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风眼深处[娱乐圈]>第 45 章

  黎醒没作声,埋头将碗中面条扫了个干净,只剩下一碗汤汁。他扯了张纸按在嘴角,笑着说:“果然什么都瞒不过深哥的眼睛。”

  张深给了他一眼,问得突然:“我看着聪明吗?”

  “嗯?”黎醒茫然的张了张嘴,不确定的回复,“挺……聪明的?”

  “既然不蠢,这么明显的事情很难看出来吗?”张深饭量不大,吃了半碗就饱了,戳着碗里的面条觉得有些可惜,“分量真够大的,吃不完浪费了。”

  “没关系,这些会后期处理拿去给农户,喂养动物。”黎醒说,“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就不算浪费。”

  刚才没多在意,只是粗略看了眼这家店,听黎醒讲述后,张深猜这应曾是小五工作过的地方,忽然对这家店有了浓厚的兴趣,细细打量了起来。

  一家普通的饭店,装修简陋,桌椅陈旧,卫生做得很一般,墙顶面上有着陈年积累的尘灰。厨房没用先进的机器,支着老式铁桶,面条都是手工现切的,朴实无华却能做出了出名面馆无法复制的美味。

  刚要收回视线,门口乌泱泱涌进一批人,成群结队的民工抱着安全头盔走进来,直奔收银台点餐。一轮点完,大多数人只要一份面条,稍奢侈些就几人一起点瓶饮料,也畅快一把。

  就短短几分钟,店内来了三四拨人,前前后后近三十号人,将刚才还空荡得大厅占满,多一个空座都没有。

  工人们都相熟,等饭的工夫聊起闲天,他们说话带些口音,近乎都是外省人,一同前来大城市里打工养家,撇去同乡之谊,也都惺惺相惜。

  他们会谈说今天干了什么活计,会和隔壁桌子人拉扯开玩笑,会串桌拼桌一起吃饭,可唯独没有朝两人身上投一个多余的眼神。

  黎醒说得对,每日辛劳家都顾不上回,怎会去在意上流社会的鸡毛蒜皮,在他们的认知里,吃顿饱饭,睡个好觉,为妻儿老小拼搏才是日常。至于刷微博,短视频,看有钱人里的弯弯绕绕,都是过于奢侈的闲暇时光。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挥金如土,千金散去卖一乐;也有人负重前行,为温饱咬牙奋斗,只求一家安乐,健康平安。

  世道如此不公,张深却没资格批判。站在制高点上说痛恶现实的话,只会让人觉得是自命清高的虚伪,所以他才会选择拿起笔,将一切不公尽数呈于纸上。

  “世间百态,众生百相。”黎醒像是看透了他心中所想,缓声说,“这是他们所属旋涡中的生活常态,是平稳又安定的生活。”

  “所以就甘愿接受?”张深反问。

  黎醒哑然,呼吸粗重了些:“这是现实现状,不甘愿又能如何?难道拼了一身血肉去追名逐利吗?何其艰难。”

  别人硬张深只会更硬,冷着声音顶了回去:“既然平稳安定很好,小五又为什么要选择一条更艰难的路,是不甘心庸庸碌碌一辈子,即便拼上所有,也非要挣个鲜亮名声吗?”

  黎醒闻言脸色骤变,搭在桌子上的手掌微微捏紧,握成了拳头。

  刚说完那句话张深就后悔了,看见黎醒表现后,便加剧了悔意。他只是厌恶被人教育,下意识就说了些不过心的话。话已说出,叫他再收回道歉根本不可能,他拉不下脸,软不下话。

  气氛突然凝固,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黎醒懊恼地垂下头,暗骂自己逞英雄,惹了深哥不高兴,同时又对那番误解言辞止不住地心伤难过,憋闷至极。

  这下好了,多日小心维系的关系,大抵就要毁于一旦了,或许以后见面也不过是同剧组的陌生人。

  他脑袋都不敢抬,就怕看见张深那张不近人情的冷脸,又怕张深因此一走了之,心里直打鼓却找不到合适的话题缓解气氛。

  没料到短暂闲聊能闹成这样,张深抿着唇略感不知所措。沉默下来,周遭的声音就格外清楚,老板娘叫号的声音也极为洪亮,响彻整个屋子久久不消。

  张深被一嗓子吼得哆嗦了下,下意识朝收银窗口看了过去,两口子忙忙叨叨的,一空都没歇息,大冬天里都忙得冒汗。

  刚才一瞬间爆了单,店内就老板夫妻两人,没有别的帮手,赶上饭点高峰期,手脚要是不麻利都干不过来。

  张深找到了化解尴尬的方法,装作若无其事地转移了话题:“生意真好。”

  黎醒好哄着呢,给个台阶就忙不迭往下迈,半点没犹豫,生怕是个海市蜃楼。他收起气性,乖乖答话:“是很好,以前比现在还好,没坐的时候也要打包在门口吃。”

  一句话把人收得服服帖帖,张深还挺意外,难道自己在哄人上也天赋异禀吗。他追问:“那时候老板两人忙得过来吗?”

