我们都达到了仁的境界,不说锦衣卫自己不会再这么做,就是我们,也足以制止他们。怎么制止他们?

“首先,我们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会从内心最深处同情那些弱者,并且尽力的去帮助他们,让每个人公平得获得利益,最低也要有这个公平获利的机会。这个就是最基本的仁。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这种同情心的,只是很多人的被权和利掩盖了,变得麻木不仁了。

“当我们有了这个最基本的仁之后,我们就会挺身而出,制止这些穷凶极恶的锦衣卫。我们不仅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谴责,而且会保护被他们追杀的人,还会不卖东西给锦衣卫、不给他们提供物品,甚至上书朝廷给他们造成压力。这个就是高级一点的仁,也就是‘义’。即使是皇帝不仁,依靠权力胡作非为的话,我们也要用‘义’来制约他。因为‘仁’讲究的是每个人的公平,不管你是皇帝还是乞丐。

“可是,因为掌握了权力的人有武功或者武力,或者其他影响力,所以有个时候我们还需要更高级的仁,那就是不畏强权、舍身取义、杀身成仁。这,就是孟子所提倡的,也是文天祥所说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因为目前的情况下,基本的仁力量弱小,不足以对抗强大的权力,所以才需要义,而且,通过仁义来制约权力,这条路会很远、很痛苦。

“并且,当单个人的义都无法制约权力时,我们需要最痛苦的手段——战争。战争是对人性的巨大摧残,对生命的极端漠视,多少人在战争中家破人亡!尸骨遍地、血流成河的场面,只要有一点仁义之心的人,谁愿意看到?所以,战争应该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这个不祥之器绝对不可以滥用。

“就目前而言,仁和义都难以实现。每个人都在用尽手段、费尽心机追逐自己的利益,在彼此的斗争和均衡下,终于行成了一套相互制衡的体系,到达了用权力来制约权力的目的。这种均衡的表现就是以制度和律例为最高准则,每个人都服从这些制度和律例。

“这种均衡状态有好的一面,假如朱元璋按照《大明律》来行事、并且我们百姓也可以靠这些制度来制约朝廷和官府时,大明国也许会稳定、廉洁得多。不过,这种均衡至少有四个缺点。

“其一,内耗严重。由于是靠各个集团权力的相互制约来达到的平衡,每个人或者每个集团都在试图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权力,所以这些人或者集团之间一直在不断的斗争,同级之间未必互相协助、上下之间未必听从或者服从,反而是互相使绊子,恨不得别的人或集团倒台便好。比如朱元璋和陈友谅都在韩林儿的号令下起兵反元时,两方就斗得难分难解,最后朱元璋彻底消灭了陈友谅。如果他们可以兵合一处,鞑子早就被驱逐了。

“其二,制度僵死。用权力来制约权力,这种均衡下需要很多制度来保证。可制度过多的话,人们就变成了为制度本身而服务,根本就忘记了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什么。而且,制度再多,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罗列进去。也就无法保证不被钻空子,从而把这个均衡状态破坏掉。

“其三,无法抵御合谋。因为是通过制度来达到均衡的,所有,如果这些制度下的人合起伙来(合谋)时,制度就会形同虚设。这么多年来,这些贪污案足以证明这些,同级官吏互相包庇,上下级官员相互串通,又有官商勾结、行业规则等等黑幕,一查出来就惊心动魄!平时我们所知道的合谋,也同样让人唾弃!这是缺乏仁义、一心逐利的必然结果!

“其四,无法防止弄权者。如果有一方悄悄的发展大了足够大的势力之后,他就会肆无忌惮的扩大自己的权力,把别人都踩下去。当时这么多人都宣布听从红巾军号令,尊韩林儿为帝,以抗元为宗旨。可一旦坐大,皇帝就自己当了,抗元也变味了。因为这种制度下的权力,其实是被赋予的,哪一方武力足够强大,就可以把这些权力再收回去,为他自己所用。

“所以,光用权力来制约权力,而没有仁义根植人心的话,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无法保证最后的成功。只有以深入每个人心的仁为本,并且每个人都去努力,才是最终的制约权力之道。”

第三节 天心文昌记(4)

方孝孺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看完,一边看一边想,看完了又看了好几遍,才道:“大人说的这些都很有道理,不过在有些上面还是不够详细,另外有些想法我不是特别同意。”

陆小东道:“正是要你不同意。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时,才不会盲从,才能够拥有真正的自我。我会在以后不断的完善,并且继续思索人生的意义。”

方孝孺敬佩的道:“大人乃千古第一人!学生自当学习!”

