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奇小说>历史军事>去大明扶贫>第207章 天山会师

辽王到达瓜州的时候,靖江王受困求援的消息也到了瓜州。

火真的骑兵团已经休整多日,辽王就让火真的骑兵团加强一连迫击炮兵先行西进,救援靖江王。其他人马也是勉强歇息一天,第二天继续浩浩荡荡西进。

六月二十二日,辽王到达哈密,听取了宋瑛的汇报。

他觉得靖江王这南守北攻的策略倒是十分稳当,只是见带着三营步兵守城,宋瑛可怜兮兮地,于是又对哈密的防守重新作了一番调整。

他让宋瑛从城中征调一千人协助盛凡运送物资,再从盛凡的运输队中抽调一千人防守哈密城。

考虑到敌人有可能涉险穿过吐鲁番盆地,辽王决定留下一个步兵营和三门迫击炮加强哈密城防,并让炮兵团长戚祥暂时坐镇负责哈密防务,调度军需,等后面的宋忠将军到后,再把城防指挥权交给宋忠。

考虑到后面援军陆续开进,靖江王又在天山以北拖住了察合台军,察合台军袭击明军辎重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辽王又让盛凡的战车营随大军北上,统一指挥宋瑛的两营步兵。

宋瑛于是欢天喜地地带着两营步兵跟随辽王继续征战。

两天后,辽王看辽东诸军也就剩下炮兵营的山炮连、辎重连和警卫连还在后面,其他人马均已经到齐,于是带领大队人马继续北上。

就在辽王率领大军翻越天山的时候,援军先锋火真已经带领三营骑兵和靖江王的五千人马胜利会师,驱散了察合台汗国骑兵。

原来到了六月中旬的时候,靖江王手下五千人马被察合台骑兵围追堵截了半个月,已经慢慢撤退到来时的天山山口附近。

此时,明军火箭早已经用完,弹药所剩不多,人员伤亡两百多人,大军甚至开始杀马为食。

尽管如此,靖江王还是很乐观。明军现在控制了离山口不远的一处山谷,可以暂时存养部分战马,也方便接应物资。

小将张斧几次请求袭击察合台军,都被靖江王否决了。

靖江王说:“这是杀人一千、自损两百的方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明军的弓弩手到现在还没怎么发挥呢,就让你马刀队上?”

为了不打击张斧的积极性,靖江王就让张斧带人一早一晚趁蒙古人不注意的时候,把部分战马拉到山谷外放牧。如果察合台军追来,人多则跑,人少则搞,和对方搞游击战。

这样既解决了山谷内牧场草料不足的问题,又可以积小胜为大胜。察合台军想困死明军,明军还想逐步消耗察合台军的有生力量哩。

明军也有吃亏的时候。

就在六月十六日,靖江王估计明军从哈密送来的物资快要到了,就让张斧带两营骑兵和六百长枪兵到山口去接应,结果在返程时遇到三千多察合台骑兵的围攻。

骑兵营因为要保护长枪兵和物资,不得不先是枪弩齐发,最后又是短兵相接,短短二十多里的路,骑兵营虽然杀敌一千人,自己也损失一百多人。

收到物资后,靖江王觉得这个十比一的敌我伤亡交换比很不划算。照此下去,明军到时候得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推进到北庭故地啊!

他打算准备再坚持个十天,实在不行,就开始撤退算了。

其实,包围圈外的察合台军更是左右为难,前前后后损失了五千人,硬是消灭不了这近在眼前的五千明军。

六月二十四日上午,明军开始撤退。

小五千的人员,加上九千匹军马,行进在草原上,浩浩荡荡,还是很威风的。

察合台骑兵就像一群草原狼一样,在明军侧后方不远不近的地方跟着。还有一些骑兵,在明军必经路上摆了一些路障,但也只是稍微迟滞了明军撤退的速度。

明军步兵都是骑马作战的步兵,行军速度和骑兵一样快。

快到中午的时候,明军陆续进入天山山谷。山谷内却传来千军万马的隆隆铁蹄声。

曹楚材连忙用旗语指挥在远处山头了望的夜不收仔细侦查,对方却打来旗语,说是自己人,约有三千骑兵。

靖江王一听,知道是援军到了,马上调整部署,让原本进入谷内人马冲出关外列好队形。

谷外的察合台军正在纳闷明军搞什么名堂,谷内又有一股骑兵马不停蹄地冲了过来。

靖江王所猜不错,谷内来的正是火真带的一团骑兵。

他瞅准时机,下令司号兵吹响冲锋号,把张斧的骑兵放了出去,河西步兵紧随其后,跟随火真的骑兵冲阵,一下子又斩杀察合台军两千多人。

察合台军再次狼狈西撤,明军紧追不舍,又从巴里草原反推了过来,于次日重新占领了巴里城。

至此,靖江王指挥明军在巴里草原和察合台汗国反复拉锯近两个月,先后歼敌七千多人。

但是,因为明军战术以正面平推为主,打的都是些击溃战,既没有消灭察合台汗国主力,也没有大的缴获,辽东将士心里还是觉得比较郁闷,心里都在渴望战无不胜的辽王早点到来。

大家正念叨着哩,六月二十八日,辽王果然带着明军主力赶到巴里城,明军士气瞬间爆棚。

收钱王爷充满歉意的对辽王说道:“看来我还是不行啊,搞了两个月,始终未能打开局面。”