  沉默半晌,黎醒说:“其实忙得过来,可老板娘心肠软,救下了一个濒死的小孩,那孩子心怀感激便主动留下帮忙,老板娘觉得这样不好,就雇他在店里打下手,每个月给他发些薪水。”

  “小孩就这么在店里安家了,有床睡有饭吃,过得很幸福。”黎醒说,“老板娘对他极好,是这辈子不曾感受过的温暖。”

  黎醒抬起头,目光倾斜落在了窗口处,两口子忙碌的身影与记忆力分毫不差,他们似乎未曾改变,只是早就不记得曾经有个男孩短暂地出现过。

  他继续说:“本来他以为会就这样平凡成长,可现实还是给了他重重一击,原来他的存在是一种拖累。美梦破碎,所以他在一个夜晚悄声离去,抹去一切,就当从未出现过。”

  交谈之间,黎醒换了种叙述方法,脱离了剧本没再用“小五”这个代称,轻飘飘讲了个关于从前的故事。

  张深问:“老板娘既然救他,又怎么会觉得是累赘?”

  黎醒摇头:“是他听到客人之间的交谈。”

  归根结底是那个小孩太过自卑,所以一句话就能将他击溃。张深觉得有些可惜,老板夫妇当初一定是真心救那位孩子的,不知发现他突然离去,是否也曾担忧或者伤心呢。

  黎醒站起身问:“吃完了吗?饱了就走吧。”

  “走吧。”

  外面雨差不多停了,只偶尔飘落一两滴水下来。张深跟着出门,迈出大门前回望了一眼大堂,人满为患,生意真好,当真是平稳又安宁的生活。

  两人刚走出大门,被一声叫喊留住了脚步,双双回头。

  老板娘端着一份面要去送餐,盯着两人看了片刻,半晌将目光移到黎醒身上,有些迟疑地开口:“这位先生,我之前是不是见过你?”

  一句话让黎醒身体僵硬,看着面前明显有了岁月痕迹的女人,眼眶一热。他站在原地不知所措,静默了几秒才哑声说:“没见过,可能和您记忆中那位故人有几分相似吧。”

  “不对,你这么好看的人我可不认识。”老板娘越看越眼熟,“总觉得你……”

  “老板娘,我的面好了没啊!”

  顾客抱怨的声音打断了对话,老板娘高声回应,端着面往前走了几步,中途忍不住回了好几次头。客人催得越来越急,她来不及细想,收回视线匆匆离开。

  两人见状也离开门店,沿着道往前走了一大段时,张深说:“我猜她一定是想起从前救过的那位孩子了。”

  黎醒承认刚才那瞬间险些失态,或许老板娘只是认错了人,但这种被人挂念的感觉,真好。

  他牵强地扯了个笑,没顺势接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远处围着蓝皮铁墙正在拆建的位置,抬手指了指:“深哥,知道那块空地,之前是什么地方吗?”

  张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疑惑地问:“挺大一片地方,干什么的?”

  “哪儿曾经是附近最大的食品生产工厂,可惜前两年不景气倒闭了。”黎醒有些感慨,“你看,辉煌总是短暂的。”

  张深露出不可置否的神色,说:“看来你对这周边很熟悉。”

  “你之前说那个孩子离开了打工的店,后来他去哪儿了?”

  黎醒抬起下颌,指向已经消亡的工厂:“他进了工厂,干流水线,工时久待遇差,每天从六点多干到晚上一两点,一个月也才拿不到两千块钱。不过只要有钱拿,可以遮风避雨,能活下去,就是被当成牛使,对于他来说也是无所谓的。”

  “未成年也能进厂子工作吗?”张深微微蹙眉。

  “那里多得是没成年的孩子,对于工厂来说这样的工人才是最佳的,因为都是廉价劳动力,年轻体壮,可以不要命的干。”黎醒摊手,语气很无奈。

  张深怒火翻涌:“真是疯了。”

  “那后来呢,小孩就在这儿没日没夜地拼命吗?”

  黎醒收回手插进兜里,回答:“他干了一年多吧,拼了半条命攒下来三万块钱,带着积蓄离开了那个鬼地方。”

  张深问:“三万块钱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一笔巨额了吧。”

  “当然,拿着都烫手,他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啊。”黎醒把自己惊叹笑了,“三万听起来很多,可切实拿在手里也没多少分量。”

  “那时候很难想象,就这么薄薄一张红钞,竟然足够几天吃饭。”

  张深听得心里一抽,沉声问:“他带着钱,去做了什么?”

  黎醒身形晃了晃,声音都带了些恍惚:“他想找份好点的工作,体不体面无所谓,挣钱就行。听闻北京送外卖很挣钱,他便斥巨资买了辆摩托车,进了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