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穿越重生>穿越重生后我富可敌国>第123章 告状

  刘猛管不住那些士兵,难道那些士兵还敢不听王爷的话吗?

  可真要说起来,如果有什么事儿,比如剿匪,晏云澈去临时调派一下,李家军还是得给他这个王爷一个面子的。

  但如果直接让晏云澈去接管本地的驻军,那就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了,也不合规矩。

  要是被李家参奏一本,陛下估摸着也会两头为难。

  但是暗中出谋划策,还是可行的。

  第二天,刘猛来得很早,不过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着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

  祁秋年估摸着,应该是军师这一类的角色,恰好那刘猛介绍的时候,佐证了祁秋年的想法。

  这年轻人是刘猛的同乡,两人小时候光着屁股一块玩儿,一起掏鸟蛋的情谊呢。

  那书生名叫卫文,读过几年书,也考了一个秀才的功名。

  但他实在是没有那个天赋,再继续读下去了。

  这次刘猛要到北方来上任,他就自告奋勇跟着刘猛一起过来了。

  晏云澈朝着祁秋年微微含首。

  祁秋年瞬间明白,着卫文,是可用的,至少,人没有问题。

  着大概是两个人长久生活在一起的默契,只需要这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了。

  就像读心术似的......等等,读心术?

  祁秋年心里咯噔一声,不着痕迹的看了晏云澈一眼,然后并没有表露出什么。

  那刘猛,也不是个爱绕弯子的性格。

  直说了现在遇到的困难。

  跟祁秋年和晏云澈的猜测一样。

  之前那李季已经被晏云澈处死很久了,但是北宜还有个副将,不是李家血亲,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姻亲关系。

  不过那人也不管事儿,就是有个职位,混日子。

  但是,之前的军饷,基本上还是如数发放了的,这刘猛刚到北宜,就到了新一月发放军饷的日子。

  但那边借口说李国公去了京城,边境没有人管事情,要等李国公回来了再说。

  这李国公还不知道多久能回来呢。

  真要等到李国公回来,那北宜的将士,不都得饿死了?

  按照常规的情况,州府驻军大概是三千到五千士兵,北宜地方不大,之前守城驻军就刚好三千人出头。

  上回,被晏云澈处置了一批,送去挖石头劳改去了,逃是不可能逃得了的。

  但是算下来应该还有3000人左右,这3000人没有军饷,日子如何能过得下去?

  到时候饿着肚子,这些士兵活不下去了,会不会有闹起来的风险?

  那刘猛说话也直接,“还请王爷替臣拿一个主意,底下还有3000来人等着吃饭呢。”

  真要说,这李国公把北宜的军饷卡死了,不给,这也是不可能的。

  军饷按时发放,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除非是朝廷无法拨款,甚至是延期了。

  所以李家军那边也只是找借口拖延,想给刘猛一个下马威罢了。

  再则,这刘猛是陛下亲自委派过来的,如果李国公铁了心的,不想给刘猛军饷,那就是要打陛下的脸面了。

  陛下也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所以不如来一招将计就计一下。

  祁秋年单手敲打着座椅的扶手,慢条斯理的,“我看不如这样,你直接写一封奏折,快马呈报上去,就说你来北宜这么久了,一直都拿不到军饷,把自己和军营里的状况说得惨烈一些。”

  那刘猛微微有些不解,他从前也在军营里待了那么多年,这种事情,具体看来,其实也算不上大问题。

  从前其实也见识过,基本上也都是上头的将军进行周旋,想办法把军饷要回来便是。

  以前他的长官都是这么做的,所以他之前也想着,要不要去摆放一下李国公,但是那李国公这不是被陛下召回京城去了嘛,所以就先来找王爷和小侯爷,看能不能有别的办法。

  可现在,小侯爷居然要他把这样的小事情,闹到陛下面前去,是不是不太好看?会不会让陛下觉得他没有能力?

