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都市情感>警魂>第22章 诬陷

  这封举报信的内容是,翰兴市人民医院心脏科主任许川,利用职务之便,对患者故意延迟救治。

  只为了将患者的心脏,移植给自己的儿子。

  和程遇行推断的一模一样。

  但举报信只是一封举报信,没有任何证据材料。

  其实,这个案子,已经可以宣布告破了。

  因为视频明白记录了凶手的杀人过程。

  现在杀人凶手,包括凶手的杀人动机都找到了。

  但程遇行还是有一种感觉,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的这么简单。

  比如,这个凶手耿波为什么会出入于镜家,他和于镜认识吗?

  通过什么方式认识的?如果真是俩人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耿波为什么要和杀害自己儿子的仇人有染?

  程遇行到了法医鉴定中心,找到了林姐。

  程遇行问林姐,“林姐,当时您对许川家的孩子做尸体解剖,有没有留意孩子的心脏?”

  林姐说:“许川家孩子,做过心脏移植手术。”

  程遇行问:“您能看出来许川家孩子移植的心脏,供体有多大年龄吗?”

  林姐说:“能,我当时报告里面没有写,因为这个和案子没有直接关系。那个心脏是二十岁左右的心脏。”

  程遇行惊讶地问:“二十岁?”

  林姐说着拿出了当时解剖的切片照片。

  “你看心脏大小,形状,颜色,提示这是个成人的心脏,二十几岁左右。”

  程遇行陷入了沉思,耿波的儿子当时只有十岁。

  不可能有二十多岁的心脏!

  唯一的可能,就是许川儿子心脏的供体,并不是来自于耿波十岁的儿子!

  程遇行和肖鸣立即去医院查许川儿子,当时的移植记录。

  移植记录表明,许川儿子心脏的供体,确实是一个二十多岁,出了意外的小伙子。

  这个小伙子是遗体捐赠志愿者,各项指标都和许川儿子匹配。

  许川的儿子是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除了心脏移植没有别的办法。

  程遇行站在医院走廊,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让耿波认为是许川拿了自己儿子的心脏,才展开这疯狂血腥的报复。

  程遇行找了当时抢救耿波儿子的急诊科主任廖医生。

  廖医生还记得两年前,自己没能救过来的小男孩。

  语气中满是遗憾,“小男孩从高处坠落,正好被地上的钢管扎伤,送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

  我们急诊科赶快对孩子进行了急救,孩子的血压很低,血氧也接近临界值。

  我判断,孩子胸腔内有严重的脏器损坏,所以做了开胸手术探查,做了胸壁的清创缝合。

  接着就是输血抗休克。

  但很遗憾的是,孩子还是没有挺过来,钢管的贯穿伤太重了。”

  程遇行问:“当时,做这个手术,孩子的父亲,也就是耿波,有签字吗?”

  廖医生说:“没有,孩子是逃课去的建筑工地。

  我们通过校服,联系了班主任。

  班主任联系了孩子的母亲,据说孩子的父亲在外地。

  是孩子的母亲签的字。

  孩子的母亲好像也有病,是穿着四院的病服赶来的。”

  四院是肿瘤医院。

  廖医生想了想,“听到孩子去世,耿波的妻子也受不了打击,当天就身亡了。”

  程遇行突然明白怎么回事了,耿波在外地,回来见到了儿子和妻子的两具尸体,一时间崩溃了。

  在接回儿子遗体的时候,耿波发现了开胸手术的缝合痕迹。

  恰巧他不知从哪儿知道许川的儿子,在那个时间段做了心脏移植手术。

  在巨大的精神打击之下,产生了被害者妄想。

  觉得许川为了将自己孩子的心脏拿走,故意害死了孩子。

  解释通了!

  一场巨大的误会,竟然引起了五个人死亡的悲剧。

  程遇行回到办公室,写着案件报告。

  虽然一切似乎都通了,但还有地方解释不清,耿波为什么要找于镜?