辽王笑着说道:“从情歌王子到征西将军,初次带兵,就打了这么多胜仗,已经很不错了。不知道你底细的,还以为是你那便宜老爹朱文正朱大都督附体了哩。”

收钱自我解嘲道:“怪不得哩,我打不开局面,原来只是善于防守的朱文正附体,要是善于进攻的霍去病附体就好了。”

辽王说道:“今后,我们都要靠自己了,谁附体都没有用。”

朱植曾经研究过刘大帅的作战特点。刘大帅在太行山打倭寇时,行军打仗讲究摸清五行,也就是任务、敌情、我情、地形和时间。五行不定,输个干干净净。

朱植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敌情,而帖木儿军的动向又是敌情中的重中之重。

曹楚材率领的夜不收暂时收集到的情报是,帖木儿亲自带领主力十万骑兵在北线和金帐汗国作战,三个月内暂时不能回师撒马尔罕,半年内难以到达别失八里。

但是,帖木儿的四子沙哈鲁在天山以北伊犁河谷的阿里麻一带,大约有三万骑兵,帖木儿的长孙马黑麻在天山以南喀什葛尔一带大约有两万骑兵。

据俘虏称,黑火汗正在考虑答应帖木儿的条件,承认帖木儿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继承人,以换取帖木儿对察合台汗国的支持。

朱植消化了这些消息后,心里就大致有了底。察合台汗国对帖木儿还有顾虑,帖木儿应该还没有做好和大明撕破脸皮的准备。

他原先并不赞成急于攻灭察合台汗国的,以尽量保持与帖木儿汗国之间的战略平衡。

但是靖江王既然已经和察合台汗国撕破了脸皮,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趁帖木儿还未反应过来,大踏步前进,争取半个月内解决北疆战事,再视情进取南疆。

巴里城内外,明军一时大军云集,有一万四千多人,看似壮观,实际上很庞杂。

辽王先让朱大能对明军进行了简单整编。

骑兵成立三个团,共计五千三百人。火真的骑兵第一团保持不变;以张斧的两营骑兵为基础,再从秦王府的骑兵中抽出七百人,成立骑兵第二团,下辖三个营。剩下的两千三百名秦王骑兵由长兴侯耿炳文之子、准驸马都尉耿璇指挥,成立骑兵第三团。

步兵也成立三个步兵团,大约六千六百人。郭骥的步兵第一团保持不变。以盛宣带的辽东两营步兵为基础,成立步兵第二团。以宋瑛的两营步兵为基础,成立步兵第三团。

所有步兵团下辖四营,每营五百五十人,不足兵源从最初的河西步兵中抽调补充。

后勤方面,盛凡的车兵营保持不变,河西步兵剩下的近五百多人编为车兵第二营,加上工兵队、医疗队等辅助人员,以上一千三百余人,由盛凡统一指挥,负责随军后勤保障任务。

背嵬军、炮兵营、警卫队和参谋人员共计一千二百余人由辽王直接掌握。

随后,辽王又将上述兵力又编为前中后三军。

前军由广宁中护卫指挥使朱大能指挥,下辖火真骑兵第一团和郭骥步兵第一团。后军由靖江王指挥,下辖张斧骑兵第二团和盛宣步兵第二团。中军由辽王亲自指挥,下辖耿璇骑兵第三团、宋瑛步兵第三团,以及背嵬军、炮兵营、车兵营、警卫队等直属部队。

七月一日,辽王率领明军,高举辽东军旗,沿巴里草原浩浩荡荡西进。两天后,明军推进到察合台汗国夏都别失八里以东百十里处,才遇到像样的抵抗。

自收到哈密失守的消息后,察合台汗国的黑火汗已经做好了迎战大明的准备。

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前后派去近两万骑兵,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居然消灭不了小小的五千明军,反而让明军大摇大摆地打上门来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尽管帖木儿派出的援军还没到,黑火汗还是尽起倾国之兵前来迎战!成吉思汗的子孙还是有几分血性的。

明军远道而来,迅速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

在骑兵和车兵的掩护下,三个步团兵迅速拉上铁丝网、安放拒马、开挖战壕,组建了三个庞大的防御阵地。

每个阵地里面,又是以步兵连为单位,形成相对独立,大小不一、阵线曲折的战斗单元。每个单元又通过壕沟相连,士兵们称之为交通壕,用于各战斗单元之间相互支援,无惧蒙古骑兵的箭雨。

壕沟完成后,三个骑兵团被部署在三个巨型步兵阵地之间,用于机动作战。

经过辽王在沈阳的案例教育,朱大能对这次作战格外谨慎。他本来还想在阵地中间修筑棱堡的,但是对手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

大能还想在前面洒一些三角刺,扎伤对方的人员和战马,也被辽王制止,说是这样妨碍明军的反冲锋。

此时的辽王必胜信心溢于言表,对军心士气也是个极大的鼓舞。

也有一些先前参战的明军将士看到辽王来了以后,战术上已经有了根本性变化,完全放弃了原先依托步兵长枪方阵和敌军正面对抗的战术,心里充满了疑惑。

朱大能牛逼哄哄地解释道:“这是辽王殿下亲创的三三制散兵阵型攻防战术,守中带攻。以后,明军都要以这种战术为主进行作战,神来杀神、佛来杀佛。”

朱大能也学会了打鸡血。