  他是不聪明,但也知道,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在那么多小将领里脱颖而出,来北宜做了守将,五品官呢,这是他这个泥腿子从前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刘某身旁的卫文,却是眼前一亮,“将军,侯爷说的方法,可行。”

  那刘猛本身没有背景人脉,甚至是出生乡野。

  你说他身上背负着多么厚重的战功,也不尽然,毕竟西南那边也不打仗,只是因为剿匪立了几回功劳,这回都称得上是被破格提拔了。

  他拿不到军饷,大家也都知道他脑子不好使,如此,闹到陛下面前去,陛下虽然可能会烦他一下,但是这军饷一定是能要过来的。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那李国功也落不到好,轻则,都要被陛下说李国公旗下的人都是玩忽职守。

  “李国公那边想用阴谋,那咱们这边就用阳谋,用光明正大的方式把这件事情给解决了。”祁秋年的笑意带着张扬。

  那刘猛听过他们的解释,瞬间豁然开朗。

  “下官在此谢王爷和侯爷的提点。”

  祁秋年挥挥手,“刘将军也不用如此客气,毕竟咱们三都是在北宜做官,你们守护一方百姓的安稳,我们照顾百姓安稳之下的生活,大家都是同僚,日后合作的机会和时间还很多呢。”

  刘猛从前都生活在军营里,见过的权贵并不多,不过在他固有的印象里,权贵都应该是威严的,高高在上的,甚至是看不起他们这种泥腿子出身的。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像祁秋年这么平易近人的侯爷,或许是因为这位侯爷是商贾出身的原因?

  而且这侯爷也不是那种文绉绉,骂人他都听不懂的那种。

  祁秋年的态度,让刘猛不由得心生好感,当然了,这个好感只是想交朋友的那种好感。

  他身边虽然有个卫文,但卫文也只能在小事情上帮他动一下脑子,毕竟卫文同样出身乡野,他的见识,就造就了他的能力。

  比起侯爷,要差很远,他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祁秋年这边,自然也是有心想要结交的。

  之前觉得这刘猛脑子不太好使,方便他们拿捏,但是刘猛身边有了个卫文,这卫文暂时还看不出有多高的计谋才智,但是应该比刘猛这个纯粹的莽夫要好得多。

  既然如此,他们的关系就不能是拿捏了,应该是合作关系。

  祁秋年又琢磨了一下,“等这次军饷的事情解决了之后,怕是他们又要从士兵身上做手脚了。”

  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话用在李国公身上也正合适。

  从前,这李家军在北方做土皇帝,没人能管得了他们,即便是周围几个州府的太守,都得要给他们三分薄面。

  如今,祁秋年和晏云澈来了,刚到北宜,就杀了他们李家人不说。

  如今,陛下又另派了一个外人过来做守将。

  那李家军有脾气也很正常。

  在加上,晏云澈这个安北王的封号,已经足够说明很多问题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北方几个州府,日后都会是晏云澈的封地。

  李国公不管有没有谋反的心,都不会允许晏云澈在北方发展起来的。

  目前,他们还没动手,是因为他们小打小闹,做生意,修路,都不是大问题,这都是跟着国家政策在行动呢。

  但他们要是有了别的动作,威胁到李家军了,那李公国必然比他们还更先动手。

  如今,这时局,是真的开始复杂起来了。

  在不久之后,祁秋年今天的揣测,便是一语成谶。

  刘猛的奏折,送到京城之后,陛下在早朝上大发雷霆。

  之前宣李国公进京问罪,陛下就找了理由,将李国公留在京城。

  当然了,李国公肯定是想要回北方来的,毕竟这才是他的天地。

  估摸着,他原本也想借此机会,就说北方的军中政务无人打理,他就刚好有理由可以回北方坐镇了。

  可没想到刘猛如此直接,居然到陛下面前告状,说李家军那边不给他发军饷。

  刘猛的奏折应该是卫文润色过的,应该也是去其他州府打探过了,其他州府的将士,军饷都是如数下发下去的。

  这下可就捅了娄子了,其他周边的几个州府也都是李家的人在驻守,李家人就能准时收到军饷,这北宜刚换了将领,就排外,不给人军饷了。

  那李国公说是军务无人打理,所以才没办法及时给北宜送军饷,可其他州府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陛下大发雷霆,“若是你们李家军,琐事都需要你国公爷手把手亲自去打理,就连发放军饷这种小事情,都需要你亲自过目的话,那李家军的内政怕是要重新调整了。”

  陛下这话说的就有些严厉了,直白一点,就是说如果李国公的内政如果不能打理,他就要派人去打理了。

  军营当中,当然也不全是武将,也会有管理军营内政的,也就是俗称的后勤部门。

  像是发放军饷,一直都是军队后勤的事情。

  这李国公不在北方,那后勤连军饷都不给人家发了,要么是没能力,要么就是故意为难刘猛这个外来的将领。

  无论李国公怎么解释,这罪名都得按在他身上了。

  而他想要回北方的想法,又再次落空。

  这事情闹了一场,北宜这边,刘猛也如数收到了军饷。

  之前他们还在猜测,那李家会不会给他们送一些边角料的粮食,或者啥的次品,但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都是符合规制的,没有以次充好。

  这消息,刘猛又来和祁秋年透了个气儿。

  祁秋年若有所思,“他们在这个节骨眼上,确实不至于在军饷上动手脚了,如果再敢动手脚,咱们再报一个奏折上去,那到时候李国功又得吃不了兜着走了,咱们就等他下一周是要干什么吧?”

