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季知行本以为尘埃落定, 都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广陵了,岂料一波又起。

  在联合调查组断言「北辰一号」存在致命的技术缺陷后,樊继安凭借自己经营多年的人脉挣扎了很久, 后来眼看自己即将被学术监察委员会定责,他掀开了自己最后一张底牌——碳基材料。

  如今,世界上最好的芯片采用的基底就是半导体硅,而碳基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硅基的技术之一。因为以石墨烯为代表的碳基芯片的性能预期将是传统硅基芯片的10倍以上, 将能更好地发挥摩尔定律。

  虽然樊继安手里的碳基材料还不成熟, 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因此,对樊继安的定责程序中止了, 悬而不决。

  品行与能力之争持续了一周, 胶着的形势被一个意外打破了。

  阎安瑾提交了科研结题报告:以二维量子材料Nb3Br8为基础的常温超导材料。这是自防护凝胶结题后,他开启的第二项研究。

  超导体是一类提供无损耗导电性的材料,不仅能使电子产品的性能提高300到400倍, 甚至可能开启太赫兹时代。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也将为芯片制造业的变革性发展铺平道路——「华芯二号」指日可待。

  在超导体跟前,硅基、碳基等半导体就都是明日黄花了。樊继安最后的底牌失效,定责程序又一次启动。

  以这种意外的方式, 阎安瑾亲自为十年前被樊继安坑了一把的自己报了仇, 当年的是是非非又一次被提起。

  当年由于樊继安横插一脚, “NS方程的界域初边值”这项学术成果究竟属于阎安瑾还是潘途, 其实一直没有明确的论断,学术界的人也各有看法。

  如今看来, 潘途出国多年一直在NS方程的圈子里打转且未有寸进,而阎安瑾的门生季知行却一举破解了NS方程。

  潘途至今仍一事无成, 而阎安瑾先后研发了防护凝胶、常温超导材料, 两人的科研能力天差地别。

  至此, 阎安瑾沉积十年的冤屈终于得到洗刷。

  燕大向阎安瑾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再次回到燕大任教。

  阎安瑾拒绝了。

  不过,他也没能回到广陵大学,因为他被调动到光子芯片研究中心去了,独立领导芯片基底材料研究项目。

  季知行为阎教授高兴,也因樊继安垂死挣扎的这段风波充分感受到首都复杂的人事纠葛。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未来的据点设在他更为熟悉的广陵市。

  ……

  飞机慢慢降落,季知行坐在舷窗边俯瞰着整个广陵市,他终于回来了。他一直认为,在这里求学的几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回到广陵市后,第一站就是广陵大学。他的旧物都还在310宿舍,也暂时没有别的落脚点,所以打算先回宿舍住几天。

  因为是暑假,所以学校比往常要安静许多,宿舍楼也很空旷。他粗略收拾了一遍,就去行政楼拜访朱仁了。

  朱仁看到季知行再一次出现在广陵大学是惊讶的。那天,拍毕业照、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一条龙后,他虽然口头上传达了广陵大学对他留校任教的期盼,但心里并不觉得这有多少可能性。以季知行如今的成就,广陵大学这湾浅池绝对留不住人。

  光子芯片研究中心不香吗?科技部挂了号的所在,地位高、待遇好、资金足,季知行又是研发出「华芯一号」的核心人物,一进去都不用熬资历,直接就是元老。

  若是季知行又犯了「喜新厌旧」的毛病,想换个领域玩,那华科院、工程院以及很多研究所都会举着双手欢迎他的。

  即使季知行不想搞研究了,只想找个工作安度余生,那国内顶尖的两所大学也都已经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国外的哈佛、普林斯顿等知名高校也再一次向他发出了offer——这回可不是邀请他去读研的,是聘请他去任教的。

  再不然,他躺在钱上也能过一辈子。

  再怎么算,季知行都没有留在广陵大学任教的可能。所以,朱仁看到突然出现在办公室的季知行是惊讶的,但季知行说的话让他更惊讶。

  “你要创立研究所?”朱仁看着眼前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确认道。

  “是的。”季知行点点头,“这就是我下一阶段的计划。”

  “这是个好计划啊。”朱仁迟疑地说道,“但是,恐怕不太容易。”

  以季知行的意思,他是想搞个不受任何掣肘的个人独资研究所。光是从无到有建立一个科研研究所就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了,地皮、实验室、仪器设备,哪个不烧钱?

  研究所建好了,搞科研做实验又是得源源不断地往里扔钱,还不一定能产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季知行的学术生涯很辉煌,还在读本科就研发了零重力座椅,后来还破解了NS方程,如今更有光子芯片的实绩在手。但科研又不是种菜,有种就一定有得。实际上,在实验室蹉跎了大半辈子却一无所获的科学家可不在少数。而有些科研成果的转化收益也远远无法覆盖投资。

  而且,朱仁一直觉得季知行跟老阎一样,有种知识分子的清高与天真,眼里揉不进沙子。这样的人其实并不适合在社会上做领导者,而更适合待在象牙塔——季知行这几年一直就没怎么出过校门。

  总之,朱仁觉得季知行的计划风险太大了。不仅可能会赔光所有积蓄,还可能因研究所的经营管理和社会上的各种人情世故而碰得头破血流。

  其实这些风险季知行都翻来覆去地思考过了,只是他更多考虑的是以自己下一阶段的科研目标,在高校或其他科研单位可能都无法立项,即使立项也无法得到长久而又稳定的支持。

  他需要的是一个完全不受掣肘的科研环境,盈亏什么的暂时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

  “至于经营管理、人情世故,那确实是我不擅长的。所以,我今天其实是来挖角的。”季知行诚恳地看向朱仁。

  “啊?”朱仁瞪大了眼睛,“你是说……我?”

