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当局者迷>第15章 15

  顾不上欣赏路边的姹紫嫣红,袁祝边往停车场走,边用手机登上首都机场的网站,查询航班信息。巴黎飞来得航班只有四点半左右到达的一架,不过航班的实际起飞时间比原定早了半个多小时。掐了掐表,又琢磨了一下第二天原本的计划,袁祝开车奔实验室,处理了一下自己的细胞和样品,然后赶忙回家收拾东西。

  张梦睫也没说清楚袁祝要不要在工地陪着,但过夜估计是肯定的了。于是她收拾了一个小行李袋,带上一天的换洗衣服,装着她出行必备的洗漱用具和护肤品化妆品,还富裕了一份给张梦睫,两个充满电的充电宝和充好电的MAC电脑,一个插线板,两根手机充电线,她工作用的那个记事本,还有保温杯。清点了这些物件之后,袁祝想了想,翻出来自己不太常用的一块大羊绒盖毯,一起装进了行李袋。

  准备就绪之后,袁祝尴尬地发现她一没加高瞻微信好友,二没有他的手机号,于是她只好在事务所微信群里找到高瞻,发了添加好友的请求,又发了封邮件说明情况,告诉高瞻她在T2航站楼到达的地方等他。

  再次检查了一遍充电宝和MAC的电量,取了些现金,买了几瓶水,给车加满油,袁祝往机场赶去。

  才下午三点,机场高速就已经开始晚高峰时段的拥堵了。袁祝紧赶慢赶,在没有监控摄像头的路段违章走了应急车道。她刚把车停好,手机就响了,屏幕上显示着高瞻的微信回复:飞机落地,不用等行李,准备过关。

  袁祝拍了一张停车位置的照片之后,一路小跑进航站楼,在星巴克打包了两杯拿铁和一份帕尼尼,然后站在到达口一个很靠前的位置等待。虽然袁祝习惯不吃午饭了,但此时闻着帕尼尼的芝士香,她不禁有些流口水,但是因为这份是她给高瞻准备的,此时再去星巴克排队又可能来不及,于是她灌了几口加了糖的咖啡,伸长脖子盯着到达出口的自动门。

  兴许是高瞻个子高,袁祝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高大黑色人影。高瞻一只手拿着夹克,另一只手拉着黑色登机箱,阔步冲过挡在前面的人群,整个人都似乎笼罩在怒气之中。

  袁祝因为拿着东西,腾不出手招呼高瞻,于是只好尴尬地压着嗓子喊他,“高老师,高老师,这边儿。”没反应,这也难怪,高瞻和袁祝并没有十分熟悉,他听不出来袁祝的声音很正常,而且袁祝的嗓音比较低沉,很容易被其他的声音盖过去。

  “高瞻老师,高瞻老师。”无奈,袁祝只好连名带姓地招呼,好在这回高瞻捕捉到了喊他的声音,推了推眼镜示意袁祝。

  见高瞻有反应了,袁祝转身挤出人群,大步走着,和高瞻汇合。

  不等袁祝有机会递给高瞻咖啡和帕尼尼,高瞻问了车停在哪便示意袁祝带路。高瞻又是大步流星,袁祝感受到来人不善,三步并两步地走在高瞻前面带他到停车的位置。

  高瞻本想把行李放在车后座,方便他在路上取出来电脑,但发现后座被袁祝的行李袋和一摞书占着,于是便把行李放到了后备箱。也罢,飞机上他一直在检查设计图和施工图,眼睛酸涩的不行,一切等到了工地再说吧。

  坐进副驾驶,高瞻发现座位位置似乎还是他之前调整的状态。他系上安全带,掏出手机准备给父母家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旁边,袁祝边设置手机导航,边问,“高老师,张老师交待我说您要直接去工地,所以我是把您直接送到工地呢,还是您需要先去公司或者回家停一下?”

  “直接去工地。” 高瞻实在着急赶路,既然袁祝连行李袋都准备了,那似乎张梦睫已经都交代清楚了。

  高瞻眼皮打架,需要赶紧在路上补觉休息一下,想到这里他问,“以前开过高速吗?”如果袁祝没有太多驾驶经验的话,那他还是回家取车自己开过去吧。

  “开过,我经常开车回呼和浩特,您放心吧,我考驾照都十多年了。”

  “嗯,行。知道工地怎么走吗?”

  “张老师把工地的定位发给我了,导航的话从这过去我刚才看是120公里左右,开车的话以现在的路况三个小时肯定能到。现在是四点半,我觉得咱们走机场高速上五环,然后走一段G1应该要比穿通州走京津舒服,红绿灯少而且G1路宽,走京津的就两条道,我怕路上有大车压速度。您看按这个路线可以吗?”袁祝知道高瞻大概率不信任她的驾驶技术,所以尽可能的把路线说得详细,让高瞻放宽心,最后她还小心询问意见,把决定权甩给高瞻。

  看袁祝如此头头是道,高瞻不再过多询问,接过来了袁祝买得咖啡和帕尼尼。高瞻喝了咖啡,但是把帕尼尼放在了一边,他现在实在没有心情吃东西。

  见高瞻终于接受了她买得外卖,刚才笼罩着的那股子怒气似乎也散了一些,袁祝总算稍稍松了口气,殷勤地说,“高老师,后座行李袋外兜有充电宝和充电线,您要用的话您自己翻就行。需要用电脑吗?我也带了,电是满的。”

