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兰亭>第52章 赐婚

  第二日,霁月在勤思殿正式接见了受封赏的诸将领们。

  这次回京接受封赏的都是文秉霖精心挑选过的将领,有一些是霁月无论如何必须赏赐的,还有一些则是霁月可以借着封赏拉拢为己方势力的中低级将领。

  霁月坐在大殿上听着内侍挨个介绍下面的人姓甚名谁,又在渡口大捷之中有着怎样的功绩。

  因着这几日忙着筹划的事情太多,他并没有看文秉霖以前递上来的封赏册子,毕竟坐在上书房里的兰定安说抚远大将军此人尽可一用,他私下也多次了解过文秉霖其人,若要重用一人,势必要信任一人,故而霁月很是大胆的没有刻意琢磨文秉霖推荐上来接受封赏的将领们。

  当下首的内侍念到封赏册的末尾时,霁月余光在大殿中一瞥,发现站在远处不起眼位置上的一个人有些眼熟。

  “徐止弋,正部将,此次渡口大捷中取敌军首级约八十人。”只听念封赏册的内侍朗声道。

  霁月睁大了眼睛,又仔细瞧了瞧那个出列叩首行礼的人,发现此人竟是他第一次溜出宫时在酒馆遇见的那个张口说话丝毫不带忌讳的粗旷汉子。

  谁能想到,本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如今竟然出现在了这勤思殿上等着他的封赏!

  真是天助我也,霁月暗道。

  他有意多瞧了徐止弋两眼,后者则因为不能直视君主而微微低头看着地面。

  勤思殿上人实在太多,这绝不是一个两人相认的好地方。

  霁月按耐住自己想要当即同徐止弋攀谈的心思,若无其事点点头道:“徐部将真实好生勇猛呐。”

  “末将愧不敢当。”

  霁月存了些私心,当即道:“那日后便先让徐部将领了步军营正将的职位罢。”

  下首的内侍听见霁月的吩咐,又看了封赏册上,原定要给徐止弋封赏的步军营副将一职,默默拿起笔更改了一下。

  虽是越了一级,但在场的大多数将领官职都要比徐止弋高上很多,也没有人表现出任何异色。

  霁月在心里打着小算盘,又很是热情的同他们恳谈了一番,末了才吩咐内侍引着诸将领前往位于南安城五里外驻扎着的援军大本营中,当众宣布赏赐军士们的旨意。

  他将霁明单独留了下来,待勤思殿内的人一一退出后,他这才从上首的位置上走了下来,示意霁明随他绕到殿后,两人围着一张小几处,分别坐了下来。

  “朕想好了,此次大哥在渡口一战中立功甚大,鼓舞了诸将士们的士气,不过大哥头衔上已位列亲王品级,朕在这上面封无可封,只能多赏赐大哥些金银财物,并着朕亲自挑选的庄王府邸一同送给大哥。此外,大哥既已归京,朕在朝政上并无建树,大梁祖宗之法规定,皇室宗亲虽不拜官,但仍可进宣政殿参政,待大哥休息好了,便来朝会罢。”

  这是霁月一早就想好的,若是怕北党人变本加厉拥着庄王上位便不让其进宣政殿参政,北党人更会变本加厉盯着他不放,与其如此,还不如以退为进,一来让北党人放松警惕,而来也能让舒太后一党紧盯着北党人,这样他也好躲在暗处做些不起眼的小动作。

  “与狄戎和谈后,国库空虚,臣并无立甚大功,因此金银财宝断不敢受,况且臣刚刚归京,对朝廷内外诸事尚不清楚,入宣政殿参政一事,恐怕还需要些时日,还请陛下见谅。”

  这种虚假的推脱霁月见多了,赏赐倒是可以顺水推舟少给些,毕竟三司给不出来的封赏钱,要从他自己的私库里掏出来,但入宣政殿参政乃是北党以及霁明本人志在必得的事情,故而这种推脱词,霁月也只是随便一听,末了笑了笑,不再言语。

  “陛下,除了这些,臣此次想求陛下一件事情。”霁明道。

  “哦?是何事情,大哥明说便是。”

  “淑文离及笄的岁数也不远了,母妃和臣的意思是想先给她订下一门亲事,臣儿时有一个玩伴名叫冯云山,亦在今日的封赏名册上,现在在军中任统领一职,此人淑文也认识,且对其颇有好感,臣就大胆借着这次封赏的机会,请陛下给淑文和冯云山赐婚。”

  霁月挑了挑眉,他没想到霁明求的居然是淑文的婚事,他还以为霁明会为自己的婚事求一求。

  “淑文妹妹年岁还小,又是父皇唯一一个女儿,便是及笄后多留两年也不打紧,大哥和贵太妃怎么想起来先定亲事了?”

  霁明自是不会把担心淑文来日会被指去和亲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只是笑着道:“淑文打小就对冯云山有好感,这次归来又听臣提起冯云山来,昨晚便缠着臣说以后要嫁给冯云山。臣数年未归,一直对妹妹有所愧疚,便想借此机会弥补一二,也圆了她心之所想。”

  “如此一来,朕若是赐婚,倒是成全了一段天定的姻缘了。”霁月思索了一二,“既然如此,朕便成人之美,淑文也是朕的妹妹,若是大哥认定那冯云山能对淑文好,淑文亦喜欢冯云山,朕便赐婚于他二人。”

  “臣先替淑文及冯云山谢过陛下。”

  “这是朕这个当哥哥的应该做的。”霁月笑着说道。

  他边说边观察着霁明的神色,又想起今日一大早,他极其罕见的在寝殿外遇见了等他的华康郡主,以及他从华康哪里听到的故事。

  霁月细细想了一下,直接开口问有关华康和霁明的事情总是不好的,于是他拐弯抹角问道:“淑文的婚事是有着落了,不过朕看这头等要紧的婚事,还是大哥自己的婚事,不知大哥在西南那么些年有没有看中的姑娘?或者是这南安城中诸多贵女里,大哥瞧上了哪个?若是有瞧上眼的,朕便一同赐婚下去,岂不是双喜临门?”