  程遇行调出于镜家的监控,开始一帧一帧地看过去。

  监控只有最近三个月的,这三个月的监控里,没有耿波找于镜的镜头。

  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程遇行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感冒还是没完全好,他去饮水机接了一杯水,给自己冲了一杯感冒冲剂。

  他边喝药边不经意地一瞟,监控视频里只有保姆李姐一人。

  李姐在用吸尘器打扫家。

  看起来非常的尽职尽责。

  李姐看起来心情很好,边哼着歌边打扫。

  这时,于镜回来了。

  于镜笑着将手中的卡片递给了李姐。

  李姐看了一眼,脸色突然就暗沉下来。

  程遇行将监控暂停后放大,这张卡片原来是校友会邀请卡。

  对,于镜和李姐不仅是老乡,还是中学同学。

  为什么李姐看到校友会的邀请函,心情突然变差呢?

  难道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如意。

  虽大学毕业,却只找到保姆的工作,而不愿见同学们吗?

  程遇行在系统中找出了李姐的资料。

  李姐名字叫李美玲。

  李美玲大学毕业后,因为男朋友好赌博,先后打过很多份工。

  在一个金融公司上班的时候,因为窃取公司客户资料私自售卖,被公司开除,并写进了她的档案。

  怪不得,她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像样的工作。

  这时,江喻白的电话打来。

  “喂,队长,你让我查的,关于于镜父亲于正的贪污受贿案,有结果了。于正确实死于狱中,但事后证明,于正没有贪污受贿行为,他是被人恶意举报的。在停职接受调查期间,心肌梗死。”

  程遇行大吃一惊,“这么说,于正没有贪污受贿事实?”

  江喻白说:“没有。于正不仅没有贪污受贿,他还是北江市老百姓公认的好官。在位期间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实事。”

  他放下江喻白的电话,看似已经侦破的案件,一切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程遇行第二天去调查了,于镜母亲张梅的车祸案。

  发现碰瓷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张梅当时伤的不轻,大部分用的是自己的意外险保险金,肇事司机只出了剩余的医药费。

  何来讹诈一说?

  程遇行觉得不对劲,他继续调查许川。

  许川从国外学成归来,在翰兴市人民医院实习结束后,直接成为了心脏科的骨干医生。

  许川年纪轻轻,已经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心脏专家。

  许川经手的心脏手术无数,发表的论文无数,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无数,可以说是年轻有为。

  程遇行在院长办公室,问许川的情况。

  院长说:“许川实习的时候,就在我们医院。

  他不仅医术高明,医德也高尚。病人们都很喜欢他。

  在实习的时候,就经常报名去山区当志愿者。

  五一二大地震的时候,也是他第一个报名,带着医疗团赶赴灾区的。好像他还曾经帮几个付不起医药费的人家,出了手术费。

  他也很有耐心。

  一般医生在治疗结束后,不愿意留病人的电话,嫌麻烦。

  毕竟病人多了嘛。

  医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生活。

  不愿意被人经常打扰,也是可以理解的。

  许川不一样,一日是他的病人,终身都能得到他的免费电话问诊。

  这一点我是很佩服他的。”

  程遇行知道了,大概率许川也是没有受贿的事实。

  他是一个好医生,是一个好人。

  那么同理,于镜是否有婚外情,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程遇行想,既然这些不实的消息,都是出自于保姆李姐之口。

  那么这个保姆李姐,李美玲。

  这么污蔑她雇主的清白,到底有什么目的呢?

  程遇行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终于抓住一个视频里的漏洞。

  李美玲有几次买菜的时间,比平常整整多了一个小时。

  通过查看路口监控,发现李美玲这几次,都和一个戴着口罩帽子,穿着连帽卫衣的男人,在路口说了很长时间的话。

  这个男人的身型跟耿波很像。

  那么,许川拿走耿波儿子心脏的事,可能就是李美玲在从中捣鬼。

  她让耿波深信不疑,并慢慢酝酿杀人计划。

  李美玲在耿波行凶那天,走的时候没有带上门!门是特意为耿波进入室内开的!

