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清朝第一贪和珅秘传>第104章 你可真懂朕的心思

和珅略微思索了一会儿,猜出了乾隆皇帝问此话的潜台词。

乾隆皇帝似乎在暗示他说:对李侍尧这个居功自傲的大臣,不杀杀他的傲慢骄横之气,他也太不把皇上当回事儿了。

和珅很快琢磨清楚了乾隆皇帝话中暗藏的意思,他迎合着乾隆皇帝的话说:

“回皇上的话,臣以为,身为云南总督的李侍尧,居功自傲,老是把他的丰功伟绩当做违反乱纪的挡箭牌,任意妄为,胡作非为。”

“前几次上朝,奴才和他私下里叙谈,他夸夸其谈,说他各地征战,屡建奇功。言语间透露出对其他人的不屑一顾。”

“仿佛四海平安无事,边疆安定团结,都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话语中从来没有提及过皇上的英明,更别说把朝中老臣放在眼里了。”

“李侍尧目空一切,目无朝纲,夜郎自大,私欲膨胀,实际上是对皇上的谆谆告诫,恩泽垂训的大不敬。所以,臣以为,应该对李侍尧停职查办,调入京城,交于刑部会审。”

乾隆皇帝听了和珅的一大通话,龙颜大怒,说道:

“和爱卿,别说了,朕知道了。”

和珅一看乾隆皇帝怒气冲天的架势,赶紧止住了话题,不敢往下说了。

众大臣见乾隆皇帝生气了,谁也不敢再说话了,只是站在大殿上,低着头,保持沉默。

虽然谁也不敢说话,可是心里都打着各自的小九九。

他们听了和珅的话,是既高兴又担忧。

高兴的是,和珅想扳倒李侍尧,从而压制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

担忧的是,如果和珅扳不倒李侍尧,以后李侍尧居功自傲,目无朝纲,为所欲为,无异于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

乾隆皇帝看着大殿上的大臣再无一人说话,阴沉着脸说:

“李侍尧事情待后再说,今天退朝。”

众大臣灰溜溜地,一声不吭地退出了大殿。

和珅知道乾隆皇帝的心思,他现在宣布退朝,并不是把李侍尧的事情搁置起来,他是觉得今天不便把处理李侍尧的事情说出来。

而且,和珅知道,乾隆皇帝退朝后,一定会去北海公园等他。

果不其然,乾隆皇帝退朝后,对侍卫说:

“备轿,朕要去北海公园垂钓。”

侍卫赶紧令人抬来轿子,送乾隆皇帝去北海公园垂钓。

乾隆皇帝的銮驾很快到了北海公园,他下了轿子,沿着北海西岸,穿过涌瑞亭,来到了水中五龙亭中的龙泽亭。

五龙亭建造在水中,亭与亭之间有曲形石桥连接在一起,形如一条游龙浮在水面上。

五龙亭深受乾隆皇帝喜欢。

五龙亭中,只有龙泽亭是圆顶建筑,其余四亭均为方形。

五龙亭是按照当时流行的迷信说法建筑的,圆形代表天,方形代表地。

圆顶龙泽亭在最中间,是乾隆皇帝垂钓的地方,其余四座亭子,是方顶亭子,它们是王公大臣们垂钓的地方。

乾隆皇帝和他的圣祖康熙皇帝一样,平素喜欢垂钓。

垂钓不仅仅是亲自体会钓鱼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垂钓的过程中,可以修身养性。

乾隆皇帝喜欢和大臣们一起垂钓,在垂钓的过程中,他可以一边垂钓,一边和大臣们商谈国家大事。

个中乐趣,只有乾隆皇帝能够体会到,其他人是根本无法体会到的。

乾隆皇帝走进龙泽亭的时候,乳白色的晨雾轻纱正从水面上渐渐退去。

这时的太阳,刚好从东方冉冉升起,乾隆皇帝手扶亭上的栏杆,凝视着远方,假山上面还是雾霭蒙蒙。

站在乾隆皇帝的身边贴身太监轻声地问道:

“万岁爷,今天垂钓吗?”

乾隆皇帝正欣赏着海面上的风景,似乎没有听到。

贴身太监再不敢多问,静静地站在乾隆皇帝的身边,陪着他欣赏海面上的风景。

过了不大一会儿,乾隆皇帝才说:

“传朕的口谕,让和珅前来陪朕垂钓。”

贴身太监说:

“嗻,皇上,奴才这就去传旨。”

太监刚转身, 还没有来得及离开亭子,远处就有一个太监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

“皇上,和珅大人前来见驾。”

说曹操,曹操到。

乾隆皇帝心想:

和珅就像及时雨一样,把他的心思拿捏的很准。

太监的话音刚落下不久,和珅就到了乾隆皇帝的面前。

和珅跪倒在地,说:

“臣和珅给皇上请安。”

“和爱卿,免礼。你可真懂朕的心思啊!”

“谢皇上夸奖。臣猜想皇上一定来龙泽亭垂钓了,所以特意赶来陪皇上垂钓。”

乾隆皇帝哈哈大笑道:

“和爱卿真乃神人也!”

和珅谄媚地笑了笑。

和珅陪着乾隆皇帝在龙泽亭垂钓。

其实,今天乾隆皇帝来这儿垂钓,不仅仅是垂钓,而他的真实目的是找和珅来商量李侍尧的案子。

在今天的早朝上,和珅让海宁弹劾李侍尧,和珅在朝堂上主动请缨,要求赴云南调查李侍尧的案件,乾隆皇帝没有当下拍板,是有他的原因的。

李侍尧在乾隆皇帝的心里,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虽然李侍尧自恃清高,居功自傲,根本不把朝廷上的大臣放在眼里。但是,李侍尧也有他的过人之处。

朝廷里许多棘手的大案要案,还有多年战乱的边关,只要李侍尧一出面,不费吹灰之力,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所以,李侍尧在乾隆皇帝的心中,还是占据重要位置的,他不会轻易对李侍尧采取措施的。

李侍尧在京城里的那些日子,每每遇到奏折,他都会对答如流,敢于陈述他的见解,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欢。

唯一让乾隆皇帝有点遗憾的是,李侍尧和和珅两个人面和心不和,令他有点头疼。

后来,为了调和二人之间的矛盾,乾隆皇帝被逼无奈,只好忍痛割爱,把李侍尧调离京城,让他远赴云南上任。

李侍尧不愧是能臣,他到了云南后,工作干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政绩突出,乾隆皇帝甚是满意。

现在海宁弹劾李侍尧,乾隆皇帝不想把李侍尧推到风口浪尖上,他还需要李侍尧给他镇守边关,安定边防。

因此,乾隆皇帝对和珅说:

“和爱卿,今天早朝上,朕知道你的心思。可是,李侍尧乃边关重臣,他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有点缺点是在所难免的,朕不能对他太可刻。”

和珅听了乾隆皇帝的话,心里立马明白了乾隆皇帝的意思。乾隆皇帝想放过李侍尧一马。

他想把海宁弹劾李侍尧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李侍尧的贪赃营私,睁一眼闭一眼,不想揪住不放。得饶人处且饶人,能放他一马还是放他一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