天慢慢黑了下来,元涵催了两人几次去吃晚饭,在热烈交谈的陆小东和方孝孺都没有听见。元涵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么多年以来,她还是第一次看到陆小东这个样子,今天真是两个痴人碰到一起了。她端来饭菜放在书房桌上,退了出去。

陆小东和方孝孺两人都没有看见,只在那里聊得高兴。两人不时大笑一番,比做了什么都过瘾。

太阳又升了起来,元涵正在给陆思、陆远做早餐。这两个小家伙顽皮得很,围着桌子一直追打。陆小东推门进来道:“涵妹,有东西吃没有?”虽然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可他还是叫元涵为涵妹,元涵也一直是叫他陆大哥。

元涵笑道:“你也知道饿啊?再等等吧!方孝孺呢?”

陆小东伸了个懒腰,道:“走了,说还有事要办。这个年轻人不错,师从宋濂,又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迟早会青出于蓝的。”

元涵道:“就达到你这样的境界?”

陆小东哈哈大笑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我们不行了。”

几天之后,衙役通报道:“大人,外面有一个妇女,说是故人之妻,领着一个小孩,还带着一口棺材,说要见你。”

陆小东心里纳闷,出来看时,却吃了一惊:那个妇女居然是蔡静宜!那棺材里的人,不会就是马鸣扬吧?

蔡静宜哀伤的道:“陆大人,夫君上个月因为伤寒发作猝死在家中,临死前要我们来找你。希望你看在和夫君多年交往的情分上,让夫君可以魂归故土,也让我们母子两个有个着落。”

陆小东吃了一惊,斥退了众人,才道:“马鸣扬到底是怎么死的?”他怎么也不会相信马鸣扬是得了伤寒而死的。

蔡静宜摇头道:“夫君已死,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陆小东看着那个小孩,他眼里除了哀伤,还有疑惑和惊恐。陆小东不由叹息一声,心里已经猜到了七八分,也不说穿,只是道:“马鸣扬生前对我一直不错,就算以前我和他有什么恩怨,现在也都一笔勾销了。他的后事我会处理的,你们有什么打算,是去娄底呢,还是回云南?”

蔡静宜没有了任何主意,只是道:“一切听从陆大人吩咐。”

陆小东想了想道:“既然这样,我这就送你们去娄底吧。马鸣扬在娄底还有亲人,也可以照顾一下你们,我照顾你们也方便一点。”

蔡静宜道:“多谢陆大人。”

陆小东道:“对了,侄儿是叫什么?”

小孩木木的站在那里,并不做声,蔡静宜道:“他叫马文风,洪武元年八月初三生的,今年刚好十岁。”

陆小东点点头,道:“我会安排好的。”他亲自送蔡静宜、马文风和马鸣扬的棺材回了娄底,把马鸣扬葬在了马家祖坟,又请人照顾母子俩,还给马文风请了个私塾先生。一切都安排好时,已经过了三四天。他向蔡静宜告别,正准备回长沙时,娄底知府却匆匆赶了过来,在他耳边悄声说道:“马鸣扬的坟被人挖了,尸体被翻了出来鞭尸,惨不忍睹。”

蔡静宜道:“陆大人,发生了什么事?”

陆小东笑道:“没事,娄底府来人了,我得过去一趟。嫂子,你就安心的在这里住下吧,有什么不习惯的随时来找我就是。”

蔡静宜点了点头,看着陆小东等人离去,悠悠的叹了叹气。

陆小东赶到坟地时,衙役已经把马鸣扬的尸体放了回去,棺材也在井里,就等着盖土了。恶臭味不停的散发出来,众人都捂住了鼻子。

陆小东叹道:“马兄,真想不到你会是这样的结局,死后都不能够安稳。算了,你也不在了,我也不多说什么,希望从此没有人再骚扰你,马文风也能够出人头地。盖土吧。”

衙役赶紧铲土去盖上,他们实在受不了那股味道。陆小东道:“知道是谁做的吗?”