  这个女人太可怕了!

  可是李美玲和于镜一家,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程遇行给周淮舟打电话。

  程遇行郁闷地说:“于镜和李美玲是老乡还是同学。他们知根知底,应该比一般人的关系要好吧?”

  周淮舟说了一句:“就是因为是同学,才会生出这么大的仇恨吧?

  因为人性中最大的恶意就是,你凭什么过的比我好?”

  程遇行大惊:“你是说,李美玲有可能,仅仅是因为嫉妒,精心设计了一场谋杀?耿波不过是他借刀杀人的工具?”

  周淮舟说:“你可以试试,问询李美玲的过程中,用语言有意无意激发她的嫉妒,这样她才会露出破绽。”

  程遇行说:“谢谢你周淮舟,我按你的方法试试。但在审讯她之前,我要搞清楚李美玲的过去。”

  程遇行来到了北江市第一中学。

  当时李美玲和于镜的班主任已经退休,程遇行按照地址,找到了班主任家。

  班主任拿出了高三毕业照,指着于镜和李美玲给他看。

  她回忆说:“于镜和李美玲在高一的时候,是很好的朋友。

  李美玲性格比较孤僻,不合群。还有点自卑。

  于镜则比较活泼开朗,在班里人缘很好。

  李美玲是从县城考上来的,勤奋好学,但基础有点不太行,加上学习方法有点问题。

  高一刚开始,学习有点跟不上。

  我见过好几次于镜下课后,给李美玲补功课。

  慢慢的,李美玲掌握了学习方法,成绩有了起色。

  她的胆子也不像之前小了,性格开朗了很多。

  到了高二,李美玲的学习成绩,就比较稳定了,和于镜不相上下。”

  程遇行问:“那高考的时候,为什么李美玲考上了,于镜却落榜了?”

  班主任说:“唉,我听说于镜的爸爸在她高考前,出了一点事。好像是因为被人举报入狱,后来突然在狱中去世了。这么大的事,很难不影响到于镜的高考。”

  程遇行说:“那于镜第二年之后没有再考吗?她成绩不错,复读一年考大学,应该没什么问题。”

  班主任说:“我听说,她父亲的死亡,对她妈妈打击特别大,身体和心理都出了很大问题。可能于镜那时候,没有条件继续复读,只能选择照顾妈妈吧?而且她那时候,也在为自己父亲的案子,能沉冤得雪而四处奔走。”

  程遇行问:“您知道是谁诬告于镜的父亲吗?”

  班主任摇头,“不知道。但当时那件事挺轰动,于镜的父亲是我们市一个人物。

  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那件案子结果是什么?

  连我都弄不清,于镜的父亲是不是真的犯罪了。”

  程遇行重新调查了当年于镜父亲的案子,发现除了几封匿名举报信以外,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于镜父亲犯了罪。

  所以,事实是,于镜父亲因为子虚乌有的诽谤入狱,并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突发疾病死亡。

  于镜的母亲受到爱人去世打击,精神一直很恍惚。

  并且常年药不离口。

  于镜因为父亲的事情大学落榜。

  他们一家人的命运几乎改变了。

  举报者是怀着多大的恶意,去做这件事......

  不仅要置于镜全家于死地,不得善终......

  还要让他们身败名裂......

  死后也不得安宁......

  不得清白......

  程遇行心里有个名字,但他需要证据。

  他有点不敢相信,人心可以到这种程度。

  程遇行找了司法鉴定中心的专家做字迹鉴定。

  将匿名信和李美玲的字迹进行比较。

  专家直言,虽然写信人变换了写法,但是书写习惯和着力点,都是伪造不了的。

  匿名信就是李美玲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