  李国公的下一招还挺聪明,居然直接送来了军令,说军队需要整顿,重新调派士兵。

  这权力确实是属于李国公的,毕竟这李家军都归他调派。

  然后用着这个名义,将半数北宜的守军都给调走了。

  李猛一下子就急了,北宜本来就只三千多个守军,这突然被调走一半,就还剩一千五百个人了。

  一千五百个人,要如何守护一个州府呢?

  那边给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刘将军放心,这批将士只是暂时抽调,过些日子,会重新派人过来的,人数绝对不会少。”

  那边刚把人带走,这消息后脚就从刘猛这里传到了祁秋年的耳朵里。

  祁秋年大概猜到了李国公的计策,“既然数量不会少,那恐怕是士兵身上有问题了。”

  刘猛满目凝重,“这北宜李家军,本就是这弱兵,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还能如何出问题?”

  祁秋年想了想,又问刘猛,“他们这次调走的都是些什么人?”

  刘猛没多注意,但是卫文却是注意到了。

  “原本北宜的士兵就分成了两个派系,其中一个派系是属于吃得饱穿的暖的那种,另外一个拍戏就刚好只够混个温饱,而这一部分,几乎都瘦瘦小小的。”

  想来,也是长时间都吃不好穿不暖的,那身子骨能好得到哪儿去?

  但这次李国公就把那部分能吃饱穿暖,身强体壮的都给调走了,剩的都是些老弱残兵。

  祁秋年啧了一声,“那估计之后他们送过来的情况也是差不多。”

  这回,又让祁秋年给说准了。

  半个月之后,那边说是军营整顿,又重新给北宜送来了两千多名的士兵,是的,调走了一千五百多人,但是送来了两千多人。

  结果这两千多人,全是老弱残兵。

  其中还有不少是缺胳膊断腿的。

  刘猛直接怒了,这样的兵还怎么打仗?百姓看到这样的兵,还怎么相信他们能守护好北宜的安危?

  他当即就要写奏折去京城,给陛下告状,可是这回却被祁秋年给摁住了。

  这问题说大也不大。

  哪个军营里没有些老弱残兵呢?这两千多人,加上原本剩下的那些,差不多有四千多人了,其中缺胳膊少腿的,只占了一少部分。

  如果刘猛这奏折一发上去,肯定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必然有人要说刘猛看不上那些老兵弱兵和残兵,只想要精锐,若是这消息再传到北宜,那些士兵怕是心理都会不舒服了。

  特别是那些老兵和残兵,老兵先不说,残兵的话,必然是上过战场的,不说军功加身,只是是有荣誉加身的。

  那些老兵残兵,之前都能在边境线上守卫国土,还能守卫不好一个小小北宜州府吗?

  寒了将士们的心,刘猛这守将的位置,怕是没人臣服,也就坐不稳了。

  所以这次的情况,跟上次军饷的情况完全不同。

  祁秋年仔细琢磨了一下,“只要他们能按时把军饷给咱们发下来,咱们自己练兵就是了。”

  用李国公的军饷,给他们北宜练兵,光是想想,就觉得有些爽了。

  瞧着这些都是老弱残兵,其实残兵只有极少部分,可以把他安排把他们安排到后勤。

  做饭,种地,修补武器铠甲,甚至是做点儿别的,给北宜军营增加一点营收。

  至于老兵,其实也不是多大的年纪,就是这个时代过得苦,人看起来老得快。

  这一部分,可以练出来当成预备役,或是下放到五个县城去,县城里有驻军,也也是常规情况。

  “其他的士兵看着瘦弱,也只是因为从前吃不饱穿不暖而已,只要有足够的军饷,咱们让他们吃饱穿暖,锻炼一些时日,这精气神不就回来了。”

  刘猛现在是十分拜服祁秋年的聪慧,“还是侯爷说的对。”

  别的事情,他不清楚,但是吃饱饭,就能有一个好的身体,他作为一个从村子里走出来的男人,是十分相信这一点的。

  祁秋年恍然觉得,李公国这一招,其实正中他的下怀。

  他之前就发现了,李家军阶级分化很严重。

  其实按照那些文臣说的,现在不打仗,用不着养那么多的兵。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算的,总不能等着敌军打过来之后,然后再去招兵买马吧?

