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一口气,说了十余条军令。

这些军令,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莫说别人,就是大明兵部尚书李邦华,也分不清哪条是真,哪条是假。

可是,这军令上的人名、地名,可都是真的。

这些军令,特别唬人。

要是都执行了,那李自成就麻烦了。老巢被端不说,还会被大明军队包了饺子。

李邦华追问:“陛下,左良玉、刘泽清、史可法、郑成功,他们真有那么多兵马吗?”

“还有,张献忠,真的会接受秦王封号,转兵向西,攻打潼关、关中吗?”

崇祯笑笑:“呵呵……你说呢?”

“这个……”李邦华不知道才问,被反问,更不知道如何回答。

“呵呵......兵不厌诈!”

“左良玉、刘泽清、史可法、郑成功,他们确实没有那么多兵。不过,他们就是来五分之一,出现在固安、居庸关、遵化、蓟州、通州,你就是,李自成怕不怕?”

“甭管张献忠受不受封,你就说,关中那块肥肉,他想不想要?”

“李自成若知道张献忠有可能进兵潼关、攻他的老巢,他心里慌不慌?”

李邦华恍然大悟:“陛下的意思,是要扰乱流贼军心,让他们担忧后方,不能一心一意攻城?”

“陛下,臣受教了。”

崇祯呵呵一笑,“李尚书,脑子果然转得快。”

“朕相信,只要守住京师,守住大明基本盘。各地勤王之军,就举。”

“不过,李自成敢对大明无辜百姓下手。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朕就陪他玩玩兵法。”

“朕买一送一,再送李自成一条反间计。”

“什么反间计?”李邦华一惊。

“呵呵......朕给李自成的文臣武将,依次做个点评。”

“啊……什么点评?”

“呵呵……朕听说,李自成手下有个第一谋士,叫李岩。”

“这个人,深通韬略,文武全才,朕得好好夸夸他。”

“这个......怎么夸?”

“呵呵……李明睿,记录。”

“臣遵旨。”

李明睿急忙提笔记录。

崇祯轻轻道:“李岩,有宰辅之才,却是笼中之雀。委身闯贼而不得用,居宵小之下而不得志。”

“今朕求贤若渴,常思千里马,悬千金买马骨而不得。若岩来投,朕定不计过往,内阁辅臣,六部魁首,任其自选也。”

“朕特告岩,潜龙勿用。与贼寇行,须收敛义气,防小人暗算,不得善终也。”

“啊......”

李明睿写得心情澎湃,下笔有神。

这个点评,若是丢到流贼大营,必定炸开了锅。

李邦华突然发觉,眼前的崇祯帝,比这世界上任何一只狐狸,都要狡猾。

崇祯笑笑,他这些招,其实大明有人用过,百试不爽!

那人,就是平宁王、创心学、知行合一,号称一个圣人的新建伯:王守仁王阳明!

“施邦曜。”

“臣在。”

“迅速开一个军事板块,把朕的军令和点评,都公布上去。”

“臣遵旨。”

“记住,流贼这帮文臣武将,朕每日点评一人。”

“把今天朕公布的开海令,清查土地、给百姓低价售地的圣谕,也一同公布出去。”

“告诉流贼,只要他们放下武器,回到原籍,每人都可分到10亩恩田。”

“如果他们不会去,恩田分完了,可就没他们的份了。”

“臣遵旨!”施邦曜急忙点头,他对崇祯佩服得五体投地。

“印好后,即刻粘贴城内,再送10份到兵部。”

“臣遵旨。”

施邦曜带着凌义渠、孟兆祥走后。

崇祯转头,看向李邦华。

“李邦华。”

“臣在。”

“德胜门、阜成门、齐化门,都挖开了吗?”

“陛下,除彰义门边筑城边开挖,速度慢些,其他三门,都挖开了。”

“好……京师,还有多少战马?”

“陛下亲自撤回的三大营,带回来大约五千匹战马,就这些了。”

“城内有战车多少?”

“陛下,也是三大营车撤回来的,大约三百辆。”

“好......交四千匹战马给杨二哥,精选四千选锋,组建三千营。”

“臣遵旨。”

“交一千匹战马给李忠,让他精选一万神机营将士,带着300辆战车,全部到工部,更换带膛线的燧发枪,能更换多少,就更换多少。”

“让他用战车,再拉10门红衣大炮、100门大将军炮、100门佛郎机炮,每门炮,至少带足二十枚炮弹。”

“陛下……你这是?”

“呵呵……朕要夜袭贼营。”

“啊……陛下,万万不可。”

李邦华大惊:“陛下,夜袭,还是交给将军们去做吧。”

崇祯突然严肃,“李尚书,朕这点家底,可不想交给任何人。”

“今夜,全城戒严。通知刘文炳、刘文耀、徐文朴、贺珍、戚元辅、戚元弼带兵上城守卫。”

“臣遵旨。”

兵部尚书李邦华急忙下城安排去了,崇祯也带着王承恩、李若琏、李明睿下城。

来到兵部训练营,兵部右侍郎练国事急忙过来见驾。

“不知陛下驾临,臣有失远迎。”

“练侍郎,上次抓的流贼,还在吧?”

“陛下,除了放走张缙彦的心腹王世凯、赵校尉。”

“其他的,都还在呢。”

“好,带朕去瞧瞧。”

“臣遵命。”

“有没有兄弟一起、父子一起的。”

“陛下,臣查过了,有五对亲兄弟、六对堂兄弟、三对父子兵。”

“哦......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贼人……可真够狠的。”

......

说话间,练国事引着崇祯、王承恩、李若琏、李明睿,就来到了兵部训练场的临时大牢。

崇祯看到,一百多流贼,躺在大牢里,脚上都锁着铁链。每个都是面黄肌瘦,神情憔悴。

估计,每天只能吃上一碗水米相间的稀粥。

北京被围,他们作为入侵者,没杀他们,没饿死他们,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仁慈了。

崇祯一扭头,走进一间审讯室。

“练国事,先带一对父子吧。”

“臣遵旨。”

很快,一对戴着脚镣、反绑着双手的父子兵,被带了进来。

四个彪悍士兵,猛地用力一压,就把父子俩压跪地上。

两人看见穿着黄色龙袍的崇祯、看见穿着大红官袍的李若琏、王承恩,知道是大明皇帝和朝中大臣。

吓得急忙低头,瑟瑟发抖,冷汗直冒。

“饶……饶命呐……”

求饶的声音,都抖得不成样子

“松绑。”

崇祯轻轻一笑,轻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