  季知行点点头:“是的,我想聘请您为研究所的主任。”

  科研以外的事物他一点都不想操心,所以就得找个信得过的行政人员,把所有的管理事务一股脑都交给他。

  从他和林朗、许东阳一起研发零重力座椅开始,他就经常和朱仁接触,深深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而且人品他也信得过。

  只是,大学办公室主任的岗位实在是个稳定又体面的金饭碗,而自己的研究所八字都没一撇,且又前途未卜,他并没有把握能请动朱仁。

  朱仁确实没有挪窝的意愿。

  他在广陵大学干了几十年了,在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上也有十年了。一切事物得心应手,简直是闭着眼也能完成,换个地方从头再来何必呢?

  更何况,自季知行屡出佳绩以来,广陵大学就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报考人数翻了两番,上级划拨经费也很痛快,又有各种政策倾斜扶持。作为广陵大学办公室主任,他这几年日子过得不要太顺。

  季知行也没有强求:“那能否请主任推荐一下合适的人才呢?我认得的人实在不多。”

  “那我留意一下。”朱仁这回就没有拒绝,“你大概说说你那边是什么待遇。”

  季知行说道:“年薪百万吧,其他的自己看着办,合理范围内要求什么待遇我都可以同意。”他之前光想着怎么配置实验室了,其他的没考虑太多。

  “……”朱仁沉默半晌,再一次确认,“你确定是百万年薪吗?”

  “是的。”季知行肯定地点头,“因为研究所从无到有建立起来都得他一手包办,后续的管理也全仰赖他,所以年薪百万还是值得的。”

  “那……要不然,我试试?”朱仁有点赧然。

  他女儿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了,他有心想给她买套房子作为婚前财产,叫她婚后即使吵架了也有地方去。但以广陵市的房价,掏空他这几十年的积蓄也还有一半的缺口。

  他如今月薪一万五,加上绩效、年终和零零碎碎的补贴,年薪总共就二十万出头。等他攒够另一半买房钱,恐怕外孙都上小学了。

  所以,当季知行提出年薪百万后,他狠狠地心动了。

  季知行简直喜出望外,朱仁愿意跳槽,那再好不过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卡递过去:“这里是我预备的启动资金,主任看着办吧。”

  “……”虽然感动于这种信任,但这行事是不是太粗糙了?而且他还什么都没了解清楚呢。

  “研究所注册登记了吗?”朱仁问道。

  “还没有。”季知行回答。

  “地址选在哪?”朱仁又问道。

  “不知道。”

  朱仁:……

  季知行很坦然,他就是不想操心这些琐碎才要费心找个可靠的行政管理的。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准备:“我按照科研需要设计了实验室,第一阶段所需仪器也都列好了,稍后发送过来,施工、采购都交给主任来安排了。”

  “行。”朱仁也不多问,他算是看出来了,除实验相关以外,季知行就是打算万事大撒手呢。不过这样也好,百万年薪他拿得不亏心。

  他接过卡:“等我两天,把辞职手续办好了就上岗。”

  朱仁的办事效率比季知行预想的还要高,才上岗一周就颇有成效。

  “这个地方是几年前某个科技公司投资兴建的一个研究所,但后来项目黄了,研究所也就砸在手里了。”朱仁一边介绍一边给季知行展示几张照片,“这些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买家,但建筑和基本办公设备维持得还是挺好的。”

  “当初规划得很不错,要按照你设计的实验室进行改造也不难。最主要的是,后面是一大片还未出售的地皮,以后如果有扩建的需要也有地方。”

  朱仁介绍完,又拿出地图指着城南郊区:“要是想完全自己规划兴建,那这边有一块合适的地方,我联系过市建设局,拿地的价格大概在……”

  “不用麻烦了,刚刚那个闲置的研究所就挺合适。”季知行说道。从零开始建设可能确实更合心意,但是能尽快开展研究才是最好的。

  等朱仁将收购的各种手续都办好之后,季知行就搬到那边的宿舍去了。

  一听说他有了固定据点,高霄教授就迫不及待地把邓廹派过来了——以游学的名义。

  邓廹一到研究所就笑嘻嘻地说道:“本来以为师兄师姐都走了,我就是老师唯一的心腹。可老师说我是心腹大患,一脚把我踹过来了。”

  季知行也笑了:“高霄教授嘴上嫌弃,其实用心良苦啊。”

  以邓廹不愿受拘束的性子,在哪个科研单位都是待不住的,可以说没有比他这儿更适合的地方了。要是他的研究所搞不下去,邓廹也只是来游学而已,还可以回去继续读博。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

  邓廹也不是不知好歹,他当然知道高霄教授的苦心。

  “老师说了,只要能研发出像样的成果就仿照你的先例算我博士毕业。”邓廹笑道,“我就是有点担心,怕自己能力不足。”

  “怎么会呢,之前研发光子芯片的时候你就很能干啊。”季知行说道。邓廹能力是有的,而且思维天马行空,经常能出奇思妙想,很能启发他的灵感。甚至他下一阶段的科研目标就是从邓廹那里得到的灵感。

  邓廹好奇了:“你打算研究什么?”

  “修真小说看过吧,里头的灵气是不是很有意思?”

  哈?邓廹愣住了,这个课题……他这辈子有毕业的一天吗?

  拿着采购单刚进门的朱仁也愣住了,他现在辞职还来得及吗?

  见两人齐齐愣住,季知行忍俊不禁:“我换个科学一点的词吧——真空零点能。”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