  到时候新招来的兵马,都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要如何上战场?不都是去送人头了吗?

  所以边境的驻军,数量一定是要充足的,不管打不打仗,这人数对敌人来说,就是一道不可跨越的大山。

  敌军想打,也得要掂量一下边境的驻军人数。

  但实际上,日常军备,却用不到那么多人,所以李国公应该是走精英路线?极力培养其中一半以上的士兵,另外一半就是个凑数的?

  万一真打起来了,这部分凑数的,恐怕也是去做前锋,送人头的。

  战争是残忍的,在没有热武器的时代,这打仗是真的真刀实枪的去拼杀啊。

  所以,总的来说,这部分的士兵,原本就是被李家军放弃的。

  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人,对李家军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归属感。

  说到这里,祁秋年都不得不佩服战国公老爷子了,战家军那可是整军上下都是一条心,残兵,老兵,他们还得给他们找退伍之后的出路。

  这李国公就是不行啊,难怪上辈子北方关外蛮夷这么快就打进来了。

  扯远了,先说现在北宜的这四千士兵。

  他们将这些士兵给练出来,几千人呢,也能算是一对精锐了。

  祁秋年可没忘记,上辈子打仗,前方失手,退守到了北宜,然后是晏云耀那个狗东西自请披挂上阵。

  如果这辈子,真打起来了,前方守不住,那他们北宜,就得坚守下去。

  祁秋年脑子里已经有个初步的计划了。

  如今的练兵方式,其实是有一定问题的,如果能像后世那般练兵。

  令行禁止,行动如一,不畏艰险。

  这样的将士,才是精锐,上了战场都是虎狼之师。

  不过练兵的事情,他不太方便插手,现在提意见,也不是那么的合适,毕竟大晋文武官各自为政。

  他们现在和刘猛关系还可以,但是刘猛也是一个州府的驻守将军,一般来说,肯定是不太乐意他人对自己练兵的问题指手画脚的。

  有种越俎代庖的嫌疑。

  索性现在那些士兵都还需要养一养精气神儿,现在这状态,瘦得跟烂民似的,也没法经受住后世那种高强度的练兵方式。

  具体要如何能让刘猛心悦诚服的接受他的提议,这事情,得去找晏云澈商量一下。

  他拍了拍刘猛的肩膀,像好兄弟似的,“刘将军,接下来这段时间,先让这一批士兵养一养身体吧,练兵的事情慢慢来,不要急于一时。”

  刘猛颔首,“侯爷说得对,这身子骨不好,练武强度大,也吃不消。”

  祁秋年心说,你们这练兵的方式,这才哪儿到哪儿啊,等过段时间,时机成熟了,他得让刘猛涨涨见识。

  他继续说,“至于那些残兵,你看着能不能在周边开垦一些荒地,李国公这次如数送来的军饷,但之后就未必了,不可能每次都扯一回,与其被别人拿捏,我们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别的不说,就种土豆和红薯,让将士们每天吃饱肚子,这总是可行的。

  人家现在西北战家军,甚至还主动向朝廷申请了缩减军费,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那土豆红薯实在是太高产了,完全能填饱每个将士的肚子了。

  而战家也在做羊毛衣的生意,同样也填补了部分军需物资。

  “刘猛,再次感谢侯爷的提点。”刘猛恭恭敬敬的给祁秋年行了个大礼。

  残兵,他也是不想放弃的,都是上过战场的前辈呢,而且也不是残疾到生活不能自理了。

  与其放他们出营自生自灭,还不如发挥他们的作用。

  还是侯爷考虑得周到啊,刘猛是越来越信服祁秋年了,甚至是晏云澈这个王爷都比不上的。

  晚上睡前,祁秋年就说起了练兵这个事。

  刘猛白天走了之后,他就做了个策划案出来,“你看看,这样的练兵方式如何?”

  晏云澈略微有些诧异,“年年还懂得练兵?”

  他对祁秋年原本生活的世界,是越来越好奇了。

  既然年年一直说自己是祖辈都是商人,那么商人要如何能接触到练兵这种机密的事情呢?

  祁秋年大概猜到了他的表情,有点子好笑的,“咳咳,我们那边呢,上高中,大学,开学前都是要军训的,也就是把所有的学生当士兵锻炼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