知府道:“来人做事手法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我会加紧追查的。”

陆小东摆手道:“不要查了,查不出来的。”当然不是查不出来,只是这件事已经没有必要了。马鸣扬一辈子用透人情世故,更善于运用一切资源,曾经风光一时,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并遭受猜忌时,同刘基一样,就被朱元璋直接或间接害死,剩下孤苦伶仃的妻儿无人照顾,葬后还被人掘了坟。他这一生,是不是值得?

第三节 天心文昌记(5)

八月份,长沙府在长沙城修了两座楼阁,长沙知府来请陆小东为阁起名。陆小东想了想,大笔一挥,在纸上写下了“天心”、“文昌”四个字,并作了一篇《天心文昌记》:

洪武十年,丁巳八月,天心建阁,文昌成楼。依城踞脉,对麓山而临湘江;躬身开眼,承先贤而启后知。三闾大夫高洁,宁投江而远浊世;少陵野老伟崇,甘宿茅而悯寒士。贾谊遭贬,缚翼鹏鸟怜苍生;朱熹致知,岳麓书院论天理。政兴人旺,湖广熟而天下足;水激道行,濂溪播而八荒尊。

既念过往,赞古城之盛隆;且顾当前,恨大道之荒废:儒异经死,八股战战束书生;官贪吏坏,锦衣嚣嚣胜鹰犬。争权夺利,两手只求千钟粟黄金屋美颜如玉;装腔作势,一心哪管窦娥冤冻死骨礼义廉耻!文字获狱叹法虚,肉刑加身呼谁怜?男丧其品,女逐之淫;上下失德,愚智同乱!感时局之腐堕,哀民生之难艰!

垂首观厚土亦流涕,举目问长空亦思寻。庄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孔云:“仁爱不行,大同不至。”地势抑强,天心唯仁。地削岭填壑以抑强,天制权爱民以达仁。抑权则民福,桃源处处;达仁则国昌,大同时时。期制以抑权,而制不敌合谋;思人以达仁,而人难逃利诱。人需修身养性克欲以忽诱,文须载道明理存疑以正人。文昌方可明道正人,人正才能抑权达仁。

风雨晴明尽入眼,流芳遗臭自在心。滕王岳阳,已载文人骚客忧乐志;天心文昌,必挽江山社稷倾颓风。阁楼立百年,仁爱流千古!斯以为记,娄底陆尧农。

陆小东看了一遍,自顾笑道:“嗯,字体端正平和,我怕是再没有少年时的那股戾气了。”

几个官员看完,有些为难,道:“大人,这篇文章写是写得好,不过作为天心、文昌二阁的记恐怕不适宜吧?”这篇文章表达出来的内容太过于激烈,所以他们这么劝陆小东。

陆小东笑道:“这上面写了我的名字,你们怕什么?尽管题上去就是。这几年湖广在农作上领先全国,湖广熟,天下足,在风气上却不敢开天下之先吗?”

几个官员拗不过陆小东,还是把这篇记题了上去。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天心文昌记》迅速流传开来,而天心阁、文昌阁也迅速吸引了大批文人前来,成为和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蓬莱阁齐名的名楼。陆小东的其他文章也广泛流传了开去。

三个月后,朱元璋下令禁止陆小东文集的流传,并销毁已经流传出来的部分。但并没有对付陆小东。

陆小东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湖广上,就像教导朱标的那样,他重视农耕,鼓励商贾,整顿治安,禁绝娼妓;他充分相信百姓,让百姓监督手下官吏,让百姓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官吏的选授;他大力扶持星城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鼓励人们自由地去思想,鼓励人们去探求仁义的价值、正义的真理、生命的真意。湖广人才济济,名动一时,天心阁也逐渐成为长沙的标志。

