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折桂令>第八十三章 冲冠一怒

  正月底,义军终于败退苏州,二月中旬,再次进军苏州,不胜。歙州,睦州,衢州相继被王师收回,起义形势急转直下。

  捷报接连传至京师,龙心大悦,如水的赏赐送至文靖伯府,更有传言说谈璓封侯在望。

  闻风而动的官太太们一拨接一拨,走马灯似地上门联络。谈母年后染了风寒,养病期间不便见客,都是燕燕招呼。

  天睿帝默许沈令宜的存在,她是以无需再化妆遮掩。齐王妃,安王妃,在京中的几位皇子家眷她最近几乎见了个遍。

  这日襄王妃来访,燕燕待她自是比别人亲热些,出门相迎,彼此见了礼。襄王妃穿着大红刻丝仙鹤缎圆领通袖袍儿,蓝妆花凤裙,戴着一套金厢珠宝累丝簇花头面,珠光宝气,比上回在码头华丽得多。

  寒暄几句,她从身后的随从手中接过一只锦匣,道:“听说老夫人病了,我带了一支人参来,望老夫人早日康复。”

  燕燕再三道谢,叫人收下,走到厅上,坐下吃了盏茶,道:“家里有一班戏子,是我从苏州带来的,唱的好昆曲,王妃若有兴趣,不妨移步去后园听听。”

  襄王妃欣然答应。这时节园中桃李竞开,粉若朝云,红似晚霞,莺飞蝶绕,掩映着楼阁水榭,倍添韵致。

  襄王妃看赏不住,走到湖边,燕燕请她上了一只锦帷环绕的小船。船上桌椅精致,茶点齐备,两人一边游湖,一边听戏。戏子在亭中水袖款摆,缠绵戏腔飞过湖面,分外婉转。

  襄王妃道:“京城唱昆曲的少,童阁老也喜欢昆曲,他家有一只楼船,那上面搭台演戏是极好的。”

  燕燕道:“我家原也有一只楼船,来京城的时候带不了,便卖给别人了。”

  襄王妃道:“妹妹来京城的日子倒是巧,再迟些时日,难免麻烦。”

  燕燕靠近她,悄声道:“还不是王妃的小姑子闹的!”

  襄王妃捂着嘴笑起来,说话间,下人划小船送来一盒刚做的点心。淇雪解开锦盒,将一盘鹅油白糖蒸的饺儿,一盘酥油泡螺,热腾腾的放在桌上。

  襄王妃一见这酥油泡螺,脸色微变,半晌道:“我家王爷也很喜欢酥油泡螺。”

  燕燕愣了愣,她知道闵恪并不喜欢吃甜食,这酥油泡螺是她从小就喜欢吃的。

  “王爷难得回京,每次回来,总叫厨子做这道点心,光看不吃,倒像是想什么人。”襄王妃看着湖面,神情有些哀怨。

  她与闵恪夫妻情分寡淡,连外人都知道。燕燕也听说了,思想多半是因为这门亲事系他父亲赐婚。两人并不熟稔,论理姜氏不该在她面前说这样的话。姜氏必然是听说她就是沈令宜,唯恐她与闵恪旧情未了,来此试探。

  燕燕不禁好笑,道:“我想一定是王妃多心了,夫妻之间最忌讳猜疑,或许王爷只是在思念亲人,王妃这么想岂不是冤枉了他?”

  他思念的当真是亲人么?襄王妃望着眼前倩妆淡服的文靖伯夫人,这般姿容,任是谁都难以忘怀罢。

  燕燕看了看她,笑道:“王妃与我说体己话,我也不怕你笑话。你知道我原不过是个商户的寡妇,初时如星与我亲近,我只当他打着游戏一场的主意,时时心里过不去,与他闹别扭。其实他是一片真心,那些气都是我自找的闲气。”

  “我儿时家里也富贵过,别人让着我,纵着我,并不稀奇。而我与如星相识时,他是官,我是民,门不当户不对,他依然对我百般包容,我想这才是难得的。”说这番话,原是为了安姜氏的心,说着说着,却自家动了情,眼圈都红了。

  襄王妃知道她的意思,少了几分顾忌,笑道:“妹妹天生丽质又解风情,真正是个妙人儿,难怪叫文靖伯惦记。”

  七月下旬,义军首领曹真被诛,其妻子手下四十余人被俘,押至京城,众人围观,唾骂不止。原来义军打着正义之师的旗号,干的却是强盗的事,渐渐也就失了民心。又过了两个多月,义军残余彻底被剿灭,东南失地尽数收回,谈璓便准备班师回朝了。

  这日一早,晴空万里,难得的好天。燕燕在铺子里等了半日,听见军队来了,忙忙地跑上二楼,推窗望去,街道两旁早已人头攒动。楼上的窗户一扇扇都被打开,姑娘们争先恐后地探出身子,脸上写满兴奋,叽叽喳喳道:“文靖伯来了!”