  一提到自己的婚事,霁明的面色变得古怪起来。

  他又回想起昨晚那个温柔的吻,回想起他是多么狼狈的推开抱着的华康郡主,红着脸不吭一声闷头往前走,亦回想起华康是如何跟在自己身后叽叽喳喳告诉自己她的闺名唤“袅袅”。

  霁月笑而不语,看着出神的霁明,好一会儿才轻咳了一声,带着一丝打趣道:“大哥这是想起哪家姑娘了?”

  霁明这才回过神来,他耳根有些泛红,表情却还算镇定道:“陛下说笑了,臣没有心仪的姑娘,暂且也不打算成婚。”

  “但华康同朕可不是这么说的。”霁月笑眯眯道。

  霁明一直没猜出来华康郡主昨晚说的她自己有办法让两人成婚的“办法”到底是什么,眼下听霁月这样说,整个人不由得一惊。

  原来她说的“办法”居然是直接告诉霁月。

  霁明一时拿不准,现在满宫人都知道,舒太后有意将自己的侄女华康郡主嫁与皇帝为后,华康名以上也算是霁月的未婚妻,哪有未婚妻找未婚夫说自己心仪未婚夫哥哥遮掩的道理?!

  霁明不敢想,这事儿要是传到舒太后耳朵里该是怎么样。

  真是个疯丫头。

  霁月瞧着回京以来一向镇定自若的庄王殿下第一次在他面前露出不淡定的表情,他装作没事儿人一样道:“大哥不必紧张,朕对华康亦如对淑文一般,是把她当作妹妹看的,若不是母后逼迫,朕不想娶华康,华康今早专程来找朕说了好一番话,说什么你们二人心意相通,请朕想办法成全你们,朕想着若真是如此,也不好拆散一对有缘人。”

  “臣……并非与郡主心意相通,是郡主夸大了。”霁明硬着头皮道。

  “先前朕觉得华康的话可信三分,但不能全信,故而才要来找大哥问个明白,可大哥此番反应,让朕觉得华康说的话十足十的真了。”

  霁明感觉整个脑袋嗡嗡作响,他原本觉得昨夜之事虽然已经逾矩,但夜里说的话大可不必作数,今早清醒了华康自然明白他二人成不了,没曾想华康清醒了的第一件事是去找霁月。

  “陛下,臣……”他想要辩解两句,却无从辩解,于理,他知道自己不应该对华康郡主产生任何感情,但于心,他确实对那个在澜溪镇和自己相遇的小姑娘有着难以言喻的情感。

  “大哥不必说了,朕询问大哥并没有怪罪的意思,此事虽难办,但朕思量再三,难办,却也不是办不成,主要还是看大哥如何想。”

  霁明本对此不抱任何希望,但听见霁月提起了“也不是办不成”的话头,不知怎么就有些鬼迷心窍,顺着问了下去:“陛下有何想法?”

  “若是大哥也愿意,朕就暂且再拖延一段大婚的时间,左右朕和华康都还年轻,朕不大婚,母后便一直有听政之权,这笔买卖各方都划算,但若是想要结了婚约促成你二人,则还需要大哥下些功夫。”

  “陛下但说无妨。”

  “母后和舒大人颇为畏惧大哥身后的力量,若是想促成与华康的婚事,就要先打压一番母后和舒大人的势力,不瞒大哥说,母后和舒明远大人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可也有意见不合之处,大哥不妨从此处下手,若是舒大人一味抢占了母后的先机,那华康身为舒大人的女儿自然也不会再嫁给朕。更何况母后和舒大人若是铁板一块,也处处掣肘大哥,如此倒不如不给他们这个机会,朕和华康到底婚约一解,到时,朕便能赐婚于你二人了。”

  霁月说完这一大串话,顿感口干舌燥,他没指望霁明能马上同意他这个方法,毕竟他想通过北党人之手来离间舒氏兄妹二人,这事情不好做,霁明也不会完全猜不出来他的想法。

  果然,只见霁明蹙着眉头,沉沉思考着。

  霁月则不疾不徐给自己倒了盏茶喝着。

  待一盏茶慢悠悠被他全饮下肚,那边总算开了口。

  “陛下此法,或可一试。”

  霁月松了口气,这事儿居然成了。

  “既然如此,朕也就不多留大哥了,大哥若是想见华康那丫头又觉得不方便,便让人以我的名义去康宁宫请她出来便可。”霁月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双手揣入袖中,居高临下般看着霁明道,“朕朝堂上没什么建树,还希望大哥能够尽早去宣政殿参与议政,我们兄弟俩定要收好霁家的江山才是。”

  霁明也站起身,郑重道:“臣明白。”

  “那朕就不送大哥了。”

  “臣告退。”

  霁月看着霁明转过身走出大殿,他仍站在原处揣着手,直到霁明到底身影消失在他的视线之中,他才开口悠悠感叹道:“爱情这东西呐……”

  作者有话说:

  这叫什么来着?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