数年之后,湖广“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谋闭而不兴,盗窃而不作。人皆知所恶,知从善弃恶,远骄奢淫逸”,和其他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他地方依旧贪腐成风,盗贼不息,商家完全丧失了良知,想尽一切办法牟利,男男女女行着苟且之事,不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只知争权夺利,无所顾忌的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而朝廷之中,文字狱和冤狱始终没有停止过。

第三节 失败?(1)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事发,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并借机诛杀功臣,受牵连者计有一公二十一侯,及其他人员共三万五千人。李善长也被处死,且满门抄斩。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平云南。

洪武十七年,徐达逝世,传闻是朱元璋下毒致死。

洪武十八年,郭恒贪污案发,朱元璋严惩各路官员并打击开国功臣,一时受牵连者达数万人,百姓亦深受其害。朱文正亦被下狱,获鞭刑而死。

洪武二十年,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陆小东多次上书给朱元璋,要求朱元璋以仁与法治天下,朱元璋不听。同年,陆小东辞官归田。

洪武二十五年,回了南京的太子朱标突然死去。消息一传到湖广,正在吃饭的陆小东筷子叮的一声掉落在地,眼泪也不由自主的流了出来。元涵和陆思、陆远都吓了一跳。元涵最知道陆小东心意,劝道:“你不是说要万事随缘吗,怎么还看不开呢?”

陆小东叹道:“在朱元璋的儿子之中,朱标是我最看好的一个,他既有治国能力,又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讲究以仁治国。我原以为大明国会在他的手下换一个面目,没有想到他居然英年早逝!天意难料啊,莫非这是对朱元璋的惩戒?哎!”

不多久,又传来消息,朱元璋立朱标次子朱允玟为皇太孙,陆小东这才宽慰了一点。只是他还有点担心,朱允玟虽然性格和朱标相似,却稍嫌软弱了些,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应付那些争斗。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诛杀蓝玉,再次大肆诛戮大臣。

洪武二十七年,汤和逝世。

洪武三十年,驸马欧阳伦贪污案发,朱元璋又一次大兴冤狱。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称明年为建文元年。

不久,一个特使来到娄底,请求陆小东出来辅佐新皇帝。陆小东道:“我已经六十有八,只怕走不到南京,在路上就已经死了。你回去告诉朱允炆,只要他按照我以前叮嘱朱标的那些话来做,就一定会是个好皇帝。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只要我陆小东还活着一天,就一定会帮着他。另外,有一个叫方孝孺的,才堪大用,请朱允炆好好用他。”

朱允玟听从了陆小东的建议,重用方孝孺等人,开始大规模削藩和替朱元璋时期被冤杀的官员平反。

建文元年七月,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于北平起兵造反。陆小东闻讯后,立即召集家人前来,准备起兵勤王。陆远劝道:“父亲,这是他们的家事,我们还是不要管为好。我看这是上天对朱元璋的惩罚,他一死家里就起内讧,何况你不是反对打仗的吗?父亲今年就要进七十了,还是保重自己身体要紧。”

陆小东道:“一来我答应过朱允炆会辅佐他的,二来朱棣性格和朱元璋类似,他如果得了帝位,天下再难太平,遭殃的只会是百姓。我主意已定,你们不要再劝我。”

陆远还想说什么,元涵却止住了他。陆小东的性格,她是最清楚的,他一旦下了决心,便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她看着陆小东依旧豪气干云的样子,心里暗暗盼望他能够早日出征击败反贼才好。

第三节 失败?(2)

当晚陆小东喝了几口酒,在书房里和衣睡下了。陆远心里一直憋得慌,第二天一大早就推开陆小东的书房门,想再劝陆小东几句。等了一阵,陆小东还没有醒来,丫鬟来唤二人吃饭了,陆远便轻轻的叫唤了几声,陆小东没有反应。陆远又轻轻推了几下,陆小东还是没有动静。陆远感觉不妙,伸出手放到陆小东鼻子前,陆小东已经没有了鼻息,只是身子还是温热的,脸上也带有微微的笑意。陆远一下子怔在了那里,眼泪就那么不由自主扑簌簌的涌了出来。

