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当局者迷>第36章 36

  远瞩最后有惊无险地拿下了晨光中学图书馆改造的项目。

  远瞩的方案在预算上并不占优势,但设计思路十分契合学校的整体气质,尤其是高瞻非常大胆地选择在图书馆北侧外立面使用玻璃,然后外面利用经过处理的毛竹做成格栅,镂空成晨光中学校徽的图案,这样不影响北侧采光,而图书馆的灯光会成为格栅的光源。另外北侧光十分稳定,也适合被二层平台遮住自然光线的一层校史馆的采光,竹子的棕绿色和学校整体的迷彩绿色十分配合,北侧外观十分具有设计感。南侧外立面因为有自然采光,所以高瞻自然延续他一向喜欢的“追光者”风格,大面积开窗,但为了保证学生安全,他选择位置比较高的功能窗和景观窗两种方式。对于东侧外立面,因为东侧外立面只隔学校围墙一条路,又被临街的大楼遮住了相当一部分光线,所以高瞻选择了带有一定坡度的外立面,整体形成一个类似梯田的外观,开天窗和侧窗,将这一部分分配成为一条紧急疏散楼梯和会议室或多功能室。

  拿下北京市区内的项目是十分值得庆祝的,至少接下来一两年时间大家都不用长期出差或者两地疲于奔命了。于是张梦睫交待袁祝安排聚餐,也算是在事务所经历人事变动之后,高瞻再给大家打打鸡血、熬熬鸡汤。

  烤肉店聚餐后,像张梦睫这种家里有娃的人先行离开,李天清倒是没着急走。其他一众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小年轻怂恿着高瞻去KTV继续high。

  高瞻今天很好说话,招呼袁祝赶紧找有空包间的KTV。袁祝一个唱歌走调儿的破锣嗓子根本就没怎么进过KTV,所以临时用流量下载了一个点评app——心里还在埋怨着怎么KTV唱歌这么贵?

  KTV大包间里,高瞻首先发话今晚大家可以撒欢娱乐,建筑师们纷纷向大老板敬酒,而高瞻却只是喝饮料对付着。还有几个好眼色的,紧着向李天清表示祝贺,李天清也大大方方不卑不亢地应下。袁祝则忙着沟通KTV的服务员小哥,伺候着这一群自命不凡的人们。

  实际上袁祝今天状态不太好,聚餐的时候,她坐在长桌最边上的角落,和同样不太受待见的洪秋林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洪秋林还问袁祝怎么情绪不太好,袁祝用“要来大姨妈了”这个理由搪塞了过去。

  转场到KTV之后,袁祝挺想找个借口走人,但是偏偏她其实也不想回家一个人待着。她思绪混乱,同事们在包间里鬼哭狼嚎,袁祝端着杯勾兑的鸡尾酒饮料坐在沙发转角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回想着白天她在实验室的时候遇见得两件事。

  一件事,她在楼道里碰见了原来读硕士时候同期的同学,这个同学现在留所,是其他组的助研。这个同学旁敲侧击地提醒袁祝打听一下老苏手下一个副研和她带得博士女生最近投稿得文章,袁祝不解,追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副研对大老板有些不满,自己亟需文章晋升,带教得学生亟需文章毕业,所以她把主意打到袁祝没发表的实验成果上了。因为课题组各种仪器的电脑都是公用的,实验记录本也按要求在办公室放着,所以如果有有心之人,那么盗走数据强发文章也不是没可能。

  令袁祝最闹心的不仅在于抢数据,而在于袁祝不清楚老苏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如果别的组都有人听说这件事儿了,一是说明自己组内这件事已经发酵,自己有可能被合起来蒙在鼓里,二是说明副研和博士生很可能生米煮成熟饭,一旦这种事发生,没有老苏在,袁祝其实没办法冒失地采取行动。可偏偏赶寸了,老苏这段时间去美国出差了。

  袁祝知道老苏为发文章这事儿挺发愁,尤其这个博士女生算是袁祝的师姐,延期了挺长时间也没产出,更达不到毕业要求。袁祝去外面转了一圈都拿到博士学位了,师姐还没毕业。如果是老苏想赶紧把这尊佛送走,袁祝也理解,但是理解归理解,这帮人不能把主意打到她头上,抢她的科研成果给自己增加业绩啊。

  要说袁祝这个人,她是把做实验发文章看得非常重的人,甚至可以说她在英国的全部留学生活都围绕着科研展开和进行。

  袁祝在伦敦的生活很简单:平时,身上穿得是打折时候只要几镑的衣服和鞋子,一条牛仔裤一条运动裤、拢共不超过十件上衣,一年四季就这么几件来回换。她没有花一点儿心思找对象,中的洋的,黑的白的黄的(甚至男的女的不男不女的),她都没动心思。吃胖了就吃胖了,累瘦了就累瘦了。除了中途回国去了一次理发店,她就再也没打理过头发,每天素面朝天随便梳个马尾辫就去实验室了,所以此时头发已经长的快及腰了。

  当初博士导师问她是着急一定要三年毕业,还是愿意稍微多干几个月把课题做完整,她说不着急,要把事情做完整。但这一切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她有实验结果,她能发表不错的文章,她会找到心仪的博后工作,她将发展成为圈儿里一流的科研工作者。

  同理,她不要任何津贴给硕士导师当免费劳动力,也是为了把硕士答辩以后出国以前的一部分数据再补一补发一篇小文章,苍蝇再小也是肉,她从来不轻视发小文章甚至灌水文章的同行——只要数据真实可信,发文章总归是科研水平的一种反映和体现。

  袁祝是想在科研圈儿混得,她要讨好、巴结这些大老板们,而最简单有效的和科研大佬们沟通感情的方式就是挂着大佬的通讯作者头衔儿投稿发文章。然而,现在这个情况让袁祝有点一时不知所措,她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果当人情送出去,但她又怕自己驳了导师的面子、给大老板找事儿。她惹不起任何一个大老板,未来在科研圈,她还全倚仗这些大佬的裙带往上爬呢。

  其实这事要是发生在以前,袁祝肯定早就因为听风就是雨,所以斩木为兵揭竿而起,找这个副研和博士师姐撕巴打架了。但是现在,袁祝也是正儿八经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了,社会经验虽然还是不足,但是也吃过一些亏,犯过一些错,有过一些冲动。所以这么多年了,袁祝也成长和成熟了。她现在得要赶紧找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及时止损,然后不动声色地化解这个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