  大约是一年未见的缘故,或是被周围的气氛感染,燕燕望着自己的丈夫,心情也像个怀春少女似的激动。

  谈璓骑在马上,一身铠甲折射出耀眼的寒光,面对众人的热烈欢迎,脸上一丝笑意都没有,看起来有些阴沉。

  淇雪道:“夫人,谈大人好像不太高兴。”

  燕燕不知道他为何不高兴,正猜测着,见他转眸看过来,目光一顿,勒住马,神情怔怔的,像是很意外。他身后的两名副将,数千名骑兵都随之停下,马蹄声戛然而止。众人不明所以,一时间都静了下来。无数双好奇的眼睛顺着他的视线,看见了绸缎铺楼上那扇窗边的青衣女子。

  燕燕仿佛偷看男人被人发现了,还是这么多人,戴着帷帽都觉得尴尬,啪的一声关上了窗户。

  谈璓早已得知她在东厂的事,虽然有惊无险,但想她花为肚肠,雪作肌肤的一个人,哪受得了这样的委屈,若不是因为自己,她也不会来京城受这份委屈,这几个月满心忐忑,生怕她一个不高兴,跑去西北找闵恪。

  这会儿看见她在这里张望着,意外至极,一颗心安下,才欢喜起来。见她关上窗户,亦发现自己停在这里不太妥当,驱马过去了。

  天睿帝率领百官在东华门外迎接,身着大红蟒服,头戴纱帽,胡须花白的光义侯亦在队列中,见谈璓下马走过来,一反往日趾高气扬的模样,神情紧张又畏惧,勉强挤出一个笑脸,却有几分讨好的意思。

  谈璓没有看他,径直走到天睿帝面前,下跪自陈战事拖延之过,有负圣望云云。

  天睿帝见他如此谦逊,岂不欢喜?忙伸手将他扶起,道:“事出有因,如星不必自责。”

  说了几句感人肺腑的场面话,君臣一同进宫。

  罗瑾与一众太监立在皇极殿外,看见谈璓和天睿帝来了,不无心慌,但想有贵妃撑腰,又把身子板挺直了些。

  走进大殿,蒋芳宣读圣旨,封谈璓为文靖侯。文武百官不甚意外,只感叹这真是天子面前第一等的红人。其余将领军士皆有封赏,宣读完毕,众将谢恩。

  天睿帝又说了几句话,道:“如星成亲不久便离家远征,朕也不多留你了,早点回去罢。”

  谈璓知道他不再追究燕燕罪臣之女的身份,也宽恕了自己的欺君之罪,心中感激非常,道:“多谢皇上体谅。”

  天睿帝站起身,众人恭送他离开大殿,围过来向谈璓道喜。谈璓分开众人,径直走到还没来得及离开的罗瑾面前,攥住他的衣襟,一拳打在他白白胖胖的脸上。

  罗瑾痛叫一声,两股鲜血便从鼻孔里涌出来,满眼吃惊道:“谈璓,你敢打我!”

  谈璓脸色冰冷,一言不发,任他尖着嗓子叫唤,拖着他走出大殿,狠狠摔在汉白玉栏杆上。罗瑾几乎撞断了脊骨,疼得眼前发黑,还没缓过劲来,又被他一脚踢在胸口,登时腥甜上涌,一口血喷将出来。

  几个与罗瑾交好的太监有心上前阻拦,但见谈璓下手凶狠,哪个敢去触霉头?

  众大臣早就看不惯东厂这帮阉人,乐得在旁边看热闹,六科给事中的言官还跟着叫好,恨不能自己上去踹两脚。

  礼部尚书凑到潘伯彦身边,道:“潘大人,这罗瑾怎么得罪文靖侯了?”

  潘伯彦知道一点,不愿透露,只道:“阉狗作恶多端,不知道如星的脾气,活该!”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罗瑾已被打得满脸是血,呼声渐微。谈璓停住手,目光阴沉地看他片刻,转身拔出一名侍卫的剑,便要杀了他。

  两个金吾卫急忙上前拦住,道:“文靖侯,算了罢,为这种人连累自己,不值当!”

  谈璓攥着剑柄,嘴唇紧抿,半晌铛的一声扔在地上,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