“陆小东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朱允炆也一下子瘫倒在了龙椅上。半晌后才叹道:“擎天柱已折,天地能够支撑多久?”他立即下令朝中文武百官全都穿上白衣哀悼三天,同时追封陆小东为楚国公、太师、左都督参军国事兼左都御史,领中极殿大学士,谥号文正,以国葬葬于长沙岳麓山。

陆小东的死讯传到了朱棣那里时,朱棣大喜道:“我平生所畏者,唯陆小东一人。今陆已死,吾无忧矣!哈哈哈哈!”他放开了手脚进攻,再无后顾之忧。期间在山东受阻,于是兵行险着,干脆撇下山东,直奔南京,一路上两军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日月无光。昔年曾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将领,此时大多老死或者被朱元璋除掉,朱允炆朝中,已经无将可以派出去对付朱棣,只有眼睁睁的受着宰割。朱元璋如果知道这一切,不知道会怎么想?所有的恩怨是非,到头来都会报应到自己或者家人后代身上;所有的好好坏坏奸奸忠忠,到最后都会有青史来定论。

建文四年,朱棣攻克京师南京,朱允炆失踪。朱棣旋即称帝,定都北平,改名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同时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又强迫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气节刚强,誓死不从,大骂朱棣是谋朝篡位的燕贼,朱棣大怒,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方孝孺血涕纵横,仍****痛骂,最后被腰斩,临死前蘸着鲜血写下十二个半“篡”字;被诛十族。朱棣篡位后,先后有数万人惨死于他的屠刀之下。

朱棣又大肆搜捕陆小东家人,没有收获,便放火烧毁陆小东文集以及天心、文昌二阁,并规定收藏陆小东文集为非法,还想把陆小东的尸体从岳麓山中挖掘出来。长沙居民冒死围住岳麓山和官兵对抗,各地江湖人士也加入进来,前来镇压的将军无奈,只得罢手,回去后向朱棣谎报了这件事。

苍茫的天地间,不知道谁在叹息:

“战争不过是满足一己私欲的工具罢了,而那些枯骨,和枯骨背后的亲人,又有谁来同情?谁来制约这些用不正当手段谋利的逆贼?什么时候才可以把‘权’这个东西给制约住?”

朱棣死后,长沙居民重建天心阁和文昌阁,陆小东的《天心文昌记》和其他文章均因被焚毁而失传,天心阁上便刻上了李华的《吊古战场文》作为纪念: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诉?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奇兵有异於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野竖旄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翦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骨暴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天心阁上,有人在问:“陆小东想要以仁义之道来制约权力,重塑一个健康的道德仁义体系,他是不是失败了?”

有人回答:“你可以说他失败了,因为仁义在人的贪欲面前是那么软弱,在武力强权面前更是一击即溃;所谓的仁义道德现在也已经被完全摧毁撕裂,人们不是打着仁义道德的幌子做着禽兽之事,就是干脆直接在做禽兽之事!何况他所建立的美好世界也只是以湖广为主,波及到了周围数地而已。但是,总算埋下了种子,这个种子一定可以在将来长成参天大树,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权力得到制约,让利益为每个人公平公正的获得,让每个人都正直正义的存活。只是,这条路,还有很长,很长。”

再长的路,也有人会去走!

天心唯仁!

<完&gt

后记

历史至少有两个作用:一、使人知道过去的事,发掘过去的真实状况。而现在的一切都是构建在历史的基础上的,所以知道了历史,也就知道了为什么现在是这个样子的。二、让人得到借鉴。

在小说中,我着重强调的应该是第二个作用,想要借着这些东西来表达中国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又屡屡受挫的苦闷,以及他们所做的努力。历史上的文人,或者是事业失败了,或者是干脆隐退了。但是,失败的,却只是这一时一地的事迹(或者说仅仅是物质上失败了),而他们为了追寻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的精神(具体表现有很多,参考中国文人的思想境界:向往自由,蔑视权贵,同情弱势,敢于奋斗,积极思索,融合山水,皈依自然),却是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的(在精神上成功了。而使人伟大崇高的却正是这样的精神)。

