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当局者迷>第61章 61

  到西安之后,为了避嫌,袁祝主动远离高瞻。大佬们在一起聚,而她作为跟班儿,自然要和其他大佬的小喽喽们在一起活动。不过与其说是“一起活动”,倒不如说是互不相识的小喽喽们临时被凑在一起搞公司团建,流程非常经典:首先自我介绍,然后互相吹捧,最后吃饭的时候几杯啤酒下肚,大家纷纷卸下伪装,开始讨论各个看起来“表面光”的事务所有哪些不忍直视的槽点。

  作为非建筑专业人员,袁祝觉得坐在席间听大家爆料实在是“受益匪浅”,她听到了诸多她不曾有机会了解的行业内幕和黑料。袁祝甚至暗自自我调侃,要是这些人里有谁跟何之渊合作过该多好,这样她或许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打听到何之渊的黑料了。

  尽管吃惊,但是空穴来风。当听到几个国内大事务所竟然还有拖欠工资或者克扣加班费的情况的时候,袁祝不禁十分好奇,高瞻有没有在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也这么黑心过。这时,坐在袁祝边上看起来像是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女建筑师似乎也同样是借着酒劲儿吐真言,抱怨起事务所接了几个政府项目之后扩招,结果大老板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一一把关,于是有些老油条建筑师就混水摸鱼。

  袁祝听了心头一紧,行业真相总是令人难以接受,她不想再掺和这些小喽喽们的讨论。好在这时候张目岩从不远处路过,袁祝眼尖,喊住了张目岩一番寒暄。

  “真巧啊又见面了,张老师,您好啊。”

  “哟,怎么,跟高瞻一起来得?”

  “是啊,高瞻说这回展会跟一带一路也有关系,媒体会特别多,所以我就跟着一起过来了。”

  这次在西安举办得建筑节能展除了一如既往地吸引了诸多国内外新型建材商,并且因为国家提出得“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展会增设了丝路主题的展区。袁祝敏感地捕捉到了信息,提前联系了几个大众媒体,试图推销远瞩在晨光中学图书馆改造项目中的竹格栅和阶梯式采光设计,她之前还在高瞻写得几篇文稿中牵强附会地添加了契合丝路主题的内容,以增加事务所的曝光度——袁祝清楚,尽管远瞩连续几年在国内获奖,项目也从来没断过档,但是现在建筑行业整体不景气,她虽然只是无足轻重的媒体专员,但也想通过各种手段帮助高瞻和远瞩。

  “可不是嘛,我的公司这回来得人都比以往多,人手不够啊,那五个斯坦国家的展区我们这还没机会报道呢。”

  “什么展区?”

  “中亚五国风情建筑展区啊。”

  “哦哦,那个展区啊我还想说去看看呢,中亚应该跟中原很不一样吧,我可喜欢那种石头砖头儿垒起来的穹顶的建筑了,富丽堂皇的。”袁祝压根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展区,但愣是信口胡诌糊弄了过去。

  张目岩见袁祝说得头头是道的,突然提问,“哎,你有没有兴趣给我们撰个稿,就写中亚展区的建筑特点,图文并茂的形式,适合自媒体公众号阅读的那种的,不用特别深奥和专业,稿费好说。”

  袁祝平时就是个有枣没枣打三竿子的人,她显然要充分挖掘这个机会,“可以啊,张老师,您这是抬举我啊。没问题,肯定没问题。您什么时候要稿子?哎呀,其实我没带专业相机来,高瞻带了,我我我,我用iphone拍照可以吗?”

  “稿子尽快吧,iphone没问题,设备不重要,最后的效果才是我想要的。”

  “那妥了,太好了。哎,要么我到时候让高瞻帮我过一下稿子内容怎么样?顺便加一些他的思考和观点进去,然后也给专业性把把关。”

  “行没问题。嗯,要不这样吧,我和高瞻商量商量,再加一个短视频或者vlog之类的,做一下他对展区作品的评价之类的,我们正好也做了其他几个设计师的视频,把高瞻加进去问题不大。”

  “那太好了,张老师,您看我拉一个微信群咱们一会儿细说?”

  “行没问题。”

  和张目岩的这番寒暄,袁祝收获颇丰。第二天她费劲巴力联系上一个中英文都特别溜的哈萨克斯坦媒体的记者,谈了一下,请这位记者也参与高瞻视频录制,有张异域面孔,说几句大舌头的中文,这就是财富新密码,到时候高瞻这集视频肯定会特别吸引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