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明争暗秀>第49章 无声告白

  章成把球托到最高点,却被陶希洪扣到了界外。高勋不满地吹响了哨声,示意两边球员先暂停。

  “陶希洪,”他毫不客气地点名批评,“还有三天就要比赛了,你知道自己在打什么吗?”

  陶希洪擦了擦眼角的汗:“刚才那球角度不对。”

  “你还找理由?章成的二传还不好,你去国家队打吧。”高勋用计分板敲了下他的头,“打完这局你跟我过来。”

  陶希洪转身朝地上翻了个白眼,憋着一肚子委屈,敢怒不敢言。

  等训练赛结束,高勋把他带到了办公室。

  “最近旧伤没有复发吧?”

  陶希洪摇了摇头。高勋见状板起脸批评他:“小陶,这是关系到全队荣誉的事情。就算你今天失恋了,明天也要竭尽全力比赛,懂吗?”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陶希洪不耐烦地啧了声,心里堵得慌。

  “自己状态不好还怪二传,这是拉低全队士气。再犯一次,我马上把你从首发里换下来。”

  听到他威胁自己,陶希洪满不情愿地道歉:“我不会消极比赛的。”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你的能力可以打职业比赛,要是能带着校队进全国四强,说不定就被青训队挑去了。”高勋的想法和许江同如出一辙,“但打球是一件需要信念感的事,我希望你可以通过今年的联赛考虑清楚。”

  “知道了,谢谢高教练。”他没再多言,披上衣服转身离开。

  三月的晚风带了些许暖意,一点点吹干他脸上的汗珠。陶希洪从体育馆往回走,路过咖啡厅,在门口停下了脚步。

  玻璃是单向的,在外面看来就是一片茶色的反光。他在门口站了片刻,推门走进去,靠窗的座位上并没有出现熟悉的身影。

  陶希洪揉了揉眼睛,觉得眼眶又酸又胀,像是被柳絮吹过敏一样。

  他想在比赛前听一下许江同的声音。距离上次吵架已经过去五天,是时候冷静下来了。

  陶希洪拿出手机,拨通了许江同的电话。他接得很快,似乎没在忙急事。

  “现在有空吗?”陶希洪小心翼翼地开口。

  许江同刚和展会设计师沟通完雕塑的摆放位置和光影效果,回家后洗了个澡,正坐在沙发里吃水果。

  “有空。”他喂Tela吃了颗蓝莓,“有事吗?”

  “我还有三天就要比赛了……”陶希洪委屈地嘟哝。

  “紧张吗?还是因为我不能来现场看你,觉得不开心?”

  “我就是想听你的声音。”

  许江同看到正趴在自己膝盖上摇尾巴的Tela,莫名出现了陶希洪抱着自己,黏糊糊的幻视。

  因为孙然诬陷在前,举报的事情并没有在学校里掀起大风大浪。两人刻意避嫌了好几天,突然听到声音,情绪立刻涌上来了。

  许江同摸着Tela的头,怪嗔道:“说你是小朋友,你还不承认。”

  听到他的语气带着笑意,陶希洪顿时眼前一亮,开玩笑说:“年纪小没事,该大的地方大就好。”

  许江同听得耳根发烫:“胡闹。”

  一个月没正常交流,陶希洪憋了一肚子话,四下看了一圈,转身往操场走去:“我们打视频吧,周围很安全。”

  “好。”许江同同意了他的邀请。

  过了半分钟,两人接通了视频。许江同刚洗完澡,棕色的齐肩发吹得半干,软软地搭在肩上。睡衣最上方的扣子敞着,锁骨在白皙的皮肤和衣服阴影中交错。就像一幅出自大师之手、浑然天成的油画。

  陶希洪看到对话框的第一眼,大脑就开始犯浑了。

  许江同优雅地喝了口果汁,把玻璃杯放回茶几上:“小陶,你也不是第一次参加预选赛了。在我心里,你是带领全队在领奖台上奏响国歌的人,那时候我一定会陪在你身边的。”

  他说话总是含蓄内敛,又恰到好处。操场的风夹杂着汗味,挠得人鼻尖发痒。陶希洪抽了抽鼻子,借着夜色的掩护,才没有暴露自己红透的眼眶。

  他的小江老师那么好,自己居然还朝他发脾气,故意冷落他。陶希洪想等忙完这阵一定要好好补偿他。

  结束这通电话,两人的关系总算有所缓和。陶希洪努力准备比赛,许江同也全身心投入周末的雕塑展中。

  作为上一届比赛的黑马,许江同无疑是媒体的焦点。等到开展那天,美术馆的来宾络绎不绝,无论是否学过雕塑,大家都想一睹世界知名艺术家们带来的视觉盛宴。

  许江同难得穿了身正装,束起头发,在镜头前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

  这次他一共准备了两件作品参展,“春之女神”无需多言,是他最拿手的油泥人像雕塑。宽大的衣袖遮住了女孩不幸缺失的右臂,她微微颔首,注视着停留在袖口蕾丝上的蝴蝶。少女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许江同还用石膏捏出了外衣薄纱般的质感,可谓是含而不露地炫技。

  另一件雕塑是他完工许久,却没有公开过展示的作品。许江同把锡纸、铝箔等材料裁成碎片,利用钢丝固定,一点点黏到空心玻璃球里,最后用特殊的透明液体筑满球体,把它们密封起来。

  从正面看,钢丝的骨架错落有致,就像城市栉比鳞次、拔地而起的高楼。

  但是配合灯光渲染,从高处俯看时,锡纸反射出明亮的光辉,与钢铁的阴影交错呼应,借助玻璃天然的球状构图,将视野环环拓开,一如夜晚航拍视角下绚烂的霓虹。

  一球之间,气象万千。

  许江同介绍说,这件作品的灵感源自他来到京州的第一晚。飞机即将降落时,他打开舷窗的遮光板,俯瞰整座城市。

  这是他离家漂泊的第七年,晚上十点的京州灿如白昼,繁华忙碌。可对他而言,不过是几次夜航的中转站,毫无归属感可言。

  一时间乡愁涌上心头,许江同拍下了舷窗里的画面,开始着手这件作品。

  后来,他遇到了陶希洪。这个像大型犬一样粘人,想方设法陪他打球、哄他开心的男生渐渐给了他留下来的理由。

  于是许江同又用石膏做了一双手,托住了这颗水晶球。至于这双手的主人是谁,恐怕就是独属于他的小秘密了。

  “许先生,听说这是你最后一次用传统方法制作大型人像雕塑?”记者突然发问。

  “对,”许江同淡然一笑,目光坚定地看向镜头,“我一直坚信科学是促使艺术进步的手段。既然有人研究过去,就应该有人去创造未来。不是吗?”

  最后这句话,既是他一生的信条,也是说给屏幕前某人听的。

  但愿他能听到吧,许江同想。

  --------------------

  这几天在忙实习的事情,更得慢了点,看到有这么多留言真的非常感动。祝高三同学们高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