文人都是想要改变政治的,然而却又不得不依附于政治。事实上并没有一个完美的政治体制,这个是文人苦闷的根本原因。而当权者的权力****,则直接导致文人改良社会努力的失败。

好人与坏人的简单区别大约可以这么说:好人坏人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使得自己的处境变好,获得利益。但是好人是通过让大部分变好的同时让自己的境遇变好,而坏人则是让大部分人的境遇变坏而使得自己的境遇变好。除了好与坏的标准还没有定论之外,这其中也还有一个手段的问题。所以好人坏人才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不过在文人眼里,玩弄权术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人,至少不会是纯粹的好人。

要想改变社会,除非获得权力。但文人或是不懂权术,或是不屑于权术,使得他们无法进入政权,或者政权的核心结构,使得他们空有一番理想而无法付诸实践。他们的结局便是隐退(历史上的例子用不着多举,金庸武侠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或者疯狂(比如明朝的唐寅,这个真实的唐伯虎远远没有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那么幸运,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最后佯狂困顿而死;明代大才子徐渭徐文长才智过人、胸怀远大,却在胡宗宪倒台后精神失常,凄惨死去)。即使能够幸运的做到高官,也不能够长久。真正有机会做大事的,比如王安石张居正曾国藩左宗棠之类的人实在不多,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不能够算是纯粹的文人了,并且在我们的价值伦理里,他们的影响更是难如竹林七贤陶渊明苏轼等人长远。

当权者对文人是又笼络借助、又咬牙切齿痛恨的。于是受奴化的文人则待遇要高得多,其仕途要顺畅得多,获得的好处也要多得多。现在就不缺乏这样的文人,他们把中国文人的传统道德抛诸脑后,已经完全成为了鹰犬爪牙,粉饰太平的工具。然而小说的主人公却是侠客,不是文人。侠客和文人在中国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文人骨子里就有一种任侠气质,注定了要以匡扶天下为己任。班超、虞允文、辛弃疾、陆游、文天祥、袁崇焕……都是文人,但是他们却在关键危机时站了出来,救亡民族,力挽狂澜,力保江山社稷。就连李清照都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

小说中的侠客具有文人气质,其实正是千古文人的改写。虽然通过小说让文人获得了极其高强的武功,然而这些武功和文人的千钧笔一样,虽然可以让人成名,让人实现一些短期目标,却远远不能让人一展抱负,反而让他们抱憾终身。但是我相信,他们精神的深远影响足以启发后代,让后来人找寻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注:一、人物、事件、官职名、地名等不完全以历史为依据。地名大部分是实际州县,只有娄底,在元明之时还是属于宝庆、潭州等府,并没有“娄底府”这个地方,这么记叙的目的是为娄底做广告。正如写天心阁一样,本来计划中是没有那一部分的,后来发现天心阁的建造年份不详,但在明朝时至少就已经存在了,于是我就利用了这个来作了一篇《天心文昌记》,来更好的阐发要表达的思想。小说叫《天心传奇》,和天心阁重名是巧合,并不是因为这个天心阁的存在而把小说取成这个名字的,相反,天心阁是为小说服务的。同样,锦衣卫、长沙、武昌、布政司、都御史、八股文等都是取历史的意象,为小说服务的。但是,我没有曲解历史,相信大家都看得出来。

二、这是我的一个总结,这些年我所见、所历、所学、所思、所梦想的很大一部分都写进来了,里面的人和事很多是有原型的,是对现实的变形。或者说,这篇小说是我一个半真半假的梦。当然,主人公和我只有七八成的相似性,并且文章叙述的思想不是我个人思想的全部,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

三、小说接近于大纲,在具体情节上不够细腻,这一方面是囿于我的生活经验之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实在不想那么写——金庸的小说很细腻,而我却没有那个耐心去看,所以也可以说是刻意避免了那么写吧。另外写小说时,我心思很矛盾,有些地方也表现出了我的矛盾心态。人活着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所以不要去指责我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不鲜明,因为他们是现实中的人物。

--------------------

┌──────────────────────────────┐

│ 小说下载尽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