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古代言情>官渡风云>第45章 谁来挟天子

  正如郭图所言,时机不把握,稍纵即逝。

  正在袁绍手下争执不下,袁绍犹疑不决之时,兖州的曹操幕府中也展开了一场辩论,重心是洛阳城一时难重建,但皇帝何去何从?

  有人认为皇帝身边还有杨奉、张杨等势力,如把皇帝接来兖州,弄不好自己还要丧失地盘。有人认为兖州刚刚平定,军士疲乏,粮草紧张,若拥戴朝廷,一切供应出自兖州,那兖州失去实力,迟早要被人夺走,如今天下大乱,要在乱世有作为,军力财力是根本。

  这时荀彧说:“目今皇上蒙受风尘,洛阳残破,天下人心不定,诸侯征战不休,百姓感旧增哀。诚应于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豪杰,扶弘义以致英俊。若天下再有叛乱,主公帮助朝廷,诏命天下州郡平叛,谁敢不从!如今正是我们顺大德,安民心之时,也是主公立威于天下之时。”

  曹操听了荀彧之言,真如醍醐灌顶,因为目今兖州实力,实在不能在天下称雄,然天赐良机,皇帝正处危难,朝廷正处困窘,我曹操可以倾情表达自己扶危济困之心,收获天下人心。

  于是曹操就派曹洪率五千军押运大量物资,树起“兖州朝贡”的旗号,从东郡出发,绕行山阳,济阴,陈留等郡,再向西进入河南尹。一路上旗幡招展,敲锣击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浩浩荡荡地进入洛阳。曹操又亲率五千军在后护送。

  献帝在杨安殿召见曹操。

  曹操膝行至御前,面对简陋的殿堂,回顾疲惫的百官,痛哭流涕地说:“自高祖开创帝业至今,近四百年来,朝堂何曾如此简陋过。主上本应居大厦,安享太平,不想颠沛辗转,蒙受风尘。百官本应兢兢业业,各居其位,何曾冻馁随身,斯文落泊。自黄巾造乱以来,天下扰攘,民生凋敝,城郭不整,江山飘摇。臣等无能,虽平定了兖州,却救驾来迟,陛下恕罪啊!”话未说完,已放声大哭起来。

  献帝下了御座,扶起曹操,两人四目相对,哽咽不语。百官视之,也都唏嘘流泪。

  曹操分散物资,先备足帝后用度,再按官位品阶高低分发百官物资。可惜僧多粥少,并不能充足供应。又因洛阳残破,要重新修整,先不说物资匮乏,时间上,没个三五年也不行。曹操就奏请献帝先移驾别处,等修好洛阳再迁回来。

  献帝上朝,把曹操的奏议交百官讨论。

  有的为了讨好曹操说迁去兖州,有的倾向袁绍说迁去冀州,也有的恋故土,说就近就好。

  众人意见各不一致,最后商定迁去颍川的许县。一是几年来颍川战乱少,百姓生活安定富足。二是颍川人杰地灵,多出名士,定都在这样的地方,有利于招揽四方名士,安抚人心,三是许县三面环山,只有东北一角地势平坦,与兖州的陈留郡交界,易守难攻。再说颍川的东南西北分别与兖州豫州荆州和司隶校尉接壤,朝廷所需物资可以就近运送。选取许县定都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作。

  这年秋天,献帝移驾许县,改年号建安(公元196年),改许县为许都,在许都设立宗庙,重制朝政纲要,封曹操为大将军,袁绍为太尉,其他有功之臣各个封赏不一。

  诏命到达冀州,袁绍不受。袁绍认为自己拥有四州地盘,对国家安定做出极大贡献,地位却在曹操之下,再说当时曹操还依附袁绍而活。

  曹操知道袁绍不受诏命后,上表辞去大将军一职,改任司空,代行车骑将军事。任荀彧为侍中,守尚书台,曹操出征时,便由荀彧帮助献帝决策朝廷要务。派曹洪统领御林军,任皇宫宿卫士,曹操的其他手下也都各有封赏,守要职。

  自此,朝廷上下慢慢恢复正常,百官各司其职,四方名士纷纷进入许都效命朝廷,天下人心稍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