  高瞻回过身够着后座的行李袋,翻出来了充电宝和充电线,给父母打电话报了个平安之后,他开始安静回复收到得各种信息。袁祝稍微调低了广播的音量,在机场高速上一路超车,赶在五点半以前上了东五环。因为从平房桥到五方桥实在不太好走,所以袁祝把车速控制在百公里,盘算着在北段赶一赶路,这样到南段就不会太着急抢时间。

  高瞻虽然嘴上没多询问,但要说让他完全放心地坐在副驾驶任袁祝开车也是不现实的。她低头看手机的同时,也随时关注着路况和车况,时不时还瞄一眼后视镜或者仪表盘。不过见袁祝在五环上轻车熟路的,高瞻还是多多少少地放松了自己。

  上了G1高速公路之后,袁祝再次加速,卡着120的限速开着。

  因为是工作日的下午,所以过了收费站后,车流明显少了很多,小polo在快车道一路向东飞驰。西边的太阳已经快要落山,橘红色的光投射在高速公路上,照得车里暖洋洋的,阳光似乎还带着些许温暖的香味,调和了袁祝身上冷清的香水。高瞻连着打了好几个呵欠,倦意涌了上来。

  高瞻除了刚才给母亲打电话,就没再怎么开口,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思考,所以也没有发觉两个不太熟悉的人在车里尴尬的沉默。袁祝如坐针毡,像小学生上课似的笔挺地坐在驾驶座儿上,双手握着方向盘,目视前方路况,检查周围车况路况,简直是标准的科目三路考驾驶。此时,敏锐捕捉到了高瞻的睡意后,袁祝赶紧开口打破长久的沉默,“高老师,正好我行李袋里有毯子,您要是想休息一下就盖着点毯子吧,车里开着外循环呢,有贼风睡着了容易感冒。”

  如果是平时,高瞻最多简单小憩,但是今天他连轴转了快二十个小时,车里夕阳晒着又十分催眠,所以高瞻很自然地回头伸手摸到了行李里的毯子,一搭手,毯子厚实又柔软。“这料子挺不错啊,羊绒的吗?”

  “嗯羊绒的,特别保暖,是干净的。”

  “我确实太累了,稍微眯一会,你慢慢开不用赶,有事儿随时喊我。”

  “啊,好,我估计您应该是坐红眼飞机回来的吧?折腾一路也够人呛。您放心吧,这条路我开过,如果一会快到了找不清我再喊您。”

  既然袁祝这么说了,高瞻不再强挣扎着保持清醒。他摘掉眼镜,把椅背调低,盖上毯子。闭上眼睛之后,高瞻的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播映着武清这个项目前前后后的故事,似乎是故意不让已经十分疲惫的他睡一会休息一下。

  这个项目算是熟人牵线搭桥的结果。

  那一天,高瞻正在参加事务所的纺织厂改造项目的碰头会,会议中高瞻突然接到陌生电话,打电话的人自称是老爷子挺早以前一个学生的秘书,秘书说领导辖区里正在规划一片旅游度假区的项目,听说高教授的儿子是出色的建筑师,便想着问问老师的孩子愿不愿意屈尊给他们做设计。

  秘书把姿态摆得非常低,但是高瞻清楚这是人家看着家里老爷子的几分薄面,才联系得自己。虽然他不太喜欢这样的“暗箱操作”,但是综合考虑,如果事务所能够吃下一个如此规模的案子,未来几年的发展和转型就会轻松很多,所以深思熟虑之后,高瞻应下了差使,参加了项目投标。

  因为高瞻做设计的时候获得了一些内部消息,所以最后招标会上,远瞩有惊无险地打败了设计院和两个规模比较大的设计公司,成功地拿下了整个项目。

  项目启动之后,高瞻经历了与当地政府部门、森林公安和消防等诸多单位你来我往的“对招”,经过一些摩擦和单方面妥协之后,项目才得以顺利破土动工,并且还得到了政策上的一定支持。

  高瞻本以为后续就可以踏踏实实地和施工方一起把建筑和景观做好了,不成想这些小波折都还只是“前菜”。

  项目所在的位置是依山而建的水库。项目设计启动后不久,夏天的连续强降雨导致了附近山体的滑坡,高瞻意识到水库的地形地势环境比一般的城市环境要复杂得多,于是紧急带着团队一边和当地水利局和国土局沟通,一边向大学里水利工程和地质工程的教授请教。多次更改方案之后,高瞻终于拿出一版安全、环保、科学且具有建筑美感的设计方案。

  夏天季风性气候带来的强降雨过后,工地开工。然而开工后没多久,开发商那边出了让高瞻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的意外。有段时间他不得不紧盯各类新闻,还托消息灵通人士打听,开发商会不会突然撤资或者项目因为开发商那边的不可抗因素易主甚至烂尾。好在开发商最后似乎是平稳过渡,项目得以在艰难中逐渐推进。因为整体施工一波三折,所以项目进度滞后,高瞻春节前不得不亲自到工地和施工方周旋,而开春后,工地又一次传来不好的消息:酒店的部分,大堂位置的墙面突然出现大量开裂,建筑整体还出现了不太明显的结构沉降,这样的情况几乎可以算作是重大事故,高瞻不得不紧急取消了自己接下来去慕尼黑的行程,从巴黎直接飞回了北京。

  这一段段糟心的情节演了一遍之后,高瞻终于艰难地睡着了。虽说小polo的降噪性能一般,袁祝还是清楚地听到了高瞻发出得微微鼾声,她咂了一口已经凉透了的咖啡,导航提示还有八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